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 (8)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流行病学 (8)精选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传染病流行病学(8)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9页n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是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群中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并制订防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素,并制订防制策略和措施的科学。n传染病传染病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指由传染性病原体或它们的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9页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传染病的流行趋势20世纪,肆虐世纪,肆虐20世纪世纪70年代年代,再度肆虐,再度肆虐20世纪世纪,有效控制,有效控制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9页n1347-13511347-1351年,黑死病在欧洲流行,年,黑死病在欧洲流行
2、,5 5年年间导致欧洲人口的间导致欧洲人口的1/31/3(24002400万人)死亡万人)死亡n18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占所有死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占所有死亡的亡的10%10%n1919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世纪,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人数的50-60%50-60%n19001900年美国传染病总死亡率为年美国传染病总死亡率为797/10797/10万万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9页n成功消灭天花,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成功消灭天花,正朝着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努力的目标努力n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多种传有效控制了麻风、白喉、鼠疫等多种传染病染病n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
3、占总死亡人数的全球传染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10%以下以下n19801980年美国传染病总死亡率降至年美国传染病总死亡率降至36/1036/10万万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9页n再燃再燃 结核、霍乱、疟疾等结核、霍乱、疟疾等n长期未能控制长期未能控制 流感、病毒性肝炎等流感、病毒性肝炎等n新发现新发现 AIDS、疯牛病、疯牛病、SARS、丙肝等、丙肝等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9页WHO 总干事:总干事:“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个国家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对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此高枕无
4、忧。”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年世界卫生报告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9页第一节第一节 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1 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能引起宿主致病的微生物。2 宿主(宿主(host)能供给病原体营养和场所的生物。能供给病原体营养和场所的生物。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9页3 传染过程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互作用的过程。4 感染谱(感染谱(spectrum of infection)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不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呈现为程度
5、不同的反应,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同的反应,从隐性感染直至致死性疾病,这种表现称为感染谱。这种表现称为感染谱。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9页特性数量变异性侵入门户特异性防御体系非特异性防御体系病病原原体体宿宿主主未未发发生生感感染染隐隐性性感感染染轻轻型型疾疾病病中中型型疾疾病病严严重重型型疾疾病病病病死死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9页病原体的主要特性:病原体的主要特性:n传染力(传染力(infectivity)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病原体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续发率续发率=继发感染数继发感染数/暴露数暴露数n致病力(致病力(pathogenicity)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
6、的能力。指病原体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致病力致病力=发病数发病数/感染数感染数n毒力(毒力(virulence)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指病原体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毒力毒力=重病例或病死数重病例或病死数/总病例数总病例数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9页表表1 1 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常见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染力、致病力和毒力强度传染力致病力毒力高天花,麻疹天花,狂犬病,麻疹,普通感冒天花,狂犬病,结核,麻风中风疹,腮腺炎,普通感冒风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低结核结核,脊灰炎麻疹极低 麻风麻风风疹,普通感冒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9页病原体变异性:病原体变异性:
7、n耐药性变异耐药性变异 指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药物指原来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变成对该药物不敏感或耐受菌株。不敏感或耐受菌株。n抗原性变异抗原性变异 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病原体的基因突变导致了病原体的抗原性变异,从而使疾病发生爆发流行。从而使疾病发生爆发流行。n毒力变异毒力变异 变强或变弱。变强或变弱。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9页流行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三个环节三个环节非纯生物学现象,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非纯生物学现象
8、,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素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9页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病人病人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空气空气水水食物食物接触接触虫媒虫媒土壤土壤医源性医源性垂直传播垂直传播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9页一、传染源一、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9页1 病人:病人:最重要的传染源。最重要的传染源。n潜伏期:潜伏期:大部分传染病此期内不排病原体,有大部分传染病此期内不排病
9、原体,有些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而有传染性。(麻疹)些在潜伏期末可排出病原体而有传染性。(麻疹)n临床症状期:临床症状期:整期都可排出病原体,传染性最整期都可排出病原体,传染性最强,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强,作为传染源意义最大。n恢复期:恢复期: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但有些仍可排出一般不再排出病原体,但有些仍可排出病原体。(伤寒、痢疾、乙肝)病原体。(伤寒、痢疾、乙肝)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9页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应用:n确定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判断确定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判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n确定接触者检疫期限确定接触者检疫期限n确定接触者免疫接种时间确定接触者
