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对“问题少年”的教育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形计》对“问题少年”的教育启示.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变形计对“问题少年”的教育启示以少年何愁为例摘 要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安排一名城市富裕家庭的“问题少年”与一名农村贫困家庭的“优秀少年”互换一个星期来体验彼此的生活,节目组全程跟拍,捕抓两人发生的变化。“变形之旅”后,城市问题少年开始认真学习和纠正偏差行为。我们首先介绍变形计节目,然后分析该节目的教育意蕴,主要聚焦于“易子而教”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其对“问题少年”纠偏教育的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些启示。关键词:变形计;问题少年;纠偏教育;启示ABSTRACTX-change program of Hunan satelite TV arrange a ci
2、ty rich familys problem teenager with a poor rural family of outstanding juvenile swap a week to experience each others life,the program group photographing all the way,catching their changes.After the Transformation,the city boy began to study hard and correct his deviation behavior.We firstly intr
3、oduced the X-change program, then, analyzes its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focusing on “teach each others child” and Marley s Pygmalion Effect,lastly,on the basis of further,drive the enlightenment about problem teenager corrective education on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K
4、eywords:“X-change”; problem teenager; Corrective Education; Enlightenment.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二章 何谓“问题少年”22.1 “问题少年”的界定22.2. “问题少年”偏差行为的典型表现2第三章 变形计概况43.1 变形计之“变”43.1.1 变形计,变什么?43.1.2. 变形计,变了吗?43.2.变形计对学生成长之利弊53.2.1变形计对学生成长之利53.2.3变形计对学生成长之弊6第四章 变形计的教育意蕴74.1 变形计的教育史渊源:易子而教74.2 变形计的教育心理学因素:皮格马利翁效应7第五章 变形计对“问
5、题少年”的教育启示95.1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家庭教育的启示95.1.1努力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95.1.2适当条件下“孩子与家长互换”95.1.3适当条件下“易子而教”105.2.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学校教育的启示115.2.1增强“问题少年”自我纠偏的内驱力115.2.2努力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125.2.3适当条件下“孩子与家长互换”135.2.4适当条件下“易师而教”145.3.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社会教育的启示14第六章 结 语15参 考 文 献16第一章 前 言变形计是湖南卫视从2006年开始以纪录片加生活秀模式播出至今的一档大型生活角色互换体验节目。2012年1月4日开
6、始,每周三周四晚上9点20分,第五季变形计正式登录湖南卫视。第五季变形计节目一般安排一名城市富裕家庭的“问题少年”与一名农村贫困家庭的“优秀少年”互换一个星期来体验彼此的生活,节目组全程跟拍,捕捉两人发生的变化,粗加剪辑后播出。少年何愁是第五季第一期,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期节目。变形计节目一直都保持着极高收视率,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曼丽接受该节目采访时说:“应该把这个节目作为一个研究的案例,我就可以把它延展到学生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更深广的层面,让更多的孩子从中受益。”1我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份子,一直高度关注这个优质节目。我们首先介绍变形计节目
7、,然后分析该节目的教育意蕴,主要聚焦于“易子而教”和“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其对“问题少年”纠偏教育的一些关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些启示。第二章 何谓“问题少年”2.1 “问题少年”的界定“问题少年”,又称“后进生”、“差生”、“行为偏差生”等,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都给予了热切关注,国内教育界对“问题少年”及其相关概念含义的认识较有代表性的、有较大影响的有以下几种:“问题少年”,即所谓的“后进生”,其含义是思想品德发展上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在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的问题,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2“问题少年”,即所谓“差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的钱在森将“差生”定义为:
