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缩略(加注页码).doc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缩略(加注页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复习缩略(加注页码).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1.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有:p2 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2.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p21)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的各个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协调各环节的关系3)优化整个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p12-16(1)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2)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第二章 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的概念:p17 心理发
2、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广义: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狭义: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理发展。指心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大学生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p23 (1)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直接导致心理变化。(2)间接作用:是指身体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由其他因素传递的,即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3) 体态的影响(4)生理发展早晚的影响3.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p28-30(1)情绪、情感
3、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变化(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5)管理不良可激化情绪 (6)情绪、情感的升华4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1)形式逻辑思维处于继续完善之中2)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5.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确立与稳定人生观是人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看法和态度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和标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确立是一个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人格发展方向,影响认识的正确性和深度、制约情绪的性质和行为的方向,起着调节作用。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低年级是人生观初步确立,不稳定时期,
4、高年级是真正确立和稳定的关键时期。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1.学习的心理学涵义:p38-39 广义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个性品质的形成。2.学生学习的特点p59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形
5、成世界观、道德品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指导和传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反复探索的曲折道路,在短时间内取得有效的学习效率。3.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有哪些?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强调学习即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注重观察学习,强调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强调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价值的,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布鲁纳(现代认知理论)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本质
6、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倡发现学习),并通过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教学中就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同化理论):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点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所谓意义学习,是通过同化,即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用原有的知识来解释新知识。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分类p66-67 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分类:正确动机与错误动
7、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内部与外部动机、一般与具体动机2.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p71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2)成就动机理论:p72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理论:p75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人们行为的原因或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不同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
8、去考虑。 (4)自我效能:p76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3.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p78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的概念p85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p88-92 (1)形式训练说:p
9、88 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 (2)相同要素说:p89 迁移的关键在于相同要素的存在,而非官能的改善。只有当测验情境与先前的学习情境存在相同成分或要素时,迁移才会发生。 (3)概括原理说:p90 在前一种学习中,通过对经验的概括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4)关系转换说:p90 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是产生迁移的决定因素。学习迁移是学习者突然顿悟了两个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5)学习定势说:学习方法一旦为学习者所掌握,便会形成一种方法的定势,迁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
10、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p92 对刺激与反应的相似性对迁移之影响的进一步说明。 最新研究进展:p93-95 (1)认知结构与学习的迁移:一般的迁移是知识学习的重要迁移形式,特殊迁移是具体的知识或动作技能的迁移。教学应该将学习内容的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呈现顺序教给学生,使他们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领会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最佳知识结构,以利于学习的迁移。 (2)学习程度与迁移量的关系:先行学习的程度或水平与迁移到后继学习中的迁移量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学习或过渡学习(50)是产生有效迁移的一个有利条件。 (3)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迁移:在简单任务中,最好的迁移发生在从容易到较为困难的问
11、题中,而复杂任务中,最佳的迁移发生在从较难到较易的问题中。 (4)迁移假设理论: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提出和检验一系列假设,形成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这种通过假设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影响以后对类似问题的解决,即可以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3.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p99(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4)讲授学习方法 (5)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6)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7)创设和应用情境相似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1.意识、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含义 (1)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
12、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特点: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2)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从机能看,可分解为主格的我(I自我意识的主体)和宾格的我(Me自我意识的客体)。 (3)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它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等特点,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控和矫正的作用。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2.自我意识的结构p104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心理系统:1
13、)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基础导向作用2)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爱自豪 自卑自怜、内疚自责 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动力作用3)自我调控:自立自制、自律自强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控制和保证行动目标实现3.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p106-107 (1)自我中心时期:(8个月3岁)主要是生理自我阶段 (2)客观化时期:3-13、14岁儿童的自我意识阶段 (3)主观化时期:十三四岁以后到成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4.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p105成熟自我由低到高发展 n(一)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生理自我时期) n(二)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心理自我时期)
14、 (三)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自我时期)5自我教育的概念及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p114自我教育是指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具体地说是主体主动地提出自我修养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形成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1)树立远大理想,激发自我教育的高尚动机2)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认识自我3)不讳疾忌医,积极地悦纳自我4)加强自我反省和监督,努力完善自我。5)有效控制自我,管理情绪,管理时间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1.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p119 是指两个人以上,为了达
15、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团体) 群体对个体的影响:p120(一)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 1)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增加了互相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而造成的心理疲劳等。2)社会阻抑作用,也称社会干扰或社会惰化。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即群体情境使个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被称为社会阻抑作用。研究表明,社会阻抑作用取决于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高校 教师 岗前 培训 教育 心理学 复习 缩略 加注 页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