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学复习题.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室安全学测验题1、 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有哪些?1) 大气污染问题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三个方面: A、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含量增加,而引起的地球平均气温上升的情况,则称温室效应。这类痕量气体,即叫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O3、N2O和氯氟烃(氟利昂)等,其中尤以CO2的温室作用最明显。B、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或其它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与结构,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建筑物和损害人体的呼吸道系统和皮肤。C、臭氧层耗竭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其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km的高空,即大气的
2、臭氧层。臭氧层对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界以及调节地球的气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在平流层内运行的飞行器日益增多,人类活动产生的一些痕量气体如N0。和氯氟烃(氟利昂) 等进入平流层,使臭氧层遭到破坏,以致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2) 核灾害核的可怕之处在于 其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物,可以杀伤动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体的DNA分子并诱发癌症。核事故虽然很少但在历史上并不少见:(1) 年月日,大火烧毁了英国温斯克尔核综合设施的一座生产钚的反应堆的堆芯,向大气中放出放射性云雾。这次辐射泄漏导致数十人患癌症而死亡。(2)年冬季,在苏联乌拉尔地区克什特姆城附近发生了一次严重事故。据首次披露
3、这次事故情况的一位俄罗斯科学家估计,这次事故使数以百计的人因核辐射而患病死亡。 (3)1年月日,美国的爱达荷福尔斯的一个核电站的一座实验反应堆发生事故,造成三名技术人员死亡。 3) 化学污染问题它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扰乱了大气循环、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使地球患上了“综合不适症”。如:备受关注的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问题。4)航空航天工业灾害航空航天的发展不仅把地球变得更小,还是我们探索太空的手段,但是由于其对技术要求的精确性和稳定性,事故不断:(1)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1967年4月24日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降落伞未打开,成为
4、第一位为航天殉难的宇航员。(2)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成为迄今最大的一次航天灾难。(3)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2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日晚),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5)交通运输事故 2008年月日,胶济铁路日凌晨时分,次北京至青岛四方的列车与次烟台至徐州的列车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附近相撞。胶济铁路交通暂时中断。来自济南铁路局的消息说,据调查,胶济铁路火车相撞事故已造成人死亡,人受伤。6) 工业、矿山灾害 2009年22日,
5、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爆炸事故井下搜救工作已经结束,目前事故已造成74人遇难。2、 如何看待安全科学?安全科学是研究事物的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事物安全的本质规律,揭示事物安全相对应的客观因素及转化条件;研究预测、清除或控制事物安全与危险影响因素和转化条件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安全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从以上的几种论述中,我们对安全科学的概念可有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领域:包括人类的生产、生存和生活活动。(2)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技术系统领域的灾害或事故(技术灾害与人、机和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3)目的:保护人的安全与健康,避免物质财产的损失,保障技术功能和环境的安全。这就使安全科
6、学的目的从单纯着眼于人而扩展到人一机环境的安全性。(4)任务:不仅要研究实现安全目标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还要研究安全的理论和策略。(5)特点:综合性与交叉性。3、 安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 2.安全的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 5.安全的经济性 6.安全的复杂性7.安全的社会性 8.安全的潜隐性4、 燃烧的本质是什么?燃烧的本质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 根据这三个特征,可以区别燃烧现象与其他氧化现象。 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虽然同时发光、放热。铁生锈是一种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铁。煤、木炭点着