8、一,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适应,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处于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因此,其所称的“差生”倾向于指智力正常而文化成绩差的学生。钟启泉教授在差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对“差生”的定义是: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二者的共同点是: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业不振”或“学力不良”,并指出这种“不振”或“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3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问题少年”指智力属于正常范围,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思想和行为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偏差,
9、学习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学生的青春期少年,在一定的条件下,“问题少年”是可以转化的。2.2 “问题少年”偏差行为的典型表现“偏差”,原为统计上的术语,表示与某一标准量数之间差异的情形,而“偏差行为”的界定,往往会受界定者主观标准的影响,它是指某一行为不符正常标准的现象,也就是指偏离常轨、标准、常态的行为。4所谓正常行为,并不是指无所挑剔的行为,主要是说这个人能够适应现实社会,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因此,偏差行为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形成的对社会或个人有负面影响的非常态表现。“问题少年”偏差行为表现一般可分类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偏差行为,指直接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包括犯罪行为
10、、违法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等,这些都是外向性或攻击性的,如打架、偷窃、勒索、破坏公物、扰乱社会秩序等。二是非社会偏差行为,指那些虽然并不直接危害社会,对社会或他人不构成损害,但是危及个体自我,同时影响社会及他人的正常生活,这些主要是内向性的。一方面是个人不良行为如离家出走、酗酒、吸烟、讲粗话、沉溺网瘾等,另一方面是学业不良行为,指由于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考试作弊、厌恶某个学科,甚至有学校恐惧症。其中,“问题少年”的学业不良行为的典型表现有:第一,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在逐渐形成,加之缺乏社会阅历,他们对于学习的意义、个人的理想抱负、将来的职业志向等
11、问题,都欠缺考虑或考虑不周。“问题少年”没有形成明确的主导性的学习目的,便没有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第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会对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则会对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问题少年”一般对所学的基础课没有兴趣或兴趣不稳定,因而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差。第三,“厌学”情绪较为明显。如果某些教师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呆板传统的方式来教学,学生们便难以对某些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再而,过重的学业负担,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都容易导致学生厌学。并且,一些学习成绩差的“问题少年”,经常受到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和问责甚至惩罚,从而心理负担加重,最终导
12、致厌学。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心情过于迫切,或者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当,孩子因此丧失了求学的乐趣和学习主体性。第四,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基本的学习过程分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各个环节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关联。一般而言,“问题少年”在这几个环节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习成绩不佳。第三章 变形计概况3.1 变形计之“变”3.1.1变形计,变什么?国内目前讨论教育类的节目一般是教学式、理论式、正面宣传式等,而变形计与一般的教育类节目不同,它是通过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去自觉的体悟一
13、些理念、价值观,将一些正面价值观、世界观慢慢地渗透到青少年的内心。“如果没有那个不熟悉的家,怎么会有这些触及心灵的故事;如果没有那些刻骨铭心的感动,又怎么能唤回年少的轻狂。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正如变形计节目的开场白,节目组让城市问题少年和农村优秀少年互换一周体验彼此的生活,两人在那个不熟悉的家,产生一些触及心灵的故事,收获那些刻骨铭心的感动,对于城市问题少年而言,变形计让他通过体验农村贫困生活,用一份来自远山的力量,唤回年少的轻狂。对于农村优秀少年而言,变形计让他通过体验城市富裕生活,让他对未来更加怀有美好向往,以一份远山的力量作为动力,越加奋发图强。3.1.2变形计,变了吗?第
14、五季第一期少年何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城市问题少年易虎臣在云南乡村发生蜕变的感人故事。参加节目之前,易虎臣有浓厚的厌学情绪,当老师是空气,觉得老师上课是咆哮,觉得生活老师是自己的克星,觉得学校是那么地无趣;但是,在偏僻贫困的云南农村,面对不会唱歌、不会英语、还带着浓重乡音的山村老师,他开始了倾听,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并开始体味到感动。观众的最大关注点就在于,节目中两个主人公真的会在这一星期中发生好的变化吗?节目组用纪实的镜头记录了两个主人公在七天里经历的种种看似平常却又对其不寻常的事情,敏锐捕抓到他们在这过程中逐渐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当然,基本上是可喜的向好的变化。虽然在镜头的记录下,他们在短短
15、的七天里发生了一些向好的变化,农村优秀少年更加立志奋发图强,城市问题少年看似幡然醒悟,但是俗话说本性难移,当他回到自己原来的环境中时,他们会持续质变吗?城市问题少年会是真的改过自新,还是依然“故我”?农村优秀少年会是真的奋发图强,还是会因为感受到巨大的城乡差距和阶层贫富差距而心理失衡?在少年何愁两位主人公的录制节目的100天后,节目组再对他们进行回访,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变形之旅”后,“问题少年”易虎臣,很多反面都发生着好的转变,开始纠正自身的偏差行为,和父母的沟通更好,并且开始认真学习。易虎臣在2012年3月28日播出的感恩回访篇中说:“如果没有参加,这100天和以前的很多个100天也许不
