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阶段性工作汇报.doc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阶段性工作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阶段性工作汇报.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阶段性工作汇报 象山居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地面积11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00公里。唐神龙二年(706年)立县,因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名象山。现辖有10镇5乡3街道,总人口53.3万。象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年均气温1617。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植被葱郁,全县森林覆盖率57.5%,大气中负氧离子达到国际类度假区的一类标准,素有“海山仙子国,东方不老岛”之称。1996年,我县提出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把它作为
2、实现象山跨跃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它作为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的极佳载体,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浙江省建筑之乡、浙江省小康县等荣誉称号。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8亿元,财政收入1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94元,农渔民人均收入6060元。2003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一、建立机制,努力形成创建工作合力文明城市是一个地区三个文明建设综合性荣誉称号,抓好这一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来保障。为此我们从强化机制着手,来推动文明城
3、市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有关县委副书记、常委、副县长为副组长,各县级有关部门、街道一把手为成员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和各个专业组,作为实干工作班子。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任各专业组组长,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行政领导自觉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六大方面的主要内容,制订了象山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工作方案、象山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目标责任分解表,分别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环
4、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优良、服务工作优质、基层社区文明、文化事业繁荣等六个专业组,具体负责一个方面的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细化分解六大创建任务,按年度目标落实到31个县级部门和有关街道。县级各责任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既各司其职,又统一协作,整体推进了文明城市的创建。今年3月,县委、县政府召开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再发动、再部署、再落实。与此同时,在中心城区制作创建文明城市大型公益广告1600平方米,运用新闻媒体、公交车辆等广泛宣传“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打造生态绿色家园”理念,形成了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创建的良好局面。三是健全了制约严密的督查机制。建立健全了创建工
5、作责任制,文明委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机构,定期组织召开专题汇报会,找准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做到纠建并举。发挥新闻舆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查创建工作。新闻部门则专门开设栏目,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给予批评曝光,开设创建热线电话,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舆论监督。健全创建工作的考核制度,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列入各部门、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先进的评比、文明单位创建、干部的考核奖惩结合起来,促进了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二、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基本骨架,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必备硬件
6、。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困难,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初步构画出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雏形。1、搞好城市规划。按照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战略目标,高起点规划,并将规划与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工业强县、旅游富民、海洋开发、生态立县四大发展战略相衔接,与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最佳人居环境”相配套。目前,已完成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设计,整个城市中心向南推移。争取到2007年建成城镇体系和功能设施完善,滨海和生态特色明显,中心城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人口20万以上,全县城市化水平达55%,城乡一体组团式中等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促进了镇(乡)、村二级规划的制订,全县5个镇邀请上海
7、、南京、杭州等设计部门完成中心镇规划设计,24个村进行规划编制和测量工作,把新一轮发展纳入滨海旅游城市发展总体框架。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高标准建设要求,近五年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上百亿,其中仅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就是超过40亿元,用在市政建设资金20多亿元。中心城区形成了四纵五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建起滨海大道、象山港路、人民广场、体育中心、广场中心、医疗中心,以及教育园区和工业园区,中心城区面积扩展到13平方公里,人口达15.5万元,全县城市化水平达43%。积极实施“亮丽”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项设计,经费自筹,属地建设”的办法,投资上千万元在建设路、靖南路、天安路
8、等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安装跨路广告灯箱16只、沿街灯箱280只,临街单位、商场设置了泛光灯、霓虹灯,草坪安装了草坪灯,沿路灌木安装了冷色泛光灯,烘托了城市气氛。3、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围绕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和绿化大县目标,加大了绿化建设步伐。近几年来,积极开展封山育林、绿地造林和公益林建设。投入造林资金上亿元,加强对城市入口处、住宅区、公园、广场及沿海道路绿化,全县新增绿化面积332万平方米,中心城区绿化率30%。人均公绿面积11平方米。生态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形成了生态农业势头良好,生态工业逐步形成,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生态示范村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好局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外资,中国渔村
9、、中国影视城、威尼斯滨海度假区等项目相继建设,象山初步形成了以“山、海、崖、滩、鱼”为特色的百里黄金海岸滨海旅游带。三、强化管理,努力改善城市形象城市的总体形象是规划、建设、管理三要素的综合体现。强化城市管理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城市档次,提高市民素质过程,为此,我们着重在三方面上下功夫。1、加大城区综合治理。2001年9月,我县成立城管局,统一行使城市管理的职能。在出台政策,广泛宣传发动基础上,集中精力开展乱张贴、乱吊挂、乱停放的综合治理。统一设置12只规范公共广告栏。与此同时,抓好市场整治与沿街店铺管理,设立专业市场、特色经营街,开展天安路、靖南路等“省级城市街容示范路”建设,整个城区的面
10、貌得到极大改观。2、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在进一步规范环卫保洁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环卫管理网络建设和环卫基础设施投入。投资6000万元,爵溪污水处理工程一期全面建设,投资1.9亿元的丹城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投入上千万元,在县城安装了果壳箱480只,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50吨的大型化粪池1座、压箱式垃圾中转站2个、大型垃圾填埋场和配套的污水处理池1个,城区内水冲式公厕24座。县城居民区垃圾袋装化已达100%,保洁面积达183万平方米,其中全日制保洁面积近109万平方米。3、实施“平安象山”建设。组织开展“基层百日大会战”、“打黑除恶”、“雷电系列”、“打盗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建 省级 文明城市 阶段性 工作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