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气体吸收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气体吸收优秀PPT.ppt(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工原理气体吸收第1页,本讲稿共92页 2、完成分离任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完成分离任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剂的选择溶解度、选择性、再生性、稳定性、低粘度、经济与安全性等传质设备的选择传质设备的选择板式塔板式塔(级式接触)、填料塔填料塔(微分式接触)吸收剂的再生吸收剂的再生(常用升温、吹气、减压等方法)吸收剂吸收剂填料填料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第2页,本讲稿共92页3、工业吸收过程(吸收与解吸)、工业吸收过程(吸收与解吸)工业吸收过程通常由吸收装置与解吸装置组成。如:工业吸收过程通常由吸收装置与解吸装置组成。如:第3页,本讲稿共92页煤气中的芳烃煤气中的芳烃,可采用可采用洗油吸收洗油吸收方
2、法回收芳烃获得粗苯方法回收芳烃获得粗苯.第4页,本讲稿共92页二、吸收操作分类二、吸收操作分类*物理吸收物理吸收与化学吸收与化学吸收*等温吸收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与非等温吸收*单组分吸收单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与多组分吸收*定态吸收与非定态吸收(过程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定态吸收与非定态吸收(过程参数是否随时间而变)本章讨论所作的基本假定本章讨论所作的基本假定:单组分、低浓度、连续定态逆流、等温物理吸收单组分、低浓度、连续定态逆流、等温物理吸收三、吸收操作的经济性三、吸收操作的经济性吸收操作费用主要包括:吸收操作费用主要包括:气、液两相流经吸收设备的能量消耗;气、液两相流经吸收设备的能量消耗;溶剂
3、的挥发损失和变质损失;溶剂的挥发损失和变质损失;溶剂再生溶剂再生(解吸)费用,即解吸操作费用费用,即解吸操作费用。*以上三项费用中第项所占比例最大。第5页,本讲稿共92页 本章基本内容:本章基本内容:本章基本内容本章基本内容:介绍物理吸收过程机理、传质速率方程及吸介绍物理吸收过程机理、传质速率方程及吸收过程的设计计算和操作分析。收过程的设计计算和操作分析。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关系表示方法吸收过程中气液相平衡关系表示方法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吸收过程传质模型及传质速率表达式吸收过程传质模型及传质速率表达式吸收操作的物料衡算吸收操作的物料衡算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解
4、吸过程计算传质设备,填料吸收塔第6页,本讲稿共92页重点内容:重点内容:a.物理吸收过程物理吸收过程b.低浓度吸收过程设计计算低浓度吸收过程设计计算本章难点:本章难点:a.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吸收过程的传质机理b.相平衡关系不同表达式间的换算相平衡关系不同表达式间的换算第7页,本讲稿共92页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CA=nA/V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xA=nA/n摩尔比摩尔比XA=nA/nB换算关系:换算关系:CA=xA(n/V)xA=CA(V/n)XA=xA/(1-xA)第8页,本讲稿共92页52气、液相平衡气、液相平衡一、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5、一、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气液相平衡气液相平衡:*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长期或充分接触后,两相趋于平衡。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长期或充分接触后,两相趋于平衡。*单单组组分分物物理理吸吸收收过过程程,当当T、P确确定定后后,溶溶质质在在液液相相中中的的浓浓度度仅仅与与气气相相分压分压Pe的有关。的有关。*相平衡时气液相浓度平衡浓度平衡浓度x(饱和浓度)平衡分压平衡分压P*气液相平衡关系的可用不同方式表示:气液相平衡关系的可用不同方式表示:*1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2亨利定律亨利定律第9页,本讲稿共92页溶解度溶解度:定义定义: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溶液、溶质的性质,溶液、溶质的性质,T,PT溶解度溶解度P
