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doc
《西方经济学说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说史.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名词解释斯密教条和价值悖论斯密的2中劳动价值论:A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 B .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该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的或能支配的劳动斯密直接把三种收入价值论作为分析自然价格的基础。斯密断言整个社会的商品价值只分为三种收入,由三种收入构成的观点一直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所遵循,称为“斯密教条”。悖论产生的原因:他在理论上混淆了商品的价值(c+v+m)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v+m)。工人创造新价值(v+m)必须借助生产资料,消耗生产资料中的旧价值(c),没有后者,也就不可能有前者。最早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劳动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混同三位一体公
2、式和三分法:萨伊的分配理论以他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在他看来,生产的三个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也即产品的价值,它们的所有者工人、资本家、地主就得到相应的报酬工资、利息、地租。这样,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源泉。马克思把萨伊的这种观点归结为“三位一体公式”,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物与物的关系: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息,土地产生地租。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他又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做是永恒存在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3、具有重大影响,被许多人所接受。萨伊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相应地,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萨伊的“三分法”把生产、分配、消费看成一般形态,抽去了它们的特殊性和历史性,这样,就为用物质生产的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的研究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分析开辟了道路。萨伊“三分法”也割裂了经济过程的内在联系,把分配、消费等看做是与生产有同等和并列的地位,抹煞了生产的决定作用,抹煞了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其他经济过程的社会特点。4、说明萨伊效用价值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影响。绝对成本和比较成本强调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
4、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内外部性选择前古典时期人物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观点作品。经济论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及其政治学和伦理学威廉配第的观点价值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货币:否定了重商主义一味崇拜货币的观点工资:工资是由劳动者为了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而需要的东西决定的。由此,劳动者的工资只应等于维持工人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地租: 从农产品的价值中扣除生产费用后的剩余,就是地租。 总之,配第运用政治算术方法,对经济学的几乎一切领域都作了最初的研究。他的一系列观点,都为他的英国后继者所接受,并且作了进一步的探讨。重农学派的经
5、济理论和行动主张1. “自然秩序”观2.重农思想3纯产品”学说李嘉图代表作最大的贡献:第一次建立经济学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古典经济学。李嘉图提出了社会必要劳动的概念,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但他没有回答社会必要劳动是什么和如何确定。李嘉图认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共同决定商品价值认为货币的主要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并认为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只能。马尔萨斯两个公理,两个级数(1)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2)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加,人类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萨伊定律萨伊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个生产要素共协同创造的
6、。“萨伊定律”涉及萨伊销售论(实现论)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指“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其论据为:产品是由产品购买的,评价无论是在当时还是以后都影响很大,它反映了生产对销费的决定作用,但否定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是片面的,同时由此否定社会不会由于生产过剩而发生经济危机,也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普遍信奉的教条,历史发展证明也是错误的西蒙斯底的改良主义,浪漫主义论商业财富西尼尔节欲论,最后一小时。国际需求方程式,进口多少商品就需要出口多少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以国界为标志的民族政治体设置的障碍,劳动和资本不能自由转移,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价值,因而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法则失效。应当运用“需求弹性”来分析
7、,商品的价值由供给与需求的法则决定,穆勒称之为“国际需求方程式”。 “相互需求”的思想:一个国家能够出售到国外的各种物品成为它从其他国家购买商品的手段。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这种国际价值规律,称为需求与供给方程。瓦格纳定律 桑巴特的资本主义精神和市民精神瓦格纳是“讲坛社会主义”的重要成员,积极宣传“国家社会主义”,在货币信用方面也有一定研究,但他在财政学建设方面贡献最大。传统上财政学一直是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瓦格纳使财政学独立成了一门学科,从而被公认为时近代财政学的创始人。他的四大卷财政学可说是独立的财政学的开山之作。他不但把斯密的赋税四原则(公平、确实、方便和
