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制作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节目制作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视节目制作技术3张歌东人类发明电视的起步时间并不晚于广播的发明。在电视发明和运用的过程中,也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心血。除了人们有希望远距离也能看到影像的客观要求外,推动电视发明的直接动力和重要因素是对硒元素光电作用的发现和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的发明。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48年之后的1865年,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梅无意中发现洒元素有光电作用的特性,即光线照射到含有硒的物体上,硒会产生电子流。照射的光线越强,电子流就越强;光线越弱,电子流也就越弱。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光电效应的报告。硒的光电作用使人们有可能把光的变化变成电信
2、号传送出去,从而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取得专利。这种扫描圆盘把图像分解成许多个象素,根据每个象素光线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电信号,通过电传把图像从甲地传到乙地。这种用机械式扫描盘进行的图像传送叫做机械传真,是电视发明的雏形。1907年,苏联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获得设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像的电视接收机的特许权。1911年他研制成电子射束管的电视实用模型,并用它显示出第一幅简单的静止图像。1923年至1929年,电子发射管和接收管发明成功,使图片传真成为现实,静止图像技术的发明和无线电声音广播在商业上
3、的成功,促使人们对电视广播的发明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资料称,从1919年到1925年间,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先后提出了100多项有关电视发明的专利申请。其中,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沃里金于1923年获得光电发射管的发明专利权。他发明的这种光电发射管采用电子扫描技术摄取图像,取代了尼普科夫的机械扫描技术,成为电视发明的重大成果之一。电视发明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贝尔德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研究电视,于1924年春天实验发射和接收了一个“十”字图形。1925年10月2日,他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播送和接收电视画面的实验,并第一次在电视上清晰地显现了一个人的头像
4、。1926年 l月 26日,贝尔德在伦敦作公开表演,轰动了英国和世界。贝尔德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实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他的试验成果表明了电视的真正诞生。贝尔德因此被称为 “电视之父”。在其他一些国家,也陆续出现了一系列电视实验的公开表演。电视设备在英、美、德等国的无线电器材展览会上展出。市场开始出售电视接收机和有关器材,制造电视接收机也成为一些人的业余受好。这期间,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把电视画面从英国伦敦发射传送到美国纽约。这一重大成就,证明图像是能够通过无线电远距离传送的。美国也是研究和出现电视较早的国家。继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担任工程师的兹沃里金发明光电发射管
5、之后,美国无线电广播公司的工程师菲洛法思斯沃思于1928年发明了电子图像分解摄像机。1929年,兹沃里金又发明了电子图像显示管。1931年,艾伦杜蒙发明了阴极显像管。另一个对电视发明做出重大贡献的是俄裔英国科学家休伊伯格。他在担任英国电子乐器公司研究主任期间,于1932年领导研制成功了电视摄像管,并逐步达到图像清晰的程度。他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在电视扫描技术上进行重大改进,实验成功了4O5行交叉电视扫描的技术制式,使电视图像的摄取、传送、显示技术比原来的30行、120行、240行技术前进了一大步。自此以后,电视广播作为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新型传播媒介,开始进入社会,进入人们的生活。从 20年代
6、到30年代,电视传播技术日臻完善,电视广播也开始进入社会生活。1929年秋季,英国正式开办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进行使广播声音和电视图像同时播出的实验。实验获得成功并播出了第一个声图并茂的电视节目转播舞台剧口含一朵鲜花的勇士。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了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11月2日正式播放电视节目,每周播放13个小时。该台使用的设备是贝尔德发明的机械电视系统,扫描行数从1929年的30行提高到240行。两个月以后,又采用了休思伯格的405行扫描标准。4个月之后,新的电子设备替代了贝尔德的机械电视系统。一般公认为1936年11月2日英
