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精品文稿.ppt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精品文稿.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第1页,本讲稿共31页一一.常用分类方法常用分类方法 1.1.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 将将NaNa2 2COCO3 3、NaNa2 2SOSO4 4、K K2 2SOSO4 4、K K2 2COCO3 3按交叉分类按交叉分类 法分类:法分类:第2页,本讲稿共31页2.2.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 对物质进行分类。对物质进行分类。(1 1)物质)物质混合物混合物空气、水煤气、漂白粉空气、水煤气、漂白粉分散系分散系溶液溶液胶体胶体浊液浊液纯净物纯净物单质单质金属(如金属(如NaNa、MgMg、AlAl等
2、)等)非金属(非金属(H H2 2、C C等,含稀等,含稀有气体,如有气体,如HeHe等)等)化合物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分类见下)无机化合物(分类见下)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第3页,本讲稿共31页无无机机化化合合物物(2)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第4页,本讲稿共31页无无机机化化合合物物划分强弱的标准:是否完全电离。划分强弱的标准:是否完全电离。CH3COOH是几元酸?是几元酸?一元酸一元酸第5页,本讲稿共31页无无机机化化合合物物第6页,本讲稿共31页判断氧化物的所属类别时,应注意:判断氧化物的所属类别时,应注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如MnMn2 2O
3、O7 7等等;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CO、NONO等。等。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性氧化物,如如MnMn2 2O O7 7是酸性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AlAl2 2O O3 3是两性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元素化合价不变元素化合价不变,如如NONO2 2不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NaNa2 2O O2 2不不是碱性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但氧化物不一定溶于水,如但氧化物不一定溶于
4、水,如SiOSiO2 2、FeFe2 2O O3 3。误区警示:误区警示:第7页,本讲稿共31页对应练习:对应练习:1 1.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编号纯净物混合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A明矾蔗糖NaHCO3CO2B天然橡胶石膏SO2CH3CH2OHC王水冰H2SiO3Cl2D胆矾玻璃H2CO3NH3D第8页,本讲稿共31页2.2.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下列分类肯定合理的是()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 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根据电解质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据电
5、解质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 A.B.C.D.B第9页,本讲稿共31页3.3.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物质不同的分类方法,HNO,HNO3 3应属于应属于()()酸酸 氢化物氢化物 氧化物氧化物 含氧酸含氧酸 难难 挥发性酸挥发性酸 强氧化性酸强氧化性酸 一元酸一元酸
6、化合化合 物物 混合物混合物 A.B.A.B.C.D.C.D.B第10页,本讲稿共31页4.4.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物质分类的依据通常有组成和性质,下列物质 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分类中,只考虑组成的是 ()A.NaA.Na2 2SOSO4 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HNOB.HNO3 3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是一元酸、强酸、挥发性酸C.Mg(OH)C.Mg(OH)2 2是二元碱、难溶性碱是二元碱、难溶性碱D.AlD.Al2 2O O3 3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最高价氧化物 A第11页,本讲稿共31页3.3.化
7、学反应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12页,本讲稿共31页对应练习:对应练习: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A.SiO2 H2SiO3 B.Cu(OH)2 Fe(OH)3 C.CaCO3 Na2CO3 D.Cu Cu(NO3)2 D第13页,本讲稿共31页1.常见分散系的比较常见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100nm分散质微粒成分离子或小分子大分子或分子集合体大量分子集合体外观特征均匀、透明均匀、透明或半透明不均匀、不透明三、胶体、分散系第14页,本讲稿共31页稳定性稳定,静置无沉淀较稳定不稳定,静置有沉淀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分
8、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第15页,本讲稿共31页2.2.胶体的性质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在入射 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光的侧面可看见胶体中有 ,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这是由胶体粒子对 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在实验室里可利用该性质 鉴别胶体和溶液。鉴别胶体和溶液。一条光亮的一条光亮的“通路通路”第16页,本讲稿共31页3.3.Fe(OH)Fe(OH)3 3胶体的制备: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
9、滴加入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继续煮沸,继续煮沸 至溶液呈至溶液呈 ,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即制得即制得Fe(OH)Fe(OH)3 3胶胶 体,化学方程式为体,化学方程式为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胶 体粒子的直径在体粒子的直径在1 1 nm nm 100 100 nmnm之间之间,这是胶体这是胶体 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 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FeClFeCl3 3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红褐色红褐色FeClFeCl3 3+3H+3H2 2O Fe(OH)O Fe(OH)3 3(胶体
10、)(胶体)+3HCl3HCl易错点拨易错点拨第17页,本讲稿共31页 对应练习:对应练习:1.1.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A.A.稳定的液体稳定的液体 B.B.透明的液体透明的液体 C.C.混合物混合物 D.D.化合物化合物C第18页,本讲稿共31页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B.B.制备制备Fe(OH)Fe(OH)3 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FeCl3 3溶液加热煮沸溶液加热煮沸C.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粒子胶体区别于其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精品文稿 物质 组成 性质 分类 精品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