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5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合集15篇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 分析 膨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位幼儿在生活中都会遇见的,但是幼儿始终不会用一个适宜的词语来说明这个现象。例如:在班级的植物角中,我用水泡了一些黄豆、绿豆,让幼儿观看这些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幼儿观察后就说它们都鼓起来了,而不知道黄豆、绿豆是由于遇水产生了膨胀。另外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科学的教育内容因从身边取材,这样就有益于孩子们真正地理解科学、喜爱科学。孩子们会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针对幼儿这方面学问比拟贫乏,以及新纲要的精神,选择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供应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和争
2、论的方式,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初步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从而激发幼儿学会用比拟观看的方法。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目标 1.感知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遇水膨胀。 2.会用比拟的方法观看事物。 3.萌发对物体膨胀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预备 PPT课件;干黄豆和湿黄豆;每桌一份压缩面膜、茶叶、黑木耳观看瓶;穿线面膜若干,塑料瓶 过程 一、观看发觉膨胀现象 1.提问:“教师带来了什么?这粒黄豆长得怎么样?” 小结:黄豆长得小小,圆圆的。今日教师把黄豆带来是变魔术的,我们来当小魔术师了,原来小小、干干的黄豆变大了,这种从小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 2.提问:“猜猜看小黄豆怎么会膨胀变大
3、呢?” 观看课件PPT,黄豆变大的过程。 3.解密:“教师手里有两颗豆子,一颗干豆,一颗喝饱了水的黄豆。” 小结:原来是由于黄豆遇到水,吸水膨胀就会变大。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喝水后也会膨胀变大的。 二、比拟体验膨胀的好玩和有用 1感知各种材料的膨胀现象 介绍材料,它是什么?(看PPT中的材料图片) 师:看看图片中的东西有没有你熟悉的,看看它们是什么。 看来小朋友们都没又猜出它们是什么东西,那么我就让它们都喝饱水,让它们膨胀发生变化,过会大家过来认真看,喝过水之后是不是就能知道是什么了。 观看要求: (1).用眼睛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不行以用嘴尝,推断瓶子里的东西和图片上的哪个是一样的
4、,认真的观看比拟。 (2).比拟与对应,哪两个瓶子中盛放着同一种材料,膨胀前和膨胀后有什么不同?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发觉。 师:“原来生活中的东西就是这么奇异,喝过水之后都会发生奇异的变化,有的原来是干干的,喝水之后是潮潮的,有的小小的变成大大的,有的由硬硬的变成软软的。” 小结:第一个是茶叶,原来是蜷缩着的,泡水后就伸绽开来了,像是小树叶,黑色的是木耳,原来是硬硬的,吸水膨胀以后变得软软的。咖啡色的是胖大海,是一种中药,喉咙痛的时候可以泡水喝。白色的是面膜纸,吸水膨胀以后就像面具一样可以敷在脸上,用来美容。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吸水膨胀。 三、利用膨胀原理做嬉戏 1.提问:现在瓶子里有
5、面膜,手不能碰瓶子,只能拉绳子,这根带线的面膜能不能把瓶子拎起来,你们觉得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呢,怎么会失败了呢? 师:我们先让小朋友们来试试,四个人一张桌子,拉一下面膜,看看能不能提起来瓶子(失败) 师:有什么方法能让这个把瓶子提起来呢? 请幼儿动脑筋想方法,并大胆共享自己的意见。 2.观看面膜遇水后的变化,有没有变大。 在瓶中放入水,再一次试着用带线的面膜把瓶子提起。 请胜利的来说说胜利的秘诀是什么。 小结:面膜遇到了水,吸水就会膨胀、变大,堵住了瓶口,这样瓶子就被提起来了。 四、总结 生活中就是这样,有很多东西都有奇异的现象,我们肯定要自己看,动脑筋,都会发觉这些现象。 反思 本次活动,为
6、幼儿供应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表达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力量和动手力量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 2.通过试验、观看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能够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3.喜爱使用打气筒等充气小工具,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使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了解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说出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活动预备: 1.各式气球若干、气球托若干。 2.多种样式的气球打气筒若干。 3.插气球的花瓶