7、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的开播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广播。1937年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它用一条同轴电缆把亚历山大宫和海德公园连接起来,播送了英王乔治六世加冕的实况。这也是英国的第一次户外电视实况转播。到193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的广播时间增加到每周24小时。当时英国的电视接收机有2万架,大部分用户在伦敦。美国也是研究和应用电视以及出现电视广播较早的国家,于2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并首先出有线电视。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传送了有线电视节目。1928年4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视台第一个领到了实验电视广播的执照,1930年开始试验广播。
8、到1937年,美国的非商业性实验电视台已有17座。1939年4月30日,电视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出现,全国广播公司的实验电台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罗斯福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约有几百架接收机收看了这次电视实况广播。这些接收机大多数是个人组装的。电视实验广播的成功推动了美国电视工业的发展,这一年杜蒙公司制造的电视接收机首次进入市场。从1941年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开始颁发商业电视广播执照。6月17日,第一家商业电视台全国广播公司的WNBT成立,7月1日开播。当时成立的商业电视台大都是每天播出23个小时的黑白节目,采用525行的扫描标准。当时整个纽约地区有47OO架电视接收机。在英、美两国进行电
9、视研究和电视实验广播的同时,其他二些国家也先后进行了实验性的电视广播。前苏联于1931年开始电视静止图像的广播。1932年4月29月第一个活动图像节目在莫斯科播出,图像扫描为30行。1938年莫斯科电视中心和列宁格勒电视中心开始实验性广播,1939年开始定期播出,图像扫描为343行。莫斯科电视中心还建立了一个300平方米的电视演播室,并于1941年5月着手改进设备,图像扫描改为441行。随后实验性广播便由于战争爆发而中断。法国政府于1932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座实验电视台进行不定期播出,图像扫描为60行,1935年改为180行。1937年使用国产设备,图像扫描达到455行。1938年开始每天定期
10、广播,发射台设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除巴黎以外,里昂等城市也相继开办了电视广播。德国1935年开始电视试播。1936年柏林举行奥运会期间进行过电视播出,原计划1939年底正式开办电视广播,由于希特勒发动战争而未实现。日本的电视研究始于1928年。日本广播协会于1939年5月在东京郊外的研究所和市内的播音馆之间,进行电视发射与接收的试验并取得成功。二战期间实验中断。综上所述,本世纪ZO年代是电视事业的萌芽时期,30年代是电视事业的成型时期。英、美、苏、法等国先后建立电视台并播出节目。但二战前各国进行电视试验广播的时间和正式进行电视播出的时间顺序有所不同。开始进行电视实验广播的
11、先后顺序是:美国(19年)、英国(1929年)、前苏联(1931年)、法国(1932年)、德国(1935年)、日本(1939年)。而正式开始电视广播的先后顺序是:英国(1936年)、法国(1938年)、前苏联(1939年)、美国(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德国、日本对电视广播的改进和其他一些国家电视事业的创建中断了。二战阻碍了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在参战前6个月批准了全部的电视广播,但战时维持广播的只有6家商业电视台。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字幕机的出现1982年,Sony开发出一种8b微机。这种机器不同凡响,它不是用当时流行的IBM规格的8和5软盘,而是用Sony独自开发、后来居然流
12、行起来了的3.5软盘。当然,那时每张盘的存储量也只有256kB。它就是SMC-70GP。据开发人员当时说,这里“G”指Gen Locker,也就是与电视同步的意思。据说,当时还没有一种电脑可与电视信号同步。记得当时参加公司内部系长(副经理)的考试,其中有一项是“结合你的工作写一篇论文”。我在文中写道:“我负责中国市场。中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电化教育,电视台的数量一天比一天多。然而,电视字幕基本上是用手工写成的,不仅不规范,而且费时费力。希望公司能够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开发中文版SMC-70GP电视同步机,保证3年之内有1000台的市场。”提心吊胆地交上报告。几个星期之后,被上级不二井部长叫了去。