8、经济)加以扩大,并首次主张以税赋作为对财富与收入进行再分配,降低贫富差距的工具。 “瓦格纳公共活动递增定律”,简称“瓦格纳定律”,是指国家活动或公共活动有愈来愈扩大的趋势,因而公共经费也会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它是由企业家精神和市民精神统一组成的。企业家精神就是为追求利润而拼搏和竞争的精神,市民精神首先表现为遵守契约,把对契约的忠诚当作一种最主要的社会道德,同时它还表现为正确的计算和冷静的思考与选择。边际革命的代表和先驱杰文斯,门格尔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奥地利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和法国瓦尔拉斯的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1874)
9、,三部著作相互独立地而又几乎同时的出版,标志着从斯密到约穆勒的古典时代结束而以边际主义兴起为特征的新古典时代的开始。这三部著作标志着以心理分析和边际分析为主要特征来研究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的边际效用学派( marginal school )的诞生,西方经济学家称之为“边际革命”。三人被称为奠基人。边际学派都承认,一个人所拥有的有限资源有多种用途时,一定会按使各种资源在使用中的边际效用相等的原则来配置资源,而资源在整个社会的优化配置,又只有通过自由竞争才能实现。于是,古典学派的自由竞争思想又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古典经济学进入了新古典阶段。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学派主要侧重于从生产、成本和供给等方面对价
10、值进行分析。 边际效用学派则主要侧重于从欲望、需求和效用方面对价值进行分析;并把这种分析与边际原理结合起来,说明经济事物变量间的关系。门格尔将经济科学分为经济史和经济理论经济史只能作为补充经济理论的科学,而不能代替理论的经济学英国的经济学家劳埃德(W.F.Lloyd ,17951825)是明确以边际效用来解释商品价值决定的第一人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即随着物品占有量的增加,人的欲望或物品的效用是递减的,被称为戈森第一定律;边际效用均等原理,即在物品有限条件下,为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务必将这些物品在各种欲望之间作适当分配,使相同时间里取得的每一种物品的最后(或边际)单位的效用相等,被称为戈森
11、第二定律。边际主义从产生起,似乎就有两种倾向:一些人强调以数学方法阐述经济理论,称为数理学派;一些人强调主观心理感受在经济理论中的作用,称为心理学派。奥国学派或奥地利学派属于心理学派,该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所谓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边际效用论是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瓦尔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来的。奥地利学派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此外,以杰文斯、瓦尔拉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和以约倍克拉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也属于边际效用学派。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欧根 冯庞巴维克等。他们都是奥地利人,所以,被称为奥地
12、利学派或维也纳学派。 庞巴维克提出,价值不决定于物品的总效用,也不是物品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即边际效用。庞巴维克还引申出一个理论:物品的数量和物品的价值成反比庞巴维克在说明价格形成时,认为价格将以买者对商品的主观评价为最高界限,以卖者的主观评价为最低界限,决定于两者之间的某一点上。庞巴维克提出的时差利息论,是指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瓦尔拉斯,帕累托数理学派,又称数理经济学派,是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这个学派的特点是以边际效用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是边际效用学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13、杰文斯: 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特别强调最后效用程度(现有商品量中那极小的或无限小的最后加量或次一可能加量的效用程度),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最后效用程度的大小,亦即边际效用的大小。瓦尔拉斯: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1874):一般均衡论考察市场所有各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价格的决定。帕累托: 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建立了以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瓦尔拉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贡献是提出了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克拉克边际生产力,侧重于收入分配,美国代表人物财富的分配:工资、利息和利润理论(1899),书中论证了“边际生产力论”,经济学分为:一般、动
14、态、静态经济学“三种”费雪的交换方程和货币幻觉,费雪效应主要贡献是货币理论的原则费雪被公认为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他使经济学变成了一门更精密的科学。费雪提出,利率是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相交换的价格,由两大因素决定:一是时间偏好;二是投资机会,这两大因素中,时间偏好更起核心作用。费雪效应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欧文费雪用数学公式阐述了货币数量论的基本结论:MV=PT (MV+MV=PT)M :货币的数量; M:银行活期存款数量V :货币流通速度; V:银行活期存款的流通速度P :物价水平; T :各类商
15、品的交易总量。由于现代货币定义中一般都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因此,以上方程可以简化为: MV=PT这一方程被称为费雪交换方程。费雪他认为比货币数量论的数学表达式更重要的是,货币量增长与价格水平提高之间的联系机制问题,即实际余额效应问题。费雪是经济学说史上最先提出“货币幻觉”一词,以表示未能觉察币值的变动,亦即人们只看到货币的名义数量而没有注意到物价水平的变动已引起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动,从而产生了币值的的错误估计制度学派,凡博伦,美国,需求与价格同方向变化有闲阶级论(1899)、凡勃伦着重于制度的心理和文化分析,把制度的发展看做思想意识演进的结果,他的学说又被称为制度的“社会心理学派”。康蒙斯着重论证
16、法律在决定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法院调节和管理经济的重要性,他的学说被称为制度的“社会法律学派”。密契尔把制度研究与经济周期的统计检验结合起来,论证统计检验是说明制度演进的主要依据,他的学说又被称为制度的“经验统计学派”。 凡勃伦承袭德国历史学派和英国历史主义者的一些传统、以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为武器,否定了古典学派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正常的、稳定的经济制度的观点,认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发展一样,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不应当把寻求不变的自然规律作为研究目的。垄断主义,张伯伦,罗宾逊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理论与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部著作标志着现代西方垄断经济学的创立,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 学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