7、4 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外形大小一样的气球,一个布满气是鼓的,一个没有气是瘪的,引发幼儿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两个气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气球红红肚子里布满了气,是个圆鼓鼓的胖气球。蓝蓝肚子里没有气,是个干瘪瘪的瘦气球。 气球蓝蓝也想变的跟气球红红一样圆鼓鼓的,小朋友能帮忙他吗? 2.幼儿自由探究、想方法给气球充气,让气球鼓起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气球鼓起来的?能不能给大家演示一下?(用嘴吹气的方法和用打气筒充气的方法) 请幼儿介绍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沟通自己的阅历。 小结:用嘴吹气时,嘴巴不能撒气,要一口一口的吹,吹完后捏紧气球嘴,不要让气漏出
8、来。用打气筒充气时,将气球嘴对准充气嘴,捏紧后一下一下地打气,不要让气漏出来。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自己给气球充气的方法,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能不能行?(激发幼儿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的兴趣) 3.幼儿合作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探究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 试验要求: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时,要认真观看充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 (1)提问:谁胜利了?谁没有胜利?什么缘由没有胜利? 请没有胜利的小组沟通失败的缘由,请胜利的小组共享合作胜利的阅历。 小结: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时要相互协作,一人打气,气要一下一下的打;另一个人要将气球对准气嘴,而且要捏紧,不能让气漏出来,这样气球就鼓起来了。 (2)提问:你们发觉在打
9、气的过程中,气球有什么变化吗? 小结:原来,气球的大小与充气的多少有关系!充气多,气球就大,充气少,气球就小。 (3)请幼儿想方法让气球不撒气,学习使用气球托。 提问:为什么小朋友刚刚充完气鼓起来的大气球,一会儿就变小了?有什么方法能让气球不撒气? 幼儿沟通让气球不撒气的方法,尝试使用气球托。 小结:原来充完气鼓起来的气球假如捏不紧气球嘴,里面的起就会漏出来,气球就会变小了。让气球不撒气的方法有许多,可以用线绑紧气球嘴、拧紧气球嘴、给气球嘴打结,还可以用气球托。 4.嬉戏“打气竞赛”,幼儿合作给不同大小、外形的气球打气,体验给气球充气的乐趣。 竞赛要求:在肯定时间内,给气球胜利充气数量多的小组
10、即可获胜。 小结:其实,在合作给气球充气时,只要两人协作好,就会很快给气球布满气,让气球鼓起来,再用球托将气球固定住就可以了。 5.观看图片,了解生活中充气后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物品。提问:生活中的这些物品充气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小结:生活中充气后鼓起来的物品与我们的关系特别亲密,可以 帮我们做许多事情,节约许多力气呢。 反思: 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共享沟通,引导他们在沟通中尝试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觉的乐趣。为此我的活动中组织幼儿大胆试验,并沟通共享试验结果和试验操作阅历,让孩子通过操作验证自己的方法,通过两人合作给气球打气,鼓舞幼儿尝试合作完成充气试
11、验,并沟通两人合作胜利与失败的缘由,体验合作探究的欢乐。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本节活动注意幼儿的探究求知,在引发幼儿操作兴趣的根底上,鼓舞幼儿操作试验,最终教师提升总结,并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沟通气氛,大胆说出自己在试验中的探究发觉,使幼儿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体验个人、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 本活动通过自己给气球充气、两人合作给气球充气、充气竞赛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把握给气球充气的方法,查找不让气球撒气的方法,并知道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变化,能够依据气球的大小确定充气的多少,防止气球爆掉。活动中,通过猜测试验共享沟通阅历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觉充气多少与气球大小的关系
12、。 在活动中消失的气球因充气过多而爆掉的突发大事,也成为了幼儿沟通争论的科学现象,很快幼儿就了解了气球充气过多就会爆掉,大小不同的气球充气也不一样。活动中还消失了气球撒气的现象,幼儿也想了很多的方法,学会了使用气球托固定气球,防止气球撒气。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活动区时我和孩子们一起泡黄豆,观看黄豆发芽需要哪些条件,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是由于黄豆遇水产生了膨胀。在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科学的教育内容从身边取材,有益于幼儿真正的理解科学、喜爱科学。”本次活动中 为幼儿供应了身边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情愿动手、动脑,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操作和争论的方式,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
