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记录.doc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记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记录.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午试题学习重点专业英语、安全性知识、面向对象方法学、进度管理、成本管理、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改进、整体管理、风险管理、范围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学习记录一、信息系统基础知识1、 信息系统:一般泛指收集、存储、处理和传播各种信息的具有完整功能的集合体。现代的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工具,以网络为信息传输手段的信息系统。2、 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电子数据处理阶段(电子数据处理业务,即EDP),事务处理阶段(即TPS,但未形成对企业全局、整体的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即MIS,形成了全局性、整体性的计算机应用),决策支持系统阶段(即DSS)。在一个企业里,四个阶段的
2、信息系统,有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存在一种或者几种。3、 信息系统的功能:需求功能和实现功能(从企业业务需求的角度);初级功能和高级功能(从发展阶段的角度);通用功能和专业功能;整体和局部功能。4、 诺兰模型:分为六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构成了计算机时代,后三个阶段构成了信息时代。5、 诺兰信息技术发展三个阶段:数据处理(DP)、信息技术(IT)、网络(Network)三个阶段。6、 信息系统通用功能:数据库、存储信息、检索信息、信息分析;7、 信息系统类别:以数据环境分类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信息检索系统;以应用层次分为战略、战术、操作、事
3、务四个级信息系统。8、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产生(概念形成和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开发(总体规划、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验收五个阶段)、运行、消亡阶段9、 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的作用:指明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通过规划过程优化规范企业流程。10、 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开发目标、总体架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和技术规范等组成。11、 信息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提供系统逻辑模型,以企业的业务流程分析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系统初步方案等。12、 系统维护的分
4、类:排错性、适应性、完善性和预防性维护。13、 信息系统建设原则:高层管理人员介入、用户参与开发(全过程、深度参与)、自顶向下规划、工程化(软件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工程化)等其他原则。14、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开发目标的清晰化、工作阶段程式化、开发文档规划化、设计方法结构化)、快速原型法、企业系统规划方法(BSP)、战略系统规划方法、信息工程方法、面向对象方法。二、软件工程基础知识1、 软件工程:IEEE在1983年将软件工程定义为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方法学。2、 软件工程方法学三个要素:方法、过程、工具。3、 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三方
5、面的内容。4、 需求工程:包括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需求开发分为需求捕获、需求分析、编写规格说明书和需求验证四个阶段,其过程是迭代过程,而非瀑布式的演变过程。需求管理包括需求基线、处理需求变更、需求跟踪等方面的工作。5、 需求调查与问题定义:确定要捕获的信息、信息来源、捕获技术、捕获策略。捕获技术包括用户访谈(最基本)、用户调查、现场观摩、文档考古、联合讨论会。6、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前提是完成问题的定义;其任务是进行社会、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研究。7、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核实问题定义与目标;研究分析现有系统;为新系统建模;客户复核;提出并评价解决方案;确定最终推荐的解决方案;草
6、拟开发计划;以书面形式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并进行审查。8、 成本效益分析:包括成本估计和效益分析;公式:F=P(1+i)n,其中F代表未来的价值,P代表现在价值,i代表年利率,n代表年数;投资回报率(ROI)为:P=F1/(1+j)+ F2/(1+j)2+Fn/(1+j)n,P代表总投资额,Fi代表第i年年底的收益,n为系统使用年限,j是投资回报率;9、 需求分析:是提炼、分析和仔细审查已经收集到的需求,以确保所有的涉众都明白其含义并找到其中的错误、遗漏或其他不足的地方。10、 需求分析的任务:绘制系统上下文范围关系图(Context图,也是描述系统最高层结构的DFD图),创建用户接口原型,分析
7、需求的可行性、确定需求的优先级,为需求建立模型,创建数据字典,使用质量功能调配(QFD)。11、 结构化分析工具: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结构化语言、判定树、判定表。自上而下的建模方法。12、 画DFD图:是一个自顶向下、由外到里的过程。13、 软件设计的原则:信息隐藏、模块独立化(高内聚,低耦合)、14、 内聚:强度依次增强为偶然(巧合)、逻辑、时间、过程、通信、信息、内容内聚。15、 耦合:由低到高分别是非直接、数据、标记、控制、外部、公共、内容耦合。16、 结构图:四种结构模块:传入、传出、变换、协调模块;四种成分:模块、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模块间的通信、辅助控制符号;常见的系统结构图:变换型
8、、事物型、混合型结构图。17、 软件测试:黑盒和白盒两种测试方法,其中黑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因果图;逻辑覆盖属于白盒测试,主要包括语句、判定(分支)、条件、判定-条件、条件组合、路径覆盖。18、 软件测试策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19、 软件测试分类:功能、可靠性(主要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强度、性能、恢复、启动/停止、配置、安全性、可使用性、安装、过程、兼容性、容量和文档等14种测试。20、 软件可维护性: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21、 软件维护分类:纠错性、适应型、预防型、完善性维护。
