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
《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语文新课程标准填空题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小学语文课和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言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4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5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
2、释阶段反思阶段)6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学校 )7(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8 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9.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的语言应(准确、规范)10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
3、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例如应该理解的记忆几个,能举出几个例子即可)11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2学校要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资源因素。1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
4、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14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15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16教师应(转变观念) ,(更新知识),(钻研教材),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17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
5、学。18(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1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持续发展。20(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 年级的教学重点。21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
6、2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23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24.(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25.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
7、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26.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27. 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和读书笔记)等。28. 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29. 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30.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
8、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31.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32. 语文教学评价应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
9、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以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33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34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
10、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35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36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37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要关注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
11、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和能力)。38评价学生的朗读的,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39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40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41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42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
12、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43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4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45第一学段的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其
13、中800 个会写。46第一学段应学会音序查字法,第二学段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47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48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49第一学段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50第二学段习作要求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51第一学段的学生
14、应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52第一学段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第一部分 前 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
15、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16、,发挥积极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
17、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
18、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
19、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
20、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
21、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
22、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23、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新课程 标准 填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