7、后即发生碳(C)、氢(H)等元素的氧化反应,同时放热、发光,这就是一种燃烧现象。5、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1)可燃物;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成为可燃物。如氢气,稻草。2)助燃剂;凡是能和可燃物发生反应并引起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剂,或叫氧化剂。最常见的有氧气。3)点火源;点火源是具有一定能量,能够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能源,有时也称着火源。常见的有打火机,火柴等。6、 燃烧的类型有哪些?1)闪燃闪燃是可燃性液体的特征之一。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对同一种液体,温度越高,蒸汽浓度越大。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混合会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当
8、液体升温至一定的温度,蒸汽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如有火焰或炽热物体靠近此液体表面,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燃烧现象叫闪燃。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燃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萘和樟脑等,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升华),也会发生闪燃现象,也有闪点。在闪点温度下,生成的蒸汽不多,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液体蒸发速度还不快,来不及供应新的蒸气使燃烧继续下去,所以闪燃一下就灭了。但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当可燃性液体温度高于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点燃的危险。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根据。液体的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不同液体的
9、闪点(即火灾危险性不同的闪点),采取相应的防火安全措施。部分塑料的闪点。2)自燃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自燃,包括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加热自燃)。1. 本身自燃与受热自燃本身自燃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时,由于物质内部所产生的物理(辐射、吸附等)、化学(分解、化合等)及生物化学(细菌腐烂、发酵等)过程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某些条件下会积聚起来,导致升温,又进一步加快上述过程的进行速度,于是可燃物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发生燃烧。这叫本身自燃。受热自燃(加热自燃)由外来热源将可燃物加热,使其温度达到自燃温度,未与明火接触就会发生燃烧,这叫受热自燃。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都是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
10、自动”发生的燃烧。它们的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引起本身自燃的热来源于物质本身的热效应,而引起受热自燃的热来自于外部的热源,因此它们的起火特点也不同。一般说来本身自燃大都从内向外延烧,而受热自燃往往从外向内延烧。本身自燃不需要外来热源,在常温下,甚至有的物质在低温下,就能发生自燃,所以能够发生本身自燃的物质潜在火灾的危险性更大一些,需要特别注意。常见的自燃现象有:堆积植物的自燃、煤的自燃、涂油物(油纸、油布)的自燃、化学物质及化学混合物的自燃等。3)点然点燃亦称强制着火。即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物质被点燃后,先是局部地区(与明火接触处)被强烈加热,首
11、先达到引燃温度,产生火焰,该局部燃烧产生的热量,足以把邻近的部分加热到引燃温度,燃烧就得以蔓延开去。7、 点燃与自燃有什么不同?自燃时可燃物由于受到外界热源间接加热或自身放热,受热比较均匀,发生燃烧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燃烧几乎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发生的;而在点燃时,一般可燃物整体温度并不高,只有在与明火直接接触的局部地区温度很快升得很高而引起燃烧,开始时燃烧只在热边界发生,然后依据火焰传播特性向可燃物的其他部分传播。 8、 什么是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12、或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 着火。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9、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含还原剂与氧化剂在内)或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爆限之内)和引爆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
13、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作为这些原理的应用,可以总结出以下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防火的基本原则(1)严格控制火源;(2)监视酝酿期特征;(3)采用耐火建筑;(4)阻止火焰的蔓延; (5)阻止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6)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7)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防爆的基本原则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着火源; (3)燃爆开始时及时泄出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5) 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物的损坏。10、可燃气体危险性判断指标有哪些? 可燃气体(和蒸汽)燃爆危险性的判断指标主要有: 爆炸极限、爆炸危险度、闪点、最小发火能
14、量(最小点燃电流)、最大试验安全间隙、燃烧热或分解热等数值来判断。 11、可燃固体危险性取决于哪些因素?凡遇到明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的固体物质称为可燃固体。可燃固体品种繁多,数量巨大。如木材、煤、沥青、石蜡等燃料,纸、布丝、棉纤维制品,硫磺、橡胶、塑料、树脂等很多化工制品及各种农副产品等。可燃固体燃爆危险性的判断指标主要有:可燃固体的燃爆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它们本身的结构组成。影响可燃固体燃爆的性质 1.熔点 2.燃点 3.自燃点 4.热分解性质 5.比表面积12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防火的技术措施 防火技术措施是以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三者间相互作用为基本理