9、22、 软件是个逻辑产品,从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可修改性、功能性六个方面来评价软件质量。23、 软件质量保证实施中,主要采用PDCA,P为计划,D为实施,C为检查,A为处理。24、 软件配置管理:包括配置标志、控制、状态发布、配置的评审。25、 软件配置库: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26、 软件开发环境结构层次:宿主层、核心层、基本层、应用层。27、 CMM: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 Model)的简称,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28、 可重复级:已经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可用于对成本、进度和功能特性进行跟踪。对类似的应用项
10、目,有章可循并能重复以往所取得的成功。从管理角度可以看到一个按计划执行的且阶段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29、 已定义级:用于管理和工程的软件过程均已文档化、标准化,并形成整个软件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全部项目均采用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适当修改后的标准软件过程来进行操作。要求制定企业范围的工程化标准,而且无论是管理还是工程开发都需要一套文档化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集成到企业软件开发标准过程中。所有开发的项目需根据这个标准过程,剪裁出项目适宜的过程,并执行这些过程。过程的剪裁不是随意的,在使用前需经过企业有关人员的批准。30、 已管理级: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有详细的度量标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
11、识和控制。已管理级的管理是量化的管理。31、 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可以看做是把各种CMM集成到一个系列的模型中,也描述了5个不同的成熟度级别。运用CMMI模型管理的项目,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成本,而且提高了项目的质量与按期完成率。每一种CMMI模型都有两种表示法:阶段式和连续式。CMM是“阶段式”模型,系统工程能力模型是“连续式”模型,而集成产品开发(IPD)CMM是一个混合模型,组合了阶段式和连续式两者的特点。32、 CMM与CMMI的比较:CMMI阶段式的基本结构从CMM演变而来,
12、但是CMMI的结构更加形式化和精致,也更加复杂;CMMI强调对需求的管理,有两个过程域说明对需求的控制,而在CMM中只有一个关键过程域对需求的管理和控制;CMMI加强了对工程过程的重视,提供更加细致的要求和指导,而CMM中却只有一个SPE关键过程来进行要求和指导;CMMI强调度量;CMMI比CMM更强调了对风险的管理。三、软件构件与中间件1、 常用构件标准:COM/DCOMICOM+(Microsoft,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和EJB(Sun公司,Enterprise Java Bean)。功能最强的是CORBA,可以跨任意平台,但是太庞大;Java Bea
13、n较灵活简单,很适合于做浏览器,但运行效率差;DOOM模型主要适合Windows平台,已广泛使用。2、 构件管理:包括构件描述、构件分类、构件库组织、人员及权限管理和用户意见反馈等。3、 构件分类方法:关键字分类法、刻面分类法和超文本组织方法。关键字分类法(keyword classification)是一种最简单的构件库组织方法,4、 商业化构件分为:用户界面类、数据库类、商务应用类、工具类、网络通讯类、核心技术类。5、 构件组装技术:分为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6、 中间件作为一大类系统软件,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并称“三套车”。中间件是一类软件,而
14、非一种软件;中间件不仅仅实现互连,还要实现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中间件是基于分布式处理的软件,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网络通信功能。7、 中间件的基本功能:负责客户机和服务器间的连接和通信;提供客户机与应用层的高效率通信机制;提供应用层不同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机制;提供应用层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机制;提供一个多层结构应用开发和运行的平台;提供一个应用开发框架,支持模块化的应用开发;屏蔽硬件、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提供交易管理机制,保证交易的一致性;提供应用的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提供应用的安全机制与管理功能;提供一组通用的服务去执行不同的功能,为的是避免重复的工作和使应用之间可以协作。8、 中间件的分类:
15、底层型中间件、通用型中间件和集成型中间件。底层型中间件的主流技术有JVM, CLR, ACE, JDBC和ODBC等,代表产品主要有SUN JVM和Microsoft CLR等。通用型中间件的主流技术有CORBA, J2EE, MOM和COM等,代表产品主要有IONA Orbix、BEA WebLogic和IBM MQSeries等。集成型中间件的主流技术有WorkFlow和EAI等,代表产品主要有BEAWebLogic和IBM WebSphere等。9、 中间件还可以细化为:通信处理(消息)中间件、事务处理(交易)中间件、数据存储管理中间件、Web服务中间件、安全中间件、跨平台和构架的中间件
16、、专用平台中间件及其他中间件。10、 中间件技术在集成中的应用:为了完成系统底层传输层的集成,可以采用CORBA技术。为了完成不同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采用消息中间件产品。为了完成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集成,可以采用J2EE中间件产品。11、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规范化、平台化、构件化和送耦合。四、软件体系结构1、 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organization)结构和拓扑(topology)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17、,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2、 解决好软件的重用、质量和维护问题,是研究软件体系结构的根本目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建立应位于需求分析之后,软件设计之前。软件体系结构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明确了对系统实现的约束条件,决定了开发和维护组织的组织结构,制约着系统的质量属性。软件体系结构使推理和控制更改更简单,有助于循序渐进的原型设计,可以作为培训的基础。软件体系结构是可传递和可重用的模型,通过研究软件体系结构可能预测软件的质量。3、 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分为五种:结构模型、框架模型、动态模型、过程模型和功能模型。在这五个模型中,最常用的是结构模型和动态模型。4、 “4+1视图模型:Kruch