16、会有什么不同,很多人都在问我,你真的变了吗?我当然还是我啦,但好像又和原来不一样了,大概因为那段经历太刻骨铭心了吧。”3.2变形计对学生成长之利弊3.2.2变形计对学生成长之利变形计对参与节目录制的主人公来说,达到了不寻常的教育效果。无论是城市少年,还是乡村少年,通过互换环境体验彼此的生活,这段时间里所经历的看似寻常的人和事,引起的不寻常的震撼,从而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这对他们的成长无疑是有利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社长、变形计图书的责任编辑徐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孩子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变化最大,也最容易受到影响,通过变形计这种教育形式,能够更好地引导孩子形成孩子
17、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变形计能引起学生,家长还有老师在内的观众自我教育与反省。节目选择的主人公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体,他们作为个人是幸运的,他们的命运很可能因为一次“变形”而变形;然而他们也是社会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背后有诸多同他们一样的人,有诸多“问题少年”,有诸多困惑的家长,有诸多困惑的老师。变形计作为一个多年来广受关注的节目,虽然其本质是一个节目,其基本目的是追求高收视率,但是在追求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注重节目的社会效应,其每期节目让观众收获的不只是感动和震撼,更是包括学生,家长还有老师在内的观众自我教育与反省,这对学生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变形计引起了诸多社会效应,尤其是人们对乡村小学和留守儿
18、童的关注,有助于对乡村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早在2007年,湖南卫视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签定合作协议,宣布成立“希望工程湖南卫视快乐成长基金”,并用来资助贫困乡村学校和学生。节目中原生态的展示出来的农村的破旧的校舍,艰苦的教学条件,许多观众感到非常痛心,从而慷慨解囊纷纷捐助物资来帮助改善乡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第五季第一期少年何愁中的乡村学校,即中坡小学,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捐助下,学校焕然一新,建好了新教室和新宿舍,并且学生伙食也有了大幅改善。此外,原本中坡小学六个年级只有一对夫妻担任老师,现在有了新的两位支教老师。但中坡小学只是许多乡村小学中的一所普通小学,还有许多条件简陋的乡村学校
19、亟待改善,节目引起人们对乡村小学的关注,努力创造条件实现乡村小学教学条件改善。3.2.2变形计对学生成长之弊变形计对参与节目录制的主人公之一的农村少年来说,七天的变形之旅,可能因为强烈的心理震撼而产生隐性心理问题。许多参与节目录制的农村少年是第一次来到大城市,如第五季第一期少年何愁中的农村少年吴宗宏。吴宗宏家里一年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元,而他初到城市新家,新爸爸豪爽的给了一千多元零花钱。易虎臣就读的富源学校,更是超出了吴宗宏的想象极限。他原本想象他即将入读体验的城市学校“大概有两百个学生,大概有二十个老师”,而实际上,富源学校有幼儿园和小学部,整个中坡小学还没这富源学校一个篮球场大。变形之旅刚开始
20、不久,吴宗宏表现出不愉快情绪:“我觉得来的时候像一场梦,轻轻的落到这里来了。我心里感觉好难受,现在回忆起来走山路特别难,我现在想哭了。”吴宗宏担任代理班长,但是同寝室的小胖同学却没把他放在眼里,很不客气地打了他一耳光。变形之旅进行到中期,吴宗宏因为一点挫折,突然情绪大爆发,痛哭着要求回云南的家。虽然,节目组编导立即对其进行了情绪疏导,并使其恢复平静,其后吴宗宏也对自己的任性行为进行了反省认错。虽然农村“优秀少年”在节目中总体而言表现良好,但“变形之旅”让他体会到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体会到城市的压力,这一切都让他感受到强烈的心理震撼,可能产生隐性心理问题。第四章 变形计的教育意蕴变
21、形计作为一个教育类的真人秀节目,其隐含着多重又深刻的教育意蕴,本文只择重谈以下两点。4.1变形计的教育史渊源:易子而教变形计安排一名城市富裕家庭的问题少年与一名农村贫困家庭的优秀少年互换家庭,接受对方的教育生活,这种“易子而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早有渊源的。易子而教的故事出自孟子离娄,公孙丑问孟子:“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孟子答:“因为从情势上就行不通啊!父亲教育孩子一般从正道正理上进行教育,若用正道正理行不通,父亲就要发怒,一发怒,就会伤害父子感情。有的孩子对父亲说,您常常用正道正理教育我,可我看您自己并没有按正道正理做啊!这样,父子间的感情就破裂了。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古人
22、想出了这样的办法:互相交换儿子进行教育。”6孟子所谓的古人现已不得而知。但几千年后,“易子而教”的教育理念依然得到认同。南京金陵中学的严老师,为了教育本班的一名不爱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的学生,通过与学生父母协商,她将其送到了本班龚金昊同学的家中,共同生活一段时间。龚金昊的家长都是知识分子,有着比较科学得体的教育方法,“近朱者赤”,住到他家的这名同学受龚金昊家庭的影响,各方面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进步。74.2变形计的教育心理学因素:皮格马利翁效应第五季第一期少年何愁的城市“问题少年”易虎臣,原本被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变形计录制结束返校后,被老师安排坐到了第一排。并且,易虎臣的班主任在接受采访
23、时讲述,曾经厌学的易虎臣,现在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上课听讲,回答老师问题,做作业都进步很大。我觉得还是变化很大的。”此外,易虎臣在节目播出之后,成了“小明星”,截至笔者写作此时,其微博粉丝已经高达69万余人。甚至他走在路上,都有粉丝们的拥簇尖叫。易虎臣因而说:“有太多人目光盯着我看,我总是觉得有点不习惯,在这种环境下,我只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总之,节目主人公在录制节目经历“变形之旅”后,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却已然渐渐发生着惊人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除了其自身的努力外,还有外界公众的殷切期望起到了的重要促进作用。这其实也就是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本是一个
