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目的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笔记(之一)最近我又重读了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述。叶老对作文教学论述得非常系统、明确、深入、细致。今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写成八篇读书笔记,提出来和小学语文教师们共同研讨。 先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要求。 目前,小学生作文水平不能令人满意。除少数学生作文不感困难外,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难,写不好。即使少数作文水平略高的学生,作文中也有真、假。所谓真,即写的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谓假,写的多为空话、假话、或抄别人的话。我的一位朋友曾调查4所城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中上等学生42人的作文(抽查)。其作文材料的来源,基本上写自己所见所闻的仅3人,占调查人
2、数的7%;半真事半编的(学生语)4人,占调查人数的10%,基本上编的或抄范文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83%。被调查的人数虽然很少,但经过做工作,学生们讲的都是实话。尤其到毕业班,大多数学生都准备出若干篇范文,如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等。有的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写成的;有的是抄作文选上的。学生把这些范文背下来,以应付毕业升学考试。这样,又怎能考出真水平呢?所以出现了毕业考试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的到中学后,作文水平并不理想的怪现象。小学生作文实在令人堪忧。追其原因,根本上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但从作文教学本身看,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要求认识不清是主要原因。 小学作文教学必
3、须明确小学生作文和成人写作的区别。小学生作文是习作,习作不同于创作;习和创之别,习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习作文。虽然要求学生自能作文,那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逐步达到自能作文。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生作文的定位是有问题的,表现在:(1)超习作。习作是学习作文。而有的教师、家长要求学生不用学就会天天写出好文章。(2)超目标。目标要求能写的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学生的作文如果思想提得不高,语言不生动,就认为作文不合格。(3)超阶段。一二年级就要求作文,三四年级就要求作文能够发表。小学生作文是有阶段性的,各学段都有具体要求。(4)超年龄。低龄孩子如果过早接受超越
4、年龄的训练,很容易失去作文发展的最佳期。小学生作文成人化,就是说,小学生作文定位较高,由于要求过高,因此有的学生就采取了抄文的办法。这是不利于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 小学生作文是一个练习过程。其教学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早已指出的:“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令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至于修词之工,谋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5页。这段话明明白白地道出了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其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一小学生作文必须真实 培养学生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叶老
5、非常赞赏鲁迅关于作文秘诀的四句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并认为有真意是最主要的,后三句是表达真意的障碍。“直抒情感”就是心中怎么想,口中就怎么说;口中怎么说,手就怎么写。用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才能达到文有真意。 要直抒情感,达到文有真意。一要感情真实。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个人的情感。不论思想或情感都是因人而异的,不能强求一律。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应表达出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只有“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能作文。若无真情实感,就没有必要作文。果真确有要说的话,才能写出自己的感受。二要材料真实。作文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的积蓄。同一个文题,由于每个学生的积蓄不同,写出的文章
6、也是各式各样的。“对于学生作文,标准不宜太高”,只求“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所积蓄的。只要真是他们所积蓄,从胸中拿出来的,虽与他人所作大同小异或不谋而合,一样可取;倘若并非他们所积蓄,而从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1页。叶老对学生作文依样葫芦和剽窃批评得如此尖锐,可见小学生作文写出诚实的话、真实的话、自己的话那么重要。三凡是真话、实话要有客观标准。叶老特别指出:“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譬如不切合实际的认识,不解决问题的论断,这样那样的糊涂思想,我心里的确是这样想的,就照样说出来或者写下来,这