18、ten在1995年提出从五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逻辑视图(logic view)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也称模块视图(module view),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进程视图(process view)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5、 典型的软件体系结构:分层系统(组织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一层为上层服务、并作为下层客户,最
19、广泛的应用是分层通信协议)、C2风格(通过连接件绑定在一起的按照一组规则运作的并行构件网络)、C/S风格(C/S体系结构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数据库服务器、客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三层C/S结构风格(将应用功能分成表示层、功能层和数据层三个部分)、B/S风格(是三层应用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CORBA(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是由对象管理组织OMG制定的一个工业标准,其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机制,使得对象可以透明地发出请求和获得应答,从而建立起一个异质的分布式应用环境,CORBA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接口定义语言(IDL, Interface Definit
20、ion Language),接口池(IR, Interface Repository),动态调用接口(DII,Dynamic Invocation Interface),对象适配器(OA,Object Adapter)等)、异构结构风格。6、 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开发模型(ABSDM )把整个基于体系结构的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结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演化等六个子过程。7、 软件体系结构评估技术:基于调查问卷或检查表的方式、基于场景的方式和基于度量的方式。五、面向对象方法1、 概念: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对象三要素:对象标志、属性和服务。类(
21、class)是对象的抽象定义,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结构和相同操作的对象的集合。类与对象是抽象描述与具体实例的关系。继承(inheritance)是使用已存在的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定义的技术。多态是指类中具有相似功能的不同函数是用同一个名称来实现,从而可以使用相同的调用方式来调用这些具有不同功能的同名函数。多态性分为四类:过载多态(重载多态),强制多态,包含多态和参数多态,其中前两种统称为专用多态(特定多态),后面两种称为通用多态。2、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优点: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较易开发大型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好。3、 UML:融合了Booch 1993; Rumbaugh
22、的OOSE和Rumbaugh的OMT方法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标准建模语言。UML包括9种不同的图,分为表示系统静态结构的静态模型(包括类图、构件图、部署图),以及表示系统动态结构的动态模型(包括对象图、用例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4、 类之间的关系:依赖、关联、泛化、实现关系。5、 OOA模型:包括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6、 可视化建模:7、 面向对象系统分析:8、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六、Web Service技术1、 Web Service的一系列技术标准:WSDL, UDDI, SOAP等。Web Service继承了Web的访问方式,使用HTTP(S)作为网络传输的基础
23、,除此之外Web Service还采用了其他的传输协议如SMTP, FTP, JMS, HOP等。在消息处理方面,Web Service使用了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作为消息的传送标准。在此之上是Web Service描述语言WSDL,用以描述Web Service的访问方法。SOAP是一个基于XML的分布式对象通信协议;CORBA是分布式应用的服务标准;COM/DCOM则是一个组件模型。无论是CORBA还是DCOM都可以使用SOAP作为分布式对象通信的标准。2、 Web Service模型三种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发布者、服务注册中心;其操作为发布、查找和绑定服务描述。七、J2EE与.NET
24、平台1、 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为设计、开发、装配和部署企业级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基于组件的解决方案。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多层结构的分布式的应用程序模型,该模型具有重用组件的能力、基于扩展标记语言(xML)的数据交换、统一的安全模式和灵活的事务控制。独立于平台的特性让使用J2EE的解决方案不受任何提供商的产品和应用程序编程界面(API)的限制。用户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已的业务系统所需技术的产品和组件。J2EE规范是这样定义J2EE组件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和applet是运行在客户端的组件;Java Servlet和Java Serve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系统 项目 管理 学习 记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