13、直到今天还记得他的表情。他说:“没想到你小子来公司上班不久,考试居然还通过了。然而,那种报告可不是写着玩的,说出口就要负责任!从今天开始,你要认真考虑怎样把SMC-70GP介绍到中国去!”通过Sony维修站老学员方贺桐老师的关系,北京邮电学院(当时的名称)答应为我们提供一套1624点阵式黑体和宋体字体和汉语拼音单字输入软件。当时的担当本部长出井伸之(最近他当上了Sony的总裁)批准了1000万日元的开发费用。就这样,开始了从未体验过的共同开发工作Sony凭借在视频领域多年的经验,没费多大劲就完成了PAL转换器。但令人头痛的是,从国内拿来的中文字体,打印出来效果还好,可有许多文字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14、就不清晰了。汉字本身笔画就多,当时的ROM和微机的处理能力又有限,况且还只能找到1624点阵式字体。字体打印在纸上和打到屏幕上根本不是一码事。两国技术人员只好通过屏幕观察,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修改。一年多后,中文版SMC-70GP终于完成了。在那个年代,电脑及其附件产品的进口审批非常麻烦。为使客户能方便地引进这种电视制作设备,负责进口的中仪总公司陈老太太和我们商量,怎么能为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避开“电脑”这个麻烦的报关科目呢?“那就叫字幕机吧。”我随口说道。没想到字幕机这个名称后来居然叫响全国。1983年底,又一届Sony技术交流会在北京体育馆举行。SMC-70GP发表的这一天,前来参加发布会的客
15、户们极其踊跃,体育馆三楼的一个大房间装不下,只好拉条电缆在对面房间的投影机上“实况转播”。新的一幕拉开了。电脑和电视终于结缘电视字幕实现了“数字化”。过后的几年里,人们逐渐看到电视画面的构图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几年后,数不清的厂家加入到这个行业。80年代初,所有的电脑只能显示绿色的英文字。SMC-70GP出现之后,彩色中文电视屏幕显示成了新的课题。不久,动画和声音充斥电脑。之后满大街流行起“多媒体”这个词。“多媒体”概念成为电脑行业理所当然的专利,而这个词也将逐渐成为历史。一个新词“信息家电”,两三年前又开始风靡世界。无论如何,随着时代的变迁,电脑和电视之间的界限将会越来越模糊。用于游戏用途
16、的“三维实时 电脑动画数字特技机”1984年,Sony厚木技术中心。每当带着中国客人来到这里,都会看到一个庞大的、怪里怪气的系统System-G挡住去路。机柜甚至连盖子都没有,就像电影里表现的发明家的车间,东一条西一条的电线密如蜘蛛网,左一个右一个LSI排成无数排。输入的图像经过这个机柜处理之后,鼻子可以被随便拉长,眼睛可以被自由放大,嘴巴可以左斜右歪地任意处理。每一帧图像都是实时处理的!这样的系统能否商品化,在当时还是未知数。80年代后期,安培(Ampex)的ADO开始流行中国。一刹那间,所有电视台的画面都开始滴溜滴溜地转了起来。转晕了之后,编导和观众们又对厂家和电视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7、。90年代,高档的电脑动画登场了,特技的品位随之越来越高。话分两头说。在1995年BIRTV期间Sony的招待会上,司仪宣布幸运抽奖二等奖是:“数字实时特技三维电脑动画特技机”!回顾从八十年代初,以索尼公司推出模拟分量录像机并在之后的格式之争中战胜松下公司为标志,世界上各大公司应用当时电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成果,相继推出了大量的电视制作和播出设备,把模拟电视技术推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大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国内各大电视台相继广泛引进采用模拟分量技术的电视制作设备,实现了电视制作和播出质量的显著提高。 然而,电视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因为模拟电视的完美而停下自己的脚步,高清晰度
18、电视(HDTV)概念的提出,向人们展现了电视技术又一诱人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高清晰度电视目前还难以一下子得到普及。尽管如此,借助于人们在开发高清晰度电视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技术成果,象数字压缩编码技术等,以及,近些年来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和相互渗透中取得的成果,人们提出了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的概念,作为目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比较现实的选择。 传统数字电视制作方式 大约从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各大电视台在进行引进新设备的技术选型时,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现状,开始有计划地购置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在此期间,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市场规模的扩大,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价格一再下降,成本已不再是
