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PPT讲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章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PPT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PPT讲稿.ppt(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弹体的空气动力特征计算第1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弹体表面摩擦阻力的计算,严格说必须考虑雷诺数、附面层弹体表面摩擦阻力的计算,严格说必须考虑雷诺数、附面层特性、弹体的几何形状、表面状况、马赫数、以及气流与弹体表特性、弹体的几何形状、表面状况、马赫数、以及气流与弹体表面间的热交换,但实际情况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面间的热交换,但实际情况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对轴对称物体的附面层理论研究还不充分,所以目的。而且由于对轴对称物体的附面层理论研究还不充分,所以目前求摩擦阻力系数时,基本上还是利用平面物体,特别是利用平前求摩擦阻力系数时,基本上还是利
2、用平面物体,特别是利用平板的研究结果。把弹体展成一板的研究结果。把弹体展成一“相等平板相等平板”来处理。所谓来处理。所谓“相当相当平板平板”是这样一块平板,它的单面面积等于弹体实际受摩擦表面是这样一块平板,它的单面面积等于弹体实际受摩擦表面积积S Sf f,其长度等于弹长,其长度等于弹长L LB B,转捩点的位置,转捩点的位置x xt t与原弹体转捩点的位与原弹体转捩点的位置相同。置相同。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一、摩擦阻力一、摩擦阻力第2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 “相当平板相当平板”所受的摩擦力所受的摩擦力Xfp 为为其中其中Cxfp 是按照弹长是按照弹长LB为特征长度
3、计算的为特征长度计算的Re数来算得的,数来算得的,Sf是弹是弹体侧表面积。体侧表面积。而弹体所受的摩擦力而弹体所受的摩擦力XfB 与弹体摩阻系数与弹体摩阻系数CxfB 之间按定义有关系之间按定义有关系式式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其中其中 是弹体最大截面积。是弹体最大截面积。两者应相等,得两者应相等,得第3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其中,其中,为形状修正系数。为形状修正系数。显然显然 ,它取决于弹,它取决于弹体的长径比体的长径比 。和和 的关系曲线见图的关系曲线见图6-16-1。上式是近似的,由此算得的结果比实际要小一些。因为上式是近似的,由此算得的结果比实际要小一些。因为弹
4、体与平板上的情况有所不同。弹体前部存在负的压强梯度,弹体与平板上的情况有所不同。弹体前部存在负的压强梯度,它使附面层变薄了。在较薄的附面层中空气速度沿法向由零它使附面层变薄了。在较薄的附面层中空气速度沿法向由零变为变为V V,梯度,梯度 必然要大些,因此摩擦应力比平板要大一些。必然要大些,因此摩擦应力比平板要大一些。为此,对弹体的摩阻系数计算作一形状修正。为此,对弹体的摩阻系数计算作一形状修正。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第4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 当气流当气流M M增大时,空气的可压缩性对附面层内的流动增大时,空气的可压缩性对附面层内的流动
5、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层流附面层内,外层气流速度较高。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层流附面层内,外层气流速度较高。通过粘性力对内层气流作用。致使内层空气微团温度升通过粘性力对内层气流作用。致使内层空气微团温度升高,而且沿物面法线的速度分布规律也有显著变化。如高,而且沿物面法线的速度分布规律也有显著变化。如图图6-26-2所示。随着所示。随着M M增大,附面层厚度也显著增大。在增大,附面层厚度也显著增大。在高速下,附面层内速度分布的改变使法向速度梯度减小。高速下,附面层内速度分布的改变使法向速度梯度减小。从而使摩擦应力以及摩擦应力减小。对于层流平板从而使摩擦应力以及摩擦应力减小。对于层流平板 与与M M的关系
