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doc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及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束珏婷 朱景原摘 要 文章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其成因以及对会计信息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关键词 国有企业 治理结构 会计信息一、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的典型特征,这在股份公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由于出资者人数众多且分散,因而难以像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那样直接经营管理公司,而代之以公司治理结构,即为了保护公司法人资产能有效运营,在组织管理和领导体制上做出的权利安排。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公司治理结构并没有统一的解释,但必须明确的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至少应该达到两个目标:一方面,要给经营者
2、以充分的自主权去管理企业,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保证经营者能以股东的利益为准绳运用好这些自主权,即企业经营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从1994年起,我国的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实际性的攻坚阶段,其中心任务是对企业治理结构和融资结构进行改革。迄今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效应。从企业激励机制和企业效率的角度,我们发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效果。然而,按照所有者标准来观察,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国家,在这种放权让利式改革或后来所演变成的产权改革中,其权益却受到越来越多的侵蚀。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存在着一个悖论:政府之所以能够把更多的权力下放给经营者,正是因为还保留着人事任命权,从而能掌握与经营者事业
3、有关的激励手段,但是越来越多的放权会导致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的趋势。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 治理结构失衡,“内部人控制”严重国有企业在现代公司制改造中,其公司治理结构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的模式:其一是行政干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仍沿袭上级主管部门的行政任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人事分配等皆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干预;其二,由于经营自主权的下放,加之监控失效,于是公司治理处于“内部人控制”状态,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集三权于一身,决策职能、执行职能与监督职能合一,而且约束短缺。显然,这两种公司治理结构都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而处于失
4、衡状态。何浚(1998)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进行了定量的实证分析,在对406家样本公司董事会的分析表明,每公司平均拥有董事9.7人,其中外部董事3.2人,内部董事6.5人,平均内部人控制度67.0%,内部控制度为100%的公司由83家,占有效样本总数的20.4%,在70%-100%之间的有145家,占35.7%,在50%-70%之间的有86家,占21.2%,在30%-50%之间的有54家,占13.3%,小于30%的有38家,仅占有效样本数的9.4%。何浚的分析结论是,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与股权的集中情况高度相关,并且随着股权的集中,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国有股在公司中所占比例越大,公司的内
5、部人控制就越强。在今天看来,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人控制的存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内部人控制在效用上具有两重性。以经理人员为代表的内部人较不参与管理的股东拥有更充分的信息,加之他们又是经营管理专家,这使得内部人在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效率性上胜过了外部人。同时,公司股东与经理人员在利益目标的追求上并不完全一致,股东对公司的了解在内容和及时性上也不如内部人那么全面和迅速,如此,内部人就有可能偏离乃至背离股东意愿及利益,使股东权益受到损害。2 股东大会形式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我国国有企业股权特点是以国家股和法人股等非流通股为主体,个人股所占比重较小,个人股东对公司治理的
6、影响甚微。截止到2002年3月,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所占比例为34.87%,未流通股份为65.13%。按照有关规定,国家股和法人股都不能在证券市场上流通,虽然可以协议转让,但转让和条件都有严格的限制,并且最终必须通过政府机关审批。对于市场准入的限制和对市场行为的行政干预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因此其持股主体难以借助市场来行使自己的控制权。与此同时,很多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对与会股东有最小持股数量的限制,绝大多数流通股的持股主体都是小股东。这样,大多数持有流通股的股东无权参加股东大会,直接行使自己的控制权,其后果是助长了股票市场的投机行为。加之股东参与治理的意识、知识、信息限制,造成治理主体
7、公司治理意识、治理知识和治理信息的不对称,都使股东大会这一最高权力机构的决策效率降低,监督能力和水平受到影响。3 董事会运作失范公司法明文规定,公司董事会产生于股东大会的选举,而事实上却不然。其一,许多公司董事会的任命与解聘均直接源于上级行政命令,而无需股东大会的民主选举,董事会也因此成为政府行政命令的中介,而且因有政府作后盾保障,董事会经常无视股东大会,越权竞争,有时甚至出现董事长一人说了算而使董事会有名无实。其二,公司董事会的构成极不合理,从西方公司治理实践来看,董事会人员的理想构成应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法律、财务与市场方面的专家。而在我国,董事会基本上是由日常的经理人员组
8、成的。在何浚的调查中,在530家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公司有253家,占样本总数的47.7%。同时,100%为执行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执行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实际上很大程度地掌握在执行董事手中。经济学家认为,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应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董事会必须要对经理层实施监督职能。如果董事会的成员主要由内部经理人员组成,很难想象他们会有动力对自己进行监督,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必然难以保证。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成因导致以上治理结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没有从融资体制
9、入手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致力于不涉及企业融资体制。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国家财政的投资能力日益下降的前提下,为了保证企业的国有经济性质就不得不让国有银行给予贷款,这使得国有企业的银行负债居高不下,形成所谓的“债务危机”,然而,银行作为外部出资人又没有形成对企业的有效监督约束机制,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几乎不起任何作用;二是在企业内部形成国家独资的股权结构,而国家,实际上是政府,作为企业唯一的所有者又没有解决好产权行使的问题,即国家作为企业的外部出资人并没有以所有者的身份进入企业,并在企业内行使所有者职能,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缺位和产权虚置。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没
10、有到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一直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国有资产实际上是由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在进行具体的管理,政府扮演的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双重角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就是要塑造国有资产产权主体,解决政企不分问题。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主要由国家授权的非政府性投资机构来承担,即让这些非政府性投资机构来作为国家股权的持股单位。但是,国家一直没有对这些可以授权的投资机构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没有形成合适的授权机制,国家和授权机构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还没有定型化、法律化。在我国公司制试点企业中,国有股本的产权主体缺位一直是个大难题。国有股的持股单位有国有资产管理局、地方政
11、府、主管部门或主管部门“翻牌”而成的公司等,甚至有董事长或总经理充任国家股代表的情况。对于国资局、财政局和企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机构来说,首先它们各有各的行政目标,所有者目标并不是它们的主要目标,当所有者目标和行政目标发生冲突时,它们又可能以行政目标代替所有者目标,而使所有者目标受到损害。其次,它们不是投资受益人,又不受产权约束,本身缺乏监督经理层的激励,尤其是企业主管部门,由于同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它们容易结成一体,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问题。3 缺乏完全的资本市场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十分幼稚的,功能残缺,规模不大,竞争不充分,法规不健全,尤其是股票的流动性表现出两种极端:一方面是国有股
12、与法人股的微弱流通或者说不能流通。我国上市公司约2/3的股份不得流通,禁止开放柜台交易,非上市公司更没有合法、规范的交易渠道。国有股与法人股不得流通,同股同权同利原则就无法实现,资本市场必然是割裂态势,资本也就失去了活力,资源有效配置便是空话。有一点必须明确,唯有产权清晰,国有股及法人股股东真正到位,此类股票上市流通才能体现出相应的权利,才是现实的,在国有股及法人股的所有者依然模糊的情况下,只能带来更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另一方面,个人股表现出极强的流动性和投机性。许小年(1997)指出,股票价格与上市公司业绩相关,这个相关系数美国为88%,对上海上市公司的统计分析表明,这个相关系数只有30%-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有企业 治理 结构 及其 会计信息 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