6、溶解度溶解度*1溶解度表示吸收过程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溶解度表示吸收过程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2降温、加压有利于吸收,升温、减压有利于解吸降温、加压有利于吸收,升温、减压有利于解吸*3不同气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由实验测定不同气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可由实验测定第10页,本讲稿共92页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P*x关系曲线:关系曲线:直接反映了相平衡的本质,用于思考与分析问题直接反映了相平衡的本质,用于思考与分析问题yx关系曲线:关系曲线:可可方方便便地地与与物物料料衡衡算算式式等等其其它它关关系系式式一一起起对对整整个个吸吸收收过过程进行数学描述程进行数学描述P*y*8070XX第11页,本讲
7、稿共92页 二、亨利定律二、亨利定律*1亨利定律表示:亨利定律表示:稀溶液上方的溶质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稀溶液上方的溶质分压与该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2亨利系数亨利系数E可由实验测定。可由实验测定。通常易溶气体通常易溶气体E值小,难溶气体值小,难溶气体E值大;且值大;且T,E。*3对对于于理理想想溶溶液液:E等等于于该该温温度度下下纯纯溶溶质质的的饱饱和和蒸蒸汽汽压压。(此此时时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一致)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一致)PA*=ExA条件:总压小于条件:总压小于5105N/m2,恒定温度,稀溶液,恒定温度,稀溶液式中:式中:PA*溶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溶
8、质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N/m2。E亨利系数,亨利系数,kN/m2。xA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第12页,本讲稿共92页*4 4 亨利定律的其他表达形式:亨利定律的其他表达形式:PA*=HCAPA*气相平衡分压气相平衡分压CA液相摩尔浓度液相摩尔浓度H溶解度系数,溶解度系数,mN/kmol;yA*=mxAyA*气相摩尔分率气相摩尔分率xA液相摩尔分率液相摩尔分率m相平衡常数,无量纲量;相平衡常数,无量纲量;mXAYA*=YA*气相摩尔比气相摩尔比1+(1-m)XAXA液相摩尔比液相摩尔比或或YA*=mXA*5E、H、m之间关系之间关系H=ExA/CAEMS/Sm=E/P总
9、压总压E亨利系数,亨利系数,N/m2。第13页,本讲稿共92页三、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三、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1、判别传质过程的方向、判别传质过程的方向PPPAAPB*PA*PBBxAxA*xxB*xBx2、确定传质过程的推动力、确定传质过程的推动力平衡是过程的极限,平衡是过程的极限,PAPA*为吸收过程,为吸收过程,PBPA2PB111表明有总体流表明有总体流动而使动而使A A物质的传递速率比单纯的分子扩散速率大。当混合气体中物质的传递速率比单纯的分子扩散速率大。当混合气体中组分组分A A的浓度很低时其值近似等于的浓度很低时其值近似等于1 1。上式也可写成:上式也可写成:DCNA=(CA
