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精品文稿.ppt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精品文稿.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正确使用现代汉语虚词第1页,本讲稿共37页正确使用词语正确使用词语之之正确使用虚词正确使用虚词第2页,本讲稿共37页虚词的辩析虚词的辩析 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其是书面语中使用频繁。高考中做虚词题目,需要语感,语感,语感,语感,但但但但更需要更需要更需要更需要理性的分析。理性的分析。理性的分析。理
2、性的分析。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连副词、介词、连副词、介词、连副词、介词、连词词词词及及及及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等,主要命题形式是等,主要命题形式是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题型选择题型选择题型选择题型。分析应考虑这。分析应考虑这。分析应考虑这。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样几点:样几点:样几点:一、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一、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一、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一、对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二、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
3、配套的关二、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二、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二、对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三、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三、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三、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三、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持一致。持一致。持一致。第3页,本讲稿共37页因例求法一因例求法一选择
4、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1、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你至今还没拿定主意考文科考理科?考理科?(A、或者、或者B、还是)、还是)2、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他非常用心地写生,野地里刮野地里刮起沙来都不知道。(起沙来都不知道。(A、以致、以致B、以至)、以至)3、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接着飞快地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在地图上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地看了一阵。(看了一阵。(A、又、又B、再)、再)4、这几天我、这几天我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邮件。邮件。(A、往往、往往B、常常)、常常)BBAB第4
5、页,本讲稿共37页1、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或者,不能用于疑问句,只能用于肯定句中表选择。表选择。2 2、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均为连词。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范围上的延伸;以致,用于下半句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多指不好的或陈述者不愿看到的结果。3 3、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再”,多用于,多用于未实现的动作,未实现的动作,“又又”用于已实现的动作。用于已实现的动作。4 4、往往,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往往,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
6、情况的总结有一定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相反,单指动一定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相反,单指动作重复。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往往不能。作重复。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往往不能。第5页,本讲稿共37页总结一:总结一: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有些虚词,在使用过程中有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范围、意义、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规定,只有了解了解这些规定性这些规定性用法用法,才能做到准确运用。才能做到准确运用。要了解用法要了解用法,一靠一靠积累积累,二可在二可在辨析时辨析时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造些熟悉的句子加以类比.第6页,本讲稿共37页因例求法二因例求法二判断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判断
7、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1、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重大事故。2、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产量不是比、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3、本、本拉登将潜入印度。及时把这个消息不通拉登将潜入印度。及时把这个消息不通报印度政府报印度政府,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4、巴甫洛夫每天都忙着把青蛙用绳子绑起、巴甫洛夫每天都忙着把青蛙用绳子绑起来做条件反射试验。来做条件反射试验。()“不是不是”放到放到“产量产量”前前“尽管尽管”放到放到“已
8、已”前前第7页,本讲稿共37页总结二;总结二;虚词的虚词的位置位置由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由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语法特点确定,必须自身的语法特点确定,必须摆正摆正。1、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2、把字句的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否定、把字句的动词前一般不能加否定词和助动词。词和助动词。3、表对象的介宾结构一般紧挨在谓、表对象的介宾结构一般紧挨在谓语中心词前。语中心词前。第8页,本讲稿共37页因例求法二因例求法二判断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判断
9、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是否恰当。1、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生过重大事故。2、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产量不是比、由于国棉一厂长期不抓革新,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3、本、本拉登将潜入印度。及时把这个消息不通拉登将潜入印度。及时把这个消息不通报印度政府报印度政府,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可能造成新一轮危机。()4、巴甫洛夫每天都忙着把青蛙用绳子绑起、巴甫洛夫每天都忙着把青蛙用绳子绑起来做条件反射试验。来做条件反射试验。()“不是不是”放到放到“产量产量”前前“尽管尽管”放到放到“已
10、已”前前第9页,本讲稿共37页因例求法三因例求法三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所谓综合,、所谓综合,不只是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B、无论无论是王子是王子和和王孙,犯了法,都将王孙,犯了法,都将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C、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不但没但没停,停,而且而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大。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况且又上足了又上足了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E、无论无论条件非常
