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学校代码:10128学 号:3 本科毕业论文二 一 三 年 六 月论“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贾利君 指导教师:苏丽娜 讲师(法学专业2009级1班 3)摘 要:最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搜索引擎“人肉搜索”,这种搜索引擎发展迅速并且常常游走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给公民的隐私权益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实践生活中侵犯公民网络隐私的事件频繁发生。本文拟对“人肉搜索”频繁侵犯公民隐私权这一现象进行规范,对我国公民网络隐私权进行更加完善的保护。关键词:人肉搜索;隐私权;规范;网络隐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肉搜索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广泛的使用。因其所导致的各类网络侵权事件引起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
2、注,也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当人肉搜索侵犯了公民隐私权时应如何抉择?为了解决这一疑问,我们应该了解人肉搜索的内容及其自身特征,研究其与公民隐私权相抵触的部分,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在网络环境下更好的保护公民隐私权。一、“人肉搜索”与隐私权的概述(一)“人肉搜索”的概述1.“人肉搜索”的界定人肉搜索,是指以网络为媒介,有些是通过人工介入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有些是通过与事件相关的人公开或匿名透露的方式搜集信息以查找相关人物或者事件真相的群众运动。注释:李春杰由人肉搜索谈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0年第2期,第119页人肉搜索原本也是一种普通搜索方式,之所以给它加上“人肉”之名,是由
3、于它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各类网络机器搜索方式,它加大了人工的介入因素,使人在搜索过程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通常来说,人肉搜索是由一起事件引起的。这起事件有可能是犯罪行为(如交通肇事后逃逸),也有可能是被主流道德观所谴责的行为(如夫妻一方出轨导致另一方自杀),甚至可能只是微博里的几组照片、几段视频 (如猫扑网上的虐猫事件)。事件发生后,与事件有关的人或对事件感兴趣的人,通常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帖子、照片,罗列出自己掌握的人物信息,发动广大网友帮助找出该人的具体身份和更多的个人信息。帮忙者通过利用网络、社会关系等多种方式,搜集到更全面细致的相关信息,并最终将这些详细的信息发布在网络上。人肉搜索的
4、整个过程结合了许多媒体形式,如:电视、报刊等媒体形式。已发生的铜须门事件、主播门事件等等几乎所有热门的人肉搜索事件都被这些媒体形式报道过。各种社会形式的介入,使得人肉搜索成为一个庞大的搜索引擎。2.人肉搜索的合法性思考 关于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值得我们认真去思考:一方面,网民通过进行人肉搜索可以在网上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同时也可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批评权。网民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人肉搜索的时候,就是在行使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就是宪法中规定公民所享有的监督权。尤其是对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政府官员林嘉祥曾被人肉搜索,但这和普通民众如王菲、张殊凡等被人肉搜索的性质根本不同
5、,政府官员本身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公众人物,其身份具有特殊性,理应对自己的隐私权做出让步。被搜索的人,他的行为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让出隐私权接受民众和舆论的监督。这时候人肉搜索就成为网友监督官员贪污腐败行为的有力工具,它能让那些官场腐败行为原形毕露。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又很容易被演变成“网络暴力”。网民在进行人肉搜索时很容易会搜出相关当事人的个人隐私,造成当事人的隐私权被侵犯,并且可能造成当事人被聚众围攻谴责,甚至会侵扰事件当事人的现实生活;更有甚者,有时可能在进行人肉搜索时出现误搜、错搜的情况,伤及无辜第三者。除此之外,在虚拟的网络坏境中,有些人会捏造虚假事实,利用网民的正义感和同情
6、心,发动广大网民对无辜的人进行搜索和谴责,结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此时的“人肉搜索”就变成了一把邪恶的凶器,对无辜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导致无辜群众的个人隐私被公布,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这就和法律形成冲突。因此,“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型的搜索、集聚网络信息的工具,运用好了有利于引导公众监督、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运用不当则会破坏社会正常秩序,侵犯公民的隐私权等一系列权益。(二)隐私权的内涵分析1.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的概念与隐私权的概念是密切联系的。人们对隐私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对隐私权的界定。关于隐私的概念,学者们普遍认为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法律保护不受他人
