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分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国际分工.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 国际分工考点精析一、 国际分工的概念与作用(一) 概念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二) 作用1 .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2 . 国际分工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3 . 国际分工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4 . 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二、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一)萌芽阶段这一阶段包括1618世纪中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该阶段只存在着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包括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发生的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他国家。1 . 机器工业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资基础。2 . 英国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3 . 世界市场上出现大宗商品。(三)形成阶段这一段包括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加强,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其特点主要有:1 . 进入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扩大。2 . 发达国家间出现部门分工。3 . 亚、非、拉美国家垂直型分工加深。4 . 生产和消费变成世界性的。三、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一)国际分工基础在深化1 . 世界性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2 .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3 . 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接受。4 . 国际分工的参与度
3、扩大。(二)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1 . 垂直型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2 . 水平型水平型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1) 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分工。(2)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分工。(3) 工艺过程的分工。3 . 混合型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与层次化1 . 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1)发达国家处于科技发展的领先地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纵深发展使社会分工向广化和深化发展。(2)以发达
4、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分工的营造者。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建立全球性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并把世界各国纳入这些体系中。(3)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这源于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是世界科技、贸易、金融、信息中心。(4)以发达国家为主和为中心的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在众多地区经济贸易集团中效益最为显著,影响也最大。2 . 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层次化(1)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离开外围。(2)区域性经贸集团部分工加强。(3)地区性区域分工在加强。(4)服务分工尚未形成固定形式。四、国际分工的发展条件(一)自然条件1 .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 . 自然条件的制约作用在下降。(二)
5、社会生产力1 . 促进国际分工的发展。2 . 决定国际分工的地位。3 . 影响国际分工的参与度。4 . 提高国际分工的层次。(三)人口与市场1 . 人口分布。2. 生产规模。3 . 市场发育度与规模。(四)交通与通信业(五)资本流动(六)国际生产关系(七)经济体制与政策五、亚当斯密是资产阶段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造者。他处在英国从手工制造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时期,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中,提出了国际分工理论。其要点如下:(一)分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分工能够促进全社会的普遍富裕(三)分工产生的原因(四)限制分工发展的因素(五)国
6、家之间如何分工斯密的这种学说被称为绝对成本说,或者绝对优势说,或者地域分工说。他认为,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或者更低的生产成本,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六、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和政治活动家,也是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他在该书中提出了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理论。(一)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二) 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
7、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分工,可以使劳动配置更合理,生产总额增加,对贸易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安全的自由贸易。(三)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七、马克思的国际分工理论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资本论等著述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作了考察与研究,提出从社会生产方式演变中分析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现象,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一) 反对抽象地研究国际分工(二)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来源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三)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初级阶段的形式与形成因素
8、(四) 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国际分工永远是和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种国际分工使“卫星”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畸形单一,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八、俄林的国际分工理论俄林是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活跃的政治家,擅长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方面的研究。1933年他的代表作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出版。(一) 生产要素禀赋分工说的形成背景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危机。危机使当时的英国放弃自由贸易,各国对市场的争夺加剧,超保护贸易主义
9、兴起。瑞典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小国,国内市场狭小,对国外市场依赖很大,因而人们对超保护贸易主义深感不安。(二)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精要1 . 贸易的直接原因根基于商品的价格差异。2 . 货物价格的差别来源于国家间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俄林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类:自然资源(含土地)、资本和劳力。3 . 生产要素的比例决定具体产业的设立。(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贡献1 . 深化了李嘉图比较成本产生的来源。2 . 建立了完整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3 . 为各国在国际分工中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依据。九、当代国际分工理论(一)“里昂愓夫之谜”对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的挑战1 . “里昂愓夫之谜”的提出里昂愓夫利用投入一产出
10、分析方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具体计算,以验证赫-俄原理。里昂愓夫得出结论:“这些数字表明,当我们以平均价值100万美元的国内出口去置换相同数额的竞争性进口品的时候,出口品含有资本要少得多,而劳动则相对多一些。因此,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高而不是以资本密集型高的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换句话说,这个国家进行对外贸易是为了节约它的资本并解决其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个结论使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称之为“里昂愓夫之谜”,并掀起了验证、探讨和解释“里昂愓夫之谜”的热潮,引申出一些新的分析美国贸易结构的理论。2 . 对“里昂愓夫之谜”解释的理论(1)劳动熟练说劳动熟练说,又称人类技能说和劳动效率
11、说。最先是里昂愓夫自己提出的,后来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加以发展。他们用劳动效率和劳动孰料或技能的差异来解释“里昂愓夫之谜”。(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说是美国经济学家凯南等人提出的。他们以人力资本投入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3)技术差距说技术差距说又称技术间隔说,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认为,人力资本是过去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结果,因而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而技术是过去对研发进行投资的结果,也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二)产业内贸易说1 . 提出的背景有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当代国际贸易产品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产业内贸易两大类。前者是指不同产业间
12、的贸易。后者是指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例如美国和日本之间相互输出汽车。2 . 产业内贸易的主要特点(1)产业内贸易是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即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可以在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性。(4)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替代;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3 . 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原因(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2)规模经济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3)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
13、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认为,李嘉图和俄林的比较利益分工学说脱离了当代国际贸易实际,他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挑战他们的分工理论。1 . 指出了李、俄国际分工理论存在的问题2 . 李、俄国际分工的理论前提不切实际3 . 影响当代国际分工发展因素(1)技术的变迁。(2)资源条件的逐渐普及。(3)经济全球化趋势。4 . 单纯依靠比较利益原则对当代国家产业发展的危害(1)生产要素作为财富源泉的作用被加速替代。(2)劳动力或天然资源的竞争力在衰退。(3)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陷阱”。5 . 需要以国家竞争优势取代比较优势理论(1)原因第一,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第二,创新没有国界。(2)前提6 . 国家竞争优势图解波特把他所创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体系冠名为“国家钻石体系”。钻石体系中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以下四个方面:(1) 生产要素。(2) 需求条件。(3) 企业策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4) 相关与支持产业的环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