24、古希腊神话故事,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在一所小学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包括一至六年级。测验结束后,他们给任课教师列出了一张“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并且私秘地告诉老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将来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才,并让教师保密。事实上,罗森塔尔是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名单上的学生不过是随机抽取的。罗森塔尔在八个月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真的出现了奇迹:名单上所列出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且性格变得活泼开朗,求知欲望更强,尤其是师生情感变得非常亲密融洽。这种奇迹为什么会发生呢?其实是教师的“期望”发挥了很
25、大作用。教师在得知某些学生有巨大潜力后,暗自对他们产生了较强期望,于是这种期待和信任会体现在教学中的许多方面,逐渐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于教师的热爱和期待而产生的这种奇迹效应,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望,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如果用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可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与之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存在偏见,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消极的结果。8第五章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的教育启示5.1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家庭教育的启示5.2.1努力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第一,家长应努力创造融洽
26、的亲子关系。在变形计节目中的“问题少年”的父母几乎都对孩子有着很高期望,比如期望孩子长大后接手家族企业等,但孩子有自己的理想,因而对父母易产生逆反心理,使得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沟通也变得困难,家庭教育无从实施。一般而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都比较高,但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情过于迫切,常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与子女,结果导致子女负担过重而出现生理或心理问题,甚至厌学逃学。因此,父母应该寄予子女合理的期望。另外,不良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学业状况的改善非常不利。“问题少年”由于其不良的学业成绩而较少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更需要从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鼓励,所以家长应该主动和子女交流沟通,让子女信任自己。第二,家长应
27、懂得并运用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变形计节目中“问题少年”的父母,教育方法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易虎臣的父亲,不仅给孩子零花钱没有理性节制,而且遇到问题习惯用物质条件来和孩子谈判。易虎臣原本不愿意参加变形计节目,于是他父亲就许诺一部最新苹果手机作为奖励,易虎臣才最终答应。所以说,家长应懂得并运用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明白教育的主要内容,如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家庭教育的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每个青少年成为合格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守“行为规范”。第三,懂得基本的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家庭教育中应遵循平等、民主、说服、疏导的原则,特别
28、要防止体罚辱骂等做法。父母以爱感化“问题少年”,让他们形成遵照一定的行为模式的动力,成为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的,纠正偏差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必要条件。再而,家长应以身作则,对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是指导子女日常行为的重要条件。并且,努力减少家庭争端,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影响子女的终身,家庭的和睦气氛,对子女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5.2.2适当条件下“孩子与家长互换”正如变形计节目中的城市主人公一样,许多“问题少年”是出身富裕家庭,在家中“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他们的父母经过自身奋斗,获得不菲的经济收入,因而,一方面让孩子有了好的受教育条件,另一方面,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吃苦,给孩