11、艰苦,他条件非常艰苦,他都都从不畏惧。从不畏惧。D第10页,本讲稿共37页1 1、不是、不是而是而是表并列关系表并列关系不只是不只是不只是不只是而且是而且是而且是而且是表递进关系表递进关系不是不是就是就是表选择关系表选择关系2、无论、不管、无论、不管还是(表选择)还是(表选择)都都无论、不管无论、不管无论、不管无论、不管多么(表任指)多么(表任指)多么(表任指)多么(表任指)都都都都尽管尽管非常、十分非常、十分非常、十分非常、十分(表确指)(表确指)还是还是3、不但、不但而且而且(递进)递进)不但不、没不但不、没反而反而反而反而表反向递进表反向递进表反向递进表反向递进4、“何况、况且何况、况且
12、”用法比较:用法比较:同: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同: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异:异:“何况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起来更进一步用反问语气表示比较起来更进一步的意思。的意思。第11页,本讲稿共37页因例求法三因例求法三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划线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所谓综合,、所谓综合,不只是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再现事物各部分的本质联系。B、无论无论是王子是王子和和王孙,犯了法,都将王孙,犯了法,都将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与庶民一样接受法律的惩处。C、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
13、不但没但没停,停,而且而且越下越大。越下越大。D、这同学本来就聪明,、这同学本来就聪明,况且况且又上足了又上足了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劲,明年的高考肯定差不了。E、无论无论条件非常艰苦,他条件非常艰苦,他都都从不畏惧。从不畏惧。D第12页,本讲稿共37页总结三:总结三:作为虚词重要分支的关联词语是成套使用作为虚词重要分支的关联词语是成套使用的,一定要的,一定要注意注意其习惯其习惯搭配搭配;同时又不能拘;同时又不能拘泥于习惯搭配,而要注意与语境的搭配。泥于习惯搭配,而要注意与语境的搭配。1、因为、由于、因为、由于所以所以由于由于由于由于因此、因而因此、因而因此、因而因此、因而(前面不能用因为
14、前面不能用因为)2、未尝不、未尝不构成双重否定构成双重否定,表委婉语气,表委婉语气 3、即使、即使也也也也既然既然就就44、“未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侧重在评价重在评价。“不免、难免不免、难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表示客观上不易避免。第13页,本讲稿共37页5 5、“虽然虽然”“固然固然”都表示转折关系,都表示转折关系,“虽虽然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固然固然”侧重于让步,侧重于让步,先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承认另一事实先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承认另一事实。6 6、“关于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表示关联、涉及
15、的事物,“对对于于”指出对象。指出对象。“关于关于”只用在主语前,只用在主语前,只用在主语前,只用在主语前,“对于对于对于对于”用在主语前后均可。用在主语前后均可。用在主语前后均可。用在主语前后均可。7、“只有只有只有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除除除非非非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除非除非”可以用在可以用在“是是”前,前,“只有只有”不能,如:不能,如:
16、除非是你才那样想除非是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只有你才那样想 “除非除非才才”也可以说成也可以说成也可以说成也可以说成“除非除非除非除非不不”“只有只有才才”不能说成不能说成“只有只有不不”第14页,本讲稿共37页因例求法四:因例求法四: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华夏汉民族文化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2、教育启蒙之路不通,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于一场、教育启蒙之路不通,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于一场、
17、教育启蒙之路不通,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于一场、教育启蒙之路不通,历史遂将此重任寄托于一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五四五四五四”于是于是于是于是应运而生。应运而生。3、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的讨论.4、临近高考,你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临近高考,你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临近高考,你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临近高考,你有没有过放弃的念头?5、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尽早搬出。“并非并非并非并非”与与与与“是是是是”重重重重复复复复“于是于是
18、于是于是”与与与与“应运而生应运而生应运而生应运而生”重重重重复复复复句首加句首加句首加句首加“对(于)对(于)对(于)对(于)”“将将将将”作介词,用法同作介词,用法同作介词,用法同作介词,用法同“把把把把”对象加以处置意对象加以处置意对象加以处置意对象加以处置意“过过过过”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表动作曾发生,但未延续至今第15页,本讲稿共37页 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从虚词使用角度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1、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
19、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太低,只能迎合少教人的口味。2、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便。3 3、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影响。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成的严重
20、影响。4 4、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应去掉应去掉应去掉应去掉 因为因为因为因为 “尽管尽管”用于让步转折句,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不管”用于无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尽管还还”改改改改为为为为“不管不管不管不管都都。“对对对对”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给给给给”。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第三句应在句首加上“从从从从”。第16页,本讲稿共37页总结四:总结四: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法关系。辨析时虚词表示特定句子的语
21、法关系。辨析时一定要扣紧句子,一定要扣紧句子,防止多用防止多用(对句子来说(对句子来说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也属多用)、是必须的,但与其它词语重复,也属多用)、少用少用、误用误用。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有些词的意思相互包含,不能同时使用不能同时使用,如如“仔细仔细端详端详”“公诸于众公诸于众”“万一若万一若”。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不能再饰以程度副词,有些词本身即表程度深,不能再饰以程度副词,如如“十分酷似十分酷似”“非常奇缺非常奇缺”“过分溺爱过分溺爱”。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如连有些词不能和表相同意思的标点符号连用,如连词与顿号、词与顿号、“等等等等”与省略号。与省略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确 使用 现代汉语 虚词 精品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