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脂类ppt优秀PPT.ppt
《第五章脂类ppt优秀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脂类ppt优秀PPT.ppt(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脂类ppt第一页,本课件共有59页第二页,本课件共有59页脂的概念:脂的概念:脂类是生物体内一大类微溶于水,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醚、丙酮、苯等)的重要有机化合物。脂肪是脂类中最重要的一种,是由1个分子甘油和3个分子脂肪酸脱水结合而成的酯。若3个脂肪酸分子是相同的,则称为单纯甘油酯,若不相同则称为混合甘油酯。根据室温下存在的状态,习惯上将固体状态的三酰甘油称为脂肪,液体状态称为油。第三页,本课件共有59页5.1 概述5.1.1 脂类化合物的组成及结构 一、分类 *按来源分:乳脂类、植物脂类、动物脂类、微生物脂类等 *按结构中的不饱和程度分:干性油(不饱和程度高,碘值130、半干性油(
2、碘值在100130)及亚不干性油(不饱和程度低碘值100)。*按其结构和组成分:见下表第四页,本课件共有59页脂的分类与组成:脂的分类与组成:元素组成主要为C、H、O三种。脂肪 简单脂类 蜡 磷脂 脂 复合脂类 糖脂 蛋 白质 脂肪酸 衍生脂类 高级醇 烃类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59页二、基本结构 按照甘油三酯中R基之间的差别,又可将其分为单纯甘油酯(R1=R2=R3)和混合甘油酯(R不完全相同);当其中的R1 R2时,甘油中的2-C为手性C,导致甘油三酯具有手性和旋光性。天然油脂多为L构型。第六页,本课件共有59页第七页,本课件共有59页 三、脂肪酸的常见种类和结构 A、饱和脂肪酸 a.常见种
3、类:酪酸(4C)、己酸(6C)、辛酸(8C)、羊脂酸(10C)、月桂酸(12C)、肉豆蔻酸(14C)、棕榈酸(16C,软脂酸)、硬脂酸(18C)、花生酸(20C)、山嵛酸(22C)b.结构特点:偶数C、直链、不含C=C。B、不饱和脂肪酸 a.常见种类:一烯酸:月桂烯酸(C12、顺9)、豆蔻烯酸(C14,顺9)、棕榈油酸第八页,本课件共有59页(C16,顺9)、油酸(C18,顺9)、反油酸(C18,反9)、芥酸(C22,顺13);二烯酸:亚油酸(C18,顺9、顺12)、癸二烯酸(C10,反2、顺4)、十二碳二烯酸(顺2、顺4);三烯酸:亚麻酸(C18,顺9、顺12、顺15)、亚麻酸(C18,顺6
4、、顺9、顺12)、桐酸(C18,顺9、反11、反13)、桐酸(C18,反9、反11、反13)多烯酸:花生四烯酸(C20,5,8,11,14)、EPA(二十碳五烯酸)(C20,5,8,11,14,17)、DH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4,7,10,13,16,19)b.结构特点:偶数C、直链、含一个或多个C=C、C=C构型多为顺式。C、特殊(稀有)脂肪酸 举例:第九页,本课件共有59页 另外,在自然界还存在少量奇数C的脂肪酸,如在昆虫中发现的十五碳酸、十七碳酸等。特点:种类较少、可看作常见种类的衍生物、多出现于天然药物中。第十页,本课件共有59页 5.1.2 脂肪酸及甘油三酯的命名 一、脂肪
5、酸的命名 a.来源名称:如棕榈酸、油酸、亚麻酸、蓖麻酸等。b.系统命名法:如DHA系统名称为:4顺,7顺,10顺,13顺,16顺,19顺-二十二碳六烯酸。c.数字命名法:(1)双键位次构型-n(C总数):m(双键数)如:硬脂酸:18:0 棕榈酸:16:0 亚油酸:9c,12c-18:2 DHA:4c,7c,10c,13c,16c,19c-22:6 对于只存在顺式双键及无共轭体系的不饱和脂肪酸也有从末端C开始编号的,表示为:n:mx(末端双键位次)或n:m(n-x)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9页如:亚油酸:18:26或18:2(n-6)-亚麻酸:18:33或18:3(n-3)(2)双键位次构型Cn:
6、m 如亚油酸:9c,12cC18:2 二、甘油三酯的命名 赫尔斯曼立体有择位次编排命名法:5.1.3 脂类物质基本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蜡状固态或液态;沸点低,小分子脂类容易挥发而形成特征的风味;不溶于水(有例外),溶于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二、化学性质:酯键容易被水解或酶解而断裂;C=C容易发生构型转化、位置移动、亲电加成、氧化等反应。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9页5.1.4 脂类消化吸收及体内代谢过程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主要指一些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9页5.2 油脂类物质的理化性质 主要介绍油脂类物质与食品相关的理
7、化性质。5.2.1 物理性质 一、气味和色泽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天然油脂由于混入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有色物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油脂特征的气味一般是由其中的非脂类成分引起的,如芝麻油中的乙酰吡嗪、椰子油中的壬基甲酮及菜油加热时产生的黑芥子苷等。二、熔点和沸点 天然油脂无固定的熔点和沸点,而只有一定的熔点范围和沸点范围。这是因为天然油脂是混合物且存在有同质多晶现象。油脂组成中脂肪酸的碳链越长、饱和程度越高,熔点越高;反式脂肪酸、共轭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其熔点较高;油脂的沸点随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变化不大。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9页*油脂的熔点与消化率有关:37,消化率97.98%;37,50,
