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复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 学前教育学复习第一章1,颜之推颜氏家训 朱熹童蒙须知小学2,柏拉图理想国标志着学前公共教育思想的诞生。3,亚里士多德政治论4,学前教育孕育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丰富性,实践性,零散性5夸美纽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代表作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和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奉献给父母与儿童的良好教材,母育学校是世界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创立学前教育理论的第一次尝试。6卢梭,爱弥儿7,在学前教育萌芽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专门化、完备化、理论化8、19世纪中叶,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9、康有为、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
2、社会教育,10、蔡元培提出咯学前社会教育体系,11、张雪门、北京主办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和幼稚园12、陈鹤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前儿童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他又创建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13、陶行知,他的办园思想是”中国化“”平民化”,主张在工农中普及学前教育,并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14、福禄培尔德国教育家,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欧文,成立的“性格形成新学院”是为工人子女实施学前公共教育的首次尝试,16、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
3、算阶段(12-16岁)17、在学前教育学初创阶段,学前教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有:针对性、系统性、理论性18、发展阶段特点,学科体系更完善,理论化和科学化显著提高。19、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阀体上可以划分为:孕育阶段(16世纪)、萌芽阶段(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初创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期)、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20、学前教育学的定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阶段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这一特定阶段教育规律,以及阐明学前教育理论的科学。21、学前教育的任务:学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学前教育学的学科概述、学前教育的一般原理、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学前儿童教育管
4、理与领导等。22、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对个人而言(1)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2)有助于掌握具体的教育规律,对社会而言(3)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4)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科学的发展(5)有助于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信念23、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注意事项:(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2)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学理论(3)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要拓展和利用相关学科知识(5)学习与思考、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章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功能分为三个层次:期望才能盖茨、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2、学前教育是向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5、面:领先性、广泛性、对象性、发展性、延后性3、学前教育功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性质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科分为学期教育的期望功能(理想的功能),即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和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即它实际产生的功效;从范畴上来划分,学前教育功能又可以分为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4,期望功能:学前教育的期望功能是指学前教育理想的功能,它对个人和社会具有积极的正功能。实际功能:学前教育的实际功能即是指学前教育事实上个个体与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5、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任职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6
6、、学前教育对社会的期望功能,(1)经济功能: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首先表现在经济功能上,(2)政治功能: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功能还表现在政治上,具体主要表现在促进政治民主化上,(3)文化功能:学前教育的文化主要体现在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上,(4)家庭功能6、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5)多渠道举办托幼机构(6)为学前教育立法7、教育效益,人类的教育实践能够获得效益,教育效益,即人们通过教育过程而获得的成果效益,教育效益与教育本质、教育功能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教育本质,是教育所固有的本属性
7、,教育功能,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蕴藏在教育中所能发挥的有力作用,教育效益,就是通过教育过程使教育功能得到发挥而获得的成果,由此可见,教育本质与教育功能是教育所固有的属性和性能,而教育效益则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因而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教育本质觉得教育功能,教育功能决定教育效益;教育功能体现教育本质,教育效益体现教育功能。教育有什么样的本质功能,就会通过教育过程获得什么样的效益。8、(1)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2)学前教育效益的特征:间接性、迟效性、长效性、多效性。9、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1)狭义学前教育效益是指与人效益,是学前教育
8、发挥其与人功能在教育领域本身所获得的效益,(2)广义学前教育效益还指社会效益,主要是学前教育发挥其社会功能在整个社会领域所获得的效益。(3)个人效益主要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在个人认知、经济等方面的收益,(4)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它在整个社会上所获得的效益主要包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10、学前教育效益提高的途径,(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第三章1、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能力的重要之一,学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比较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学前
9、儿童情绪是的激动性、易感性、易表现性2、人的个体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幼儿园是影响其社会化的醉主要的因素。3、学前教育不仅能促进人的内在发展,而且对于个体的外在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实施的佩里计划表明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在其日后的发展上许多方面胜过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主要体现在智力发展、学习成绩、精神发展、中学毕业率、文化水平、入大学率、职业情况、经济独立、少女怀孕情况以及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学前教育对于个体将来的学习成就、中学毕业率、文化水平、职业发展、经济独立
10、、犯罪率、经济效益等七个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4、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很多,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家养方式、家庭经济条件、家长的学历等,其中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溺爱、专制、民主和政治等四种类型。5、认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前儿童把教师的态度、信仰、特征、价值观作为他们自己的参照系,在大多数情况下,认同是指向教师或其他的榜样,但有时也同一样理想或想象的榜样相联系,可以分成四种,即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者,分享体验5、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等三方面,6、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所特有的
11、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7、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的行为,第四章1、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
