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重点(个人归纳).doc
《内科学重点(个人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重点(个人归纳).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冠心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形成及其继发的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导致冠脉狭窄或闭塞而出现临床上心绞痛及(及)心肌梗死,以致死亡。 早期干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细菌性肺炎(P22)病理改变: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及消散期。临床表现: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可有胸部疼痛,放射到肩部或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急热面容。X线: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在消散期,呈现“假空洞”征。治疗:首选青霉素G。*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咳少量黏液。发热可持续2-3周。治疗
2、:本病有自限性。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 肺炎衣原体肺炎治疗:首选红霉素,疗程为14-21天。阿奇霉素,连用5天。* 支气管扩张症(P39)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反复肺部感染。X线:纵切面可显示“双轨征”,横切面显示“环形阴影”。* 肺结核(P43)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飞沫传播是肺结核重要的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 全身症状 发热为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痰涂片检查,简单、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方法,欠敏感。齐-尼氏染色法,痰中检出抗酸杆
3、菌有极重要的意义。 X线:原发型肺结核表现为哑铃型阴影。浸润性肺结核: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常用抗结核药物成人剂量和主要不良反应异烟肼:周围神经炎 链霉素:听力障碍、眩晕、肾功能损害 利福平:肝功能损害 乙胺丁醇:视神经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P62)吸烟为重要的发病因素炎症机制: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是COPD的特征性改变病理改变: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 肺气肿的病理改变多见肺过度膨胀,弹性减退。临床表现:症状:慢性咳嗽 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COPD的标志性症状) 喘息和
4、胸闷体征: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桶状胸;肺纹理化治疗:长期家庭氧疗,低流量吸氧,吸入氧浓度为28%-30%,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 支气管哮喘(P69)慢性炎症与起到高反应性相关发病机制: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性与其相互作用 活化的Th(主要是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直接激活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使之在气道浸润和聚集。临床表现: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药物治疗:缓解哮喘发作: 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2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 氨茶碱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央
5、型肺癌:约占3/4。临床表现:咳嗽(发展可呈金属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呛咳)、血痰或咯血、气短或喘鸣。胸腔外转移:中枢神经系统、骨骼、腹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是肺癌转移最常见部位)胸部影像是发现肿瘤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与CT相比,核共振显像在明确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上有优越性。发现小病灶(5mm)上不如CT敏感。* 慢性心力衰竭(P170)临床上左心衰最为常见左心衰:(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症状:1 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2 咳嗽、咳痰、咯血 白
6、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丝(粉红色泡沫痰)3 乏力、疲倦、头晕、心慌体征:肺部湿性啰音* 高血压血压的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1级(轻度) 140-159 90-992级(中度) 160-179 100-1093级(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左侧。如果左、右上臂血压相差较大,要考虑一侧锁骨下动脉及远端有阻塞性病变。常用的降压药:利尿药、受体阻滞剂(洛尔类)、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血管紧张受体阻滞剂(沙坦类)。* 继发性高血压以肾继发为主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典型的发作表现
7、为阵发性血压升高。忽高忽低,难以控制。* 动脉粥样硬化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发病机制: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中主要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胆固醇对动脉内膜造成功能性损伤,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粘附因子表达增加。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清道夫受体吞噬oxLDL,转变为泡沫细胞形成最早的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巨噬细胞能氧化LDL、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离子,还能合成和
8、分泌至少6种细胞因子,在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促使脂肪条纹演变为纤维脂肪病变,在发展为纤维斑块。 主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后果是形成主动脉瘤,以发生在肾动脉开口以下的腹主动脉处最多见,其次在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3-5分钟内渐消失;缓解方式: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诊断/确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9、持久性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部分患者疼痛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上方。体征:奔马律检查 心电图:(1).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2).宽而深的Q波(病理性Q波)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以前查a.肌酶激酶、b.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c.乳酸脱氢酶)。*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贫血。诊断:确诊必须依靠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G)发病机制:幽门螺旋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
10、十二指肠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a.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胃溃疡好发于非泌酸区与泌酸区交界的非泌酸区侧,反映了胃酸对屏障受损的胃黏膜的侵蚀作用。b. 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自身消化所致。c. 其他因素:O型血胃上皮细胞表面表达更多黏附受体而有利于幽门螺杆菌定植。病理: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比较常见;GU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症状:上腹痛为主要症状,性质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体征:溃疡活动时上腹部可有局限性轻压痛,缓解期无明显体征。胃镜检查是确诊消化性溃疡首选的检查方法。并发症:出血、穿孔、幽
11、门梗阻(体检可见胃型和胃蠕动波,清晨空腹时检查胃内有振水声)、癌变(少数GU可发生癌变,DU则否)治疗:抑制胃酸药物:碱性抗酸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药物。* 胃癌侵袭与转移:直接蔓延侵袭至相邻器官、淋巴结转移、血行播散、种植转移。临床表现: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常同时伴有纳差,厌食,体重减轻,早饱感。(吐血)缺铁性贫血较常见,系长期失血所致。并发症:出血、幽门或贲门梗阻、穿孔。*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腹泻和黏液脓血便(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具有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和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 大肠癌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排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学 重点 个人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