10、1-CA2)ZCBm式中:式中:CBm组分组分B浓度的对数平均值,浓度的对数平均值,kmol/m3。C混合物的总浓度,混合物的总浓度,kmol/m3,(,(C=CA+CB)*该式同样适用于液相。该式同样适用于液相。第28页,本讲稿共92页4、分子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 D,m2/s 物性参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的扩散能力。物性参数之一,表示物质在介质中的扩散能力。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温度温度T,D浓度浓度C,D(组分在气体中扩散,浓度的影响可忽略)压力压力P,D(组分在液体中扩散,压力的影响可忽略)确定方法:确定方法:实验测定(查手册)或根据实验方程式计算。实验测定(查手
11、册)或根据实验方程式计算。根据实验方程式估算D,使用方便,但误差较大。通常,通常,气体的扩散系数气体的扩散系数0.11.0cm2/s液体的扩散系数液体的扩散系数110-5510-5cm2/s由于气体的扩散系数大于液体的扩散系数,因此一般气体中的扩散由于气体的扩散系数大于液体的扩散系数,因此一般气体中的扩散速率比液体中的扩散速率高(约速率比液体中的扩散速率高(约100倍)。倍)。第29页,本讲稿共92页二二 涡流扩散与对流传质涡流扩散与对流传质 1、涡流扩散涡流扩散湍流流体中出现质点脉动和大量旋涡,造成组分扩散,湍流流体中出现质点脉动和大量旋涡,造成组分扩散,称为涡流扩散。称为涡流扩散。表示方法
12、,借助于费克定律形式dCAJA=-DqdZDq为涡流扩散系数,不仅和物性有关,而且与流动状况有关为涡流扩散系数,不仅和物性有关,而且与流动状况有关。2、对流扩散速率对流扩散速率即有分子扩散又有涡流扩散即有分子扩散又有涡流扩散dCAJA=-(Dq+D)dZ层流区层流区Dq=0;湍流区分子扩散可忽略;湍流区分子扩散可忽略;过渡区两者均不可忽略;过渡区两者均不可忽略第30页,本讲稿共92页3 3、对流传质理论、对流传质理论 为进一步解决对实际传质过程速率的描述,提出为进一步解决对实际传质过程速率的描述,提出以下模型基本思想以下模型基本思想(1)单相内的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型)单相内的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
13、型(湿壁塔)(湿壁塔)1)模型要点)模型要点:*相界面处存在一层虚拟的停滞膜相界面处存在一层虚拟的停滞膜;*膜外为流体流动的湍流区膜外为流体流动的湍流区,*停滞膜非常薄停滞膜非常薄,膜内无物质累积膜内无物质累积,为稳态分子扩散为稳态分子扩散.*对流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停滞膜内对流传质阻力全部集中于停滞膜内第31页,本讲稿共92页ci气气相相主主体体c相界面相界面1231-湍流湍流2-层流层流3-静止静止第32页,本讲稿共92页2)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方程按上述有效膜模型,在按上述有效膜模型,在气相中气相中的传质过程速率可表示为的传质过程速率可表示为DPNA=(PA-PAi)RTZGPBm写成写
14、成NA=kG(PA-Pi)或或NA=ky(yA-yi)式中式中kG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kmol/(m2skPa)。)。ky以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以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系数,kmol/(m2s)。)。PA、Pi气相主体和界面处气相主体和界面处A组分的分压,组分的分压,kPa;yA、yi气相主体和界面处气相主体和界面处A组分的摩尔分数。组分的摩尔分数。同理可得:同理可得:第33页,本讲稿共92页在在液相中液相中的传质过程度速率可表示为的传质过程度速率可表示为DCNA=(CAi-CA)ZLCBm写成写成NA=kL(Ci-CA)或或
15、NA=kx(xi-xA)kL以摩尔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膜传质系数以摩尔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膜传质系数,m/s;kx以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的液膜传质系数以摩尔分数差表示推动力的液膜传质系数,kmol/(m2s)。;)。;CA、Ci液相主体和界面处液相主体和界面处A组分的浓度,组分的浓度,kmol/m3;xi、xA液相主体和界面处液相主体和界面处A组分的摩尔分数。组分的摩尔分数。3)kG与与ky、kx与与kL关系:关系:ky=PkGkx=CkLkG、ky、kx、kL相当于对流传热的传热膜系数相当于对流传热的传热膜系数,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较多,通常用经验关联式确定,或根据经验取值较多,通常用经验关联
