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doc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指南(三级).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本要求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论述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以及就业与失业的相关知识。二、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及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并掌握劳动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概念。2掌握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及分类,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分类。3掌握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的三个阶段及相关分析原理。4掌握均衡价格的一般原理以及工资形式的分类和相关知识。5掌握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熟悉失业的概念、失业的类型以及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6掌握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三大宏观调控政策的
2、原理。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 )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 D本质2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皮( )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劳动力供给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4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 )。A0 B0 C1 D15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1 B1 C2 D06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 )。A0 B2 C1 D17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
3、的是( )。A1 B1 C0 D08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表示为( )。A(SS)(wW) B(wW)(SS)C(W/S)(SW) D(S/W)(WS)9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表示为( )。 A(WD)(wD)B(Dw)(DW)C(WW)(DD) D(DD)(WW)10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 )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11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 )。A0 B0 C1 D112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 )。A2 B2 C1 D113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0 B0 C1 D114对于劳动力
4、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 )。A2 B2 C1 D115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 )。ALQ BQL CQL DLQ1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个阶段,判断正确的是()。 AAP递减 BAP递增 CMP递减 DMP为负值17AP与MP的交点为( )的最大值。A总产量TP B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18当( )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AAP0 BMP=0 CAPMP DAPMP19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 MRPVMP B MRPMP C VMPMP DMPMC2
5、0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1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B希克斯C马歇尔D瓦尔拉22均衡价格论是由( )提出的 。A马歇尔B希克斯C亚当斯密D瓦尔拉23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 )。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总供给等于( )之和。A消费十储蓄B投资十储蓄C投资收入D消费收人25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6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就业
6、人数失业人数27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劝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回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子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 )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
7、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D收人政策 29收人差距的衡量指标是( )。A国民收人B基尼系数C人均GDP D需求弹性30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 )时,表示收人差距非常小A大于0.2 B大于0.2 C大于0. 4 D小于0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有( )。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B设定假设条件C提出理论假说D验证E反馈3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
8、老年人由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技人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 )阶段。AMP递减BA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5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人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AP递增B第一阶段AP递减C第二阶段MP递减D第二阶段MP递增E第三阶段MP为负值6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AMRPVMP BVMP=MPP CMC=W DMPW EVMPMC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8人口
9、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就业人口总量量9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 )。A货币工资率B工作时间长度C劳动力数量D价格指数E工资制度10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B法定性C企业自定性D灵活性 E公平性 12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 )。A当期支付B实物支付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13均衡国民收
10、人等于( )。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储蓄D消费储蓄E消费投资14失业类型分为( )。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15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16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C就业人数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17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人的增长18政府支出包括( )。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
11、府呆坏账19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 20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B就业政策C货币政策D金融政策E收入政策 2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 )。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 22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23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 )。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24收人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B有
12、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人差距D有利于限制收人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调控收人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人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A制定工资一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至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人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A 2.C 3.C 4.D 5.B 6.C 7.A 8.A 9.C 10.C 11.C 12.D 13.C 14.D 15.B 16.B 17.B 18
13、.B 19.A 20.C 21.D 22.A 23.B 24.A 25.C 26.C 27.A 28.B 29.B 30.B二、多选题1.AB 2. ABCD 3. ABE 4. ABC 5.ACE 6.ABCE 7.ABC 8.BC 9.ABE 10.ABC11.ABCD 12.BC 13.ABDE 14.ABCD 15.CD 16.BE 17.ACD 18.BD 19.BDE 20.ACE 21.ACE 22.ADE 23.ABCD 24.ABCD 25.ABC第二章基本内容与要求一、基本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了劳动法的体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二、学习要求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2熟悉劳动法基
14、本原则。3熟悉劳动法律渊源的含义和类别,类别包括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以及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和正式解释。4熟悉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包括: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5掌握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以及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6熟悉劳动法律事实以及法律事实的两种分类:劳动法律行为和劳动法律事件。辅导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1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
15、(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B物质帮助权C报酬权D休息休假权2( )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3所谓( )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4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 )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5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 )。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6(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7( )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
16、式。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8( )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A劳动法律B宪法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10将宪法、劳动法律、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CD11()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12()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13( )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
17、释D集体合同14( )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15( )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D劳动法的内容16( )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 )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 )。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D最低,强制性18( )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
18、、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9劳动法监督检查的( )既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C客体D方式20(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21劳动关系的产生是以劳动条件的( )为其条件。A合并B具备C分离D完整22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 )。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23( )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
19、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4( )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D法律渊源25( )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6( )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7( )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
20、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关系28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 )调整。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29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 ),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B法律关系C劳动合同D双务关系30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31( )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C无劳动行为能力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32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
21、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33劳动法律关系的( )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A原则B客体C内容D事实34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 )。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35( )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36( )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1劳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管理 考试指南 三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