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宏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精选文档.ppt
《高鸿业宏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宏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精选文档.ppt(1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鸿业宏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本讲稿第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本讲稿第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教学难点: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本讲稿第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本章主要内容安排: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第三节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第四节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五节第五节 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第六节第六节 名义名义GDP和实际和
2、实际GDP的的第七节第七节 结束语结束语本讲稿第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述本讲稿第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Macroeconomics”一词,1933年由挪威经济学家Ragnar Frisch 首次提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主要涉及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状况等。本讲稿第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国民收入问题(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决定)2.失业问题3.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问题4.通货膨胀问题5.开放经济问题(国际收支平衡和贸易平衡问题)6.宏观经济政策问题研究内容本讲稿第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基本研究方法1.总量分析方法2.边际分析
3、法3.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4.均衡分析方法与非均衡分析方法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6.即期分析和跨时期分析的方法7.经济模型分析 本讲稿第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的英文是“micro”,原意是“小”。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本讲稿第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宏观经济学:整个经济,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正如萨缪尔逊所说,宏观经济学是“根据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失业来分析整体经济行为。”美国经济学家E夏皮罗(EShapiro)则强调了“宏观经济
4、学考察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本讲稿第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以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基本假设不同微观经济学: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认
5、为“看不见的手”能自由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宏观经济学: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通过“看得见的手”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中心理论和基本内容当然也不同微观经济学:价格理论,还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市场理论、产权理论、福利经济学、管理理论等。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还包括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等。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共同点只是从不同角度对经济现象进行的分析,采用的都是实证分析方法,即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涉及制度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从而与制度经济学区分开来。另
6、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很多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站在凳子上看足球比赛?节俭悖论(paradox of thrift)。谷贱伤农。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一直是激烈争论的问题,这里有必要多说一些。宏观经济理论,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货币主义,都把微观经济理论所探讨和得出的某些原理当作既定的前
7、提加以接受,诸如价值形成问题、收入分配的依据问题等并不包括在他们的理论之中。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一直缺乏自己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寻找微观基础一直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工作。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几种观点:对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主要有两种看法:萨缪尔逊早就提出,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理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作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因而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另外以卡尔多、琼罗宾逊为首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要从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中去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要承认价值本身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承认分配问题不能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和所有权因素来
8、考察。凯恩斯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实际上是凯恩斯主义中两大分支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之争,这个争论还在继续进行。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货币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问题货币主义者们、尤其是所谓第二代通货膨胀研究者们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他们认为,人们的预期的形成与市场信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市场信息的获得不仅需要成本,而且难以充分。因此,只分析宏观经济学领域中货币流通总量和利息率水平,不分析微观经济学领域中的人们对工资和价格的预期、市场信息的传递方式,是显然不够的。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希克斯的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希克斯在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结合问题上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9、,既不同于凯恩斯主义,也不同于货币主义。早在30年代,他在价值与资本一书中就着手于二者结合的尝试,在他的理论中,微观理论和宏观理论是一致的。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一点说明:宏观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的学问,而经济的总体趋势是经济中数以百万计的单个经济个体的行为加总的结果,因此,宏观经济理论必须与构成经济的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和企业的微观基本行为相一致。为此,现代宏观经济学采取三个基本步骤:首先,试图从理论水平上理解单个家庭和企业的决策过程。他们假定经济中存在一个典型的或平均的家庭或企业,然后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工具研究它们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怎样以及将要怎样行为。本讲
10、稿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其次,宏观经济学家试图通过加总经济中个别家庭和企业的所有决定,来解释经济的整体行为。他们将典型家庭或企业的行为以某种适当的方法加以“复合”(multiplied),把经济中的关键变量如价格、产量、消费量等等加总,然后推导出整体数据间的各种不同关系,以图解释关键经济变量间的联系。最后,通过收集并分析实际宏观经济数据以赋予理论经验内容,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宏观经济学就是这样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四、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发展脉络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现代
11、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形成与发展第一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标志着现代宏宏观观经经济学济学的形成。第二阶段: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宏观经济学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古典宏观经济学1.古典经济理论的特点 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至整个经济学的研究中心。理论与政策的分析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以价值理论为基础。有关价值决定问题的论述是分析所有经济问题的基础。但在有关是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上却有不同的看法。所
12、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方法。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置;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依据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允许调整的时间足够长的话,它可以将该经济稳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
13、:萨伊法则 利率灵活变动性 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现代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形成与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凯恩期革命的出现是现代宏观经宏观经济学济学 的第一个阶段,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完整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时期。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大量发展,并与凯恩斯主义分庭抗礼的时期。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世纪以来许多经济统计学家开始收集并系统地处理总量数据,这是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
