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专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专题2023年上海市长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9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乙】(仲淹)服除,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馀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公众号
2、: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断无以应。(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注释:服除:指服丧期满,王曾:北宋名相、诗人。立仗:设立仪仗。章献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仁宗即位,曾垂帘听政。明公:此处是对曼殊的尊称。5【甲】文节选自范仲淹所写的_(篇名)。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舍不荐( )(2)殊丛之( )7解释【甲】文中的画线句。微斯人,吾谁与归?8【甲】文中范仲淹提出了“_,_”的政治抱负,这一政治抱负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1)_;宁肯得罪权贵,也要上书直言,不献媚于章献太后;(2)_。9【乙】文中晏殊
3、“大惧”“怒责之”这些表现背后的想法是否符合【甲】文所阐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请作简析,(二)古诗文阅读5岳阳楼记6(1)舍弃(2)听从7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服丧期满,立即就朝廷政令的得失与民间利弊上书谏言。(2)面对有举荐之恩的晏殊的怒责,坚持自己的进言是正确合理的。9不符合,晏殊“大惧”“怒责”的行为显然是害怕受到范仲淹的牵连,得罪章献太后,影响自己的仕途,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强调的是不受外物影响/指的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第5
4、一10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唾,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书杨朴事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及召对,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注】东封:封泰山
5、。召对:召其应对诗歌。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坐:因犯罪。5.【甲】【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及召对( ) (2)顾语妻曰(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 、 ;【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 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9.下列对【甲】 【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怀民和东坡应是情投意合的朋友。B.【乙】文由“妻子不觉失笑”可推断,
6、苏轼的家人之前应听说过杨朴妻之诗。C.【甲】文月色引发了苏轼之“乐”,【乙】文苏轼的话让家人的心情转为愉悦。D.【乙】文交代了苏轼获罪、被贬的原因,【甲】文体现了他被贬后的生活状态。10.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 ,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 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 的人生态度。5.【甲】【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 北宋 (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及召对( 到了,等到 ) (2)顾语妻曰( 回头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
7、人罢了。8.【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 描写 、 议论 ;【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 被召入朝 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9.下列对【甲】 【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甲】文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怀民和东坡应是情投意合的朋友。B.【乙】文由“妻子不觉失笑”可推断,苏轼的家人之前应听说过杨朴妻之诗。C.【甲】文月色引发了苏轼之“乐”,【乙】文苏轼的话让家人的心情转为愉悦。D.【乙】文交代了苏轼获罪、被贬的原因,【甲】文体现了他被贬后的生活状态。10.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 与家人话别 ,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 平和 的心境沉浸于澄澈
8、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 豁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五四学制)九年级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3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
9、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子厚)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注涘:水边。卒:突然。教禁:官方发布的劝谕条文和禁令。5.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也就是乙文中的“子厚”。他和乙文作者韩愈以及另六位宋代文学家被合称为“_”。(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4分)斗折
10、蛇行,明灭可见。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1)益自刻苦_ (2)是岂不足为政邪_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B.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滥、湖海蓄积。C.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D.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溢、湖海蓄积。9.读两文可知,子厚曾先后被贬谪到永州和柳州。在永州,子厚虽“自肆于山水间”,却感受到“_,_”的冷清气氛,创作出小石潭记等佳作。在柳州,子厚用心政务,“_,_”,获得当地百姓们的信任;同时他还热心指
11、导青年学者,使他们的文词达到“_”的水平。(6分)10.从两文可以看出,子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_、_。(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5-10题(23分)5. 柳宗元(1分) “唐宋八大家”(1分)6.(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7. 益:更加。(爱莲说) 足:够得上,值得。(桃花源记)(共4分,各2分)8. A(3分)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或:“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悉有法度可观” (共6分,各2分)10.治理有方的官员(或:心怀百姓的政治家、受人爱戴的官员等等) 提携后进的师长(共4分,各2分)2023年上海市嘉定
12、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5一10题(22分)【甲】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唾,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速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扣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
13、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客,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留。其实湖光染年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节选自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注释】六桥:在西湖苏堤上.岚:山中雾气。勒:制,这里是推迟花期的意思。午、未、申三时:约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夕舂(chng):指落日。5.【甲】、【乙】两部作品的作者依次分别为 、 。 (2 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月色入户( ) (
14、2)欣然起行( )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去了。B.我当时对桃花感到好奇,竟然舍不得离开。C.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去了。D.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8.【乙】文作者抓住月光 的特点进行描写;【丙】文作者则从花、柳、 和 等角度来写“月景尤不可言”。(3分)9.【甲】诗作者的游历过程,是从一派 (1) 的景象开启的;联系选文标题和内容,【丙】文作者描写的是 (2) 。 (4分)10.【甲】诗作者在尾联中表达的愿望是 ; 【乙】 文作者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寄予在文“”一词中:【丙】文结尾画线句表达了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中考语文精品专题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