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五章优秀课件.ppt
《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五章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五章优秀课件.ppt(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五章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精讲班第五章第1页,本讲稿共75页第五章 游戏活动的指导 本章考试的主要目标: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基本要求:理解幼儿园游戏的意义、作用与指导方法,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实际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本章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活动设计题。第2页,本讲稿共75页大纲要求:熟悉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3页,本讲稿共75页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幼儿喜欢把他们的一切活动游戏化。即将生活、学习、劳动的过程变成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第一
2、节 幼儿游戏第4页,本讲稿共75页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种类(一)依据儿童认知特点分类 以皮亚杰等为代表的认知学派倾向于将认知发展作为儿童游戏分类的依据。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5页,本讲稿共75页依据儿童游戏的认知特点,可将游戏分为四种:1感觉机能性游戏 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这类游戏往往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3、这类游戏的比例逐渐下降。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6页,本讲稿共75页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常进行的一类游戏。它是把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的一种游戏形式。儿童将一物体作为一种信号物来代替现实的客体,这就是象征游戏的开始。象征性游戏的初级阶段就是以物品的替代而获得乐趣。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7页,本讲稿共75页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儿童的象征功能也在不断发展。他们会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来模仿真实生活。这时的象征性游戏就进入角色游戏阶段。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它对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发展都能发挥一定的功效,基于它的这一功效,现代的游戏
4、治疗也是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得以实现的。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8页,本讲稿共75页3结构性游戏 结构性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造型游戏,是指儿童运用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或构造,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9页,本讲稿共75页结构性游戏有三个基本特点:以造型为基本活动,往往以搭建某一建筑物或物品为动因,如搭一座公园的大门、建一个汽车的模型等。活动成果是具体的造型物品,如门楼、飞机、坦克、卡通形象等。它与角色游戏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10页,本讲稿共75页一般认为结构游戏的发展呈现了如下的顺序:1.5岁左右,儿童开始简单堆叠物体;23岁时,儿
5、童往往先动手后构思,主题不明,成果简单、粗略、轮廓化;34岁儿童逐渐能预设主题,成果的结构相对复杂,细节相对精细;5岁以后儿童结构游戏中的计划性有所增强,并可以多人分工、合作完成大型的建构;58岁时,结构性游戏的比例达到了顶峰。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11页,本讲稿共75页4规则性游戏 这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参加的、按一定规则从事的游戏。规则可以是由成人事先制订的,也可以是按照故事情节要求的,还可以是儿童按他们假设的情节自己规定的。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12页,本讲稿共75页规则性游戏一般是45岁以后发展起来的。幼儿中期的儿童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但是也常常会出现因为自己的兴趣或好恶而忘记或破坏规则的现象
6、。幼儿晚期的儿童,不仅能较好地开展这类游戏,还能较好地理解并坚持游戏的规则,并运用规则约束参加游戏的所有成员。幼儿中晚期经常开展的体育游戏、运动竞赛、智力竞赛等都属于规则性游戏,这类游戏可以一直延续到成年。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13页,本讲稿共75页【例题 单选题】幼儿奔跑、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属于()游戏。A 感觉机能性 B 象征性游戏 C 结构性游戏 D 规则性游戏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14页,本讲稿共75页【答案】:A【解析】:感觉机能性游戏又称为练习性游戏或机械性游戏。它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其动因来自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快感,由简单的重复运动所组成,比如奔跑、
7、跳跃、攀登、拨浪鼓、骑木马、敲打和摆弄物体等。这类游戏往往以独自游戏或各自游戏的形式发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这类游戏的比例逐渐下降。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15页,本讲稿共75页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0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2前运算阶段 Preop
8、erational Stage(26、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第16页,本讲稿共75页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2)自我中心主义。儿童缺乏观点采择能力,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三山实验、观点采择、意外地点、意外内容)(3)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4)思维的不可逆性。(相同容量,大小不同的量杯;如A=B则反运算为B=A;AB,则反运算为BA。)(5)缺乏守恒。第17页,本讲稿共75页认知发展
9、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3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6、7岁一1 1、12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第18页,本讲稿共75页认知发展阶段论认知发展阶段论4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s Stage(11、12岁及以后)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l)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