16、式确定,或根据经验取值第34页,本讲稿共92页(2 2)溶质渗透模型溶质渗透模型 模型要点:模型要点:考虑溶质在膜内积累形成浓度梯度的过渡过程考虑溶质在膜内积累形成浓度梯度的过渡过程 相界面上,液、气组成达到平衡相界面上,液、气组成达到平衡,即使传质推动力为零。即使传质推动力为零。溶质向界面液膜纵深溶质向界面液膜纵深y y向渗透向渗透 ,膜内渗透过程为非稳态分子,膜内渗透过程为非稳态分子 扩散过程。扩散过程。液膜之外为稳态扩散液膜之外为稳态扩散 (3 3)表面更新模型)表面更新模型 模型要点:模型要点:液体表面始终处于不断为液体微团更新过程之中。液体表面始终处于不断为液体微团更新过程之中。溶质
17、组分以非稳态分子扩散方式传递到液体微团中。溶质组分以非稳态分子扩散方式传递到液体微团中。相界面上各液体微团暴露于气相的时间不同,符合随机的相界面上各液体微团暴露于气相的时间不同,符合随机的“寿寿命命”分布规律分布规律 (界面上气液成平衡状态)界面上气液成平衡状态)第35页,本讲稿共92页三、三、两相间传质两相间传质(一)吸收过程的双膜模型(一)吸收过程的双膜模型相界面相界面picipc气气相相主主体体液液相相主主体体气膜气膜液膜液膜第36页,本讲稿共92页双膜理论三个基本点双膜理论三个基本点:存在稳定相界面,相界面上气液相平衡;存在稳定相界面,相界面上气液相平衡;界面两侧分别为有效膜,界面两侧
18、分别为有效膜,膜内的传质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膜内的传质以分子扩散方式进行;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虚拟膜内,膜外的主体中高度湍流传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虚拟膜内,膜外的主体中高度湍流传质阻力为零质阻力为零。双膜理论的局限性:双膜理论的局限性:对于湿壁塔、低气速填料塔等具有固定传质界面的吸收设对于湿壁塔、低气速填料塔等具有固定传质界面的吸收设 备有意义;备有意义;对具有自由相界面的气液吸收系统,当气流速度较高时,对具有自由相界面的气液吸收系统,当气流速度较高时,相接触面就相接触面就不再是不再是稳稳定的状定的状态态,这这种情况下种情况下双膜理论与实双膜理论与实验结果不符合验结果不符合 第37页,本讲稿共92页
19、(二)总传质速率方程(二)总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速率吸收速率N:单位相际传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量,单位相际传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溶质量,kmol/m2s。对于对于定态吸收定态吸收操作过程,吸收塔任一部位上,相界面两侧的气、操作过程,吸收塔任一部位上,相界面两侧的气、液膜层中的传质速率应是相等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侧有效膜中的液膜层中的传质速率应是相等的。因此,其中任何一侧有效膜中的传质速率都能代表该部位上的吸收速率。传质速率都能代表该部位上的吸收速率。气膜吸收传质速率气膜吸收传质速率NA=kG(PA-Pi)液膜吸收传质速率液膜吸收传质速率NA=kL(Ci-CA)=kL(Pi-PA*)/
20、H(下标i为相界面处的气相分压,上标*为与液相平衡的平衡分压)第38页,本讲稿共92页根据加比定律得:根据加比定律得:(PA-Pi)+(Pi-PA*)NA=1/kG+H/kL写成写成NA=KG(PA-PA*)1其中其中KG=1/kG+H/kL上式为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速率方程。上式为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速率方程。式中:(式中:(P-P*)以分压差表示的吸收过程总推动力;以分压差表示的吸收过程总推动力;KG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系数;1/KG为吸收过程总阻力;为吸收过程总阻力;1/kG为气膜阻力;为气膜阻力;H/kL为液膜阻力。为液