7、非法干涉、知悉、搜集、利用等的一种人格权。张新宝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4第218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隐私权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各种隐私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隐私权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隐私权是指自然人就自己的私人事情、私人信息等私人生活领域内的情事不为他人所知悉、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王利明人格权法M法律出版社,1997第147页由此可知,隐私权具有以下构成要件:第一,主体是自然人,关于自然人是否是隐私权的唯一主体,这个问题在现今学术界还没有统一定论。笔者认为,隐私权是为保护人的内心世界、情感而
8、产生的一项权利。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没有内心世界和情感的,所以隐私权的主体不应该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第二,权利客体包括三个方面,私人活动,是指一个人从事的所有与社会、单位无关的一切个人活动,最常见的就是个人的家庭生活。个人信息,即一个人所拥有的基本个人资料。如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等。私人领域,就是指一个人的私人空间。比如:手机里的短信、个人日记、个人的背包等。第三,权利的内容包括隐私保密权、隐私支配权、个人隐私使用权、隐私维护权。2.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特征我国学术界将网络环境中隐私权定义为 “公民在网络环境中利用网络而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个人信息不受他人非法侵害的权利。”王利明人格权法
9、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624页网络隐私权实质上就是“隐私权的权利范围在网络环境下的进一步延伸,它并不是一种新型的隐私权种类。”刘玥网络法律热点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第109页与传统隐私权相比,网络隐私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侵权地点更加广泛。网络隐私权最显著的特点是侵权行为发生在网络环境中,特殊的侵权环境让网络隐私权有了新的扩展和延伸。例如在现实环境中,侵权行为的地点只能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地点,而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无地域性可以使侵权行为发生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里。第二,权利客体的范围进一步拓展。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客体是网络隐私。由于网络本身具有全球性、互动性、信息资
10、源共享性等特点,使得网络隐私的内容比传统隐私更加丰富 ,网络隐私包含了一些传统隐私没有的东西,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网络隐私不仅包括了传统的隐私如姓名、性别、电话号码等等,还包括了关于电子邮箱、聊天工具的帐号、网络私人日志等一些网络中的个人资料。所以,网络隐私权的内容比传统隐私权进一步扩大了。第三,具有广泛的经济价值。传统意义中隐私权的性质只是单纯的人格权,是不可以用经济价值衡量的,隐私不具有财产属性,隐私的商业价值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成为一种信息资源时,其商业价值就不容忽视,这些个人资料中蕴藏着许多潜在的价值,成为一种有
11、着巨大商业价值的无形商品,并具有广阔的交易市场,网络服务商可以通过对这些个人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交易来谋取经济利益。 第四,隐私权侵权更加隐蔽。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中各种信息能够自由交流,使许多人能轻易获取别人的私人信息并加以侵害。又由于网络用户大多是匿名的,许多的网络用户不知道其他网络用户的身份,权利人想要找出侵权人及其居住地点是很困难的,更无法对侵权行为进行制止。有些具备专业水平的网络黑客,他们的侵权手段更加高明,他们设计侵害手段的时候,会给自己预设一些隐藏逃跑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侵权行为甚至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不留一丝痕迹。二、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实证分析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在给
12、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实践带来了许多问题。就像人肉搜索这种新型的搜索引擎,在其诞生以后就引发了诸多侵犯隐私权的问题,对社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人肉搜索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一)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人肉搜索”是目前世界上较大的搜索引擎之一,其使用者被称为“人肉引擎”。许多网民将人肉搜索视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各大网站如搜狐、网易等网站都开设了相关的新闻专题,猫扑、珍爱专门为“人肉搜索”提供平台,专业人肉搜索网站如找人网,这些网站都为网名进行人肉搜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人肉搜索”自身具有的网络性、自由性、群体性、无组织性、影响
