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表格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表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表格式).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单元 内容: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执笔者:龚晓鸿一、教材简析: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2、。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二、学情分析:经过第一、第二学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以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2)积累文中出现的新词。(3)通过自学,读懂课
3、文,理解课文。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其他教学辅助手段,体会文章的情感。(2)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名著的魅力。(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四、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五、教学难点: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2.通过读书感受名著的魅力。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六、课时安排:将相和1课时草船借箭1课时景阳冈1课时猴王出世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4课时回顾 拓展五2课时课题18.将相和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95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4、。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感受人物形象,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预习要求学习生字、词。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分别说说主要内容以及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学法指导观察法、读悟法。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 、以读代讲法、问导法。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行人调整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理解:“和”
5、的意思。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请同学们思考。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三、理清层次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全文共分几段,写出段意。第一段(110)自然段,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四、深入研读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
6、些什么?(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不能使国变成强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然后勾画说服廉颇的句子。(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哪些地方体会蔺相如的特点?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5.交流1.生读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思考:(1)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将”和“相”是谁?(3)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4)
7、他们为什么和好?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听老师介绍,学生简单了解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画下来。回答:这篇文章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等3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这3个小故事。1.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2.小组交流,合作分析课文。生默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段,写段义。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请同学们回答什么叫“负荆请罪”。四、深入研读1
8、.“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自由读一读,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有感情地朗读。2.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大家读读全文,勾画蔺相如靠一张嘴的能耐的句子。3.根据出示的学习提示:(1)一边读一边感悟,蔺相如的能耐。(2)请大家划出重点句子和重点词理解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再划出摆事实和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3)蔺相如的特点从语言、动作中来体会;又能从赵王和秦王的对比中体会。4.学生自主再读课文,理解蔺相如的能耐。5.同桌交流。通过谈话导
9、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培养学生阅读和概括能力。 理清层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设计思路备注一、感悟体会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三、角色
10、体验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2. 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3.学生写作,交流。4.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同学们
11、,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1.说说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根据学生回答,理解重点句子。(1)自由读这段话,谈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读“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读“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1. 读一读
12、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2.学生看插图,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请你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写出来。3.学生写作,小组交流。4.想象说话: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1.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的故事。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优秀的品质,深化感情。引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品质作业1. 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2.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3. 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板书设计18.将相和将
13、相百战百胜 勇敢机智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和 渑池相会 不畏强暴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将相言和(以国家利益为重)教学后记检签记录课题19 草船借箭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100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过程与方法:(1)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2)、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本课“
14、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教学难点通读课文,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预习要求学习生字、词。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法指导读悟法、交流合作、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法、问导法。教具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行者调整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
15、,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让我们回答?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给文章分段:3、说说是什么顺序给课文分的段,并说说主要内容。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先说经过,说明理由。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六、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
16、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的巧妙安排叫什么?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会怎么说?生听了解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学生小组合作了解“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及周瑜妒忌加害诸葛亮的表现。1、读课题:草船借箭2、回答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1、请用陈述句表达这些问题。2、给文章分段,并说出每段有几个自然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3、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主要内容。四、有感情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1.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17、。2、小组交流,人物的思想状况、性格特点。3、分角色朗读。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1.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2、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六、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
18、如”。铺垫,引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默读中体悟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领学生概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通过分角色朗读,让文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第二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执行者调整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2、讨论交流。知天文的句子。(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
19、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懂地理的句子。(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教案 表格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