7、是真话、实话吗?不是。真话、实话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就是准确性。无论心里怎样想,必须所想的是具有准确性的,照样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是真话、实话。不准确,怎么会真和实呢?真和实是注定跟准确连在一起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5页。语言的准确性是和学生思想认识的正确性分不开的。 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对这一条贯彻得很不够。表现在:(1)学生生活单调尤其是城市小学生整天从家门到校门,学习围绕语、数、外三科转,活动少、读课外书少,缺乏充实的生活积蓄,作文常无话可写。(2)教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摸不准学生的兴趣所在和已熟悉的材料,出作文题往往脱离学生熟悉的事物,使学生的作文没
8、话找话。(3)社会上作文选泛滥,干扰了学生正常的作文活动。有的学生学会从作文选中“依样葫芦”,把别人的话拿来当自己的话用,使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甚而编造空话、假话。正如叶老所批评的,即使是“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因为说话、作文最要不得的是言不由衷。这不良做法,不但违反了小学生作文的目的方向,而且使孩子们从小学说假话,形成不良之风,有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会使其终生受害的。这样学习作文比不学习更坏,这是需要下大力纠正的。当然,真正优秀的作文选是可以参考的。问题在于教师、家长如何引导学生去参考学习。应引导学生学习小作者在一篇文章中的立意之新,谋篇之巧,语言之真,以启发自己的构思、立意和遣词造句。切不
9、要原文背抄。 二小学生作文必须朴实 “朴实说理,不生谬误”,即能用朴实的语言,把要说的道理表达明白,不发生或少发生错误。这里包含四层意思:(1)思想朴实。思想是实实在在的、是诚恳的,不虚夸、不轻浮;(2)感情朴实。感情真切、自然,不勉强、不掩饰、不做作;(3)语言朴实。不说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不罗列华丽、典雅词句,不强求文字技巧,不求其高雅,做到实话实说,说明白道理就好。这并不是说不讲求语言表达技巧,正如叶老明白指出的“至于修辞之工,谋篇之巧”初学之人是不需要的。能做到当然好,达不到的也不能认为是问题。也就是说,小学生作文不能仅用语言修辞去衡量,只要用朴实的语言,把事实写清楚就足够了。(4
10、)不生谬误。包含思想认识基本正确,情感表达适当,语言表达准确,不写错别字。这要求相当高,要认真对待。但是也不是高不可攀,从一年级开始,只要教师一点一滴严格要求,就会逐步养成说话、作文朴实无误或少误的良好习惯。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对这一条贯彻是不够的。表现在:(1)有的学生作文思想感情不够真切,往往夸大事实;语言不够朴实,罗列词藻。(2)学生作文错别字多,抄写文字不够工整。(3)教师批改,有的不够认真,学生文中的错别字、丢缺字,不加改正也不画出来,教师批语的字写得很不规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严格训练,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加强对教学的责任感。 三小学生作文必须通顺 文字直
11、抒情感,要“了无隔阂”。就是指表达的思想通达,抒发的情感流畅,文字通顺。没有或少有情意不通之处,文字和情意要相吻合。这是对小学生作文的起码要求。如果写的文章前后思想不连贯,文字前言不接后语,就不能算作合格之作。文章写的通顺必须经过严格训练。 要把文章写通顺,必须做到思路清楚。不论读书或作文,都要自觉地注意作者或自己思路的开展。读文章要把握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概括段意的训练,就是为理清作者的思路;自己作文也要扣紧思想路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么写,前后是否连贯,都要考虑到。也就是要养成“想清楚然后写的好习惯。” “想清楚其实并不难,只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要写。如果写信,为什么要写这
12、封信?如果写报告,为什么要写这篇报告?如果不为什么,干脆不用写。既然有写的必要,就不会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好比是个根,抓住这个根想开来,不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前边提到的那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样地想,是思想方法上的过程,也是写作方法上的过程。写作方法跟思想方法原来是二而一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36页。叶老在这段话明确指出:思路训练就是文路训练,必须从思路来训练文路,思路清楚文路才能通顺。 思路清楚,就要列出作文提纲。“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就是要他们想清楚后写,不要随便一想就算,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
13、用不尽,而且受用不仅在写作方面。”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36页。提纲越详细,也就是想得越清楚,写成整篇越容易。凡是想清楚,列出提纲作文,一般会是通顺的。我们应该按叶老指出的路去做。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关于想清楚、列提纲的训练是很不够的。这项训练一般应从三年级开始,随着阅读课上概括段意的训练,在作文课上就要训练列作文提纲。要求每次作文都要先列出提纲,逐步形成习惯。 更为重要的是,在作文教学中,必须端正作文的态度。作文虽然是极平常的事,可也是极需要认真的一件事情。怎样才算认真呢?第一,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叶老具体写到:“一件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个道理