14、基础。对商业周期的认识,为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作了方法论上的准备。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凯恩斯撰写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向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发起了猛攻,后人将之称为“凯恩斯革命”。本讲稿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本书所要介绍的,主要不是凯恩斯经济学,而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前者仅仅局限于凯恩斯本人的理论,后者则包括了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和继承者的理论。包括萨缪尔逊、J希克斯、P索洛、J托宾。新一辈的著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主要有:George Akerlof 和 Janet Yeellen、Oliver Blanchard、G
15、reg Mankiw 和Larry Summers,Ben Bernanke,他们号称“新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本讲稿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凯恩斯论萨伊法则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储蓄不会自动投资。本讲稿第三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凯恩斯论工资-价格的自由变动性 首先,凯恩斯注意到了,价格和工资在下降方面具有粘性,或称刚性。其次,他认为,即使价格和工
16、资在下降方面是有足够的灵活性,这也不能确保经济会移向充分就业产量,凯恩斯批评了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单一价格和价格水平下降的结果。本讲稿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3.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存在着一种“自我协调”的机制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资本主义经济在偏离充分就业状态时就应该施以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以便使之更加接近于充分就业水平。因此,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是一种积极的政府干预性政策。本讲稿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4.凯恩斯将古典理论视作自己理论的一个特例凯恩斯他认为古典理论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方能成立。其条件为:价格和工资完全可以自由变动,特别是下降方向可自由变动;
17、在不甚严重的经济活动下降时,如不产生大规模地削减工资时,才有可能使之调整到充分就业水平;存在着一些制度,使得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变化比较灵敏。本讲稿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投资消费倾向收入(y)利率资本边际效率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c/y)流动偏好货币数量预期收益资本重置成本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5.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本讲稿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6.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成就 凯恩斯主义的追随者们主要在以下十大研究范围内丰富和发展了宏观经济学:IS-LM模型;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等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18、加速原理、乘数加速原理等许多新的投资理论;货币偏好、资产选择等新的货币理论;本讲稿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AD-AS分析;经济的动态化、长期化的增长模型;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型等通货膨胀理论;菲利普斯曲线;开放型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需求管理的政策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发展了供给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本讲稿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凯恩斯主义或学派发展的总结凯恩斯主义或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其产生以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出版为标志。凯恩斯主义者是指那些继承或发展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或收入决定理论以及宏观分析方法,并主张政府
19、干预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家。广义的凯恩斯主义则主要指凯恩斯本人、后凯恩斯主义者或原凯恩斯主义及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经济学说。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资世界大战:凯恩斯主义形成阶段,此时仅指他个人的经济学说。二战后至60年代末期:经追随者补充、完善、发展成为官方经济学,处于兴盛时期,此时被称为后凯恩斯主义(post-Keynsianism)主要包括:Samuelson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或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和Robinson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总体上称为原凯恩斯主义(Original Keynesianism)。70年代后,经补充、吸收其它学派的某些思想形成新凯恩斯主
20、义(New Keynesianism)结论:凯恩斯主义或学派范围相当广泛,含义不清,学习或引用时要十分小心。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7.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危机 20世纪70年代: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存在 模型不具备微观基础 深入分歧:对不完美性应该如何处理 新古典主义 传统结论应重新加以考虑,侧重在没有不完美性(imperfections)的基础上解释经济现象 引入理性预期建模型时强调微观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 传统结论基本正确,但应当更深入地研究市场的不完美性,以及它对经济的影响。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70年代初以后,由于西方国家出现了“滞胀”
21、局面,凯恩斯主义对此无法做出提出对策,其他学派的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纷纷出现。在与凯恩斯主义的激烈冲突和争论中除了正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在修改自己的理论上做了许多努力外,还产生了几个其他学派,如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及供给学派等。以上各学派在理论观点相同之处是:强调了市场的有效性,只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是能够更好地运行的;强调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一百三十二页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假定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与政府干预Y YO OP PADAD1 1ADAD2 2ASAS1 1ADAD3 3ASAS2 2A
22、 AB BC CD DY Yn n本讲稿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定:非市场出清(原因是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理性预期“经济人”假定Y YO OP PADAD1 1ADAD2 2ASAS1 1ASAS3 3ASAS2 2A AB BC CD DY Yn n本讲稿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古典经济学动态均衡理论货币数量理论凯恩斯经济学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现代货币主义非均衡理论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学派李嘉图本讲稿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三十二页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政策化。表现:宏观经济学家担任政府要职具体负责经济事务和宏观管理;政府决策者愈来愈需要宏观经济理
23、论作为分析经济形势、进行预测的工具,和制定政策进行评价的依据;理论转化成经济决策的时间大大缩短,有的理论尚未成型,却已在实际决策过程中体现来。本讲稿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动态化,如理性预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等。合流化。对立学派吸收对方论点,补充修改原有理论;不同学派相互容合,形成新的学派。数学化和社会学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微观化本讲稿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三十二页第二节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讲稿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三十二页案例研究: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
24、的比较;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2012年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排在全世界的第二位,比美国的一半多一点;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12年已超过6000美元,但仍低于美国和日本的8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讲稿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三十二页GDP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GDP,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的风靡世界的经济学原理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25、值。曼昆认为,准确理解GDP的要点是:GDP是按照现行的市场价格计算的;GDP包括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一切物品和劳务,例如你购买了音乐会的票,票价就是GDP的一部分;只算最终产品,不包括中间环节;是一个国家之内的,例如外国人暂时在中国工作,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他的生产的价值是中国GDP的一部分。本讲稿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三十二页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本讲稿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三十二页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鸿业 宏观 第十二 国民收入 核算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