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幻灯片.ppt
《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幻灯片.ppt(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第三次第三次第三次课课课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人际关系和人际人际关系和人际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吸引吸引吸引第1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第一节第一节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的含义*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的特点特点*良好良好人际关系的人际关系的重要重要意义意义*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关系的原则第2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人是社会性的动
2、物,与他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前提。心理学家鲍麦斯特(前提。心理学家鲍麦斯特(Baumeister 1995)等人就指出:)等人就指出:归属的归属的需要(需要(Need for belong)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社)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社会动机会动机。拉尔森(。拉尔森(Larson 1981)在研究了人们的时间利用时也发现)在研究了人们的时间利用时也发现人们大部分是时间与他人在一起(青少年人们大部分是时间与他人在一起(青少年74%,成人,成人71%),并且和),并且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个体表现得更快乐、警觉和兴奋。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个体表现得更快乐、警觉和兴奋。
3、Waal(1989)对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较研究暗示这种亲和需求存在着)对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较研究暗示这种亲和需求存在着生物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寻求与他人交往、交朋友并进一步发展成生物基础,也就是说,人们寻求与他人交往、交朋友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亲密关系的倾向源于自身生存的遗传特质,为了生存,人们需要和为亲密关系的倾向源于自身生存的遗传特质,为了生存,人们需要和他人交往。他人交往。第3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第一章第一章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含义 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直接交往形成起来的相互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交
4、往所产生的情感的积淀,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纽带。关系一经形成,就会作为进一步相互作用的背景和导向系统,对后续的交往形成定向性影响。第4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个体性个体性 在人际关系中,在人际关系中,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而对方是不是自己所喜欢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或愿意亲近的人成为主要问题。2、直接性直接性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面对面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可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受到它的存在。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关系没有直接的接触和交往不会产生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5、,人际关系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近,个体会感一经建立,一定会被人们直接体验到。人们在心理上的距离趋近,个体会感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到心情舒畅,如若有矛盾和冲突,则会感到孤立和抑郁。3、情感性情感性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们彼此间的情感活动。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情感因素是人际关系的主要成分要成分。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人际间的情感倾向有两类:一类是使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引的情感;另一类是使人们互相排斥分离的情感。二、人际关系的特点第
6、5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三、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和人们亲身的生活实践都已经证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其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1、人际关系与心理发展 2、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 3、人际关系与生活幸福 4、人际关系与事业成功第6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1、亲和的需要、亲和的需要 人们有需要与他人相伴的倾向人们有需要与他人相伴的倾向。2、人际关系报酬、人际关系报酬 依恋: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社会融合:产生团体归属感;价值确定:产依恋:得到安全感和舒适感;社会融合:产生团体归属感;价值确
7、定:产生自己有价值、有能力的感觉;可靠的同盟感:在需要的时候会有人帮助我生自己有价值、有能力的感觉;可靠的同盟感:在需要的时候会有人帮助我们们3、摆脱寂寞、摆脱寂寞 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种重要特征时所造成的主观不适。寂寞是指当人们的社会关系缺乏某种重要特征时所造成的主观不适。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情绪性寂寞:缺少亲密的依恋对象。社会性寂寞:缺乏团体归属感。社会性寂寞:缺乏团体归属感。四、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第7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五、人际关系的状态和深度 1、人际关系的状态图121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第8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2
8、、人际关系的深度 奥尔特曼和泰勒(Altman&Taylor,1973)用社会渗透理论(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思想来解释人与人相互关系的水平。他们认为亲密人际关系是在一个人“渗透”过一个人的表面特征,并逐步了解到一个人内部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随着人们自我表露逐渐增加而发展的。随着对一个人的接纳性和信任感越来越高,人们也会越来越多地表露自我,同时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表露他们自己。这样,自我表露的深度,就成了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如何的重要标志。第9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1.)自我表露的范围与深度图12-2 自我表露的广度和深度
