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检测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检测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检测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汉语检测题一、名词解释。1信、达、雅 2、句读 3.古书注释里的“正义” 4.反切法 5.者字词组 6、所字词组二、填空题。请把下面各题正确的答案写在横线上。1. “何之”这一句式是 的疑问句,最贴近原文语气语意的语译方式是“ ”。2古代汉语的“他”也写作“它”、“佗”,是 ,与现代汉语的“他”或“它”完全不同,不是 代词。3现代汉语的“所以”常用于因果复句中表示结果的关联词,而古代汉语的“所以”是由指示代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的,常用在动词前,它表示什么意义,取决于它在句子里与前后文的关系,如“此其所以败也”的所以表示“ ”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的“所以”表示“ ” 。
2、4传注体是古代以解释文献词句意义为主的注释体例,常用的名称有 。5在文言文注释中,“如字”是指明异读词读音的术语,它告诉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词)要读 。6. 古代汉语里取上字的声母、取下字的韵母和声调来给汉字注音拼读的方法叫做 。7给古书标点最忌的是“点破句子” 。点破句子是指: 。8. 在古代汉语里,无定代词是“ ” 和 “ ”。9连用的语气助词,一般是各自表示其常用语气,而语气重点落在 。10“王顾左右而言他”中的“他”是 代词。11在对话中,古人常用谦称来称代 ,用尊称来称代 。12在文言文注释中,“读为” 、“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用来注明通假的 借贷关系的,即用 来注明正
3、文中的 。13. 古代汉语的反切注音法是取上字的 ,取下字的 相互拼读 。14义疏体是古书注解的一种体例,“义疏”的意义是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介词“与”同连词“与”的区别之一:介词前有疑问代词、能愿动词、副词、连词是常见现象,而表示联合关系的连词前不存在这种情况。( )2一般情况下,不是动词的,用在“所”字后与“所”字结合为“所”字词组时,那个词就活用为名词。( )3“保”的本义是抚育、抚养。说文解字 :“保,养也。”金文写作像人负子状,以此表示抚养。如论贵粟疏“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和现代复音词“保育” 、“保姆”的“保” ,用的就是“保”的本义。
4、( )4古书注解的体例主要有三类:传注体、义疏体和评说。( )5“以”字用为连词,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因果复句,可语译为“因为” ;二是用于连用的动词之间或形容词之间,表示关联,可语译为“用来” 、“来” 、“以便” 、“而” 。( )6“蚤救之孰与晚救之”这句话中的“孰与”在古汉语中常构成表示感叹的疑问句。( )7古代汉语的“乎”字有不同用法:一是作形容词词尾,用法同“然” ,表示“的样子” ;二是作介词,与介词“于”意义相同;三是作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韩愈答李翊书中“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如是者,其亦足乐乎” ,这些“乎”的用法即是如
5、此。( )8后叙是韩愈给李翰所作张中丞传写的叙文,因置于正文之后,故名“后叙”。文中对李翰的传表示“尚恨有阙”的“恨”是怨恨之意。( )9论贵粟疏中“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结构当中,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主谓结构作句子的成分,因而“吏之所卑”是主语,“法之所尊”是谓语。又因谓语“所尊”是“所”字词组,所以这个句子是判断句。( )10“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主要用来区别同义词、近义词的差别。( )11“耳”、“尔”、“而已”用于直陈句句尾,都用来表示限制语气,即表示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不过如此”的语气,可语译为“罢了”或保留“而已” 。( )12古代汉语的“然则
6、” 、“然而” 、“虽然”中的“然”是连词。( )13“得无乎”这一句式由“得无”同句尾语气助词“乎”相配合,表示反问,但语气较为缓和委婉。( )14“素车朴船,孰与加漆采画也”中的“孰与”是古代汉语中表原因的习惯句式。( )15我国古代史书记日一般是用干支,如“癸酉,师陈于鞌”,或在表月份的数字后附以干支的办法,如“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如果只用数字与“日”字连用,多指具体天数,如“十六日”是指十六天,不是指日期。( )16陈涉世家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这一句的标点有误。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一句的标点也有误。( )17. 韩愈后叙里“小人
7、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这句话的主语是“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 ,谓语是“如是” 。( )18.韩愈答李翊书里“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的“恭” ,古今都指恭敬,有礼貌。不过,在古代汉语里,“恭”和“敬”虽为同义词,但还是有区别的,“恭”着重在内心的尊敬,“敬”着重在外貌的尊敬。( )19古文今译首先要重视和做到直译。直译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字、词、句,做到字、词、句翻译三落实,句式、语气也应大体和原文一致。这种直译不求有文采,不用考虑字词用语的顺序,只求内容上的表达准确。( )20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公”、“子”
8、 、“君” 。( )四、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的词中,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B、云将曰:“朕愿有问也。”C、与不穀同好,如何? D、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而死乎!2下列加横线的第二人称代词中,作定语的是( )。A、吾以汝为死矣。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C、若所追者谁? D、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3下列句子中,“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使之充当句子成分的是( )。A、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B、(许)远之不畏死亦明矣。C、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D、姜氏何厌之有? 4“遂散六国之从,
9、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中“施”的读音、意义正确的是( )。A、sh 延续。 B、sh 措施。 C、y 延续。 D、y 业绩5“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中,“耳”表示( )。A、限制语气 B、感叹语气 C、决定语气 D、确认语气6下列“以”字用作连词的是( )。A、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B、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C、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D、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7下列“且”字不用作连词的是(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8下列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
10、表示某种情貌的是( )。A、犹,犹言 B、之言,之为言 C、貌,之貌 D、曰,为,谓之9根据“发(發)”字的形体,可以判定“发”的本义是( )。A、派遣 B、打开 C、出发 D、放箭10“采”字所使用的造字法是(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11“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孙膑),句中“格”的意思是( )。A、打击 B、格式 C、推究 D、阻碍12下列古注术语中,可以用于声训的是( )。A、犹,犹言 B、之犹言 C、貌,之貌 D、读若,读如13“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此句出自( )。A、平原君虞卿列传 B、后叙C、孙子吴起列传 D、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检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