14、,你明白得透彻的,一个意思,你思索得周到的,一种情感,你感受得真切的,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为了需要须动手写作,你就以这些为范围。反过来说,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第二,“写什么定要竭尽自己的能力把它写出来就是认真”。反之,“写什么而马马虎虎,草率了事,就是不认真”。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1页。所以在构思、谋篇、用词、造句时,都要认真想一想。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不把全文想清楚,写完就算,不把全文念几遍,都是不认真的。 小学生作文应达到的目标,即真实、朴实、通顺。那么训练小学生作
15、文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升学考试?这虽然是大家一致否定的,但实际上它一直在干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叶圣陶在几十年前,就曾尖锐地批评了学习写作是为了升学考试问题。他说:“你若认为学习写作的目标只在应付几回升学考试、毕业考试或其他考试,你就根本没有弄明白写作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同时指出学习写作也不是为了当文学家。“只因为要记笔记,要把情意告诉别人,要写信给家庭或朋友,诸如此类。这些事都是极平常的,但做不来便是人生的缺陷。咱们不愿意有这种缺陷,所以非学习写作不可”。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一句话:“作
16、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68页。人在生活、工作中随时需要表达自己的情意,或用口,或用笔。因为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说话是交流,但有时受时间、空间限制,所以人们除口头语言交流外,还要用书面语言交流,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这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最终目标。所以作文是在人们生活中极平常的事,同时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如果不认真对待,不作专门训练,就不会运用文字工具进行交流。只要平时学的扎实,做到认真,临到考试总不会差到哪里。这是非常好理解的道理,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总是背其道而行,总
17、是围绕升学考试进行。岂不知这样不仅害学生一时,而且会害其终生。我殷切希望尽快改革考试制度,还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而学习作文,为其终生受用。论作文的“积蓄”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笔记(之二)作文的“积蓄”是叶圣陶先生独有的见解。他认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0页。关于作文的积蓄,叶老曾有详细、系统的论述。 一作文积蓄的意义 小学生学习写文章是一种综合训练,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的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
18、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作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关重要的基础。基础结实,构思、动笔、修改总不至于太差,基础薄弱,构思、动笔、修改就没有着落,成绩怎样就难说了。”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0441页。这基础就是平时的积蓄。可见积蓄在作文中所起的决定作用。平时积蓄充实,作文就不会太难了。 小学生能有积蓄吗?当然有。“就是刚有一点知识的幼童,也有他的积蓄。幼童看见猫儿圆圆的脸,眯着眼睛抿着嘴,觉得它在那里笑:这就是一种积蓄。他说猫儿在笑,如果他会运用文字了,他写猫儿在笑,这正是很可宝贵的立诚的倾吐。所以,若把亲切的观察、透彻的知
19、识、应合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等一律认为积蓄,学生胸中的积蓄是决不愁贫乏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所谓积蓄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生的情思。简言之,积蓄即经验的积累。 积蓄是随着生活的进展而逐步加深扩展的。积蓄的越深广、正确,作文水平就越高。正如叶老指出的:“所积蓄的正确度与深广度跟着生活的进展而进展;在生活没有进展到某一阶段的时候,责备他们的积蓄不能更正确更深广,就犯了期望过切的毛病。事实上也没有效果。最要紧的还在测知学生当前具有的积蓄随时诱导,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写上纸面。这样,学生便感觉写作并不是一件特殊的与生活
20、无关的事;在技术上也就不肯马虎,总愿尽可能尽的力。待生活进展到某一阶段,所积蓄的更正确更深广了,当然仍本着立诚的习惯,一丝不苟地写出来,这便成了好文章。”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写出好文章的条件很多,但“基本条件,必须积蓄于胸中的充实而深美,又必须把这种积蓄化为充实而深美的文字,这种能力的培植却责无旁贷,全在写作教学。”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根据叶老以上的论述,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做到: (一)命题作文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积蓄出发。教师要善于观察,测知学生胸中已有的积蓄,出的题是否切合学生已有的充实的积蓄,是否切
