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第一二课时).doc
《捕蛇者说(第一二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捕蛇者说(第一二课时).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捕蛇者说主备刘素云辅备高颖丽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文体特征。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3、积累文言词语,丰富闻言素养。4.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难点: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具准备PPT第一课时环节师生活动调整修改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分钟)1、师: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说明了毒蛇之毒。但在一千多年前,有一户人家,祖孙三代都靠捕蛇为生,爷爷和父亲都死在捕蛇这件事上,他却不愿换这个差事,因为当时的赋敛比毒
2、蛇还毒。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看个究竟。2、(板书课题作者)捕蛇者说 柳宗元 二、出示学习目标(2分钟)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完成下列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及文体特征。1、能正确朗读课文.2、借助注释,翻译课文。过渡语:相信通过大家紧张而又努力的学习,一定能够顺利达标的!首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柳宗元及说这个文体(课件展示)三、1、简介柳宗元(幻灯展示)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人称“韩柳”。2、介绍“说”这种文体(幻灯展示)“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
3、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研这点。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2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指导: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忙扫除字词障碍,5分钟后,请几位同学轮读课文,比一比谁读的最准确、流畅,然后听录音注意正音、把握节奏。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面带微笑,用欣赏的眼光环视大家读课文,观注大家的学习状态和认真程度。)3、生轮读汇报。请同学们
4、轮读课文,指名几个同学(中下等生)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并纠错。4、生听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和节奏。5、教师相机引导纠错。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及时纠错。并板书到黑板上。6、及时固化。学生齐读生字词两遍。(幻灯出示可能会读错的字或词)正音:啮( ) 腊( ) 挛( ) 踠( )瘘( ) 疠( ) 当( )其租入嗣( ) 几( )死者数( )矣莅( ) 蹙( ) 殚( ) 踣( ) 死者相藉( ) ( ) 隳( ) 恂( ) 缶(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 同学们都能做到流畅的朗读课文了,下面咱们来疏通课文,进行第二次学习,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五、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课文)(1
5、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自学指导:1、请同学们读课文内容,边读边对照课下注释译讲课文,(若有不会的地方可与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10分钟后比谁能解释重点词并能正确译讲。2、译讲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译讲一句,先读一句原文,再解释重点词,人名、地名、时间不必解释,最后连起来翻译。3、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2、师抽查学生解释重点的字并疏通课文大意。(出示幻灯片检查,幻灯片上有备用译文供老师参考选用)质疑问难。(5分钟)过渡语:通过检测,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重要的字、词、句的意思。下面给大家留出3分钟的时间质疑,有不懂的词句请提出,大家一块解决。(生提出疑难,其他
6、学生帮助解决,若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会了正确朗读,并正确理解了文意,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多练,牢固掌握。下面我们就以习题的形式来检测一下本节所学实词和虚词的掌握情况,并做一下积累。七、当堂训练(15分钟)一、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础题)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二、说出下列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思实词为:“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故为之说”。( )已: “可以已大风”。9 )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岁赋其二”。( ) “孰知赋
7、敛之毒”( )疠 “可以已瘘、疠。( ) “呼嘘毒疠”。( )入 “当其租入”。( )“竭其庐之入”。( )岁 “岁赋其二”。( )“积于今六十岁矣”。 ( )甚 “貌若甚戚者”。( )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貌若甚戚者”。( ) “若毒之乎?”( )毒 “若毒之乎?”( ) “呼嘘毒疠”。( ) “孰知赋敛之毒 ( )生 “君将哀而生之乎?”( )“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谨食之”。( )观 “今以蒋氏观之”。(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虚词之 “永州之野多异蛇”。 ( )“悍吏之来吾乡”。(
8、 ) “问之,则曰”(代人,他)( )“君将哀而生之乎”( )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 ) “以啮人,无御之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 )而 “黑质而白章”。( )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君将哀而生之乎?”(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号呼而转徙”。( )以 “以啮人,无御之者”。( ) “太医以王命聚之”。( ) “而吾以捕蛇独存”。( ) “今以蒋氏观之”。( )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永之人争奔走焉”。( ) “时而献焉”。( ) “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君将哀而生之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叫嚣乎东西”
9、。( ) 于 “吾祖死于是”。( ) “余将告于莅事者”。( ) “积于今六十岁矣”。( ) “苛政猛于虎也”。(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做的不够完善的地方,并及时板书到黑板上。)板书捕蛇者说柳宗元课后反思课题捕蛇者说主备人刘素云 辅备人高颖丽 第二课时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语: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板书课题:最后一课)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请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1、品味个性化的语言,领略晏子善辩的语言才能。2、感受晏子的爱国情怀。三、第一次 “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自学
10、提示:用圈点勾画法快读课文,独立思考:1、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2、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课文中勾画出依据。 (5分钟后,检测学习效果)(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三)自学效果检查(个人回答,生点评。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再引导纠错)明确:(点击“动作按钮”超链接到下张幻灯片)1、故事情节:起因: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密谋策划。经过:楚王侮辱晏子的国家是强盗聚集之地。晏子以橘和枳类比,击败了楚王。结果:晏子挫败了楚王君臣的阴谋,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点击 “动作按钮”超链
11、接到上张幻灯片) 2、生可以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点击“动作按钮”超链接到第17张幻灯片)师小结:应该说,楚王的初衷是针对晏子的,可以从“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一句可以看出。但从另一方面看,晏子是齐国的使者,侮辱了晏子,也就是侮辱了齐国。而且,楚国的谋划,“齐人固善盗乎”一句,矛头直指整个“齐人”,这就是针对齐国了。(或者说既针对晏子,也针对了齐国。)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品味语言,感受爱国情怀)自读提示:1、晏子在楚国严辞反击楚王的目的是什么?2、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3、晏子和楚王各是什么样的人?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12、?(3分钟后检查自读效果)(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三)自学效果检查(个人回答,生点评。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再引导纠错)明确:1、反击楚王的目的:维护齐国的尊严2、生展示文中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师补充:(点击“动作按钮”超链接到第20张幻灯片)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捕蛇者说 第一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