13、胀的现象。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2能够积极思索、大胆探究,并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3情愿动手、动脑,感受探究活动的趣味。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食物遇水膨胀的现象。 难点:用比拟的方法观看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活动预备 干木耳、银耳、胖大海、紫菜、菊花、水壶、温水、记录表、水彩笔、透亮杯、盘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局部:感知木耳的特征。 1出示干木耳 (1)教师:你看到的木耳是什么样子?鼓舞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干木耳的特征。是 怎么观看到的? (2)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发觉. (3)小结:我们小朋友通过用眼睛看,小手摸,鼻子闻的
14、方法,知道了木耳现在看起 来黑黑的、小小的、摸起来干干的、硬硬的、有点扎手,闻起来还有一股味道。 2迁移生活阅历 (1)教师:怎么才能把干木耳变成我们吃的样子? (2)教师:有许多的小朋友说,泡在水里就会变成我们吃的样子,那就让我们一起来 试试吧! 二、根本局部:幼儿试验体验膨胀现象。 (一)幼儿第一次试验,感知木耳遇水膨胀。 1幼儿试验 (1)讲解试验要求:以小组的形式将木耳放入温水碗中,认真观看木耳的变化并用完 整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觉,提示幼儿保持桌面清洁。 (2)教师:把泡过的木耳夹到盘子里,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拟泡过的木耳和干木耳有什么不一样?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干木耳泡水后的样子。
15、 (3)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木耳遇水前后的变化。 (4)小结:泡过水的木耳看起来颜色浅了一些、个子变大了,摸起来软软的、湿湿的, 闻起来还是有味道的。 2.膨胀现象 (1)教师:为什么木耳会有这样的变化?木耳里面什么样子? (2)幼儿争论,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缘由。 (3)教师:木耳吸水会变大,这种变大的现象叫做膨胀,木耳膨胀变大后,可以做菜 和汤,吃起来不仅有养分而且口感会很好,那就把我们泡好的木耳送到厨房去做美味的食物吧! (二)幼儿其次次试验,再次观看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 1.教师:是不是全部的食物放到水里都会变大膨胀? 2.出示材料:银耳、胖大海、菊花、紫菜(观看认知) 3 出示记录表
16、并介绍使用方法:全班集中猜测,然后幼儿个体试验,最终在共享中全班记录结果。 4.幼儿选择材料进展试验,提示幼儿观看物体泡水前后的变化,体验探究的乐趣。 5.展现试验结果:进展验证并在记录表上记录。提出问题:为什么你们的菊花放到水里没有膨胀?而我的已经变大膨胀了? 6.小结:食物遇水变大膨胀,水的温度和泡水的时间对膨胀的快慢也是有影响的,我们可以在科学区活动的时候进展探究。 三、完毕局部:拓展阅历探究水温柔时间对膨胀速度的影响。 (1)连续观看自然角里自己所泡的操作材料。观看一下它们有什么新变化? (2)在科学区探究同一种食物不同的水温,膨胀的速度是怎样的? (3)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总结 结合
17、本阶段幼儿身心进展的特点,遵循幼儿的最近进展区,活动中幼儿通过眼睛看、 小手触摸、鼻子闻多种感官感知食物遇水前后的变化,通过亲自操作发觉食物遇水膨 胀的现象,问题的结论在动手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表达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科学 活动既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要适合幼儿探究,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加活动,感受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4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并稳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熟悉。 2、通过变魔术嬉戏活动,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觉的乐趣。 二、活动预备: 装有小半瓶水的透亮瓶子人手一个,瓶盖2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三、活动重点: 了解颜料被水溶解变色的小隐秘。 四