21、膜阻力。第39页,本讲稿共92页同理可得:同理可得:NA=KL(CA*-CA)1KL=1/HkG+1/kLKL以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以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系数。上式为以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上式为以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总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不同形式:总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不同形式:NA=KG(PA-PA*)=KL(CA*-CA)=kG(PA-Pi)=kL(Ci-CA)NA=Ky(yAyA*)=Kx(xA*-xA)=ky(yA-yi)=kx(xixA)NA=KY(YA-YA*)=KX(XA*-XA)=kY(YA-Yi)=kX(Xi-XA)(注意
22、传质系数的单位,都等于:kmol/m2s传质推动力)第40页,本讲稿共92页 (三)三)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KGH=KLky=PkGkx=CkLKy=PKGKx=CKL低浓度时低浓度时KYKyPKGKXKxCKL第41页,本讲稿共92页(四)界面浓度与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四)界面浓度与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四)界面浓度与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四)界面浓度与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1、总传质阻力与液膜阻力和气膜阻力关系、总传质阻力与液膜阻力和气膜阻力关系总传质阻力总传质阻力=液膜阻力液膜阻力+气膜阻力气膜阻力即即11H111=+或或=+KGkGkLKLHkGkL11KG=KL=1/kG+H
23、/kL1/HkG+1/kL11或或KY=KX=1/kY+m/kX1/mkY+1/kX第42页,本讲稿共92页2、液膜阻力控制与气膜阻力控制、液膜阻力控制与气膜阻力控制(溶解度与传质系数的关系)当当气体溶解度很大时,气体溶解度很大时,H很小很小1KG=1/kG+H/kL此时此时KGkG,CiCA,称为称为气相阻力控制过程气相阻力控制过程。(即(即m很小,很小,KYkY,XiXA)此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气膜中,要强化吸收过程,此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气膜中,要强化吸收过程,关键要提高关键要提高kG或或ky值。值。第43页,本讲稿共92页当当气体溶解度很小时,气体溶解度很小时,H很大很大1KL=1/H
24、kG+1/kL此时此时KLkL,PiPA,称为称为液相阻力控制过程液相阻力控制过程。(即即m很大,很大,KXkX,YiYA)此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液膜中,要强化吸收过程,关键此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于液膜中,要强化吸收过程,关键要提高要提高kL或或kx值。值。当体溶解度中等时当体溶解度中等时总传质阻力中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均不能忽略。总传质阻力中气膜阻力与液膜阻力均不能忽略。此时要强化吸收过程,必须同时提高此时要强化吸收过程,必须同时提高kG与与kL值值(或(或ky与与kx值)。值)。第44页,本讲稿共92页3、界面浓度的确定、界面浓度的确定已知已知kL、kG时,过操作点(时,过操作点(PA、CA)
25、作斜率为)作斜率为(-kL/kG)的的直直线线,与与平平衡衡线线交交点点的的坐坐标标(Pi、Ci)即即为为所求气液相界面的浓度。所求气液相界面的浓度。或已知kx、ky时,过操作点(yA、xA)作斜率为(-kx/ky)的直线,与平衡线交点的坐标(yi、xi)即为所求气液相界面的浓度。第45页,本讲稿共92页p(-kL/kG)PiCicA平衡曲线平衡曲线第46页,本讲稿共92页气膜控制气膜控制液膜控制液膜控制yyixxixxiyyi平衡曲线平衡曲线第47页,本讲稿共92页5 54 4 吸收塔(填料塔)计算吸收塔(填料塔)计算 概述概述1、解决吸收过程问题都可联立以下三式求解、解决吸收过程问题都可联
26、立以下三式求解全塔物料衡算式全塔物料衡算式G(y1y2)=L(x1-x2)相平衡方程式相平衡方程式y*=mx吸收过程基本方程式吸收过程基本方程式NA=传质推动力传质推动力/传质阻力传质阻力2、吸收塔内气液相对流动方向、吸收塔内气液相对流动方向并流:并流:逆流:逆流:推动力大推动力大吸收率高(有利于降低出塔气体的浓度)吸收率高(有利于降低出塔气体的浓度)吸收剂用量少(有利于提高出塔吸收液的浓度)吸收剂用量少(有利于提高出塔吸收液的浓度)但处理量受限制但处理量受限制-液体用量的计算液体用量的计算-填料高度的计算填料高度的计算第48页,本讲稿共92页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计算前提:计算