29、子零花钱过于“阔绰”,导致孩子不懂父母挣钱的艰辛,并且大手大脚花钱,容易丧失学习目的和动力,并且成为“问题少年”。此外,有部分“问题少年”的父母经营着家族企业,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顺利接班,但是,孩子对经商不感兴趣,而是有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向,所以,对父母和教师存在着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成为行为有所偏差的“问题少年”。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寒暑假期间,让“孩子变形家长”,同时,公平起见,家长也相应的“变形孩子”,孩子来充当家长的社会角色,让孩子体验父母工作的不易,自身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可以体恤父母的辛苦和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家长变形孩子”,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比如参加给孩子报的各种培训班,家长奔
30、波于各种培训班的时候,也就能体会孩子的沉重学业压力和负担了,因此,家长和孩子实现换位思考,达到双方的良性沟通,家庭教育的目的更易达成,“问题少年”的纠偏教育更易达成。5.2.3适当条件下“易子而教”由于亲情与血缘关系,家长往往容易对孩子娇惯溺爱,不能恰当地严格要求;孩子也会因为被宠爱而不自觉的放任自己,而成为“问题少年”。有的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所要求孩子做到的,自身却不能够以身作则,孩子难免不服气,家长与子女之间由此发生矛盾,甚至产生较深的隔阂,于是家长就会丧失威信,就很难有办法再继续去教育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难避免的弊端。变形计中两个节目主人公用一周时间来互换环境体验彼此生活,获得较好的教
31、育效果,启示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换一种环境,便能得到迥异的教育结果。在现代社会,也能够创造适当条件来“易子而教”。“易子而教”需要谨慎选择的交换的家庭。首先前提是“问题少年”的家庭是“健康正常”的,可以经济条件非常富裕,但家长不能有吸毒,赌博等特别不良行为,只有这样,“问题少年”的家长才能找到愿意“易子而教”的另一个家庭。再而,“问题少年”的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自身家庭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意见,可以选择一个朴实清贫的“好学生”的家庭,来协调商量用一段时间来“易子而教”。“易子而教”可以克服家庭环境固有的局限性,扩大孩子的生活环境。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他们的依赖心理就会大大
32、降低,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逐渐会纠正原来的偏差行为。另外,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如果“易子而教”之后,“问题少年”的偏差行为得到纠正,两个家庭从此关系亲密,今后也可以共同教育双方的孩子,这也有利于“问题少年”纠偏教育的效果的保持。5.2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学校教育的启示5.2.1增强“问题少年”自我纠偏的内驱力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正如变形计节目中的“问题少年”一样,只有他们自己觉悟到必须纠正过去自身的偏差行为,才能让纠偏教育顺利有效的进行。所以说,在纠偏教育过程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自身。因此,只有把“问题少年”的自主纠偏的信心调动起来
33、,才能真正有效实现其转化。一方面是社会偏差行为和非社会的个人不良行为的自我纠偏。教师要让“问题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明辨是非曲直,懂得哪些行为是不可为的,充分调动青少年偏差行为自我矫正的主动性与自律行为的养成,尽可能地采取“间接性控制或制止”的方式,通过有技巧的暗示或提示,让“问题少年”知道应该如何去自我控制和改正偏差行为,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从而逐渐矫正偏差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经常组织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和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及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除了对那些
34、普遍性的心理问题进行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外,也对个别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问题少年”进行科学的个别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问题和障碍,使他们自觉的去纠正偏差行为。9另一方面是学业不良行为的自我纠偏。首先,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教师要适当引导“问题少年”认识和理解学习的目的与意义,让其认识到掌握知识对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引导“问题少年”进行积极的归因,将学业失败更多地归因于努力不够和方法不当等内部原因,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为取得好成绩更加努力;寻找恰当的学习方法,将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更多地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努力,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态度是行为的决
35、定因素,也是预测和控制行为的最佳途径。在帮助他们正确归因、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合理期望的前提下,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改变他们过去对学习的不良态度,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第三,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探究某种事物或者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一般而言,“问题少年”多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对某些科目常表现出厌学或敷衍了事等消极情绪。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趣味,培养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从而保持持续旺盛的求知欲。第四,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学会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合自身的良好的学习方