18、、活动难点: 通过变魔术的嬉戏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觉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1、以带孩子们去魔法世界引入我们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日教师带大家去魔法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出示装有清水的塑料瓶子。 师:瓶中的水宝宝有没有颜色? 师小结:水是透亮的,无色的,无味,会流淌的。 2、第一次探究,初步感知水宝宝变色的隐秘。 这个水宝宝很好玩,现在我们要和它玩一个变魔术的嬉戏,我们一起来念魔法咒语“巴拉拉小魔仙,变变变”,说到变的时候,大家把手里的瓶子上下用劲摇动,看一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稳固幼儿对红、黄、蓝的熟悉,然后请幼儿记住手中瓶子的颜色,并说一说。 3、其次次探
19、究,交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师:教师这里有几个装有颜色的瓶盖,请大家每人选一个和你手中瓶子颜色不一样的颜色。 把原来瓶盖拧下来,把新的瓶盖盖上去,肯定要拧紧哦,可以请教师帮助拧瓶盖,拧好瓶盖以后再把瓶子上下用劲摇动,看看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4、谈论结果。 看看我们现在的瓶子有什么变化,再说一说瓶子里以前是什么颜色,现在是什么颜色。图片展现,加深记忆:第一组:黄+红橙 其次组:黄+蓝绿 第三组:红+蓝紫 5、小结:我们平常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颜色,我们可以把其他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看一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下来在区域角里再进展操作一下吧。 六、活动反思: 1、进展科学试验前要多
20、进展几次试验,把颜色配比好,这样幼儿操作起来会比拟简洁。 2、活动过程中可以多启发幼儿自己去观看,去发觉。 3、展现颜色图片时让幼儿自己来说一说他们拿的颜色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对的两边的各局部,在大小、外形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随处可见。在自然界中几乎全部的动物都是轴对称,昆虫也不例外。幼儿在观看探究喜爱的昆虫时也发觉了这一好玩的现象。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观看常见的昆虫,发觉昆虫身体的对称部位。(重点) 2利用镜子操作,理解对称的含义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
21、的发觉。(难点) 3积极参加活动,萌发探究昆虫的兴趣。 【活动预备】 1.整张的昆虫图片,在正中纵切的昆虫图片(另一半保存)。 2.每人一张白纸,一面镜子。 【活动过程】 一、玩“对称”嬉戏,体验对称特征。 1每人一张白纸,把纸对折,然后从折痕处开头,撕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 2展现局部幼儿的作品,看一看这些图形,发觉共同的地方(引导幼儿进展观看,比拟,小结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对折左右两边都一样,把它叠在一起会重合)。 3.小结:这种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二、将昆虫图片发放给幼儿,引导幼儿观看了解昆虫身体的对称性。 1.争论:昆虫的身体藏着对称吗?你有什么发觉? 2.小
22、结:原来这么多昆虫身体左右都一样,是对称的。 3.引导幼儿观看昆虫的翅膀以及触角。 提问:蝴蝶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它的翅膀上有那些花纹?蜜蜂的触角有什么特点? 4.小结:很多种类的蝴蝶翅膀花纹是对称的,蜜蜂的触角和翅膀都是对称的。 三、嬉戏“蝴蝶找翅膀”,探究发觉对称的隐秘。 1.通过小朋友的猜想和课件动态的演示,帮蝴蝶找出对称的翅膀,孩子们自己去查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 2.小结幼儿发觉“对称”的条件:外形、颜色、大小、图案一样,方向相反。 四、嬉戏:对称的昆虫,加深对称的理解。 1.出示昆虫的一半身体,幼儿想象它的另一半,会是什么样子。 2.把半个昆虫图片放在镜子的旁边,教师引导幼儿观看镜子中
23、的影像和昆虫身体构成对称。 3.拼图嬉戏:把两半局部的昆虫图片交给不同的孩子,让他们去查找并拼出完整对称的昆虫身体。 4.小结:对称在大小、外形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6 设计意图 在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上,颜色会给人们无限的惊喜和创意,万花筒就是人类利用颜色与科学的力气制造出来的艺术与生活结合的产物,通过引导孩子观赏万花筒的精致构造引其对美的观赏和追求,并引导他们亲自制作万花筒,在动手操作中体会颜色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 活动目标 1、能依据步骤组装万花筒,提高自己的动手的力量。 2、观赏颜色艺术给人类带来的艺术与美的享受。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万花筒的构造活动难点:动
24、手制作万花筒 活动预备 有万花筒漂亮图案的视频、半成品材料(需要孩子组装的万花筒材料包)、已经做好的万花筒若干、万花筒制作视频(教师可自己拍摄) 活动过程: 一、歌曲彩色的世界真奇异导入话题 师:就像刚刚歌词里唱到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彩色世界里 二、教师提出问题,播放有万花筒图案视频 今日教师带来一段视频,请你看一看,想一想,(1)视频里的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2)什么东西可以形成这漂亮的图案?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喜爱搭积木,体验造好高楼后的开心心情。 2、能留意观看、学习他人的阅历,尝试用多种方法垒高。 3、探究将积木垒高的方法,积存关于垒高的详细阅历。 活动预备: 中号
