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社会伦理学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对社会伦理学的影响.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网络对社会伦理学的影响摘要:伦理道德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但网络社会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正是它的特殊性决定了网络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有不同于现实社会中道德的一些方面,这些方面既有它积极的一面又有它消极的一面。关键词:网络;伦理道德;影响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型的传播手段,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拓宽了人们的信息视野,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交流和传播,为社会成员确认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使现实世界的道
2、德伦理观念和道德规范对网络个体的约束力减弱,社会舆论的控制力也减弱,从而使网络个体肆无忌惮地释放和放纵自我, 出现诸多不道德或背离传播伦理的行为。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现实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实的道德体系也面临挑战。一.网络作为我们如今的“第四媒体”所具有的一些特征(一)开放性开放性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不受国家和地域的限制,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进行的自由交流和沟通。显然,网络的出现不仅带给人们交往方式、活动方式的巨大变化,而且以其极强的沟通力、冲击力使得人们的利益需求、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价值取向都发生着系统性改变。网络的开放性也增进
3、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电脑随时了解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学习、查阅国内外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随时发表对事情的看法,将自己的观点、思想融会到“无限”的网络系统之中。(二)自由性自由是人类本性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是伦理精神的目标。因此,人类殚精竭虑地推动科技创新,提高改造世界、摆脱自然束缚的能力,就是期望能够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在网络时代,所谓自由性是指人们在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或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看法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即在一定的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人们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进行的网络交流。此时,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约束,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冲浪,选择网络,下载
4、信息、发布信息。(三) 大众化网络的发展使网络技术、文化资源从少数专业人员手中解放出来,变成大众便于使用的工具,达到了信息资源分配上的平等与进步,给大众提供了一个自由的表达思想的平台。(四) 虚拟性所谓虚拟性就是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人工模拟和再造。网络空间社会的生成,对人类生存方式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突破,标志着人类的一种新型生存方式虚拟生存的形成。在虚拟化的网络社会中,那些备受关注的传统特征,诸如性别、年龄、相貌、身份等都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得到隐匿和篡改,网络社会中的人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虚拟的共同体之中,在这里不同背景的人可以自由地交流,内容包括有用信息的传递、感情的交流,知识学术观
5、点的探讨等等。(五) 非人性化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为人们的交往与沟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交往行为或多或少非人性化。网络作为一种交流中介,人们交流的内容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备,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少了人性化的东西。这种非人性化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使人与入的交流变成了人机器人三者之问的交流,同他人的社会交往也会被削弱,于是,人际关系开始淡薄和疏远,产生一系列如孤僻、网瘾等社会问题。二网络对社会伦理学带来的积极影响网络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诱发价值观念、民族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全方位变革,从根本上塑造了属于网络社会的伦理文化和价值观念。可以说,网络技术自身蕴藏着丰富的
6、道德内涵。(一)网络拓宽道德交往的领域,有助于形成新的道德关系交往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本特质之一,网络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交往模式,拓宽了道德交往的空间,赋予人类交往以全新的内涵,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1) 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伦理关系的空间传统意义的道德交往一般是基于血缘、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道德交往过程受制于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因素,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交往关系,这是传统伦理学所无法囊括的。(2) 现实中人与人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定时定点,单向面