13、力大等特点,使得这种新型的搜索方式在为人们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不便,致使“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事件频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死亡博客事件,2007年北京31岁的的女白领姜岩,从24楼跳下自杀身亡。其生前博客被贴到网上引发“死亡博客”事件,姜岩在博客里痛斥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有了小三,婚姻亮起了红灯。此后,负心汉王菲的各种信息被搜索,导致其被单位解雇,并无法找到其他工作。最后该事件的受害者王菲因私人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将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三家网站告上法庭,法院受理了此案,原告最终胜诉,该案也成为了我国人肉搜索发生以来的第一个民事案件。死亡博客事件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人肉搜索。网民们进行
14、人肉搜索原本是出于情感上的正义举动,但由于有些人对人肉搜索的盲目使用,使这种正义举动被转变成了网络暴力,严重的侵犯了本案原告王菲的隐私权。除了死亡博客事件,还有2006年的虐猫事件,那个穿着高跟鞋的时髦女子,在她虐猫的几张照片被上传到网络上以后,立即引起了网民的公愤,网民开始发动广大网友对这名时髦女子进行人肉搜索,一些网民自发组织捐款用来缉拿此人。最终,通过网友们对这些照片的背景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线索进行人肉搜索,终于找到了这名中年妇女,这名妇女身份被曝光以后,遭到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谴责,其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虽然在道德上她的行为让人痛恨,但在法律上她的行为并没有违法,相反,她是一个受害者,人肉
15、搜索让她的隐私权受到了极大的侵害。近年来,关于人肉搜索的事件频繁发生,在2006年发生的色情武校事件、2007年的张殊凡事件、2008年的辽宁女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整个过程都有一个相同的模式,即先是网名将与这一事件有关的图片、视频或帖子发布在网络上,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不满、公愤,再通过发动广大网友的力量搜索出事件中当事人的详细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工作单位等。将搜索出的这些个人信息公布之后,将招来广大网民的谴责、追杀,或直接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进行骚扰、侵犯,最后,由该事件的当事人来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舆论压力,使当事人的个人生活受到重大影响。由此可见,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十分迅速的
16、,人肉搜索的力量也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规范和引导这种力量,将会给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影响。连聪人肉搜索中隐私权的保护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21参考文献:1李春杰由人肉搜索谈公民隐私权的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第119-121页2高学栋,吴振玉对“人肉搜索”现象的法律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8月 第4期:第103页3张新宝私权的法律保护M群众出版社,2004第218页4张秀兰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第18页5王利明人格权法M法律出版社,1997第147页6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
17、版社,2005第624页7刘玥网络法律热点问题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第109页8连聪人肉搜索中隐私权的保护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219陈俐羽从人肉搜索谈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J. 法制与社会,20080910路野透析“人肉搜索”中隐私权的保护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2911王丽平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的协调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0401(二)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原因“人肉搜索”是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搜索方式,它给人们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有些人滥用人肉搜索,导致人肉搜索侵犯隐私权的事件频发,笔者认为造成人肉搜索频繁侵犯公民隐私权有以下几点原因:1.缺乏
18、必要的法律规制互联网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使得网民在网络上的行为毫无约束,处于一种无组织状态。有的网民进行人肉搜索是为了伸张正义、惩恶扬善,有的网名进行人肉搜索是基于自己的好奇心理,还有的人进行人肉搜索纯粹是为了刺探别人的隐私。目前我国还没有保护网络隐私权的专门法律法规,在这方面我国的立法是滞后的,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网民在网络上进行人肉搜索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他们很容易滥用人肉搜索,将整个事件扩大化、极端化,从而造成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由此可知,造成我国人肉搜索侵权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缺乏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2.网民网络道德的缺失在我们现实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肉 搜索 中的 隐私权 保护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