25、积木若干,垒高要素卡片,小红旗、条形皱纹纸若干,课件快快垒起来。 活动过程: 1、播放PPT观看高楼外并进行盖高楼竞赛,引发幼儿垒高的兴趣。 教师:喜爱这些楼房的图片吗?今日我们来当个小小建筑师,进展盖高楼竞赛,看谁的楼房盖得最高。 2、回忆已有阅历,幼儿自选材料“盖楼房“。 教师:怎样才能将楼房盖得又高又稳呢? 3、幼儿目测出最高的三座房子,师幼共同总结、归纳垒得高的缘由。 教师:谁的楼房盖得最高?他是怎么盖得这么高的?(教师依据幼儿的答复出示要素卡) 4、再次进展竞赛,使用数量、外形一样的积木进展垒高。 (1)教师:这次我们用数量、外形一样的积木进展竞赛,看看谁垒得最高! (2)教师和幼儿
26、一同进展测量,选出高楼的冠亚季军。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8 中班科学:有用的水 活动目标 1.尝摸索索用目测比拟或倒水的方法测量水的多少。 2.愿意试验,有在试验中求得答案的意识。 活动预备 1.幼儿人手一套一样大小的四个水杯 2.幼儿人手一套不一样大小的四个水杯 3.不同外形的水杯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日教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变出一杯水)。 2.试验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师:桌上有四杯水,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按从少到多的挨次给水杯排排队。 小结:杯子是一样大小的。 (2)其次次操作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和刚刚的四杯水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四杯水你能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你
27、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呢? 幼儿操作。 小结:当在不同大小的杯子里时我们无法知道水的多少,但我们把水倒进一样大小的杯子里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3.延长活动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看上去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它们装在不同外形的水杯里,你觉得它们会一样多吗? 幼儿在区角中连续探究。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长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再去尝摸索索。 2.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水杯的外形和水容量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要作比拟必需要在一样的条件下进展。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了解年轮与树龄之间的关系。 2、初步知道人类爱护树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预备 课件预备
28、:年轮实拍图3张,一棵树的经受故事图7张、故事音频 活动过程 出示树木年轮图片,以“猜猜树有多大年龄”的话题引发幼儿兴趣。 这是什么?知道这棵树几岁吗?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树 几岁了? 小结:树墩上一圈一圈的是树木的年轮,从年轮的圈数就知道树木有几岁了。年轮会告知我们树木生长的隐秘。 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图片,通过比照进一步了解年轮的学问。 你们看看这两个年轮的纹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年轮不仅告知我们树木的年龄,还告知我们在一般状况 下,年轮密的是北方,疏的是南方。由于树干朝南的一面受阳光照耀较多,生长较快,所以年轮比朝北的一面宽大一些。 叙述故事一棵树的经受,让幼儿知道人类爱护树对树的成
29、长的重要性。 1.叙述故事 故事中的树经受了什么?最终它变成了什么? 小结:故事中的树从种子发芽到长成大树,经受了开路、干旱的年份,也经受了风调雨顺的年份,最终被送进了造纸厂,变成了纸张。 2.知道人类爱护树对树的成长的重要性。 我们要怎么爱护树木朋友让他们安康生长呢? (不乱砍伐树木,当心森林大火,为树木除害虫等) 活动延长 家园共育:鼓舞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爱护树木的相关资料,了解树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0 活动目标: 1.、熟悉草莓的形状特点。 2、了解草莓的生长环境及草莓食品。 活动预备: 1、PPT甜甜的草莓。 2、每桌一盘草莓。草莓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