27、前提:低浓度、等温、逆流、连续定态低浓度、等温、逆流、连续定态即即L、G、K可认为常数。可认为常数。低浓度的吸收,通常是指混合气中溶质组成y1空塔空塔液泛区:液泛区:B点以上部分,点以上部分,P迅速上升,液体受阻塞而迅速上升,液体受阻塞而积聚在填料上,最后液体变为连续相,积聚在填料上,最后液体变为连续相,气体以气泡形式穿过液层,塔内液体返混和气体的液沫夹带严重,传质效果极差A点称为点称为载点载点,B点称为点称为液泛点液泛点。填料塔不能在液泛下操作。填料塔不能在液泛下操作。第85页,本讲稿共92页2、压强降与液泛点气速的计算、压强降与液泛点气速的计算通用关联图通用关联图(P142):液泛气速的求
28、取液泛气速的求取P的求取(的求取(P范围,常压塔范围,常压塔150500Pa/m,真空塔真空塔80Pa/m。)。)3、影响液泛点气速的因素、影响液泛点气速的因素填料的特性:填料的特性:填料的类型、材质、比表面积、空隙率等填料的类型、材质、比表面积、空隙率等流体的物性:流体的物性:气气、液液、液液液气比:液气比:L湿润湿润min(m3/h.m2)第86页,本讲稿共92页三、塔径三、塔径DT的确定的确定4VsDT=u式中式中DT塔径;塔径;Vs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操作条件下混合气体的体积流量;u空塔气速。空塔气速。当当Vs一一定定时时,DT与与空空塔塔气气流流速速度度u有有关关。计计算算
29、塔塔径径的的关关键键在在于于确确定定适适宜宜的的空空塔塔气气速速。空空塔塔气气流流速速度度u与与塔塔内内流体的流体力学性质有关。一般以塔底的气量为依据。流体的流体力学性质有关。一般以塔底的气量为依据。第87页,本讲稿共92页通常:通常:uDT设备费设备费P(操作费)(操作费)液体下行受阻液体下行受阻P产生液泛产生液泛uDT设备费设备费填料表面湿润性能填料表面湿润性能当当LL湿润湿润min时影响传质时影响传质通常通常u=(0.50.85)uf式中式中uf为液泛速度,为液泛速度,m/s。(可由通用关联图(可由通用关联图526求得)求得)第88页,本讲稿共92页*由以上分析可知,确定塔径由以上分析可
30、知,确定塔径DT时要求做到:时要求做到:不能发生液泛现象不能发生液泛现象P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常压塔(,常压塔(150500Pa/m)真空塔(真空塔(L湿润湿润min单位:单位:m3/(m2s)L湿润湿润min由式(由式(571)计算)计算核算核算DT/d值值,使,使DT/d10DT/d值小时会出现壁流现象,即液体下流时出现趋向值小时会出现壁流现象,即液体下流时出现趋向壁面的现象。壁面的现象。第89页,本讲稿共92页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填料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对于许多逆流气液接触过程,填料塔和板式塔都是可以适用的,设计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填料塔和板式塔有许多不同点,了解这些
31、不同点对于合理选用塔设备是有帮助的。填料塔操作范围较小,特别是对于液体负荷变化更为敏感。当液体负荷较小时,填料表面不 能很好地润湿,传质就效果急剧下降;当液体负荷过大时,则容易产生液泛。设计良好的板式塔,则具有大得多的操作范围。第90页,本讲稿共92页 填料塔不宜于处理易聚合或含有固体悬浮物的物料,而某些类型的板式塔(如大孔径筛板、泡罩塔等)则可以有效地处理这种物质。另外,板式塔的清洗亦比填料塔方便。当气液接触过程中需要冷却以移除反应热或溶解热时,填料塔因涉及液体均不问题而使结构复杂化。板式塔可方便地在塔板上安装冷却盘管。同理,当有侧线出料时,填料塔也不如板式塔方便。以前乱堆填料塔直径很少大于0.5m,后来又认为不宜超过1.5m,根据近10年来填料塔的发展状况,这一限制似乎不再成立。板式塔直径一般不小于0.6m。第91页,本讲稿共92页关于板式塔的设计资料更容易得到而且更为可靠,因此板式塔的设计比较准确,安全系数可取得更小。当塔径不很大时,填料塔因结构简单而造价便宜对于易起泡物系,填料塔更适合,因填料对泡沫有限制和破碎的作用。对于腐蚀性物系,填料塔更适合,因可采用瓷质填料。对热敏性物系宜采用填料塔,因为填料塔内的滞液量比板式塔少,物料在塔内的停留时间短。塔的压降比板式塔小,因而对真空操作更为适宜。第92页,本讲稿共92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