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规定.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规定.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管理规定1、目的对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业过程、服务,以及设备、设施、检维修、承包商、供应商的服务等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它们进行准确的评价分析,确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确保安全健康的目的。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各类生产经营及作业活动及可以施加影响的承包商、供应商的活动或服务。3、职责3.1 安全风险管理部: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全系统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开展教育培训,总结试点经验,实行全面推广,汇总评价结果3.2 各部门:组织、协调、督促本部门和基层单位开展危害识别、评价工作根据工作程序,
2、组织本部门因地制宜开展工作3.2 所有员工: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积极参与本岗位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4、工作程序4.1 成立危害评价小组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所有评价人员需经过相关培训并有能力开展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4.2 选择和确定评价范围和对象评价小组应首先识别出从事的经营活动、作业过程、服务范围,所有可能导致重要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在确定评价范围后,评价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价对象:按作业流程的各阶段;按区域或公司、部门、基层单位;按设备、设施;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
3、,可按职能管理、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价。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该任务实施的频率、特点;可能涉及到的设备、设施、机械、工具和器材;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物理形态和化学性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任务的人员的培训;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发生过的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事件。与现场所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4.3风险辨识的方法: 辨识危害的前提是收集作业活动信息,作业活动信息通常可按照作业流程依次排出,包括:作业任务期限、人数、频次等;作业所涉及的机械、设备、电器与工具等;
4、作业所接触到的物料形态、性质与作用;作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体系控制的作业文件;作业活动有关数据的监测;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记录等。 然后,依据收集的作业信息,分别进行危害的细化辨识。4.4危害根源及性质的主要类别:火灾和爆炸;跑、冒、滴、漏;坠落、冲击与撞击;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设备的腐蚀、失效、老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气体的泄漏;可能造成工作环境破坏的活动、过程和服务。危害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违反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设施、设备毁坏;工作环境破坏;操作质
5、量事故;公司形象损害。4.5风险评价准则(1)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准则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这三个因素分值的乘积DLE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值越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也越大。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别准则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定性表达了事故发生概率。必然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1,规定对应的分值为10;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概率为0,而生产作业中不存在绝对不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故规定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对应的分值为0.1;以此为基础规定其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风险 控制 管理 规定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