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古代部分).doc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古代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古代部分).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一节五代十国第二节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01上海2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 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 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 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2(03江苏4)下列事件中属于封建王朝皇族内部争斗的是( )七国之乱 靖康之变 靖难之役 陈桥兵变A、 B、 C、 D、3(03江苏5)科举制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
2、创立了( )A、武举 B、殿试 C、糊名法 D、进士科4(04全国二18)北宋削夺地方财政权的措施是A派文臣做知州B各州设通判C设立转运使D设立布政使5.(10.2006年重庆卷)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6(05上海7)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北宋长期与辽,夏并立,其原因是: A国力虚弱 B豪强争权 C藩镇割据 D分封诸侯7.(2006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8.(07广东单)4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
3、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西周实行分封制 西汉设置刺史 唐朝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立参知政事A B C D9.(07广东文基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0.(08海南)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11(01广东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
4、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动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
5、不溃散。 朱子语类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2分)并分析其背景(2分)和利弊。(6分)答案:(10分)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2分)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2分)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6分)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01上海6)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A 均输法 B 市易法 C 方田均税法 D 青苗法2(01江浙19)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
6、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2.(04上海6)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万多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3.(04江苏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 B. C. D.4(04春季14)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
7、变法5(05春季北京)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6(2005广东3)下列各项中造成国家财政负担的是A市易法 B岁币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7。(08天津)14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收庸法方田均税法ABCD8.(08宁夏)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9.(08四川)14.有人反对王
8、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11.(08山东文基)7(2005广东29)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政知事,主持变法,以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请问,当时社会危机的主要体现有哪些?王安石变法涉及军事、财政、教育等多方面内容,请说出教育方面的措施,你是怎样看待这些教育改革措施的?(12分)答:表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冗官、冗兵、冗费;辽和西夏的威胁。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看法:有利于教育发展;有利于人才选拔。12.(07山东)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
9、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宋史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费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1)王安石变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4分)(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点,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之”的理解。(6分)答案:(1)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
10、易法,均输法。(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13.(07江苏)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
11、,至倍息 ,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 ,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北宋“积贫”原 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 )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 因。(2分)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
12、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 )答案要点:(共10分)冗官。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14.(07重庆综)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13、古之取士皆于学校,故首先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友以成就之,以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2分)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6分)(2)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了选官途径。15、(08北京)37(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主题发言一:王安石变法与民生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
14、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4分)37答案要点:(1)募役法 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轻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第四节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1(01上海3)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 契丹族建立的辽 B 党项族建立大夏 C 女真族建立的金 D 蒙
15、古族建立的元2(04全国四18)中国古代实行两面官(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 A北魏 B金 C辽 D西夏3(04北京13)辽统治者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反映这一认识的史实是A.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 B.和北宋贸易往来频繁C.建造了崇圣寺千寻塔D.制造瓷器、印刷书籍4(04全国一18)图4为西夏木活字(佛经)印本。关于这一印本及其传递的历史信息,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西夏与宋朝文化交流密切 B.西夏文明已发展到较高程度C.西夏文字的创制没有仿照汉字 D.西夏不活字印本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5(05江苏4)下列政治制度中属于辽代的是 A猛安谋克制 B“蕃汉分治” C 察举制
16、度 D行省制度6.(2006年北京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第五节金的建立与宋金的和战1(02上海历史22)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2.(03上海历史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6分)述怀 (宋)李纲胡骑长驱扰
17、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退避固知非得计,威灵何以镇四方?中原夷狄相盛衰,圣哲从来只自强。诗中的(1)胡骑指什么?(1分) (2)退避指朝廷的什么政策?(1分)(3)中原指什么地方?(1分) (4)李纲为何如此述怀,渴望自强?(3分)答案: (1)金兵(1分);(2)求和或投降(1分);(3)河南省一带或黄河中下游地区(1分),如答汉族地区、宋朝疆域、黄河流域等也可给分。(4)金兵入侵、皇帝荒淫、主和派得势,李是主战派各1分,但本部分总计不超过3分。3.(2006年全国卷)(32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礼
18、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
19、发展了中华文化。(9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答案:(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3)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的南移,采用
20、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4)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赋分。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不得给满分。4.(07全国I)40. (20分)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53年,金迁都燕京。据史书记载,在迁都前后,朝臣曾有激烈争论。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历史风云网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局庸、古北、松亭、榆林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汇编 古代 部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