21、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诱导他们尽量把积蓄吐出来。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讲,所写文章就言之有物。有时学生发表的欲望虽还未达到不吐不快的水平,只要文题恰当,按题去作,把已有不太充实的积蓄写出来,也是一种训练。经过几年这样的训练,养成习惯,日久天长,在没有教师指导下也能写出文章,这便是写作教学的成功。 (二)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积蓄。积蓄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他们每人的积蓄也不同。同一题目的作文,每人写的内容、水平都不同。原因虽然很多,而学生积蓄的材料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学生心中积蓄的广度、深度不同,则是重要原因。教师指导作文,不仅要了解全
22、班学生现有的积蓄,还应了解每个学生积蓄的水平,有时出不同的几个文题,让学生自由选择,更能有的放矢。 (三)要指导学生学会积蓄。作文指导,不限于课内指导写作过程,如怎样构思、立意、选材、组材,如何写作文提纲、遣词造句和怎样修改等,还应注意作文以外的生活积累,创设情境与机会,使学生观察生活,提高认识。不断积蓄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作为作文材料的来源。否则,学生到作文时现找材料,不但会感到作文难,而且“找来”“借来”“抄来”的作文,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还会带来不良学风。所以教师平时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努力读书,不断丰富生活积蓄。 二作文积蓄的范围 作文积蓄的范围,实际上就是作
23、文的要素。“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2页。就是说,小学生在作文之前,必须有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蓄,到作文时综合利用,才能写出文章。 (一)知识的积蓄。知识包括直接经验的知识和间接经验的知识。直接经验的知识就是生活的积蓄,在生活中对事物、景物、人物的观察积蓄。要把一件事写清楚,首先要熟悉这件事。如写一次乒乓球比赛,你必须事前有参赛或观赛的经验,了解乒乓球赛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参赛或观赛时的情思,以及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这些积蓄,才能写出来。要写某些景物,如山水、建筑、
24、花草树木等;要写某人物,其外貌和性格等,这些都要依据平时观察、认识的积蓄来写。最好不要临时再去观察认识。虽然临时“现买现卖的情形有时也有,但是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总不够。因为临时的观察认识不会怎么周到和真切。达到周到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1页。因为日积月累是生活的需要。 (二)思想认识的积蓄。作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论写事、写景、写人,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抒发自己的情感。对某些事物、景物、人物认识不清楚,就写不明白;认识不准确,就写不正确;认识不深入,就表达不出情思。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高,往往因其认识水平太低。叶老认为“无论写
25、什么东西,立场观点总得正确,思想方法总得对头。要不然,写下来的决不会是有意义的东西。”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1页。因为日积月累是生活的需要。正确的思想认识是生活中得来的,是从书本中学到的。思想认识正确,不完全是为作文,而是整个生活的需要。思想认识的提高靠平时生活和读书的积蓄。要求学生作文思想正确,并不是要求思想认识很高,在文章主题上去拔高,只是求其认识基本正确即可。 (三)语言的积蓄。“写东西就得运用语言。语言运用得好不好,在于得到的语言知识确切不确切,在于能不能把语言知识化为习惯,经常实践。”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41页。
26、因为日积月累是生活的需要。就是从书本中学到的字词句,不但要确切知道它的意义,还要确切地知道它的用途,在什么语言环境中运用恰当,经过数次运用才算掌握了。语言知识的范围很广,而且要形成语言能力,显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掌握的,要靠阅读课经常背诵课文,积蓄语言,靠阅读课中的说话、造句运用语言。经过日积月累,积蓄多了、熟了,作文时才能运用自如。 小学生作文要积蓄的内容很广,知识、思想、语言三方面是最主要的,而且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知识中包含认识和语言表达;思想认识不是空的,是对事、对景、对人的认识,思想认识要靠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就是要表达思想感情,反映认识。所以分三方面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而在实际中是相互联
27、系的。 三作文积蓄的途径 (一)充实学生的生活。“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呢?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0页。生活充实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包括阅历广,有发现的能力,有推断的方法,情性丰厚,兴趣饶富,内外和一,即知即行,等等。这里总起来不外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道德品质等方面。其深层含义,就是说小学生学作文先要学做人。要求虽高,但这是根本。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是相对而言的。如果说要待充实到极度之后才得