36、法。5.2.2努力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第一,教师应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变形计之少年何愁中的“问题少年”易虎臣和老师们的关系都不算融洽,对老师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经常和老师顶撞,争吵。老师对这样的“问题少年”也几乎是消极对待,把他们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问题少年”闯祸了,校方就选择劝退或开除他们。所以说,教师应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对于“问题少年”,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其转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要热爱学生,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爱护、信任和期待能够激发出学生的潜力。教师应当了解班级每个“问
37、题少年”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并且相信他们,在此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将自己的活动与情感,从对父母的依恋中转移到同龄朋友中,因此,教师要妥善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问题少年”学生交友,建立和谐友爱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在良好的周边环境中使他们逐渐发生心理上的变化,并使这种良性关系成为他思想和学习上最直接的影响源泉。第二,教师应对“问题少年”给予真正的热爱、信任和赞扬。“问题少年”与“优秀少年”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也有自尊心、上进心,只要愿意努力,一样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教师要树立“问题少年”同样可以成为优秀学生的观念,并殷切期待其转化,同时注意运
38、用恰当的引导方法。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曾经很好地运用了“皮格马利翁效应”。班上有一个学生偷过东西,但马卡连柯却故意把一大笔钱托付给这个学生,让他一个人把钱送到很远的城里去,并告诉这个学生,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一定会很好也完成这个任务的。一路上这个学生非常矛盾,一方面想要私自用这笔钱,一方面又想到老师说大家都信任他,最终他权衡再三,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10第三,教师应运用科学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少年”易虎臣虽然有的读着当地最好的贵族学校,但是他却厌倦课堂,觉得老师上课是那么的刻板无聊。所以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解决“问题少年”厌学的基本途径。首先,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问题少年
39、”的学习能力。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保持注意集中、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其次,教师应提高教学艺术,追求教学生动有趣。“问题少年”缺乏学习的主动生性和持久性,而教师讲课如能做到生动有趣,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而且使学生记忆深刻。再次,教师应适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互补,以更好达到教育效果。最后,教师应精心设计练习,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和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除了以上基本途径外,对于“问题少年”的纠偏教育,教师也要巧妙采取一些特殊途径。布罗菲和古德提出了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现过程的模型。该模型包括五个步骤:(1)教师
40、对某些学生给予特定的行为和学习成绩方面的期望;(2)由于这些期望,教师以不同的行为对待不同的学生;(3)这种区别对待向学生透露了教师期望他们出现什么样的行为和成就的信息,并改变了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和抱负水平;(4)如果这种对待一直持续下去,学生也没有以任何方式抵制或改变教师的这种对待,那么这种期待就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行为。受到高期望的学生会不断提高成绩,而受到低期望的学生学习成绩会下降;(5)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符合教师对他们产生的期望。11教师为使“问题少年”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首先必须对其保持充分信心,再依据以上五步骤,将教师对其期望努力转化为教师的具体行为,
41、通过这些行为将期望传递给“问题少年”,从而使得其行为向教师预期的方向转化。尤其关键的步骤在于,老师对“问题少年”更加关爱、友好,为他们创造一种班级赞许和接受的氛围。老师给那些“问题少年”创造较多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发言,展示自己的作业、获得表扬,因而逐渐给学生以确凿的证据,表明他们确实如老师所期盼的那样优秀。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成绩和行为会越来越符合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纠偏教育的目的也就易于达到。第四,多元评价体系是实现“问题少年”转化的催化剂。变形计让我们看到,“问题少年”也有很多的闪光点,比如易虎臣心地善良,也有很好的组织领导能力等等。但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缺陷在于评价方式单一,过分追求