19、制约数字电视制作设备使用的主要因素。而且,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在技术和功能上的日趋完善,使得淘汰传统的模拟电视制作设备,引进数字电视制作设备,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在电视新闻制作和播出领域,索尼公司的BETACAM SX格式和松下公司的DVCPRO格式在新闻素材的采集方面已经引发了一轮新的格式之争。BETACAM SX格式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兼容模拟的BETACAM SP格式,使得原来大量BETACAM SP格式的新闻素材不经过格式转换就可以直接在新的设备上使用,这对原来BETACAM SP格式的用户具有不小的吸引力。DVCPRO格式的优势在于它推出时就有比较全面的产品线,先入为主,而且它的磁带小型化
20、,携带方便。为了体现现场新闻采集的优势,这两种格式均推出了便携式录像机,BETACAM SX格式采用的是盘带结合型方式,素材可以从磁带下载到硬盘,经非线性编辑后,将成品再上载到磁带。DVCPRO格式因为磁带体积比较小,在便携式录像机上可以实现对素材的对编。这样,记者在现场采集到新闻后,可以在现场就进行编辑,然后通过各种传输手段将新闻内容传回总部播出,以提高新闻播出的时效性。这些特点,使得这两种格式在新闻时效性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与传统的模拟格式相比,具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因此,这两种格式已经成为国内各大电视台采用的主流型号。 在新闻采集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各大电视台对新闻后期制作和播出系统也进
21、行了改建。新的新闻直播机房都采用数字核心设备,包括数字演播室摄像机,数字视频切换台,数字视频切换矩阵,数字特技等等, 这些设备不仅在输出视频质量上有很大提高,而且增加了许多新的功能和应用,可以用来提高新闻播出的效果。从理论上说,数字信号在电视台机房之间的传输可以做到是近似无损耗的,这也是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无法做到的。如果说,新型摄录设备的应用改善了新闻前期采集方式的话,那么,后期制作和播出设备的升级换代,则保证了新闻后期制作过程的技术质量。 然而,由于各电视台在实现技术设备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时,出于经济上和其它一些方面的考虑,大都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数字和模拟方式共存的局面将会维持相当一
22、段时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将影响到数字电视设备技术优势的体现,因为信号在数字和模拟之间转换时,不可避免会受到损失。而且,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的发射,有线电视的传输,到最后的接收,都是模拟方式的,因此,从电视观众这方面,目前还难以全部感觉到数字电视技术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电视制作和播出正处于一种发展的中间阶段。 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 与传统的模拟电视制作方式对应,上述所说的数字电视制作方式也通常被人们称之为传统的数字电视制作方式。那么,什么是现代的数字电视制作方式呢?答案很难用一句话简单的概括,而且,现代通信、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与相互综合,提供给人们的技术手段也越来越丰富,这种技
23、术手段的多样性,使得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针对不同的技术条件,不同的应用要求,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已经开始逐渐体现出其技术和效率上的优势。比如,基于硬盘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和传统的基于磁带的编辑方式相比,非线性编辑只要将素材输入到硬盘上之后,在编辑方式上,可以实现对素材的随机存取,可以对编辑好的成品在任意位置上进行修改,从而大幅度提高编辑的效率;在编辑质量上,没有多版复制后引起画面质量下降的问题。在播出方式上,只要根据具体播出需要,简单地修改其播出顺序,不需要重新进行制作,尤其适应广告和滚动电视新闻播出的需要。随着硬盘存储设备的单位容量价格的下降,非线
24、性编辑在成本方面的劣势也将逐步得以改善。在新闻采编播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目前,也已经有了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利用新闻部门已有的网络资源或者组建新的专门网络,采用特别开发的管理软件,实现新闻采编播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远程化。举例来说,当一个记者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时,他可以通过系统提出采访申请;主编在收到申请后,根据记者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同意申请;当申请得到同意之后,记者可以得到相应的采访器材,车辆,并安排摄像,灯光等人员;如果新闻的实效性很高或记者在异地采访,采访结束后,记者可以在采访现场进行新闻编辑,然后将画面和声音通过微波,卫星等手段传回总部,相应的文字稿件,可以通过电话,传真,或者