7、窄;网络交往的形式是间接、虚拟、符号化的,交往范围和道德活动的领域超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以往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种交往形式。(3) 网络交往在人类进程中的价值和对道德主体的塑造是前所未有的网络交往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由多元伦理文化所组成的道德世界,它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道德主体和群体快捷、高效地传播全人类的优秀道德遗产、社会倡导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帮助人们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环境学习和积累道德知识,发展自己个性。(二)网络的发展形成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网络技术加快了社会信息的流动和加工,激活了传统价值观念、伦理机制的内部因子,为新的文明秩序的建
8、立构建了一个技术框架,铸就了许多为个体和群体认同的价值取向。(1) 自主精神。网络社会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型的价值观,这是由网络道德的自主性决定的。因为网络是基于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建立起来的,网民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2) 共享观念、奉献精神。网络是基于资源共享建立起来的,网民遵循的共同原则是:所有网的子网可以在彼此免费的情况下获得别人的信息,所有子网和计算机也要无偿地为网络提供资源。没有奉献精神,没有信息资源的共享意识,就没有网络。(3) 权利意识、平等意识。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的集合,它既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又相互独立,各自分散管理,它没有中心,没有领导管理机构,没有人比其他
9、人享有更多的特权,权力、阶级、阶层甚至地理位置、国家、民族在网络中都失去意义。(4) 自由、民主精神。网络的核心是自由、开放性。在网络社会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发言权,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由地进行选择和取舍,无须他人命令。网络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5) 创造精神、创新意识。网络技术使人类处理天人关系、主客关系、物我关系更加理智和自觉,生命智慧的展示、生存理想的实现、个体心理的满足、自我个性的张扬、人类生命关爱等本质力量的实现,在网络技术强大创造力中逐一得到解决。网络不断开拓新的思维领域,又使具体思维成果精确化、严密化、可操作化。(三)网络技术拓宽了道德研究领域,网络
10、伦理成为伦理学新的增长点与传统伦理立足于物理空间不同,网络伦理是电子空间的反映。在网络社会里,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伦理思想在网上交汇、碰撞、竞争,必然会拓宽传统伦理学的研究视角,道德信仰、道德评价、道德修养及公正、平等、权利、责任、义务的传统诠释都将得到必要的修正和补充。因此,网络道德是伦理学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三网络对社会伦理学带来的消极影响(一) 从道德范畴的基本构成要素角度考察分析(1) 在道德意识方面,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主义,非中心主义,多元化,表面化,无终极目标等,直接源于工业社会生产形式、组织形式和文化格局。但在网络社会中,道德相对主义却找到了
11、它最宜生长繁衍的领域。在此,所有人都是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者,没有谁独自拥有网络,因此网络就没有一个最终的管理者,是一个真正“自由”彻底“民主”的地方。网络中谁都没有绝对发言权,但同时谁又都有发言权。一个人不需要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可以滥用自由的权利。(2) 在道德规范方面,道德监督和评价困难,对传统道德规范形成冲击,其约束力减弱。在现实社会中,与法律规范的刚性相比,道德规范的柔性特点更多地表现为非强制性,道德评价主要是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而网络社会中,道德规范是超柔性的,道德评价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系。(3) 在道德行为方面,道德失范现象屡见不鲜。网络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自
12、由度,人们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管理和控制,这易使人们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做一些不可能做的明显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事情。加之,在网络发展初期,新旧道德规范并存、交替、更迭,造成规范内容和衔接的脱钩,引发了大量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失规范的行为;规定冲突的行为;严重的失范行为网络犯罪。(二)从网络技术的运行和使用角度考察分析(1) 道德冲突现象严重。这是由于信息内容产生的地域性与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矛盾所致的民族国家间伦理道德冲突事件。由于入网者的民族、种族、国家、地位、角色的不同,因而接受的传播道德教育存在巨大差异性,对同一件事情的道德评价也会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冲突的。(2) 道
13、德冷漠现象的产生。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类的发展过程便是相扶相携、相互作用的过程。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往,从而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大为减少,人的情感交往产生的“随网飘逝”的现象也将间接地影响到现实社会中的情感交往。(3) 道德人格扭曲。人格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它是环境和个体相互作用、相互磨合后留下的“烙印”,是个体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网上许多具有地域性、本位性的道德文化体制和模式通过网络的强大辐射力和渗透力而影响个体人格的形成。网上的多元化道德构成只会使个体经常地处于矛盾的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中,给个体健康的道德人格形成与发展造成强大的挤压和扭曲。总之,网络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是双重的。我们绝不能因为网络的诸多负面影响,便因噎废食,远离或拒绝现代科技文明。只是我们在享受这一现代科技文明的快捷、便利和高效的同时,对其消极影响不可掉以轻心。参考文献:1 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5,25(5)2 赵兴宏,唐丽琴,网络伦理问题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2,30(2)3 史云峰,网络伦理学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2002.35(2)4 罗国杰,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20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