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节奏感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书法的节奏感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的节奏感 .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在世界艺术中,音乐被誉为最高艺术。一切艺术到了精微境界都趋向于音乐,书法艺术也不例外。 中外许多美学家都曾指出,雕塑是静止的舞蹈,舞蹈是活动的雕塑,音乐是活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中国书法也被世人公认为高级艺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所以,又把书法称之为“无声的音乐”,“凝固的音乐”。 宗白华同志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说:“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六朝山水画家宗炳,对着山水画弹琴,欲令众山皆响,这说明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明代画家徐渭的驴背吟诗图,使人产生一种驴蹄进行的节奏感,似乎听见
2、了驴蹄的答答的声音。这是画家微妙的音乐感觉的传达。其实不单绘画如此。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宗白华同志的这段论述不但揭示了山水画里有音乐的韵律,还指出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都寓有音乐感。书法艺术不仅同样寓有音乐感,而且比建筑、园林、雕塑更加强烈。遗憾的是,古今书家与书法理论家甚少触及,即使偶或论及,也多论而未精,还有很多的余地有待我们探索。 书法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条,即点、横、直、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构成的。这八种笔画,恰象音乐里的1、2、3、4、5、6、7、八个音符那样,我们如果将书法和音乐相比,其实不过是其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音乐家借重于音乐的旋律,而书
3、法家则借重线条的节奏,它与音乐在节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音乐家在谱曲时,不仅仅是将八个音符加以简单地组合,而且加以许多技巧,诸如重音、轻音、滑音、节拍等艺术手法,使曲调抑扬顿挫,曲尽其妙。同样,书法家在书写时,也不是简单地将八种基本笔画加以组合,如果这样,写出来字只成为一种刻板的印刷体,而不是书法艺术了。一个高明的书法家,在组合这些点画时,就会根据自己的美学观点,思想感情,加以变化。所以,即使是同一点画,同一个字,不同的书法家会有不同的艺术处理方法。如果没有变化,无论是音乐还是书法,它必然会千篇一律,刻板呆滞,不仅没有引起新鲜的感受,而且成为一种面目可憎的公式化处理。从这一点讲,目前不少音乐,美
4、术,文学作品的失败,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宋代的姜白石,不仅是个书法评论家,而且还是一个精通音乐的专家。他曾说过:“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这说明了古代名书家的书法一点一画都在运动,从作品中可以看见一个书家挥毫作书的场画。姜白石所说的点画振动应该是指有生命力的线条,有音乐感的线条。 线条的节奏在书法中的地位好像节奏在音乐中的地位一样。美国音乐家柏西.该丘斯在音乐的构成中说:“节奏是音乐中赋予生命的要素。我们倘将和声譬作心脏,将曲调譬作肺脏,则节奏可说是音乐机构中的筋肉组织。身体倘无筋肉,则成疯瘫,再不能发挥身体中力量。节奏赋予声音的混沌体以生命力。没有节奏,音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法的节奏感 书法 节奏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