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doc
《《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劝学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题解】 荀子其人。(A、时代,B、学派,C、传人。) 时代:姓荀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期的赵国人,曾在齐国讲学,后为楚国兰陵县令(治所在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终老于楚。生卒年有二说:1)前313-前238。2)前330-前230。其享年当在75岁至100余岁之间。(孔曾思孟皆长寿者也。) 学派: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孟的基本思想,又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并吸收了墨、法、道诸家的学术见解,形成具有创新精神的思想体系。(此亦青于蓝的身体力行的展示。)如孔子称仁政礼治,荀子发展为礼治与法治并重的观点;孟子称性善,荀子则提出性恶论。(见荀子第二十三篇性恶
2、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荀子以大儒、雅儒自命,与所谓俗儒、腐儒相对,正见其思想特色。 传人:荀子的两位著名学生,韩非、李斯,皆为法家。一代大儒而培养出两个重要法家人物,亦见其人之特异处。 荀子其书。(A、篇数,B、内容,C、版本。) 篇数:32篇。 内容:含散文、歌谣、辞赋、诗章等多种形式,而以散文为主。 版本:荀子集解二十卷,唐杨倞注,清王先谦集解(此为最佳之本,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收入第二册)。 劝学名义。(A、训诂,B、背景,C、宗旨。) 训诂:劝,勉也,从力雚声(见说文)。 背景:宋王应麟谓:“春秋时诸侯急攻战而缓教化,其留意学校者唯鲁僖公能修泮宫,卫文公敬教劝学,他无闻焉。郑有子衿城阙
3、之刺,子産仅能不毁乡校而已。”(困学纪闻卷三)春秋时尚且如此,战国期间则更是每况愈下,故荀子遂有劝学之作,冠于首篇。 宗旨:勉励学者终身勤学,以成君子之道。(即论述治学的重要性,及途径、方法,最后阐明所要达到的目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 青,色也;蓝,草也。谓以蓝草制颜料,染出的青色,比蓝草更为青艷亮丽。另一说,青,靛(din)青,一种染料;蓝,草名,也叫蓼(lio)蓝,叶子可制染料。则谓靛青的染料从蓝草提炼
4、出来,而比蓝草更青(见教材注)。此说似未甚切。 绳,犹言绳墨,指木工画直线用的工具。 輮,车轮之外框,此处用如动词,通煣,谓用火烤。(按教材注解谓通糅,似误。糅者,杂糅、混合、杂饭之谓,宜无弯曲之义也。) 有,通又。如八十有六岁。暴,音曝(p),晒也(本义为晒米,引申为晒干,又引申为暴露)。王先谦集解引卢文弨说,谓诸本作暴字非,当依说文之字,音p,从日、出、大、米,训晞也;与另一字曓,音bo,从日、出、大、夲(音to),训疾有所趣者(如残暴、暴行等)异也。段注云:而今隶一之,经典皆作暴,难于諟正。 砺,磨刀石。亦可用如动词。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参省,参验省察。一说,参同三,即
5、论语日三省吾身之意。 知,去声,读如智。知明而行无过,亦大学明明德、止至善之恉。 【主题】 君子学不可以已。 【思考】 青蓝、冰寒、木直、金利,文中多项比喻,与主题有何直接关联? 古人的教育思想,以成就君子之道为目标,与今天培养崇高的世界观有何异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注释】 跂,音q,踮起脚跟。诗卫风河广: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假,借也。有利用、取法之意。 水,用如动词。 绝,犹言横渡、越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劝学 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