6、如图的关系如图6-36-3。在。在M M=0=0时,时,随随M M增大,增大,下降。下降。第5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 实验指出,在层流时,压缩性的修正量是不大的。当实验指出,在层流时,压缩性的修正量是不大的。当M不不大于大于1.5时,甚至可以不予修正。在较大时,甚至可以不予修正。在较大M数时,层流附面层数时,层流附面层压缩性影响的修正可按下式进行压缩性影响的修正可按下式进行其中其中 是层流附面层未计及压缩性影响的平板摩是层流附面层未计及压缩性影响的平板摩阻系数。阻系数。其中其中 是紊流附面层未计及压缩性影响的平板摩是紊流附面层未计及压缩性影响的平
7、板摩阻系数。阻系数。附面层为紊流状态时,压缩性影响远较层流状态严重。附面层为紊流状态时,压缩性影响远较层流状态严重。紊流附面层时压缩性影响的修正公式可按下式进行紊流附面层时压缩性影响的修正公式可按下式进行第6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有时也采用有时也采用在考虑了形状修正和压缩性修正后,弹体摩阻系数在考虑了形状修正和压缩性修正后,弹体摩阻系数CxfB 可改写为可改写为 其中其中M 可用经验公式求得。可用经验公式求得。上式中的系数值上式中的系数值0.120.12适用于雷诺数适用于雷诺数 。随着。随着ReRe数增大,数增大,此系数值有所增长,特别是当此系数值有所增长,特别是当ReRe的数
8、量级为的数量级为10108 8时,取时,取0.180.18能给出更好的近似结果。能给出更好的近似结果。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第7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二、关于平板摩擦系数二、关于平板摩擦系数Cxfp1.在低速及附面层全部为层流时,摩阻系数在低速及附面层全部为层流时,摩阻系数 Cxfp为为 2.在低速及附面层全部为紊流时,摩阻系数在低速及附面层全部为紊流时,摩阻系数 Cxfp按按 ReL的大小分别的大小分别为为 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第8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三、临界雷诺数三、临界雷诺数ReRe*1 1、平板、平
9、板从层流转捩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从层流转捩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ReRe*为为2 2、弹体、弹体 临界雷诺数临界雷诺数ReRe*取决于弹体表面粗糙度,弹体表面压强梯度、以取决于弹体表面粗糙度,弹体表面压强梯度、以及表面温度、气流紊流度等。一般情况下取及表面温度、气流紊流度等。一般情况下取当当ReL Re*时,即时,即LBRe*时,即时,即LB xt。说明整个弹体是混合附面层。弹体。说明整个弹体是混合附面层。弹体摩阻系数摩阻系数CxfB 为为 当附面层全部是紊流时,弹体摩阻系数当附面层全部是紊流时,弹体摩阻系数CxfB 为为 对于高速的弹丸对于高速的弹丸(尤其是旋转弹丸)的摩阻通常把附面层全部视尤其是
10、旋转弹丸)的摩阻通常把附面层全部视为紊流状态。为紊流状态。6.1 6.1 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第10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底部阻力底部阻力一、弹体底部形成负压的物理原因一、弹体底部形成负压的物理原因 亚音速气流绕流弹丸时,弹体表面附面层在尾端分离,使尾部亚音速气流绕流弹丸时,弹体表面附面层在尾端分离,使尾部气流分为两部分,外部流速较高的气流对于底部几乎是滞止的气体气流分为两部分,外部流速较高的气流对于底部几乎是滞止的气体起着掺混和引射的作用,并把这些气体引射开,因为没有来自其它起着掺混和引射的作用,并把这些气体引射开,因为没有来自其它方面补充的空气流量,底部的气流变
11、得稀薄起来,并在底部空间形方面补充的空气流量,底部的气流变得稀薄起来,并在底部空间形成一个低压区。成一个低压区。(一一)亚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亚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 实验指出:底部负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体长度、相对实验指出:底部负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弹体长度、相对底截面积和附面层状态,因而在计算底部压强与底部阻力时可底截面积和附面层状态,因而在计算底部压强与底部阻力时可以与摩擦阻力联系起来。为此引入相对于底截面积以与摩擦阻力联系起来。为此引入相对于底截面积S Sd d的摩阻系的摩阻系数数C Cxfdxfd,则,则其中其中Cxfp是相对于侧表面积的平板摩阻系数。是相对于侧表面积的平板摩阻系数。
