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最苦与最乐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的文章。以下是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学问目标 1、在驾驭争论文学问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实力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绽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化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索,对责任的思索。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实力和语言表达实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
2、课时 导入新课 苦痛和欢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日,我们就来谈谈最苦痛和最欢乐的事。老师认为,最苦痛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挚友,而最欢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确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子——梁启超,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论题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假如改成苦与乐好吗?为什么? 提示: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改成
3、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明确:文章论题不是论点) 三、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名饮冰室主子,曾参加;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四、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阅读前老师对较难字词的音义加以指导: 注音: 契约(qì)揽(ln)悲天悯人(mn) 结合文中注释说明词语: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逍遥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怜悯。 补充说明
4、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方责任重大而艰难。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理想的人。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一)师生探讨课文内容: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很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提示:;
5、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人们应当怎样对待责任?(从第4、5段中找答案) 提示:应当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二)依据以上问题的答案再次探讨,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 其次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提示:分—&mdash
6、;总 (三)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探讨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提示: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白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责任未了。作者通过与贫困、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苦痛都有方法解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究竟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化阐述的? 提示:自不待言,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全部的责任。 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
7、,尽大责则大欢乐,尽小责得小欢乐。你想解脱苦痛,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恒久苦痛,欢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要在尽责中找寻欢乐。)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提示:负责任乃人生最大苦痛,尽责任为人生最大欢乐。(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其次课时 (复习上一课的文章结构,导入新课。) 研读课文。 (一)探讨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运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
8、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当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缘由:受良心责怪,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争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劝服力,必需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长: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探讨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
9、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当做的事,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办法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缘由。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状况和状态。 (二)探讨其次部分: (1)什么事最欢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10、。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欢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探讨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探讨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
11、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终一段说明白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白;人生不应当躲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探讨后回答,最终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mdas
12、h;—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欢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探讨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乐 七、了解语言特色,熬炼思维实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探讨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确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
13、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详细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肃穆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改变,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其次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详细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概,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尝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
14、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苦痛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不可一世的说教口吻。)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欢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欢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
15、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肃穆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如;曾子还说哩;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八、谈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九、结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欢乐,无人喜爱悲伤,但;苦痛与欢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恒久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学问也是如此,为了那纷繁芜杂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伤心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的确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快乐的音
16、符。信任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当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支配。 一、教材分析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索,对责任的精辟相识。本单元是争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驾驭争论文的要素和特点。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争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常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
17、会思索,做出推断,驾驭争论文的一般学问,学会读写争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和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目标:驾驭生字契约、悲天悯人。驾驭句子;君子有终生之忧;,;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实力目标:驾驭争论文的一般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索。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呈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难点:苦乐观的深刻内涵。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1、教法说明 话说: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学情、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
18、则,结合多媒体协助教学手段,选择启发诱导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在寻求和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逐步深化,培育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各种实力。 2、学法说明 在制订教法的依据上,考虑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学问、实力水平的不平衡性。我依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敏捷采纳诵读品尝、探讨探究、圈点勾画、活动迁移等方法,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获得特性化阅读的体验,通过诵读和理解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细微环节、品尝语言的鉴赏实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知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知你们出去旅游最苦。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
19、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刚才,我们谈了大家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也说了他的看法,他就是梁启超。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对;最苦;与;最乐;的看法。听他说说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2、初读课文 同学们自主阅读然后试着填写以下空格 ()是人生最大的苦痛。()是人生最大的欢乐。人生当(),而不能()。 3、精读课文 a.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苦痛是什么? b.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欢乐是什么? c.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d. 究竟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化阐述的? e.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
20、是什么? (学生小组探讨,老师巡察答疑) 明确: 第1题:最大的苦痛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第2题:最大的欢乐是完成了责任。 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困、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苦痛都有 方法解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白 人生最大的苦痛是责任未了。 第4题:自不待言,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 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全部的责任。 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欢乐,尽小责得小欢乐。 你想解脱苦痛,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恒久苦痛,欢乐之
21、权操在你手,苦中有 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结论:要在尽责中找寻欢乐。 4、再读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重大的人生意义的文章,我们除了要将它作为一篇语文课文进行学习,更应当学习他想要传达出来的内涵。现在请同学们思索在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对家庭、社会、国家应负有怎样的责任? 5、作业布置 以我的责任为题,作为一个学生该担当的责任,不少于600字 六、板书设计 看了;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雪优秀教学设计2篇 2.初中语文春优秀教案设计 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4.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5.八年级语文观潮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