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考试]朗读知识及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话考试]朗读知识及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普通话 朗读知识及训练 2.要求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 品60篇,只取每篇前400个音节 评分(以“/”为标记,不含 标点及括注音节)。 3.评分标准 分值:30分 评判: 正确规范程度、熟练流畅 程度 、表情达意程度 正确规范程度: (1)错、漏、添、改,每出现一次扣0.1分。 (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上声变调、“一、不”变调、“啊”的音变等错误;改指改编) (2)成系统的声母、韵母缺陷,每个系统扣0.25分,最高扣分不超过2分。 (3)语调偏误一次性扣分1 / 2 / 3分。 (方言语调和其他语调的问题) 熟练流畅程度 (1)回读,每回读一字(次)扣0.1分。 (2)停连
2、,停顿、断句不当 未造成语义错误的 ,每处(次)扣0.1分。 (3)语速、节奏,过快或过慢视程度扣分0.5 / 1 / 1.5分。 (4)限时:4分钟。(超时扣1分) 表情达意程度 (1)基调,基调不准确扣 0.5 / 1分。 (2)语调(语气)错误扣 0.25分/个。 (3)语意停连错误(语法结构关系不明确,甚至造成歧义)一次扣1分。 (4)逻辑重音错误,扣0.5分/个。 (二)、朗读测试注意事项 1.熟读每篇文章。 2.记住语音提示。 3.克服方言语调。 4.把握文章基调。 5.朗读连贯流畅。 6.尽量避免回读。 二、朗读的特点和技巧 (一)朗读的特点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读书方式, 是有声语
3、言的艺术化。 朗读的主要特点 朗读朗诵 (二)朗读的技巧 1.内部技巧 (1)备稿六步: 层次、主题、背景、目的、 重点、基调。 第一步:划分层次 首先阅读全篇,明了大意。你必须清楚要说些什么,作到心中有数。把握全篇脉络,布局结构,进行层次的划分与归并。自然段是从写作角度形成的,而层次的形成则是符合有声语言表达的需要。对自然段要进行整理。 以迷途笛音为例: 层次一,第1自然段。 层次二,第2、3自然段。 层次三,第4、5、6、自然段。 层次四,最后一段。 第二步:主题 主题 就是中心思想,是内容的核心。概括主题的过程,是进一步理解、感悟的过程,是激发行动、激发播讲愿望的过程。 迷途笛音的主题
4、通过“我”迷路之后,卡廷帮“我”走出迷途的故事,赞扬了乡下人卡廷以他纯朴的方式保护一个男孩自尊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步:重点 从稿件中找出重点部分、重点层次、重点段落,以及段落中的小层次、重点句子、重点词组。 什么是稿件的重点? 一是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主题的地方。 二是最得力、最生动的体现目的的地方。 三是最凝聚、最浓重地抒发感情的地方。 四是最直接、最恰当的感染受众的地方。 第四步:基调 基调,是指稿件总的感情色彩和分量。不是指朗读时声音高低。每一篇稿件都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分量:有的昂扬有力,有的深沉坚定,有的悲愤凝重,有的喜悦明快,有的豪放舒展,有的细腻清新,有的热情颂扬,有的愤怒批判等,
5、都属于基调的类型。 具体感受 具体感受分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 感受就是:感之于外、受之于心,透过文字语言的符号感觉到这符号所代表的那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存在。具体感受贯穿在分析理解文章的全过程。 形象感受 文字语言中包含着形象性,可以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中的种种事物。 形象感受 视觉感受、听觉感受、 嗅觉感受、味觉感受、 触觉感受、动觉感受、 时空感受 (一)视觉感受 从文字语言中要能“看到”所描写叙述的具体的人、事、物。 195页语言的魅力第一自然段 (二)听觉感受 文字语言所描述的声音,刺激了我们的听觉器官,这种间接的刺激,引起了听觉想象。 (133页第一场雪第四
6、自然段 (三)嗅觉感受 “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香甜;调上半杯一喝,香甜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荔枝的味儿。” “我一个劲地烧,正烧着,忽然锅里冒起了黄色的糊泡,泡破后带出一股白色的浓烟,并带着一股刺鼻的糊味儿。 (四)味觉感受 吃东西时可感觉到的滋味,苦、辣、酸、甜、咸都会对人们产生刺激。 “他大着胆子把一棵未熟透的青杏儿放进嘴里,咬了一口,顿时像被扎痛了似的扭歪了脸,紧紧闭上眼睛,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五、触觉感受 冷暖、软硬、轻重、疼痛等。 “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一把搂住小男孩,搂得很紧很紧。”193页一个美丽的故事 (六)动觉感受 动觉,也就是运动觉,是说
