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____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物理____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____期中考试复习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 中 考 试 重 难 点 复 习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2、 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更精确的测量需要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等其他工具。3、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分(min)、时(h),测量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停表等。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可消除(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减小误差。5、使用刻度尺之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6、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要让刻度尺的 刻度 边靠近被测物体,要放正,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尺,与尺面 垂直。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7、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单位。【易错题型】1、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171.2 mm B.1.712 dm C.0.1712 Km D.0.1712 m2、学习了误差与错误之后,刘杨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D.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但
3、不可能避免3、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1)小明分别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的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 m。(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 s。【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1、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可能也不一样,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易错题型】1、在我们看来,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静止的,教室里的桌凳、黑板等都是
4、静止的,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们到地球在绕太阳运动,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室其实是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的,所以它是_的;如果将眼光放到银河系,太阳是_的;我们_(选填“能”或“不能”)找到静止的物体。2、回忆一下我们乘坐火车的感觉:当我们看窗外时候,会发现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被我们抛在身后,这是以_为参照物的,如果这时你认为火车在快速的前进,又是以_作为参照物。3、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过的汽车【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 表示。
5、2、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称作速度。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1;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 m/s= 3.6 Km/h。4、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同时间内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通常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7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由此可知,要测平均速度应测路程和时间,经常用到的测量工具分别是刻度尺和停表。8、在计算
6、平均速度时,要明确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对应性,即明确计算的是在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易错题型】1、 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完成相同的路程 B.每走1Km所用的时间都相等C.每1min所走的路程都相等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2、甲乙两人同时从统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1所示,图2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3、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他以1.5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后,改用2.5m/s 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求他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注意】:速度这一节内容常会出计算题,与
7、速度相关的常见计算题类型:1、相遇问题2、追击问题3、流水行船问题(顺水时:船速+水的速度;逆流时:船速-水的速度)4、火车过桥问题(路程=桥长+火车长)第二章:声 现 象【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不是立即停止。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固体V液体V气体5、声音在空气中(15)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7、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
8、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发声体超过17 m 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 s 时,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易错题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第真空不能传声C.用通信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3、中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
9、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中的传声速度 。【知识点二】 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 声音的高低(也就是声音的粗细)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来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特色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这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性质有关。5、 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20000Hz。人们把超过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易错题型】1、 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钱,需
10、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生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3、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图和 图,响度相同的是 图和 图。【知识点三】声的利用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情况;渔民利用声呐判断与群位置;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B超;用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2、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用
11、超声波清洗仪器;用超声波减少污染;用超声波动手术击碎结石等。【易错题型】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2、下图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 B C D【知识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3、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为dB。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
12、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要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4、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控制,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安装窗帘,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玻璃在人耳处控制,如戴上耳罩【易错题型】1、从环保角度考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刺耳的警笛声一定是噪声 B.人们的吵闹声一定是噪声C.喷气式飞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大声朗读课文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
13、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第三章:物 态 变 化【知识点一】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2、摄氏温度:符号:t,单位:摄氏度()。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3、温度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使用: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
14、液柱上表面相平。5、家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分度值为0.1;离开人体后,它的示数仍是人体的温度,使用前先将示数甩下去。【易错题型】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攀枝花市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2、没有摔过的体温计指示38.2,一位护士用其先后测两位病人的体温(都没有用力往下甩),如果两人的实际温度分别是37.3和39.1,则这只体温计上先后表示的读数是 和 。如果你看到这种情况,应提醒护士注意两点:一是 ;二是 。3、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知识点二】熔
15、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2、 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熔点:晶体都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凝固点:晶体都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温度。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形成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吸热【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冰、食盐、海波、萘、所有金属非晶体:石蜡、沥青、玻璃、塑料、橡胶、松香【易错题型】1、(多选)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的流着蜡烛油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_ 期中考试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