28、作文,则这个时期将永远不会来到,生活的积蓄是和作文同步进行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到某种程度,自然要说某种话。同一文题、同一学生,三年级写的和五年级写的就是不同。每个阶段都是倾吐当时的生活积蓄,表达他当时的观察力、想象力、判断力,运用他当时积蓄的语言。所以生活就是经验的积累,在经验中运用自己的智力去注意、去观察、去判断、去想象;运用自己的情感、意志强化智力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思考、想象的结果。这样,才会使生活的充实与语言的发展统一起来。 生活充实,语言表达才有源头。叶老又从问题的反面告诫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
29、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1页。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之根源。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整日里在语数外三门课程中跑循环路。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观察欣赏自然风光,没有时间参加有益的活动,没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报刊。他们的生活那么单调空虚,又怎能写出好文章呢!又怎不感到作文难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充实孩子们的生活,给他们创造各种活动的机会,使他们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培养观察能力;其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
30、程相结合,要全面上好各门学科课程,提高活动课水平,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有时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尽管老师组织了活动,可是有的学生参加过后,一无所得或印象不深,写出的文章仍是一本流水账,甚至连流水账也记不清。这又该怎么办呢?叶老告诉我们:“要使生活向着求充实的路,有两个致力的目标,就是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先说训练思想。叶老引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话“思想的起点是实际上的困难,因为要解决这种困难,所以要思想;思想的结果,疑难解决了,实际上的活动照常进行;有了这一番思想作用,经验更丰富一些,以后应付疑难境地的本领就更增长一些。思想起于应用,终于应用;思想是运用从前的经验来帮助现
31、在的生活,更预备将来的生活。”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1页。根据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要在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多提出一些问题,使之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问题,逐步丰富经验。所以思想的训练,就是使之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要随时随地留意观察,训练思想,充实生活。 有时也会发现这种情况:同一事物或人物或景物,有的学生甚感兴趣,注意观察、思考,会提出不少问题;也有的学生对此无动于衷,看过什么也留不下印象。这主要是情感参与不同。前者情感强,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哪怕是一种很小的事,也要倾注他的情感;而后者的情感薄弱,对什么事都表示冷漠,对任何事都辨不出滋味,只有消极对待,缺乏热情。
32、这就是情感强弱不同。还有的学生对这件事动情,有的学生对那件事动情。这是因为学生情感的倾向性不同、兴趣不同。其原因和思想认识分不开的。“在于与生活的核心向来不曾接近过,永久是离开得远远;而所以离开,又在于不多观察,少具经验,缺乏切实的思想能力。有了真切的经验、思想,必将引起真切的情感;成功则喜悦,失败则痛惜,不特限于一己,对于他人也会兴起深厚的同情。而这喜悦之情的享受与痛惜之后的奋发,都足以使生活愈益充实。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生活永远涵濡于情感之中,就觉这生活永远是充实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3
33、04页。所以情感的培养是离不开充实的生活的。 我们必须记住:“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304页。总之,简单干枯的生活里,一切不能着手,趣味的生活里,才可找到一切的源泉。作为教师就要为学生千方百计地创造趣味的、欢快的、充实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直接经验的知识来自生活。但学生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事事亲身感受,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用人类创造积累起的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充实、丰富学生的头脑。学
34、生的知识90%是通过读书获得的。学生的作文内容,除大量的从生活中感受到的材料外,有时要涉及某些知识是不能直接感受的,需要从书本中获得。有一名小学生,他爱蛇,除了到动物园观察外,还读了大量的有关蛇类的常识读物。在一次作文中,他写蛇,把蛇的种类、外形、习性以及蛇与人的关系等,写得活灵活现。现在小学生作文内容不够丰富多彩,除了生活不充实外,他们从书本中获得的知识也很贫乏。除了从语文、数学、外语课本中获得那点知识外,有关自然、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少得可怜。因为这些课有的学校形同虚设。不要说作文难,就是阅读理解也难。例如读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首诗,诗中写了三个地名:临安、杭州、汴州。临安和杭州同一