10、免疫接种时间n评价预防措施效果评价预防措施效果n确定爆发及共同来源的爆发确定爆发及共同来源的爆发n确定疫情的性质确定疫情的性质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9页各型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各型病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n临床症状明显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临床症状明显的病人是重要的传染源。n隐性感染者、轻型、非典型病例作为传隐性感染者、轻型、非典型病例作为传染源的的意义也不容忽视。染源的的意义也不容忽视。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9页传染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传染期及其流行病学意义:n传染期是指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染期是指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n传染期是决定隔离期的重要依据。传染期是决定隔离期的重要依据
11、。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9页2 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carrier):):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n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麻疹、白喉、痢疾、霍乱等少麻疹、白喉、痢疾、霍乱等少数传染病。数传染病。n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一般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时一般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时间较短。间较短。n健康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目前只能对重点人群进行携带情目前只能对重点人群进行携带情况的检查。一般认为流行病学意义不大,但流脑、乙况的检查。一般认为流行病学意义不大,但流脑、乙脑、乙肝、脊灰等健康病原携带者较多,则是重要的脑、乙肝、
12、脊灰等健康病原携带者较多,则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源。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9页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携带时间、携带与排出病原体的数量、携带时间、携带者的者的职业职业、生活环境、卫生习惯及携带、生活环境、卫生习惯及携带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卫生防疫工作者所处环境的卫生水平、卫生防疫工作质量都有关系。质量都有关系。饮食服务行业、供水企业、托幼机构等饮食服务行业、供水企业、托幼机构等单位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对人群威胁非常单位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对人群威胁非常严重。严重。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9页3 受感染的动物:受感染的动物: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
13、疾病,称动物性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称动物性传染病(传染病(zoonosis)或人畜共患病。)或人畜共患病。n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与受感动物作为传染源的危险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与受感染动物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动物的种类和密染动物接触机会、接触的密切程度,动物的种类和密度等。度等。n动物性传染病患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一般不大,因人与人动物性传染病患者作为传染源意义一般不大,因人与人之间通常不会引起传播。但鼠疫除外。之间通常不会引起传播。但鼠疫除外。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9页二、传播途径二、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
14、后,侵入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经历的全部过程。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9页1 经空气传播(经空气传播(air-borne infection)(1)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包括经飞沫、飞沫核和尘埃(2)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n传播广,发病率高传播广,发病率高n续发率高续发率高n冬春季发病率上升冬春季发病率上升n儿童发病率高儿童发病率高n发病常与居住条件(尤其是拥挤)有关发病常与居住条件(尤其是拥挤)有关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9页2 经水传播(经水传播(water-bo
15、rne infection)(1)经饮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经饮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n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用同一水源史病人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用同一水源史n除哺乳婴儿外均可发病,暴饮者尤多除哺乳婴儿外均可发病,暴饮者尤多n水源常年被污染,病例常年不断;被一次大水源常年被污染,病例常年不断;被一次大量污染,可出现爆发或流行;采取净化水源量污染,可出现爆发或流行;采取净化水源措施后,发病明显减少措施后,发病明显减少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9页(2)经接触疫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经接触疫水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n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n发病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发病
16、有季节性和地区性n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接触疫水后发生爆大量易感人群进入疫区接触疫水后发生爆发或流行发或流行n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可控制病例的发生病例的发生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9页3 经食物传播(经食物传播(food-borne infection)经食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经食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n病人有食用被污染食物史,不食用者不发病病人有食用被污染食物史,不食用者不发病n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出现爆发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出现爆发n停止供应该食物或采取措施后,爆发平息停止供应该食物或采取措施后,爆发平息n无年龄、职业、性别差异
17、无年龄、职业、性别差异n有一定季节性有一定季节性n一般发生中毒较经水传播疾病严重一般发生中毒较经水传播疾病严重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9页4 经接触传播(经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1 1)直接接触直接接触(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2 2)间接接触间接接触(indirect contact transmission)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n多呈散发型,家庭续发率高多呈散发型,家庭续发率高n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较差有关发病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卫生条件较差有关n四季均可发病四季均可发病n
18、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以减少发病以减少发病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9页5 经节支动物传播(经节支动物传播(arthropod-borne infection):虫媒传播虫媒传播经节支动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经节支动物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n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分布与传播该疾病的节地区性分布特点,病例分布与传播该疾病的节支动物分布一致支动物分布一致n季节性分布特点,发病率升高与特定节支动物季节性分布特点,发病率升高与特定节支动物活动季节一致活动季节一致n明显的职业和年龄分布特点明显的职业和年龄分布特点n年龄分布青壮年多发
