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
《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试论中学文言文诵读能力培养 (广东省吴川市第一中学 张康胜 )摘 要: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讲授,轻学生诵读体验。因此,本文力求从培养学生兴趣、夯实基础知识、掌握诵读的方法、强化诵读实践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 键 词:中学文言文; 诵读教学; 兴趣Abstract: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of classical chinese,it focuses more on teaching and inculcatuon of teacher ,less on students and reciting experience. Therefor
2、e,this paper strives to foster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citing classical chinese from these four asspectscultivastion the students interest, consolidating the basic knowledge, mastering the methods of recit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Key words: ancient Chinese; reading in teachin
3、g; interest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诵读是提高学生运用、审美、探究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兴趣面对众多晦涩的字词,学生一看见就会头昏脑胀,早已厌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之者。”告诉我们快乐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那么就会感到学校的快乐。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角度入手。1. 学校角度(1)开设文言文诵读选修课,讲授给学生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在新课程课标的“诗歌与散文”这一选修板块之下开
4、设文言文诵读技巧与方法,通过专业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诵读技巧的同时体验作品的意境,得到审美愉悦和精神陶冶。选修课的开设,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自觉地诵读古代优秀诗文,丰富自己的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2)定期开办文言文诵读比赛,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动力源于竞争,成功滋养兴趣。在中华民族迅速复兴的今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国学的真正价值,全国上下掀起了国学热潮。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文言文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诵读的兴趣。 比如学校组织学生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参加文言文诵读比赛。在团队中,学生可以分读,也可以齐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
5、自己所选篇目和爱好来确定。如李白蜀道难、将进酒等这一类气势磅礴、激情高昂的作品,学生可采用齐读的方式;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这一类个人感伤、沉郁顿挫的作品,学生可采用分读的形式。以个人的形式参加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胆量,增强学生诵读的信心。至于参赛篇目,可以是荀子劝学、韩愈师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这些蕴含着深刻地教育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之作。学生在深情并茂的诵读中感染着每一位听众。2. 教师角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必须代替“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上的聚焦点,教师是课堂上的引路者。在课堂上,教师必须
6、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可以采取分小组诵读,触及学生的竞争意识来提高诵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试着采用不同形式诵读文言文。比如:先用方言来诵读,然后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诵读,学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这些方法创造各种各样的情境,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在诵读曹操的观沧海时,教师可试着用如下两种方式带领学生去诵读,营造出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采用自己的方言来读文言文,虽然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但是教师可以试着打破常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言来诵读曹操的观沧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较好地保留地方方言。在课堂上营造出一派熟悉又亲切的读书声,并用自己的语言
7、体会了诗词的韵味。第二种:采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文言文。这种诵读方式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在课堂上能营造出观沧海中宏大、雄壮的气势。(2)教师范读、视频范读。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最愿意接受,也最容易接受。在耳濡目染的学习中,学生的诵读习惯、诵读方式、方法都打上了教师的烙印。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诵读方法,较强的语言感悟能为和表达能力,较强的文字审美能力。教师在诵读示范方面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读出不同的风格。对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要轻柔、舒缓;对欢快舒畅,积极出世的文言文,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8、要语调欢快;对遭遇苦难、国家衰亡的文言文,如屈原的离骚,应低沉、悲痛。只有这样,教师的示范诵读才具有感染力,教师的示范诵读传达出来的感情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激发学生诵读文言文的兴趣。(3)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的诵读。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因此,学生诵读之后,教师应多给与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中学的教师很少注意到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拨评价,即使做出了评价,总是不停地指责学生这里没有读准,那里又读错了,不能很好地对学生的诵读给予正面地、积极地评价。面对生僻的长篇文言文,教师更应该注意积极正面地评价,如学生初次诵读王勃滕王阁序,一定会认
9、为自己诵读得非常差,但教师可以给予他们类似于这样地评价:“初次诵读这篇生硬的文言文就能达到如此好的效果,我相信你最后一次的诵读一定会感染每一位听众。”如果学生在熟练地掌握了诵读的方法以及文言基础知识后再诵读滕王阁序,教师仍需要做出积极正确的评价:“你读的真是字正腔圆、饱满激情,就像音乐家在弹奏美妙的歌曲,如果在以后的诵读当中还注意一下某些细节,就非常完美了。”在那些得到积极评价的班级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着更浓厚的兴趣。3.学生角度(1)自主、合作、探究地诵读。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以及探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作有利于学
10、生在互助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探究是在自己专研的基础上,和同学共同讨论,共同合作,共同探究,互相指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吸纳他人的意见。比如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长篇叙事诗时,学生选择合作、探究式地诵读为最佳方法。因为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生僻字较少,人物较多且各具特色,文章以对话形式为主。 学生分成小组,分角色的诵读,一人读旁白,一人读焦仲卿,一人读刘兰芝,一人读焦母,一人读阿兄 ,一人读刘母,读完后每位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或想法。大家再调换角色继续诵读,读完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前一位同学读出的感受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直到每位学生都扮演过每一个角色后,把人物分类讨论、探究,相信学生一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文言文 诵读 能力 培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