12、第11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底部阻力底部阻力亚音速弹体底部的压强系数的近似表达式为亚音速弹体底部的压强系数的近似表达式为再用再用CxfB来表示相当于弹体最大横截面积的摩阻系数,即来表示相当于弹体最大横截面积的摩阻系数,即则有则有底阻系数可以写为底阻系数可以写为第12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底部阻力底部阻力 从上式可以看出,弹体摩阻系数从上式可以看出,弹体摩阻系数CxfB的增长会引起底阻系的增长会引起底阻系数数Cxd的减小。这一现象的物理本质是,的减小。这一现象的物理本质是,CxfB增大时,在弹体底增大时,在弹体底截面处的附面层要变厚
13、。变厚的附面层就好象隔板一样,阻截面处的附面层要变厚。变厚的附面层就好象隔板一样,阻碍着外部高速气流的引射作用,因而在弹体后面的稀薄度就碍着外部高速气流的引射作用,因而在弹体后面的稀薄度就减小了,底阻系数也就变小了。减小了,底阻系数也就变小了。(二二)超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超音速下弹体的底部阻力 超音速下底阻形成的原因要比亚音速时复杂。它不仅与超音速下底阻形成的原因要比亚音速时复杂。它不仅与外部气流的引射作用有关,而且与尾激波有关。超音速时,外部气流的引射作用有关,而且与尾激波有关。超音速时,影响底部阻力的主要因素有:影响底部阻力的主要因素有:ReRe数、附面层特性、尾部外形、数、附面层特性、
14、尾部外形、底部的热状态、有无喷流、马赫数、迎角及飞行高度等。下底部的热状态、有无喷流、马赫数、迎角及飞行高度等。下面介绍一些对底阻有重要影响的实验曲线。面介绍一些对底阻有重要影响的实验曲线。第13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底部阻力底部阻力1 1ReRe数、附面层特性对数、附面层特性对C Cxdxd的影响的影响 对不同形状的弹丸,对不同形状的弹丸,ReRe数对底部压强系数的影响有不同的数对底部压强系数的影响有不同的结果。如以层流绕流而言,结果。如以层流绕流而言,1 1号模型在研究的号模型在研究的ReRe数范围内底压数范围内底压系数大约变化了系数大约变化了60%60%,
15、而,而2 2、3 3、4 4号模型约变化一倍左右,如图号模型约变化一倍左右,如图(a a)所示。对于比较短粗的模型其压强系数的变化范围没有)所示。对于比较短粗的模型其压强系数的变化范围没有细长模型那样大,并且是在小细长模型那样大,并且是在小ReRe数时达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大。数时达最小值,然后逐渐增大。在紊流附面层中在紊流附面层中ReRe数对数对C Cxdxd的影响不太大,见图(的影响不太大,见图(b b)。)。第14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底部阻力底部阻力2 2尾部外形对尾部外形对C Cxdxd的影响的影响 由图可见有尾部的弹体会使底部压强系数增加很快,尤其是由
16、图可见有尾部的弹体会使底部压强系数增加很快,尤其是紊流附面层情况。但随紊流附面层情况。但随t t增大,尾锥表面的稀薄度也在增大。这增大,尾锥表面的稀薄度也在增大。这样就存在对应尾部最小阻力的最佳角。图样就存在对应尾部最小阻力的最佳角。图6-76-7表明紊流附面层和层表明紊流附面层和层流附面层的最佳角在流附面层的最佳角在7 7lOlO度之间,并且紊流附面层的度之间,并且紊流附面层的C Cxdxd在最佳在最佳区域的变化很缓慢。区域的变化很缓慢。第15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6.2 6.2 底部阻力底部阻力二、弹体底部阻力的工程计算二、弹体底部阻力的工程计算1.1.估算底阻的近似公式估
17、算底阻的近似公式 对于底部压强的极限情况即静压强为零的时侯,此时对于底部压强的极限情况即静压强为零的时侯,此时压强系数为压强系数为 当弹体向附面层传热的强度加大,伴随有底部阻力的减小。当弹体向附面层传热的强度加大,伴随有底部阻力的减小。在同一情况下,假若弹体由外部气流加热,则在同一情况下,假若弹体由外部气流加热,则C Cxdxd增大。增大。3.3.热传导对热传导对C Cxdxd的影响的影响第16页,共34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三对于空气对于空气k=k=1.41.4图图8-88-8中曲线表明:实际情况下的底部压强系数和极限值有很大中曲线表明:实际情况下的底部压强系数和极限值有很大差别,并且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弹体 空气 动力 特征 计算 PPT 讲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