12、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2、199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1)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我国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3、理解与贯彻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必须把握以下要点(1)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2)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3)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4、刺激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一,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第二,学前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
13、发展,第三,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5、幼儿园工作的原则,(1)促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2)尊重学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原则(3)保教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5)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的原则(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6、体育与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的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教育活动。它具有重大意义,(1)学前儿童体育关系到未来的国民体质,(2)学前儿童体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需要;(3)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各育
14、的物质基础。7、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第一,保护学前儿童的生命与健康,锻炼身体,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第二,发展学前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第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8、学前儿童体育内容涉及四个方面;生活卫生教育、自我保护欲保健知识的教育、身体的运动与锻炼以及心理卫生教育,9、学前儿童的实施途径有:(1)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地护理学前儿童的生活,(2)制定科学的生活制度;(3)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4)进行专门的体格锻炼(5)做好全面的保健工作。学前儿童体育的方法有:讲解演示、实际练习、情境表演、感知体验、榜样范例。10、学前儿童智育是目的、有计划地让学
15、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11、学前儿童学习兴趣主要包括探究的兴趣、求知的兴趣、创造的兴趣以及动手的兴趣。12、智育的内容根据智育的任务而设计的,具体的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智力的教育(2)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3)学强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13、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表现为:(1)他律性,(2)直观性(3)情绪性。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是(1)不稳定性、(2)模仿性(3)外露性。学前儿童大的意志的特点表现在:(1)自觉性比较低(2)自制力弱(3)坚持性不强。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
16、(1)知行常常脱节(2)容易反常14、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是:(1)学前儿童是全球化对时代的需要;(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力保证(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特殊需求。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有:(1)热爱、尊重和严格要求儿童的原则(2)坚持正面教育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原则(4)集体驾驭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5、名词解释;(1)说服即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向学前儿童讲清一些简单的道理,帮助学前儿童分清是非,使学前儿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用这些道德观念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一种方法;(2)范例即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教
17、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3)练习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养成优良行为习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实践;(4)评价是指对学前儿童品德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16、最初是对美的现象无意识的反应,逐渐能够模仿周围的人表现美感,再发展到有意识地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阶段,学前儿童美感的特点有:情绪性、表面性、行动性。17、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表现在:(1)学前儿童美育是整个社会审美花的需要(2)学前儿童美育是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教育活动(3)学前儿童美育是实施各育的催化剂,学前儿童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力、对美想象力和对美的表现力。第五章1、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生活活动、教育活动
18、和游戏活动。2、广义生活活动是指儿童在园的一切活动,这里的生活活动特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除教学、游戏活动以外的一切日常活动,狭义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盥洗、散步、自由活动等。3、幼儿园的生活活动的意义有:(1)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实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4、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5、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1、根据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2、根据活动领域分,可以分为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3、根据学前儿童的参与形式分
19、,可以分为体验性教学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两大类。6、思想性原则是指在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儿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任务。7、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趣味性原则。8、课堂教学活动又是幼儿园集体教学的基本形式。9、课堂教学活动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10、课堂教学活动评定的标准有以下几条:一、课堂教学活动目的具体明确,教材内容深浅恰当;二、正确贯彻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三、教师与儿童双方积极活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四、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11
20、、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游戏条件的创设,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二、角色游戏指导,1、丰富儿童的知识体验;2、提供游戏材料,引发儿童游戏;3、鼓励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题;4、帮助儿童学会扮演和分配角色;5、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适时地教育;6、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7、使儿童愉快地结束游戏。三、结构游戏的指导,1、丰富并加深儿童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2、为儿童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吸引儿童积极参加游戏;3、帮助儿童掌握构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儿童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和爱护结构材料的良好行为
21、习惯。四、表演游戏的指导,1、选择适合儿童表演的文艺作品;2、教师要帮助儿童熟悉文艺作品;3、吸引儿童参加表演游有规则游戏的指导戏的准备工作;4、鼓励儿童自然地、生动地表演;5、重视在表演游戏过程中的指导。五、,1、智力游戏:选编合适的游戏;教会儿童正确地玩智力游戏;鼓励每个儿童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2、音乐游戏:倾听音乐,让儿童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性质、节拍、曲调等;指导儿童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变化;尊重儿童,可以让儿童自己创编不同动作完整地表现音乐。3、体育游戏:游戏中,有的包含角色、情节,有的需要运动器材配合,有的带有竞赛性质,向儿童提出一定的任务,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规则;游戏