8、消化率90%;50,难以消化。沸点较高:180200相对密度比水轻:折光率随分子质量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9页 三、烟点、闪点及着火点 烟点:不通风条件下油脂发烟时的温度;闪点:油脂中挥发性物质能被点燃而不能维持燃烧的温度;着火点:油脂中挥发性物质能被点燃并维持燃烧时间不少于5s时的温度。油脂的纯度越高,其烟点、闪点及着火点均提高。四、结晶特性 同质多晶现象: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可以形成不同形态晶体,但融化后生成相同液相的现象叫同质多晶现象,例如由单质碳形成石墨和金刚石两种晶体。油脂在固态的情况下也有同质多晶现象。*可能形成的晶体形态:主要有 型、型、和型三种。*几种晶体
9、的基本特点:型:有点阵结构但脂肪酸侧链呈现不规则排列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9页 型:有点阵结构且脂肪酸侧链全部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按照序列内分子间交错排列的紧密程度,还有“二倍碳链长(DCL、-2)”和“三倍碳链长(TCL、-3)”之分。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9页 稳定性差别:型 型 型 熔点:不同晶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变,但转变是单向的,即只由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如在一定条件下,型可转变为型或型,型也可转变为型,但不可逆向转变。油脂的晶形对于食品特别是油性食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加工条件来人为控制油脂的晶形。五、脂的熔融特性 (一)熔化 简单甘油三酯(即所含三个脂肪酸种类相同)是
10、一类纯的物质,其熔融行为符合纯物质的熔融特性,即从固体变为液体时,热焓对物料温度的曲线为S形,即固体开始熔融前加热,固体温度上升,但当熔融开始时,加热所提供的热量,用来克服相变所需的能量,状态发生变化但温度不发生变化;全部变为液体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继续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晶形相互转化的问题。天然油脂由于是混合物,其熔融行为和简单酯的行为有些差别。首先相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9页变过程变得不明显,当出现固液混合体系时,温度仍有所上升;其次,天然脂熔融时体积会发生变化。(二)油脂的塑性 油脂的塑性是与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特性紧密相关的物理属性。其定义为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观固体脂肪所具有的
11、抗变形的能力。决定油脂塑性的因素:(1)固体脂肪指数(SFI):即在一定温度下脂肪中固体和液体所占份数的比值,可以通过脂肪的熔化曲线来求出。SFI太大或太小,油脂的塑性都比较差,只有固液比适当时,油脂才会有比较好的塑性。(2)脂肪的晶形:晶形的油脂其塑性比晶形要好,这是因为晶形中脂分子排列比较松散,存在大量的气泡,而晶形分子排列致密,不允许有气泡存在;(3)熔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越宽的脂肪其塑性越好。油脂的塑性在实际应用中有涂抹性、可塑性等不同的表述。六、油脂的液晶态 油脂的液晶态可简单看作油脂处于结晶和熔融之间,也就是液体和固体之间时的状态。此时,分子排列处于有序和无序之间的一种状态,即
12、相互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9页作用力弱的烃链区熔化,而相互作用力大的极性基团区未熔化时的状态。脂类在水中也能形成类似于表面活性物质存在方式的液晶结构。七、油脂的乳化和乳化剂 油脂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一种均匀分散的介稳状态乳浊液,乳浊液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一种能以直径为0.150m的小滴在另一种中介质中分散,这种分散一般成为内相或分散相,分散小滴外边包围的液体成为连续相。随着内相和连续相种类的不同,油脂的乳浊液可分为水包油型(O/W,油分散于水中)和油包水型(W/O,水分散在油中)。乳浊液是一种介稳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分层、絮凝甚至聚结等现象。其原因为:两相的密度不同,如受重力的影响,会
13、导致分层或沉淀;改变分散相液滴表面的电荷性质或量会改变液滴之间的斥力,导致因斥力不足而絮凝;两相间界面膜破裂导致分散相液滴相互聚合而分层。乳化剂是用来增加乳浊液稳定性的物质,其作用主要通过增大分散相液滴之间的斥力、增大连续相的黏度、减小两相间界面张力来实现的。其种类和应用将在食品添加剂中专门讨论。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59页5.2.2 油脂在食品加工贮藏中的氧化反应 油脂的氧化反应是油脂食品化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油脂或油性食品败坏的主要原因。油脂的氧化随影响因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类型或途径。主要有:5.2.2.1油脂的自动氧化 油脂的自动氧化:指活化的含烯底物(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氧(
