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系统分析控制程序.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修订履历版本修 改 内 容 制/修订日期制/修订人A0新版作成2007-6-11曾 伟会签分发记录部 门会签分发份数部 门会签分发份数总 经 理技 术 部管理者代表市 场 部采 购 部生 产 部人 事 部业 务 部品 保 部财 务 部核准审核1.0 目的 为了确定公司目前所使用的测量系统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影响;并验证是可行的测量系统,应保证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2.0 范围 公司特殊特性控制所涉及使用的量具;千分尺、卡尺;APQP控制计划中所提出的测量仪器,如:显微镜、针规、卡尺等;具体可分为两大类:计量型量具和计数型量具。3.0 职责3.1 品保部的计量
2、工程师负责组织收集数据、计算、评价和结果的判定;3.2 生产部所涉及到需要对测量仪器进行系统分析的工序,如镀膜、切割、滚圆等负责执行测量工作。4.0 工作程序4.1 分析频率4.1.1 原则上每一年作一次测量系统分析。 4.1.2 当产品的性能发生变化需要时,或客户有特殊的要求时,由品保部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分析的频率。 4.2 分析内容4.2.1 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变差的来源,这些来源可以影响系统产生的结果。4.2.2 用来描述测量系统变差的分布的特性有: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4.2.3 我公司的测量系统分析可根据需分析的量具的具体情况和标准的要求选
3、择适当的特性进行分析。4.3 计量型量具的分析4.3.1 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 4.3.1.1 收集数据4.3.1.2 确定需要进行分析量具4.3.1.3 根据量具的特性,计量工程师随机抽取10件相同档案号的产品作为测量的样本,并将产品从1-10进行编号。4.3.1.4 计量工程师指定使用仪器的三名评价人A、B、C,每名评价人各对10件作了编号的产品进行指定项目测量三次,测量过程由工程师随机抽取对应编号的零件,不让评价人知道所测产品的具体的编号。4.3.1.5 把A、B、C三名评价人每次测量的结果按照零件的编号记录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其中零件1-10为被测量零件的结果;A(B、C)
4、1-3为每一次测量的结果。4.3.1.6 计算4.3.1.6.1 把每个评价人三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填写在第4、9和14行,三次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填写在第5、10和15行相应的位置。4.3.1.6.2 X和R的计算:把第4、9和14行中的数据取平均值后分别得到XA、XB和XC;同理,分别计算出RA、RB和 RB,将RA、RB和RC相加的和除以3得到R。4.3.1.6.3 XDIFF和UCLR计算: XDIFFMax (X)ABC - Min (X)ABC;UCLR=R *D44.3.1.6.4 当单个R值超出UCLR时,必须圈出,查明原因;并由原来的评价人采用最初的仪器重复测量这些超
5、项读数或者剔除这些超项值,由剩余观测值再次平均并计算R bar。4.3.1.6.5 将所算出来的X bar、R、XDIFF和UCLR结果填写到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中。4.3.1.6.6 根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所提供的公式分别计算仪器/设备变差(EV) 、评价人变差(AV);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和零件变差(PV)。4.3.1.7 判定分析和结果处理4.3.1.7.1 判定标准:可接受标准是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R&R)占总变差(TV)的百分比。l 低于是10%的误差测量系统可以接受;l 10%-30%的误差根据应用的重要性,量具的成本,维修的费用等可能是接受的;l 大于30%的误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系统分析 控制程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