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横山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横山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每个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结构八大学习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的内容,共23个必修学分,占最低必修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的16%。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1、获得实践性学习的机会。2、尝试搜集和处理信息。3、尝试提出和探究问题。4、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5、体验服务与责任。6、学会合作与分享。二、课程内容(一)研究性学习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
2、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良渚文化与古代文明、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
3、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科学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二)社区服务 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内容包括: 1、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
4、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 2、社区环境建设: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3、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4、志愿者活动:在学校建设的3个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三)社会实践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1、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和值周班劳动(以行
5、政班为单位)。2、军训: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3、参观和郊游:组织专题的参观考察活动。4、德育基地活动:充分利用区内德育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6、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社团部登记的社团活动或校外合法社团活动。三、课程实施方案 (一)研究性学习1、课程设置每一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3个学分,必须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时内完成,原则上每学期必须完成一个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6、高一、高二分别为6个学分,高三为3个学分,共15 学分。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上半学期每周安排一课时,下半学期集中安排四天,期末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一学期共54课时。 具体安排:14节课:动员与课程辅导;518节课:成立课题小组,设计修改课题实验方案;1945节课:各小组实施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报告;4654节课:成果展示,课题评价。2、课题研究的组织研究根据我校的实际,学校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10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
7、可跨班组建小组。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3、课题研究的实施(1)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3)
8、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
9、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6)交流评价(详见“学分评定” )4、课程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研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选题指导委员会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课程设置 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学分统一记载入高二“学生学习报告单”。 社会实践: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 序号
10、内 容高一高二高三时间学 分社区服务1校内公益劳动5天22德育基地活动2天3社团活动3天社会实践4军训或学工、学农1周65参观和郊游0.5周6社会调查0.5周7校外实践活动0.5周2、组织形式社会实践中的军训或学工学农、参观和郊游、校内公益劳动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和社会调查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协商后确定,学校和班主任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各小组要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本班级,可根据学生居住地就近组织。3、活动的实施(1)活动前教育。由于部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生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等。因此,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
11、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2)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或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价值性、实效性、可行性、经济性,并尽可能有特色等,杜绝不安全性、功利性、随意性。(3)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自主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社区服务可以是公益劳动、助残帮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管理服务。(4)活动实践。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或服务地的负责人领
12、导,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5)总结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学生都必须写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6)评价考核。4、课程管理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务处和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负责,指导教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四、课程学分评定(一)评定原则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
13、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时间,不能得规定学分。2、过程性。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的结果表现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3、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必须由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作出扣除学分和其他相应处分。4、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务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二)评定过程1、研究性学习(1)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
14、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2)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3)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成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4)教研室审核,教务处备案。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1)校内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2)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互评;(3)班主任考核,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强化体验,
15、表扬先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4)教务处审核,并在学期结束前统一公示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内容和学分。注:在课程展示和活动汇报过程中,可邀请家长、社区相关人员、专家等参与活动。学校在审核、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应听取家长、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方面的意见。(四)补充说明为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我校的实际,在评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同时,试行以下评价方法:1、研究性学习。每班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原则上每班“优”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良”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合格”级课题占总课题数的1/3。“优”级课题组
16、1/2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良”级课题组1/3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合格”级课题组1/4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为“优”,其余为“良”或“合格”。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除学生应得相应学分外,经学生互评、社会实践地和社区负责人评价、班主任考核、教务处审核,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学校将进行奖励。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保障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处于研索阶段,其顺利实施少不了方方面面的支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予以保障。1、领导决策保障。校长挂帅成立综合实践课程决策小
17、组,充分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从师资投入,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对课程实施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明确决策。同时成立研究性课程实施开发研究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和教师培训,确定实施步骤和日程安排,制订评价方式和标准,使课程的实施过程真正成为我校进行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2、学校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入手和关键,能否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是一项评价我校教师是否合格及优秀的主要标准之一。3、硬件条件保障。对图书馆设备进行整理,统一调配,电脑室进行改造,在原来基础上重新组建电脑室,筹建校园网,尽可能在图书设备上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4、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组长:黄永胜 副组长:王福洲 韩宗 成员:芮伟兴 黄文明5、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主任:黄永胜 韩宗委员:韩传虎韩丽娟潘建生黄汶李万春章荷秀殷宇涛杨晓燕龚赛华耿建明杨晓宇马郁茜6、成立课题实施指导小组:韩传虎陈金奎梅群朱文龙潘国兴章荷秀是丹陆建洪韦伟钱利峰马郁茜邱志明陆永刚 2005年9月8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