14、基态氧)之间所发生的自由基类型的反应。此类反应无需加热,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59页也无需加特殊的催化剂。一、自动氧化的机理描述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59页 在自动氧化的情况下,由引发剂与不饱和脂肪酸反应得到的烷基自由基是与基态氧进行氧化反应的,基态氧就是空气中存在的常态氧,其分子中电子的排布方式为:氧分子中电子的这种排布方式成为三线态,与之相对应的是单线态:由于三线态中电子的排布符合洪特规则,因此能量较低,比较稳定。二、常见脂的氢过氧化合物的形成 a.油酸氢过氧化合物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59页 b.亚油酸氢过氧化合物 亚麻酸可以参考上边二例进行理解。5.2.2.2 光敏氧化 光敏氧化即是
15、在光的作用下(不需要引发剂)不饱和脂肪酸与氧(单线态)之间发生的反应。光所起的直接作用是提供能量使三线态的氧变为活性较高的单线态氧。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更容易接受光能的物质首先接受光能,然后将能量转移给氧。将此类物质成为光敏剂。食品中具有大的共轭体系的物质,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可以起光敏剂的作用。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59页 光敏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此反应的基本特点是:双键邻位C上的氢参与了反应,但形成的氢过氧键不在双键邻位C上,而是直接在双键C上;反应中双键移位,原先邻位饱和C变为了双键不饱和碳;单线态氧首先和邻位C上的氢结合,然后,与氢结合的另一个氧原子进攻并打开双键,同时双键移位,H从邻位
16、C上断下,形成产物;如果双键两边均有邻位C,则有不同的反应方式,这正是理解教材所举例子的关键。对于同样的反应底物,光敏反应的速度大于自动氧化(约1500倍)。5.2.2.3 酶促氧化 一、脂肪氧化酶催化的反应 脂肪氧化酶是专一性的催化具有1,4-顺,顺-二烯结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例如亚油酸所发生的反应: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59页 注意亚油酸结构中的13-C(如从末端C编号便是6),类推,便与教材上一致了。由反应及产物可以看出,脂肪氧化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机理和产物均和自动氧化相同,只不过无需自由基引发剂,不是链反应而已。二、-氧化反应 脂中的脂肪酸通过-氧化反应的酸败,一般是由微生
17、物引起的,其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59页本质和脂肪酸-氧化分解的过程是一致的,即可表示为:过程中有酮酸或甲基酮产生,这是引起酸败产生怪味的主要原因。5.2.2.4 氢过氧化合物的反应 此处所讨论的氢过氧化合物包括上边不同过程中所用生成的此物质,即不同形式的氧化均可通过氢过氧化合物联系起来。氢过氧化合物既可以通过分解反应,也可以通过聚合反应而进一步发生变化。氢过氧化合物分解过程及其产物可以表示如下页: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59页 可见通过过氧键的均裂,得到烷氧自由基,进一步反应可以得到小分子的醛、酮、羧酸等化合物。氢过氧化合物的聚合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过程。可以是氢过氧化合物的聚合,也可以是得到氢
18、过氧化合物过程中的不同自由基的聚合;还可以是氢过氧化合物分解产物的聚合。如: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59页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59页5.2.2.5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一、脂肪酸的组成及结构主要发生在不饱和脂肪酸上,饱和脂肪酸难以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中C=C数目增加,氧化速度加快;顺式双键比反式氧化速度快;共轭双键反应速度快;游离脂肪酸容易氧化。二、氧低氧浓度(分压)时,油脂氧化与氧浓度(分压)近似正比;单线态氧反应速度比三线态快(1500倍)。三、温度温度增加,油脂的氧化速度提高;这是因为温度提高有利于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油脂加工时的温度条件也能影响其以后的加工和贮藏特性。一般经第三十页,本课件共
19、有59页较高温度的提取或精炼过程的油脂(如猪脂)较容易氧化,这是因为提取过程已经使油脂经历了链引发过程,其中有了引发反应的自由基。四、水分水分特别是水分活度对于油脂氧化速度的影响,在第三章已经介绍。总的趋势是当水分活度在0.33时,油脂的氧化反应速度最慢。随着水分活度的降低和升高,油脂氧化的速度均有所增加。五、表面积油脂表面积越大,氧化反应速度越快;这也是油性食品贮藏期远比纯油脂短的原因。六、助氧化剂一些二价或多价,如Cu 2+、Zn2+、Fe3+、Fe2+、Al3+、Pb2+等的金属离子常可促进油脂氧化反应的进行,称这些金属离子为助氧化剂。金属离子在油脂氧化中通过下面三种方式发挥促进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五 章脂类 ppt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