35、地名,但是又有不同名称,此中涉及历史问题;为什么把杭州作为汴州,汴州现在指哪里,又涉及历史、地理问题。学生在读这首诗之后,我曾问过几名学生:杭州是哪一省的省会?什么叫省会?宋朝为什么南迁?北宋的京都在哪个地方?南宋时京都迁到哪里?学生答得吞吞吐吐。学生不但地理不熟,对北宋南迁的历史更是茫然,这又怎能理解这首诗呢?记得我在读小学时,全国有多少省,每省的省会在哪里;中国的朝代名称;世界主要国家的首都名称,等等,都记得烂熟,至今不忘。所以学生读书少,知识积累少,也是作文难、阅读难的原因之一。通过读书,不仅可积累知识,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提高认识,更可以积累语言,学习人家是怎样写作的。所以要使学生增长积
36、蓄,除丰富生活之外,还要多读书,多读书也是丰富积蓄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果说充实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那么读书就是作文的流,源和流是相通的。希望老师们紧紧抓住作文的源和流,认真指导学生充实的生活和课外阅读,一定会不断提高学生作文、阅读水平的。论作文与说话教学学习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笔记(之三)说话与作文都是语言表达,一是口头表达,一是书面表达,二者关系密切。叶圣陶先生在论作文教学时,把作文与说话的关系论述得非常透辟。 一作文与说话的一致性 作文与说话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因为二者的目的相同。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37、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7页。他认为“写文章跟说话是一回事儿。用嘴说话叫做说话,用笔说话叫做写文章。嘴里说的是一串包含着种种意思的声音,笔下写的是一串包含种种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说话时候的那些声音。只要说的写的没有错儿,人家听了声音看了文字同样能够了解我的意思,效果是一样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14页。就是说,说话用口,写文章用笔,二者都为表达思想情感同一目的;为了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口头说话,也可以用笔写成文章。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 二作文与说话的区别性 作文虽说就是说话,但究竟与寻常说话
38、有所不同。否则,何必还要训练写作呢?作文与说话还是有区别的。作文与说话有哪些区别呢?(1)作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说话是一连串的声音。声音只能用耳朵听,而且一会儿就没有了,不留下什么痕迹。用笔说话可不然,写下来就在纸上留下痕迹,说话的本人和别人都可以用眼睛看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1页。说话要面对面说给别人听,而作文就不需要面对某人,它可以给更多的人看。正因为有了文字记载人们说的话、干的事,才有了人类文化的传递。(2)说话可以省略一些词句。说话可以靠手势和面部表情的帮助,所以有时可以省略一些词句,别人也可以明白。而文章却没有这些帮助,所
39、以书面语言跟口头语言是有区别的。(3)作文章要有目的,有中心,有条理,词句通顺。而“寻常口头说话,想到一事说一句,看到一事又说一句;和人家谈话,问询这个是一句,回答那个又是一句”。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闲聊天本来没有什么目的,随便扯来扯去,当然没有什么中心。用笔说话,写给人家看,必然有个目的,因而必得有个中心。要是没有目的,那就根本用不着写了。写的人首先必须想清楚,我为什么要写?想清楚了,那个为什么就是目的,也就是中心。无论写得短,写得长,写得浅,写得深,全都一个样,全都要认清目的,抓住中心。”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7页
40、。这是写文章和寻常说话的一项根本区别。 作文有了中心还要写得有条理,要分段。每一段要围绕中心去写。叙述一件事,或写一个人,或写某景观,还要注意写得详略得当。如果是闲谈聊天,就不必要求条理化,前后次序有时颠倒也无妨,对方没听懂的还可以重说或补充说。 作文还要写得词句通顺、准确、干净。叶老指出:“要努力做到两点,一点是写下来的话句句要集中在目的上,又一点是一句一句要按适当的次序写。”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8页。也就是说,作文还要注意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而寻常谈话用不着句句琢磨,有时说的就不那么精确、简明。 既然作文和说话又那么多区别,怎么还提“怎么说就怎么写呢”,
41、作文就是写话呢?其实,除了闲聊天的谈话,一般谈话如演讲、教学、作报告、大会发言、商谈业务等,也不是随便就谈的,也要有中心,有条理,话要通达、干净,也要对口语进行加工。作文就是写话,是指“加了工的话”。“用精确的干净的话把意思说出来,然后写下来,就是好”。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6页。当然,也有的人说话很干净,也不用手势、表情帮助,单评说话就能表情达意。把他的话记录下来,有的就可以成为一篇文章。这说明他已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这样的说话,就可以“怎么说就怎么写”。不过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是要下功夫训练的。 三习作首先要训练说话 (一)训练口语习惯的重要性 作文训练之前
