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开采 第一章 总论.doc
《露天开采 第一章 总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开采 第一章 总论.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由来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矿地处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见图1-1),隶属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是我国“九五”期间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设计年产原煤1500万吨年,日产原煤5万吨日,服务年限92年。该工程于1999年1月开工建设,到2001年10月工业场地、选煤厂、铁路专用线、首期采掘场和外排土场等陆续建成,工程配套的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一并投入试运行。到2002年3月,安家岭露天矿生产能力为5.21万吨/日,达设计生产能力的104%。安家岭露天矿在建设期间,委托煤炭工业部沈阳设计研究院与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
2、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法规的规定,本项目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应建的环保设施已基本建成投用,可以开展竣工验收工作。为了查清本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分析已采取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确定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影响,全面做好生态恢复与污染防治工作,依照国务院1998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国家环保总局2001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200038号文要求,受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的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员于2002年3月
3、对安家岭露天矿进行了现场踏勘,并编制了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实施方案。该方案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方案审查。依照审批后的方案,我院组织对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现场调查与监测,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报告,为该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北图1-1 安家岭矿地理位置图1.2编制依据(1)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0)38号文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4)山西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炭有限公司土地复垦工程规划1998.8
4、(5)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监字(1995)203号文山西省开发建设环境保护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6)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实施方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2.4(7)国家计划委员会计能源(1993)303 号关于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项目建设书的批复(1993年3月2日)(8)煤炭工业部沈阳设计研究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1996年月)(9)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监1996547号关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复函(1996.6.25)(10)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
5、)(2001年1月)(1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审2001125号关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审查意见的复函(2001年7月4日)(12)国家环境保护局司发文环监建1997138号文关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选煤厂、铁路专用线)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审查意见的复函(1997.5.29)(13)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监字(2001)53号“关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报告)的审查意见”(2001.2.28)(14)山西省环境保护局晋环监字(96)154号“关于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初审意见。”(15)平朔煤炭工
6、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表(表1、表2)(16)煤炭工业部沈阳设计研究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初步设计环境保护专篇(1997年2月)(1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实施方案审核会议纪要(2002年4月)(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安家岭露天煤矿竣工验收环境影响调查报告审核会议纪要(2002年5月)1.3 调查目的 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如水土流失、土地破坏等)、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方面。针对露天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调查的目的是:(1)找出已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减缓环境影响
7、的补充措施;(2)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调查工程已采取的生态恢复、保护与污染控制措施,分析其有效性,对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对工程其他实际环境问题及潜在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3)调查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的落实情况和运行效果,土地复垦工程规划和水土保持设计的落实情况及效果,调查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收集项目运营后的公众意见,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要求;(4)通过对该工程各环保设施运行记录、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以及环保机构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现场检查,考核该厂对环保设施的管理水平,检查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是否
8、真正纳入企业生产管理和经济考核体系;(5)通过对该工程进行四项指标(管理指标、资料指标、工程指标、环境指标)综合考评,确定该工程环保设施的考核等级。 本次环境影响调查坚持以下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定;(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4)坚持现场监测、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对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1.4 调查方法(1)本调查的技术方法,原则上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2)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现场调查、实测以及已有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环境保护措施
9、可行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1.5 调查范围、因子和拟采用的环境标准1.5.1 调查范围本次环境调查范围包括安家岭露天煤矿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区域及其周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因项目的建设而影响较大的地区。 (1)生态环境:采掘场、排土场、工业场地、铁路专用线沿线的生态环境; (2)大气:生产区(北起东酸茨,南至刘家口,东起光明村,西至安太堡露天煤矿工业场地,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面积约48平方公里)和生活区(以安家岭露天煤矿居住区为中心,南北长约12公里,东西宽约8公里,面积约96平方公里); (3)水环境:以七里河为重点的地表水环境和环评所提地下水
10、评价区; (4)社会环境:项目征地拆迁、移民补偿情况,项目周边敏感点居民意见调查,项目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意见等;(5)环境噪声:首采区、工业场地、选煤厂等为厂界外延300米,铁路专用线沿线两侧各200米内居民生活区;(6)震动:首采区边界向外1.5公里的范围。1.5.2 调查因子(1)生态环境:土地占用、破坏危害及恢复情况,土地复垦工艺及实施,土地利用格局及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景观的影响;(2)水土流失:采掘场和排土场的生态恢复措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量;(3)大气环境:u 环境空气主要监测因子为: TSP、SO2、H2S;u 废气主要监测因子为:烟尘、SO2、林格曼黑度、C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露天开采 第一章 总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