22、的动作要达到正确、灵活、协调、熟练、游戏的结果要能反映儿童的体力和运动技能状况;体育游戏中教师要注意儿童的安全,以免游戏中儿童受到伤害。第六章 幼儿园环境设计1、幼儿园环境设计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一、制约作用:影响学前儿童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方向;二、启迪作用: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三、激励作用:强化学前儿童的积极态度;四、调节作用:平衡学前儿童的情绪。2、一般而言,幼儿园环境包括广义的环境和狭义的环境。广义的环境指学前儿童自身以外的,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或者受学前儿童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中一切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则是指幼儿园内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23、的总和。3、学前儿童喜爱的环境:一、熟悉的环境;二、舒适的环境;三、富有新意的环境;四、贴近自然的环境;五、满足活动需要的环境;六、具有鼓励作用的环境。4、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幼儿园心理环境具有教育性、可控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5、“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寄予学生期望与爱,使被期望者产生自信自强心理,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现象,又称为“罗森塔尔效应”。6、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参与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7、教学和游戏,是教学活动室
24、最主要的两个功能。活动室的空间设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区隔式的。8、幼儿园户外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全园只设一个大型的共同游戏场地,另一种是同时设班级游戏场地和共同游戏场地。9、幼儿园中的户外场地,大致包括三个区域,即水泥地、花草地和泥土地。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1、幼儿园教师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受社会委托向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施加教育影响,并从事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2、幼儿园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身份,具有社会角色的特征。3、幼儿教师的角色有:一、指导者;二、工程师;三、支持者;四、养护者;五、研究者;六、中介者。4、
25、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符合学前教育教学活动要求,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教学活动效率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5、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使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所谓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主要是对教育对象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6、培养观察能力的途径:一、要有强烈的观察动机;二、要注意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三、要深入关心学前儿童。7、沟通能力的基本要素有:一、目光沟通;二、动作沟通;三、语言沟通;四、面部表情沟通;沟通技艺有:一、熟记儿童的名字;二、选用适当的语言;三、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四、语调语速要适当;五、语气要和善
26、;六、善于倾听;七、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8、培养沟通能力的方法有:一、提高语言素养;二、提高人际交往的适应性;三、多参加集体活动。沟通能力的作用:一、有助于调动学前儿童全面参与的能力;二、有助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三、有利于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的情况。9、从事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教师来讲,直接从事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途径。10、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基本要素:一、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二、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三、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培养组织教育活动能力的途径有: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二、经常向教学行家学习;三、从事教学研究活动。11、教历指教师教学的经历或历
27、程,是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一种材料。12、教历研究就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已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身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13、教历研究的流程:一、一般项目;二、课前计划;三、过程描述;四、课后反思;14、同伴互助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其基本形式有:一、对话;二、协作;三、帮助。15、案例教学的内涵: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
28、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环节有:一、案例引入;二、案例讨论;三、案例总结。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1、学前教育包括三个方面: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2、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一、了解学前儿童的家庭及在家表现情况;二,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三、向家长宣传学前儿童教育的知识;四、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五、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工作。3、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方式方法有个别联系方式和集体联系方式两种。4、家园联系本是书面联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5、在农村,主要有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站、家庭活动站、巡回游戏大篷车等几种主
29、要形式。6、亲子班:由社区组织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0-3岁未入园儿童,家长带孩子每周定期来园参与亲子活动。幼儿园则提供师资等,组织具体的亲子活动,多方面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早期教育。7、家长学校是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社区教育职能的另一途径,即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正式机构与社区联合,举办家长学校,以有目的、有系统地向学前儿童家长传播教育学前儿童的知识,交流优秀的学前教育经验,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并掌握一定的学前教育方法。8、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一、设置专门的社区学前教育基地;二、成立社区学前儿童早期教育中心;三、借助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社区学前教育。第九章 幼
30、儿园与小学的衔接1、幼小衔接是指根据学前儿童过渡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做准备,使学前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忽视阶段之间的过渡,是造成幼儿园与小学不衔接的根本原因。3、我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途径:一、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学前儿童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学前儿童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二、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学前儿童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31、,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学前儿童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三、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着眼学前儿童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4、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一、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二、改革现有的教育机构,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三、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要求;四、改革师资培训工作,使从事小学低年级教育的教师与学前教育的教师接受同样的培训,达到统一的要求。五、提前一至二年开始普及义务教育,使学前教育纳入国家统一的教育计划。六、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5、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一、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基础;二、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三、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都了解衔接阶段儿童的教学内容、教学文法和组织形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