19、年龄分布青壮年多发n多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多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49页三、人群易感性(三、人群易感性(herb susceptibility)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易感性降低易感性降低 易感性升高易感性升高新生儿增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消退免疫人口免疫力消退免疫人口死亡免疫人口死亡计划免疫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传染病流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9页1 疫源地(疫源地(infectious focus)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能波及的
20、地区。2 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组成部分。一疫源地是流行过程的组成部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疫源地构系列相互联系、相继发生疫源地构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成了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四、疫源地及流行过程四、疫源地及流行过程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9页(1)疫源地成立条件)疫源地成立条件 传染源传染源+病原体能继续传播病原体能继续传播(2)疫源地消灭条件:)疫源地消灭条件:n传染源转移或不再排出病原体;传染源转移或不再排出病原体;n病原体被清除,传播途径不存在;病原体被清除,传播途径不存在;n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感染。期未感染。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9页1
2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理因素。主要是气候和地理因素。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既可扩大流包括人类的一切活动。既可扩大流行,也可制止发生、蔓延以致消灭。行,也可制止发生、蔓延以致消灭。n二因素分别作用于三个环节而起作用。二因素分别作用于三个环节而起作用。n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而多变,因此,这些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而多变,因此,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因素的综合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9页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预防和控制策略:一、预防和控制策略:1 1 预防为
22、主预防为主2 2 发挥卫生防疫机构的作用发挥卫生防疫机构的作用3 3 发展三级预防保健网发展三级预防保健网4 4 因时因地制宜,反复斗争因时因地制宜,反复斗争5 5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地区、国际合作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地区、国际合作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9页二、预防措施和办法:二、预防措施和办法:1 1 改善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条件2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3 3 免疫预防免疫预防4 4 国境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9页三、控制三、控制(一)疫情管理(一)疫情管理1 疫情报告疫情报告n报告种类:报告种类:3 3类类3636种。种。n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
23、限:2 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n报告制度是否健全,上报是否及时。报告制度是否健全,上报是否及时。n漏报率、漏诊率。漏报率、漏诊率。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9页(二)防疫措施(二)防疫措施1 对传染源的措施:对传染源的措施:(1)病人:)病人:“五早五早”n甲类(强制管理):强制隔离;甲类(强制管理):强制隔离;n乙类(严格管理):住院或家中隔离;乙类(严格管理):住院或家中隔离;n丙类(监测管理):治愈后可工作和学习。丙类(监测管理):治愈后可工作和学习。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9页(2)疑似病人:)疑似病人: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明确诊断(3)携带者:)携带者: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定
24、期随访做好登记并进行管理、定期随访(4)接触者:)接触者:检疫检疫 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留验,医学观察,应急接种,药物预防(5)动物性传染源:)动物性传染源:处死,彻底消灭,隔离治疗处死,彻底消灭,隔离治疗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9页2 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杀虫消毒、杀虫3 对易感者的措施:对易感者的措施:n免疫预防免疫预防n药物预防药物预防n个人防护个人防护n职业防护职业防护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49页4 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爆发、流行的紧急措施:n限制或停止集会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限制或停止集会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n停工、停业、停课。停工、停业、停课。n
25、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n封闭被污染的水源。封闭被污染的水源。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9页解除紧急措施的条件:解除紧急措施的条件:n甲类全部治愈;乙类得到有效隔离;甲类全部治愈;乙类得到有效隔离;病人尸体严格消毒处理。病人尸体严格消毒处理。n污染物及环境经卫生处理;有关病媒、污染物及环境经卫生处理;有关病媒、动物基本清除。动物基本清除。n经最长潜伏期后无新病人。经最长潜伏期后无新病人。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9页第三节第三节 计划免疫及其评价计划免疫及其评价一、扩大免疫规划(一、扩大免疫规划(EPI)n 1974年年WHO提出,我国提出,我国1980年加入年加入n EP
26、IEPI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相结合,防制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相结合,防制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9页二、计划免疫二、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或最终消灭针对性疾病。控制或最终消灭针对性疾病。1 内容:儿童基础免疫。内容:儿童基础免疫。
27、“5苗防苗防7病病”。2 程序:疫苗种类、接种先后次序与要求程序:疫苗种类、接种先后次序与要求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9页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我国儿童基础免疫程序年龄卡介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出生初种1次1月2次2月1次3月2次1次4月3次2次5月3次6月3次8月初种1.5-2岁加强4岁复服加强7岁复种白类加强加强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9页一、评价程序一、评价程序:期:剂量设定和安全性期:剂量设定和安全性期:安全性和免疫性试验期:安全性和免疫性试验期:疫苗效果比较试验期:疫苗效果比较试验三、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三、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9页二、评价指标二、评价指标1 1 疫苗疫苗安全性:安全性:接种后反应强度接种后反应强度2 2 疫苗疫苗有效性:有效性:免疫成功率免疫成功率3 3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效果:效果:疫苗保护率疫苗保护率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9页三、计划三、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免疫工作考核n建卡率建卡率n接种率接种率n疫苗覆盖率疫苗覆盖率n冷链设备完好率冷链设备完好率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9页感谢大家观看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9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