10、题,可以对假言命题作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映。(2)进行假设一演绎推理。假设一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一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第19页,本讲稿共75页(二)依据游戏的社会性特点分类 依据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所呈现的相互关系这一维度又可将学前儿童游戏分成以下4种:1独自游戏 独自游戏指儿童独自玩耍、尚没有玩伴意识时期的一种游戏情形。独自游戏一般出现在出生后头两年内。儿童摆弄的客体可能反映了客体的功能及社会用途,也可能使客体的外形、位置及其性质等发生变化。第一节 幼
11、儿游戏第20页,本讲稿共75页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客体为对象的游戏内容和形式越来越复杂。儿童不仅关心引起客体变化的行为,而且对客体本身也发生兴趣,动作的灵巧性与精确性也不断加强,逐渐能将自我与客体区分开来,以至产生好奇心和探究行为。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1页,本讲稿共75页2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一种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独自游戏。在平行游戏中,儿童玩的玩具与周围儿童的玩具相同或相仿,儿童之间相互靠近,能意识到别人的存在,相互之间有眼光接触,也会看别人怎么操作,甚至模仿别人,但彼此都无意影响或参与到对方的活动之中。既没有合作的行为也没有共同的目的。这
12、类游戏正反映了23岁儿童游戏的社会性交往状况。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2页,本讲稿共75页3联合游戏 联合游戏又称为分享游戏。它是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没有分工,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儿童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而不是游戏合作关系。儿童相互之间可能交换材料,或进行语言沟通,提供和接受彼此的玩具,对他人的活动表示赞赏或否定,甚至攻击。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3页,本讲稿共75页 联合游戏从表面上看,儿童之间产生了相互联系,而实际上在涉及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时,他们之间却没有共同的意愿,儿童不会使自己个人的兴趣服从小组的兴趣,每个人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第一节 幼
13、儿游戏第24页,本讲稿共75页4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是幼儿后期出现的较高级的游戏形式,是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戏活动。游戏者之间有分工、协作,有领头者,也有随从者。合作游戏具有组织意味,有明显的集体意识有共同遵守的规则。这种游戏离不开相互的配合,一般要到3岁以上才会产生,56岁得到发展,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日渐成熟的趋势。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5页,本讲稿共75页【例题 单选题】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没有分工,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的游戏称为()。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6页,本讲稿共75页【答案】
14、:C【解析】:联合游戏又称为分享游戏。它是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似的游戏,没有分工,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儿童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而不是游戏合作关系。儿童相互之间可能交换材料,或进行语言沟通,提供和接受彼此的玩具,对他人的活动表示赞赏或否定,甚至攻击。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7页,本讲稿共75页(三)依据儿童行为表现分类 从儿童游戏所倚重的行为表现可分为:语言游戏、动作技能游戏、想象游戏、交往游戏、表演游戏。1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指儿童时期运用语音、语调、词语、字形而开展的游戏,如合着语音、节奏的变化而展开的拍手游戏、绕口令、接龙等。随着儿童对语言规则以及语义的理解
15、,儿童会有用同音、谐音、多义、相关等语言技巧娱乐。这些游戏是一定的语言元认知为前提的,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元语言活动。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8页,本讲稿共75页2动作技能游戏 动作技能游戏指通过手脚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而获得快乐的游戏活动,既可以是一种户外进行的身体大幅度的运动,如相互追逐、荡秋千、滑滑梯、骑三轮车、攀登等,也可以是在室内桌面上进行的串珠、夹弹子、弹弹子、挑游戏棒、拍纸牌等相对精细的活动。这类游戏可以有简单的规则,也有纯机能性的,纯粹满足动作机能的快感。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29页,本讲稿共75页3想象游戏 想象游戏又被称为象征游戏、戏剧游戏、角色游戏、假装游戏、假想游戏。这些名称
16、的含义虽然有细微的差异,但它们常常被互换使用。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30页,本讲稿共75页想象游戏的主要特征:儿童将事物的某些方面作象征性的转换,如以玩具或玩物代表实物(用一块积木代表电话、将小板凳当火车等);以某个动作代表真实的动作:张开双臂跑代表飞机在飞、双脚并拢往前跳代表小兔子在跳;以儿童自己或其他儿童代表现实或虚构的角色:扮演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小白兔、卡通人物等。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31页,本讲稿共75页 想象游戏以儿童的想象为转移。随着儿童生活经验和想象力的丰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都可能成为儿童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爸爸、妈妈、医生、司机、营业员、动画或卡通形象都是儿童在游戏中乐于
17、扮演的角色。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32页,本讲稿共75页4交往游戏 交往游戏指两个以上的儿童以遵守某些共同规则为前提而开展的社会性游戏。交往游戏以参与者之间的行为互动为其特点。在使用游戏材料方面采用协商分配或轮换的形式。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33页,本讲稿共75页交往游戏的分类:交往游戏按交往的性质可分为合作游戏和竞争游戏,对于指导儿童与他人交往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在游戏中儿童常遇到自己与他人的需要或情感相冲突的局面,因而可以发展他们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技能,还可培养负责任、耐心、愿意分享、合作等品质。第一节 幼儿游戏第34页,本讲稿共75页5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为戏剧游戏,它是以故事或童话情节为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 知识 能力 精讲班 第五 优秀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