30、入草莓 师:小朋友们,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认真听猜一猜。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红红的表皮上长着籽儿。 我可以加工成果酱和果汁。我是谁呢? 二、观看草莓的外部特征 师:今日教师又带来了很多的草莓,教师要先来考考你们,你们预备好了吗? 小朋友们,你们看草莓是什么颜色的?谁能说说草莓像什么? 幼儿自由答复。 师:草莓的表皮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师: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儿长在里面而是长在果皮上。 请幼儿轻轻地摸一摸。 师:你摸到的感觉是怎样的?看一看草莓切开后是什么样的? 师: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教师小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别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
31、养分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有帮忙消化的成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稳固齿龈,清爽口气,润泽喉部。 二、观看PPT了解草莓的生长方式 师:草莓是长在哪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是怎么种植的。 教师小结: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分,疏水性好的土壤里。留意除草、浇水、除虫,浇水的时候,留意不要把草莓弄湿,由于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简单腐烂。 三、了解草莓食品 师:草莓成熟以后,用草莓可以生产许多好吃的食品,你知道哪些用草莓制作的食品? (草莓果酱,草莓罐头、蛋糕、雪糕、冰激凌、棒棒糖等等) 活动延长 幼儿添画:甜甜的草莓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1 活动目标: 1、了解叶子的不同特征 2、知道可以依据不同角
32、度介绍叶子 3、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异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叶子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依据不同角度介绍叶子的种类 活动预备:ppt, 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蜜蜂和妈妈一起去采蜜,小蜜蜂却捡了好多的树叶,于是他对叶子产生了奇怪。 二、根本环节: 1、妈妈从树叶的外形动身介绍了不同外形的叶子,有圆圆的叶子(睡莲),有扇形的叶子(银杏叶),有椭圆形的叶子(槐树),有心形的叶子(绿萝)。 2、还有一些叶子的外形很奇怪,比方有的叶子像剑,有的叶子像针,有的叶子像羽毛等。 3、叶子除了有各种不同的外形,有的还有特别奇妙的本事,有一种植物会大方,名字叫含羞草,只要手指或者其他东西遇到它的叶子
33、,他的叶子就会合在一起,就似乎大方了一样,所以人们叫它含羞草。(含羞草视频播放) 4、植物的叶子从颜色来说,大局部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有些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颜色,有的变成了黄色,有的变成了红色。 小结:植物的叶子真奇妙! 三、总结 小蜜蜂总结了今日它外出学习到的东西,树叶是多种多样的,有各种外形的,比方说有圆形的,扇形的,椭圆形的,心形的等;有奇妙本事的,比方说含羞草;有会变颜色的树叶。 活动延长: 妈妈说树叶的神秘还多着呢,引发幼儿对树叶神秘的进一步探究,比方说让小朋友找找我们身边的常绿树有哪些,它们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 奇妙的叶子这节课是中班科学领域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幼儿发觉和描述叶
34、子的不同特征、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异,植物名称并非学习目标。我从幼儿的已有学问动身,依据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好玩的故事情境,以爱探究的小蜜蜂导入,接着出示各种外形的叶子,引发幼儿思索:为什么叶子都不一样,接着从不同的角度帮忙幼儿理解,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让幼儿直观感受叶子的多样与奇妙,最终让幼儿去说去总结。微课制作反思,初次制作微课,各方面还有待改良,不管从设计还是技术支持方面,今后还需连续努力。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2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究发觉桔子的特征及桔子制品。 2、尝试制作桔子制品,并对制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预备 1、实物桔子若干,榨汁机一台,杯子、吸管若干。 2、封闭的盒
35、子一个(只可以一只小手伸进去),里面放一个桔子。 3、幼儿了解很多种水果的外形及吃法。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1)第一次猜测:有一种圆圆的水果,它是谁? 让孩子们将自己平常所熟悉的水果在头脑中过滤一遍。 (2)其次次猜测,在第一次的根底上缩小范围 :有一种水果圆圆的,要剥开皮才能吃。 让孩子们运用筛选和排解的方法努力去探访答案。 2、动脑筋,想方法 给孩子们供应一个封闭的盒子,只有一只小手可以伸进去,要求在不用眼睛看的状况下,自己想方法去获得答案。(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摸等) 3、玩一玩, 发觉隐秘 (1)幼儿争论:桔子可以怎样玩。(滚着玩、抛着玩、挂起来当绣球、当小丑的鼻子等等) (2)幼儿