9、的差别 第10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2.)自我的分层 鲁宾等人(Rubin&Shenker,1978)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自我最表层的内容,是人们的兴趣爱好及其有关的内容;属于自我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人们真实的态度;我的第三层次通常是私密性更高一些的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与或个人自己对自身的真实评价;属于自我最深层次的,是我们通常称为隐私的个人生活内容。实际上,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说,通常意义的个人隐私实际上并不是个人自我最深层次的内容。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我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应当是连个人自身都不接受的,与个人的自我价值相对立的经验、冲动和行为经
10、历。第11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两位心理学家上世纪50年代(Joseph Luft&和Harry Ingham,在1955)年提出创造了一个将人们心理世界进行简单图示分类的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际交往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心理认知工具,这个图示分类方法被用两位提出者名字的组合,将之命名为乔哈里窗(Johari window)。图12-3 Johari window第12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六、人际关系发展阶段1、交往定向阶段 交往定向阶段涉及交往对象的选择,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2、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探索是双方探索彼此在哪
11、些方面可以建立信任和真实的情感联系。3、感情交流阶段 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在通常生活领域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和信任感已经得到确立,因而沟通和交往的内容也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4、稳定交往阶段 此阶段,心理上的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我表露也更为广泛和深刻。第13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七、人际关系的原则七、人际关系的原则(一)(一)真诚原则真诚原则(二)(二)交互原则交互原则(三)(三)功利原则功利原则(四)(四)自我价值保护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五)(五)情境控制原则情境控制原则第14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一一)、真诚原则、真诚原则
12、近10年来的研究一致表明,真诚是最受欢迎的人格品质。人作为社会的动物,需要自己在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上都处于一个安全的境地。真诚使人们对于与自己交往的人对自己怎样行为有明确的预见性,因而更容易建立其安全感和信任感。而面对不真诚或欺骗,则意味着对方对于自己究竟会做什么是不确定的,这就意味着自己有可能受到侵害。第15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二)、交互原则 1、人际交往的交互现象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如 Aronson&Linder,1965),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和相互支持。人际交往当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阿龙森与林德(1965)运用实验室
13、实验的方法,对此进行过细致验证。第16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2、人际交往交互性的原因 福阿夫妇(Foa,Foa,1975)认为,任何人都有着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稳定倾向,都要求自身同他人的关系保持某种适当性、合理性,并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使自己的行为及与别人的关系得到解释。这是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的解释自己行为,并由此维护自己的心理平衡的重要适应能力。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也可以作出同样的解释 。如果别人对我们作出一个友好行动,对我们表示接纳和支持,我们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友好应答的心理反应会被激发,并引导我们用同样的行为方式做出回答。另一方面,当我们自己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
14、行动,表示对别人的接纳以后,我们也会期望别人做出相应的友好应答。第17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三三)、功利原则、功利原则1、人际交往的本质是社会交换 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所强调的,是人际交往行为倾向的相互对应。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时候都不只需要倾向的相互一致,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福阿(Foa,1974)的人际交换分析 研究(Sedikides et al.,1994)对大学生恋爱关系中的回报与付出的探讨第18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 “费力最小原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人都有用最小付出换取最大回报的倾向,具体到人际交换上,人们都希望交换或一
15、种关系对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无疑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想与别人建立和维持一种人际关系,就必须使我们同别人的关系对别人而言是“值得的”,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第19页,共4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一2、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 增值交换与减值交换是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提出的解释双赢和双输人际关系现象的概念(参见金盛华,1995)。在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可以发现,有些人彼此的交往不再维持交往得失的相对平衡和礼尚往来,而是出现双方都感到欠对方情谊,而希望为对方付出更多且不希望对方回报的双赢局面。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双输,即人际关系的双方都感到对方欠自己的,并期待对方为自己付出更多,并且不愿意对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第三次课 人际关系和人际吸引幻灯片 第三次 人际关系 人际 吸引 幻灯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