15、论的。(1)消除着火源 主要有安装防爆灯具、禁止烟火、接地、避雷、隔离和控制温度等措施。(2)控制可燃物 控制的措施包括以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的跑、冒、滴、漏;对那些相互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或蒸气的物品,应加以隔离,分开存放。(3)隔绝空气 主要措施有,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储存,在设备容器中充装情性介质保护。(4)隔离 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防止火灾蔓延。如设置阻火装置、在车间或仓库里筑防火墙,或在建筑物之间留防火间距等。(5)火灾监测 火灾监测仪器可以有效发现如臭气、烟、热流、火光和辐射等火灾早期信号,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扑灭。灭火原理及应用 窒息灭火法 冷却灭
16、火法 隔离灭火法 化学抑制灭火法 13 、泡沫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泡沫灭火剂是扑救可燃易燃液体的有效灭火剂,它主要是在液体表面生成凝聚的泡沫漂浮层,起窒息和冷却作用。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空气泡沫、氟蛋白泡沫、水成膜泡沫和抗溶性泡沫等。14 、干粉灭火剂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干粉灭火剂灭火时,主要是抑制作用。燃烧反应是一种链锁反应。燃烧在高温作用下,吸收了活化能而被活化,产生了大量的活性基团,它们与燃烧分子作用,不断生成新的活化基团和氧化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维持燃烧链锁反应继续进行。当大量干粉以雾状形式喷向火焰时,可以大大吸收火焰中的活性基团,使其数量急剧减少,中断燃烧的链锁反应,从而使
17、火焰熄灭。此外,以磷酸铵盐为基料的干粉,当喷射到灼热的燃烧物表面时,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在固体表面生成一玻璃状覆盖层,使燃烧物表面占空气中的氧隔开,从而使燃烧窒息。15 如何报火警?报警的基本程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场所,一旦发现起火,都要立即报警。报警时,应根据火势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首先要向附近人员发出火警信号,同时应以最快捷的方式报告消防队,然后再通知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1)向附近人员报警方法 可以采用大声呼喊、敲锣、广播或按火灾警铃等方法报警。 报警时,最好多种方法并用,凡是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可以做为报警的器具,促使人们了解紧急情况,迅速采取必要的行动。2)向消防队报警
18、 我国的火警专线电话号码为:119“119火警电话拨通后,应讲清楚如下内容: 起火地点的详细地址,如所在的区、县、街道门牌号或乡镇、村庄。 起火的部位,着火的物质,火势的大小,是否有人员被困等情况。 留下姓名及电话号码,以便联系。要正确、简洁地回答消防队值班人员的询问。报警后,尽可能到单位门口或路口迎候消防车,并带领消防车赶赴火场。16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什么有关?电流通过人体对人的危害程度与通过的电流大小、持续时间、电压高低、频率,以及通过人体的途径、人体电阻状况和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等有密切关系。(一)电流强度 按照人体的生理反应,可以将电流分成三类。1.感觉电流 一般成年男性的感觉电流
19、约在1.1mA左右(工频),女性约为0.7mA左右。2.摆脱电流 一般成年男性摆脱电流在16mA左右(工频),而成年女性约为10 mA左右(工频)。 3.致命电流 一般情况下通过人体工频电流超过50mA时,人的心脏就可能停止跳动,发生昏迷和出现致命的电灼伤。当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为100mA时,人会很快致命。 (二)电流持续时间人体心脏每收缩和扩张一次,中间有一时间间隙,若在这段间隙时间内触电,心脏对电流特别敏感,即使电流很小,也会引起心室颤动,所以,触电时间如果超过1s,就相当危险。(三)电压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越高,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而且随着作用于人体的电压升高,人体电阻还会下降,致使电流
20、更大,对人体的伤害更严重。(四)电源频率一般说来工频5060周对人体是最危险的。从电击观点来说,高频率电流的灼伤的危险性并不比直流电压和工频的交流电危险性小。此外,无线电设备、淬火、烘干和熔炼的高频电气设备,能辐射出波长1厘米至50厘米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能引起人体体温增高、身体疲乏、全身无力和头痛失眠等病症。(五)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主要有两部分组成,即人体内部电阻和皮肤表面电阻。前者与接触电压和外界条件无关,一般在500 左右;而后者随皮肤的干湿程度、有无破伤,以及接触电压的大小而变化。 一般不同的人,皮肤表面的电阻差异很大,因而使人体电阻差异也很大。但一般情况人体电阻可按10002000考虑
21、。(六)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右手触电,其电流只在心脏边缘穿过,危险性比较小。左手触电,其电流将穿过心脏中心,危险性增大。(七) 人体健康状况 人体是导电的,当触电后电压加到人体上时,就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与人体质和当时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当皮肤潮湿时电阻就小,皮肤擦破时电阻更小,则通过的电流就大,触电时的危险程度也就大。同时与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关系。如果触电者有心脏病、神经病等,危险性就较健康的人大的多。17 、人体触电的形式有哪些?一、 直接接触触电人体直接接触带电导体造成的触电。单相触电:人体直接接触到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中的一相带电导体,或者与高压系统中一相带电导体的距离小于该