42、分数,按单一的学习成绩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学生观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够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多元评价体系的特点体现为:(1)评价过程,由封闭转为开放。(2)评价内容,由片面转为全面。(3)评价功能,由单一转为多样。由通过考试测验来评定学生,发展到诊断问题、改进教育、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4)评价手段,由定量转为定量、定性相结合。从推崇各种客观的、标准化的测量,发展到提倡观察、交谈等定性分析,再进一步发展到广泛收集信息,进行解析论证,作出
43、价值判断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2教师只有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才能更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位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因材施教,更好地进行“问题少年”纠偏教育,最终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5.2.3适当条件下“学生与教师互换”如果可以申请学校同意,在不打乱学校和学科教学秩序和进度,争得教师和班级同学的同意的条件下,可以恰当安排“问题少年”“学生变形教师”,短时期比如一个星期来充当自己感兴趣学科的教师和实习班主任,同时“教师变形学生”,听从其教学安排。“问题少年”通过体验教师备课、讲课、教育学生的辛苦,从而明白尊重教师,明白应当好好学习,进行自我纠偏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变形学生”,教师一方面隐
44、性监控“问题少年”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重拾久违的学生感觉,按时完成作业,亲身体会课业负担是否沉重,并且能够趁此机会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增进互相的了解和感情,有利于“变形”结束后,教师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和适当调整课业负担等。5.2.4适当条件下“易师而教”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的学生之所以成为“问题少年”,可能是不喜欢某个老师的教学方式,可能是因为受到某个老师的有意无意的消极对待的影响,这种老师对“问题少年”丧失了教育转化的信心,对他们不抱期待,听之任之,比如把成绩不好并且存在行为偏差的“问题少年”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上课教学中把他们当作空气一样地忽视,更不会向他们提问,这种情况
45、下,“问题少年”可能会自暴自弃而厌学,也可能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而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因此得到教师的批评或惩罚,最后恶性循环。所以,在适当条件下,各级各类学校里推广实施“易师而教”,即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抛弃“只扫自己门前雪”的传统育人观念,转而时常调动到其它班级与学校,以他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去影响学生的发展,也对“问题少年”进行纠偏教育。不同教师用新颖的思想及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能够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觉,从而激发“问题少年”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纠正其偏差行为,最终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5.3 变形计对“问题少年”社会教育的启示很多
46、“问题少年”的偏差行为是受到社会的不良环境和思想的误导。为了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建立起职责明确、覆盖全社会的预防工作网络,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第一,加强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对学校法定“红线”范围之外的附近的网吧和各类娱乐场所予以取缔或者加强监管督察。另外,各级政府应当动员全社会人员积极支持中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使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等,在学生校外活动中发挥教育功能。第二,综合治理社会环境,排除对青少年学生的精神污染源。各级各类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娱乐、电子游戏等场所的管理,深入持
47、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及时取缔传播反动、色情和不健康价值观的网吧,防止有害思想对中学生的侵蚀,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学生也是社会的成员,但是社会却是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思想、现象等都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良好教育场,才能使学生健康发展。13第六章 结 语变形计是一个有着极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通过城市“问题少年”与乡村“优秀少年”的为期一周的互换环境、真实体验彼此的学习生活,两个主人公在此期间逐渐发生的向好的变化,这个过程在让观众收获感动与震撼的同时,也因为节目有着丰富的教育意蕴,让包括学生,家长和老师等在内的观众都能获得一些教育启示。笔者首先介绍变形计的概况,一方面介绍变形计预期达到的变化内容和节目主人公是否真正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分析变形计对学生成长的利与弊,接着探究变形计的教育意蕴,最后由节目和其教育意蕴得出的对于“问题少年”纠偏教育的启示,围绕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深入探讨。当然,要真正有效的实现“问题少年”纠偏教育的成功,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的学术关注和研究。参 考 文 献1 变形计之感恩回访篇(一)EB/OL.2 余国良.美国学者的差生问题研究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1995,(06):42.3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