36、争论:桔子可以怎样吃。(剥开皮就吃、做成冰糖葫芦、做成桔子罐头、榨汁等等) (3)幼儿争论:桔子皮有用吗?(洗净晒干可以象茶叶一样存放和冲饮,可做成糖桔丝、糖桔丁、桔皮酱、桔皮香、烧粥时放几片桔子皮有开胃作用、烧肉或烧排骨时也放几片,味道更美且不油腻) 4、做一做,尝一尝 教师和幼儿共同榨汁,并尝一尝其味道。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进展幼儿初步的观看力量和操作力量。 3、帮忙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全都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上1是5。 活动预备: 1、猫头鹰、啄木鸟、燕子的标本或图片;田
37、鼠、虫子图片若干4、5的数字卡片。 2、幼儿操作材料、活动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故事引出猫头鹰、啄木鸟、燕子,让幼儿说出各种鸟都有哪些本事,可让孩子们相互讲一讲,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二、用各种鸟类捕获害虫为主线,复习4的形成与数数,学习5的形成与数数。 三、引导幼儿用材料操作和数手指嬉戏,进一步理解4添上1是5。 四、教师与幼儿合作一起制作简洁的活动材料。 中班科学教学设计14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玩变色嬉戏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塑; 2.感知颜色的变化,进展三种颜色的分类。 二、活动预备 透亮饮料瓶若干个,颜色标记,塑料圈三个。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探究瓶子的隐秘。 1.导入:
38、“孩子们,这是什么呀?。今日我带来的可是奇妙的瓶子。(揭开遮布)这些瓶子怎么奇妙呢?这些瓶子呀都会变魔术!” 2.观看瓶子 “大家快来看看,奇妙的瓶子是什么样的?”(都是透亮的,装着没有颜色的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发觉了什么呢? (二)发觉隐秘,激发探究欲望。 过渡:“那这个瓶子奇妙在哪呢?它说只要你请它跳个舞,他就会变魔术给你看!我们试试吧。下面一个人拿一个,我也拿一个。”(留意:站的位置不要太挤,不要背对大家。) 1.晃瓶子 (1)“拿好你的瓶子,音乐响起来,让我们和瓶子一起跳个舞吧。” (2)“让瓶子动起来,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找变化 (1)“看看你们的瓶子有没有什
39、么变化啊?”(只有三位幼儿拿的瓶子里的水变颜色了。留意让孩子自己说出颜色。) (2)“咦,你瓶子里的水变成了什么颜色?你的也变了,变成了什么颜色?他们的怎么没有变啊?(感到很惊奇。) (3)把瓶子放在地上休息。 幼儿猜猜:“为什么他们三个小朋友的瓶子没有变颜色呢?” (4)引导幼儿发觉瓶盖的隐秘。 (三)玩变色嬉戏,进展颜色分类。 过渡:“这儿还有好多奇妙的瓶子呢(揭开遮布),一个人拿一个,我们再来试一次吧。” 1.变颜色 “预备好。(音乐开头)动起来吧,让瓶子里的水也跳动起来!” 2.送瓶子 (1)(音乐停顿)“你们发觉了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 (2)“小瓶子想找好朋友了,我数一,二,三,
40、红色和红色站在一起,蓝色站在一起,黄黄站在一起。我要开头数啦,一,二,三。”(检查) (3)(神奇一点)“嘘!我的瓶子在和我说话呢,他说瓶宝宝想要回家了。他们的家在哪儿呢?找找看,在这儿呢,(出示空篓)上面还贴着标记。下面请你们看着瓶子里水的颜色,按标记把瓶子送回家吧。” (留意:节奏要慢一点,要让孩子都能宁静下来才开头说,不要急。) (四)再变颜色,提醒隐秘。 1.教师换瓶盖变色。 过渡:“瓶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也坐到椅子上休息休息吧。” (1)“刚刚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黄颜色,它说它还会变颜色!”“这次能变出什么颜色呢?我们认真看看吧。”(边说边换瓶盖,音乐起。假如有孩子说出我换瓶盖了,“我是
41、在换瓶盖,教师为什么要换瓶盖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2)教师随音乐舞动。“看,颜色真的又变了,黄色变成了什么颜色啦!” (3)“你们也把瓶宝宝轻轻地请出来。看清晰你拿的瓶子,里面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拿瓶子,随音乐的节奏舞动。) (4)“瓶子里的水变色了吗?为什么没变色呢?” 2.小朋友换瓶盖变色。过渡:“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小隐秘呢!想知道的人赶快找一张椅子坐下来。”(幼儿回位置)幼儿猜想。(如幼儿猜想不到,教师启发:细心的小朋友就会发觉,刚刚魔法师换了一个瓶盖,瓶子里水的颜色就又变了,那么,隐秘究竟在哪儿呢?) (1)“隐秘真的在瓶盖里吗?” (2)“对了,原来瓶盖里有颜色,教师刚刚把自己黄颜色的瓶盖拧下来,换上了一个里面有蓝颜色的瓶盖,水就变成了绿色了。” (3)“你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提示幼儿记住自己瓶子里水的颜色,要选里面有不同颜色的瓶盖,肯定要拧紧。) (4)幼儿换瓶盖。 (5)随音乐舞蹈。 (6)“原来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变成什么颜色了?”坐下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巡回倾听。 (7)请两三名幼儿在集体前说说。 (8)完毕语:“噢,不同的颜色遇到一起,就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小朋友们请带上你的瓶宝宝,跟教师来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