22、电压的放电距离,造成其对人体放电,这时电流将通过人体流入大地。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到电气设备或电力线路中的两相带电导体,或者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过分靠近两相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则电流将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二、 跨步电压触电当电气设备或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四周流散,这时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要20米以外大地电位才等于零。人假如在接地点周围20米以内行走,其两脚之间就有电位差,这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跨步电压的大小取决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和人体两脚之间的距离。三、 接触电压触电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由于设备使用时间太长,内部绝
23、缘老化,造成击穿;或由于安装不良,造成设备的带电部分碰壳;或其他原因会使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人若碰到带电外壳,就要触电,这就是接触电压触电。接触电压是指人站在带电金属外壳旁,人手触及外壳时,其手、脚之间承受的电位差。18 、对触电人员如何进行急救? 一、解脱电源(一)脱离低压电源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设法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触电者拖开电源;也可带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解脱触电者,救护人最好用一只手进行。(二)脱离高压电源
24、 如果触电者触及高压电源,因高压电源电压高,一般绝缘物对救护人不能保证安全,而且电源开关距离远,不易切断电源,这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 (2)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拉开高压断路器或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拉开跌落式熔断器,切断电源线。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二、迅速诊断电源解脱后,如果触电者神志不清,伤害并不严重,只是有心慌、四肢发软、全身乏力等感觉,这种触电者只要安静休息,并作严密观察就行了。如果触电者触电时间较长,通过的电流较大,出现“假死”症状,这时必须迅速判断触电者有没有呼吸、有没有心跳、瞳孔有没有放大,然后进行紧急
25、救护。三、心肺复苏心肺骤停是医院临床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现场触电急救中心肺复苏多采用的徒手操作法。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可以按心肺复苏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三项基本措施是: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四、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1)胸外按压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1 min后,应再用看、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触电者呼吸及心跳是否恢复进行判定。(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脉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再进行2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如果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3)在抢救过程中,
26、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五、抢救过程中触电伤员的移动与转院(1)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2)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在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对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用心肺复苏法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3)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碎冰屑作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完全复苏。六、触电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如果触电者的心跳和呼
27、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触电者初期恢复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动,应设法使其安静。七、外伤处理一般性的外伤表面,可用无菌盐水冲洗后用消毒纱布、防腐绷带或干净的布片包扎。伤员的伤口出血严重时,应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然后迅速送医院治疗;如果伤口出血不严重,可用消毒纱布叠几层盖住伤口,压紧止血。高压触电时,可能会造成伤员大面积严重的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对电弧灼伤处理起来很复杂,在现场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再用酒精全面消毒,然后用消毒被单或干净的布片包裹后送医院治疗。19 、在同一
28、配电变压器供电的电网内,同时采用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参考:实施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时必须注意:在同一配电变压器供电的低压公共电网内,不准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地,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零。在同一配电变压器供电的低压公共电网内,不准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地,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零;假如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地,有的设备实施保护接零,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漏电时,会使变压器零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构成触电危险。20 、实验室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问题。21 、实验室常见的污染物及其危害危险和处理方法有哪些?一、空气中的颗粒物质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指的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