7、客观物体在一定的空间、以一定的时间进行的有机活动。 (162页麻雀第四自然段 (七)时间、空间感受 时间的想象: “30多年过去,我戴着满头霜花回到故乡,第一紧要的便是去看望小桥” “0年,弹指一挥间” 二、逻辑感受 稿件中的逻辑关系,主要指文章的层次、段落、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稿件自身的逻辑链条。它包括主次、并列、递进、总括、转折、对比等多种感受。 .并列感受 (169页朋友和其他第二自然段) (187页喜悦第二自然段) 递进感受。 关键是“进”,我们要感受到,并在有声语言中把它展现出来。 134页读书人是幸福的第三自然段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
8、感化与陶冶。 转折感受 正说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时应该顺势而下,但却出现了意向转向另一方的情况。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128页差别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 对比感受。 对比,没有重要之分,只是前后对比,内容上的正反对比。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硕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委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展示给人最后一次的惊心动魄。” (166页牡丹的拒绝) 有机的整体 形
9、象感受、逻辑感受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必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的感受才完美,才能形成一个整体。 如: 133页第一场雪 163页迷途笛音 态度感情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会对外界的人、事、物、理等刺激产生一定的估量、判断和评价。肯定所是,否定所非,进而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种从文章内容和播讲目的出发的褒贬、张扬,就是态度, 态度分为五类 肯定和否定类 严肃和亲切类 祈求和命令类 客观和直露类 坚定和犹豫类 感情色彩 挚爱和憎恨类 悲哀和喜悦类 恐惧和欲求类 焦急和冷漠类 愤怒和疑惑类 朗读的外部技巧 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它们各有侧重,互相区别,又具有共性,互
10、相沟通。 我们的要求是对技巧在“刻意雕琢”后, 要“回归自然”。 例 句 请听张驰演播的快板书画眉张力战眉太后 近年来,在珀斯等城市,焚烧华人、犹太人、阿拉伯人餐馆和商店的事件多达几十起。 停连例句 鸡蛋嘛,说得玄乎点儿,鸡蛋眼看着从满山跑满院子跑的老母鸡屁股后面掉下来。 (今晚副刊为了生活更美好林少华 2011年9月3日) 语意停顿 在需要强调的语句前停顿,起提示、强调、解释说明、补充的作用。引起听者的注意。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屡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停顿位置不同,表达语意
11、不同 今天/是个好日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 前者强调的是“今天”,而不是昨天、明天;后者强调的是“好日子”,而不是其他。 心理停顿 目的在于唤起听者的注意,引起思考。 如:他想/这钱该不该退回去? 悬念性停顿 关键时候制造停顿,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老者听罢,冷笑一声/走了。 停连例句 例一:通知: 取得证书的和尚未取得证书的护士,下午两点在会议室开会。 例二:公司名称 日清粮食品有限公司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子中某 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 作用:强调和区别语意。 我喝一杯水。 矛头指向大家伙。 种类:语法重音、逻辑重音。 重音例句 1. 从山东购进大粒花生米。 2. 组织纪律性问题不是个小问题是个大问题。 语法重音 一般短句里的谓语部分应稍重些。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动宾结构中的宾语。 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 定语、状语、补语比中心词要稍重些。 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 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语法重音 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一般要稍重些。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 列举事物时并列的词语要稍重些。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