42、,在低年级要集中进行说话训练;作文课开始,一般先指导学生说一说要写的思路,这都是必要的。叶老曾明确指出:“语体文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要达到这个境界,不能专在文字方面做工夫,最要紧的还在锻炼语言习惯。因为语言好比物体的本身,文章好比给物体留下一个影像的照片,物体本身完整而有式样,拍成的照片当然完整而有式样。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文章当然也周妥而没有毛病了。所以锻炼语言习惯是寻到根源去的办法。不过有一句应当声明,语言习
43、惯是本来要锻炼的。”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363页。(这段话中的“语言”指口头语言)这段话充分说明口语训练对作文的意义。叶老讲这段话是在1935年,那时的语文教学,很不重视说话训练。可以说,叶老在当时提倡说话训练,是开创了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的先河。当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不完全是为了作文,因为语言就是交际的工具,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随时随地要进行口语交流,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标志着其生活能力的高低。尤其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交往频繁,更需要有较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既是作文训练可靠的根源,又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能力。既然如此重要,就必须认真训练。 从
44、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由于考试没有口语表达能力一项,所以在教学中口语训练很不够。尽管低年级专有说话训练,中高年级又有演讲、辩论等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仍不能令人满意。如有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常说半句话,说了半句,一个意思未表达完,就跳到另一个意思上去了,语言缺乏连贯性;有的说话有语病或一句话重复地说等等。这样说话的学生,就是平时未养成良好的口语习惯。如按他平时说话的习惯去作文是不会写得明白有条理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到各年级不论在说话课上或其他课上的发言,都要教学生说完整的话,通顺的话,明确的话,有条理的话。 (二)训练正确的口语表达能力 什么是正确的口语表达
45、能力呢?叶老是这样说的:“说出来的正是想要说的,不走样,不违背语言规律。”所谓不走样,“就是语言刚好跟心思一致。想心思本来非凭借语言不可,心思想停当了,同时语言也说妥当了,这就是一致”。所谓不违背语言规律,“就是一切按照约定俗成的办”。其实,“以上这两层意思虽然分开说,实际上可是一贯的。想心思凭借的语言必然是约定俗成的语言,决不能是只此一家的语言。把心思说出来,必得用约定俗成的语言才能叫人家明白。就怕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大认真,自以为这样说合上了约定俗成的说法,不知道必须说成那样才合得上;往后又不加检查,一直误下去,得不到纠正。在这种情形之下,语言不一定跟心思一致了;还不免多少违背了语言的规律。
46、这就叫做语言习惯不良。”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09页。这段话把语言不走样和不违背语言规律统一起来了。语言规律并不是什么深奥奇妙的东西,是约定俗成的说法,人人熟悉,天天应用的,是合乎语法的。二者是一贯的,想心思凭借的语言必须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想好了再说,说的必须是合乎约定俗成的语法的。 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求“说得上口”。“所谓上口,并不是说照文章逐字逐句念出来,是说念出来跟咱们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非常顺,叫听的人听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好像听平常说话一样”。这里有两个检查标准,“一项是语言的材料语汇,一项是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这两项跟现代的活的语
47、言一致,就上口,不然就不上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05页。也就是说,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语法。 至于说话的内容,怎样把话说好,叶老又提出两项标准:一是老实,二是明白。他说:既不能“花言巧语,言不由衷”,也不能“认是为非,将虚作实”;既不能“含含糊糊,不明不白”,也不能“颠三倒四,噜里噜苏”。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15页。前者是不老实,后者是不明确。就是要用笔说又老实又明确的话。 口语训练最好是说一段话。如果训练口语时仅说些极简短的话,是看不出毛病来的。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连续说话练习的机会,及时纠正口语中的毛病。最近发现小学生在集会上发言,也学成人念稿子,这是千万要不得的,不念稿子却背稿子也是不行的。一定要求学生口头发言只要腹稿或列一提纲。平时要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三)说话训练方式 说话训练方式很多,如看图说话,观察生活说话,听故事说话,创设情境说话,绘画说话(先画后说),表演相声、话剧,等等。不论运用哪种方式,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完整、连贯、正确,而且还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要注意儿童情绪的变化。一般是让学习差的学生先说,再让中等水平的学生说,最后让学习好的学生说,这样可以不断补充,使学生的情绪持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