29、、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结合的微粒。空气中的颗粒物成分相当复杂,其中有些颗粒物本身具有毒性,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尘埃、纤维状石棉、酸雾、碱雾、油雾等。带有毒物的小颗粒可通过呼吸道吸人后滞留在鼻腔、咽喉、气管等部位,长期吸人会引起气管炎、肺气肿、鼻炎等慢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如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2月5-8日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增加约4000人。二、无机污染物质1.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不燃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它能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器官,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结膜炎、流泪、流涕、咽干或疼痛。人体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会
30、出现倦怠无力、鼻炎、咽喉炎、吞咽困难、喉头水肿、支气管炎、嗅觉障碍、胸痛以致窒息死亡等2.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由于一氧化碳不能为人的感官所觉察,因此其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当其被吸入人体后,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吸人浓度低时使人头晕、头痛、恶心,直至昏迷,浓度高时可造成窒息而死亡。3.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都能刺激呼吸系统。二氧化氮的毒性为一氧化氮毒性的4-5倍。它们能与血色素结合形成亚硝基血色素,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还能抑制血清中抗体的形成,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氮氧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对深部呼吸器官起损害作用
31、。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长期接触二氧化氮可降低肺部吞噬细胞和血液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使呼吸系统机能慢慢衰退,发生病变。4.硫化氢硫化氢是具有臭鸡蛋味道的气体。硫化氢慢性中毒可引起眼睛酸痛,有灼烧感,并引起气管炎和头痛;若硫化氢严重中毒,可引起痉挛、昏迷,甚至导致死亡。5.氰化物剧毒,人一次摄人50-60mg即能引起死亡,缓慢吸收氰化物会出现对甲状腺和神经系统的影响。6.氟化物研究指出,氟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比二氧化硫大20倍。氟化物侵人人体后会迅速扩散到全身。一部分储存于骨骼和牙齿中,而大部分可由人体排出。长期暴露于氟浓度大的工作环境中,对人的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硬化。
32、人体若吸收过量的氟,在体内与钙结合形成氟化钙,沉积于骨骼和软组织中,使血钙降低,甲状旁腺增强,溶骨细胞活性增强,促进溶骨作用和骨的吸收,出现骨关节疼痛和关节畸形。7.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可使人体中正常的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携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摄人量大时可引起急性中毒,造成肤色青紫、心情烦躁、窒息直至死亡。研究表明,亚硝酸盐还具有致突变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还能引起胚胎死亡等。8.氯气氯气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使人中毒,吸人后立即引起咳嗽、气急、胸闷、鼻塞、流泪等黏膜刺激症状,严重时可发生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及中毒性肺水肿,心力逐渐衰竭而死亡。三、重金属污染物重金
33、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指汞、镉、铅、铬、锌、铜、镍等,还包括类金属砷。重金属的毒性以离子态形式最为严重,它们释放到环境中后,不仅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反而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甲基化合物,如无机汞可转化为毒性较高的甲基汞。环境中的重金属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富集,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有研究表明,在环境中起始浓度很低的金属,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可提高数百倍甚至数百万倍。重金属一旦进人人体就不易排出,在体内逐渐积累,当重金属达到临界浓度时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四、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主要指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质,如烃、醇、酮、酯、胺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极易溶解到脂肪组织中,通过皮肤吸收侵人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只有一小部分以原形排出,大部分在新陈代谢的作用下被分解,代谢产物有时候比原始物质毒性更强并且更难排出,逐步累积在人体的血液、脂肪内,最主要的是积累在人体的肝、肾等内脏器官,引起各种疾病,包括细胞损伤、遗传变异、肿瘤、癌症等。22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有哪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