25、互联网传回总部;通联编辑则在得到其它电视台和通讯社的交流新闻素材和稿件后,将相应信息登录到系统中去;所有新闻在主编通过系统审定后,由责任编辑制作整档新闻节目的播出串联单;最后,后期编辑根据串联单准备好已完成编辑的新闻素材,字幕根据串联单准备字幕,美术编辑根据串联单创作题花和标版,播音员根据串联单准备口播稿;整个系统流程有条不紊,工作效率高,新闻播出的时效性强。 以上介绍的只是现代数字电视制作方式应用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不同的新闻媒体,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等相互之间的界限也将显得越来越模糊,电视制作方式肯定还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来,宽带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26、和大规模的应用,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想象,宽带互联网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在上面行驶的是文字,声音,图象等各种各样的数据,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将自己拥有的有价值的信息发送到网络上,供所有人共享;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个网络自由下载自己需要的信息,真正实现一个信息自由交流的世界。电视的数字化已成为共识,但现阶段的电视数字化,主要是在现存的模拟电视制式下,完成摄、录、编及切换台、特技机等设备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它的优点主要有几项:信号长距离传输和多代复制过程无损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大量应用使得摄、录、编设备向小型化、轻便化发展;便于网络化。 其次,应该考虑现有的设备有无数字化更新的必要。主要有这
27、样两个方面: 现有设备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已到了它的使用寿命。电视设备的使用寿命多为8至10年,80年代投入使用的设备一般来讲,已经超时服役,到了该报废更新的时候了;而且这一时期的设备多为U-Matic、Hi-8mm、S-VHS这三种格式。90年代初期,Betacam-SP、和M2这两种模拟分量格式的设备开始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其用户多为省级台和一些较有实力的市级台。时至今日,这批设备也陆续到了更新换代的地步了。当然,90年代中后期(在数字设备大量推出之前),购进的设备则全无必要进行更新。 现有设备在技术指标上能否满足需要。这要视用户的要求所定,省级台和县级台之间、电视台和电教中心之间的要求肯定
28、有所不同。现有的模拟设备不外乎几种格式U-Matic、Hi-8mm、S-VHS、Betacam-SP、和M2,其中U-matic又分为低带、高带、SP三种;Betacam-SP分为UVW、PVW、BVW三种。这些格式,除了U-Matic、Hi-8mm、S-VHS这三种格式,其余的都可以满足现阶段电视的播出要求。二选择格式时要考虑周全 1.价格因素应该首先考虑。 为什么将价格因素要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呢?我们都知道数字录像机的出现并不是这两年的事,在80年代全数字分量录像机D1、D5相继问世,之后又出现了全数字复合录像机D2、D3,这几种录像机在技术质量上都非常出色,但由于其不菲的价格令大部分的用
29、户望而却步。直到以DVCPRO、Betacam-SX、Digital-S为代表的一批数字压缩分量录像机的面世,才掀起了数字化的高潮,无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这批机器的价格可以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用户在购进设备的时候,手中的经费不是无限制的,在有限经费的前提下,必然要对价格因素给于充分的考虑。而商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一种格式中又推出不同的型号供选择,如DVCPRO格式的摄像机有AJ-D800、AJ-D700、AJ-D200等不同型号;录像机有AJ-D750、AJ-D650、AJ-D640之分;Betacam-SX的摄像机有DNW-7P、DNW-90P;录像机有DNW-75P、DNW-100P等。但对于
30、专业电视设备来讲,价格上的差异往往代表着技术指标上的差距,在这一点上,作为用户在选择格式的时候还应该有明确的认识,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2.技术质量应是选择中的重要标准。在对价格因素充分考虑之后,设备的技术质量则应是选择标准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比较设备的技术指标,摄像机要检测灵敏度、信杂比、最低照度等,录像机要检测信杂比、K系数、频响、复制特性等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对设备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来检验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于摄像机低温、潮湿、风沙等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也要进行检测。从总体上看,客观地讲现有的几种格式在技术质量上都达到或超过了原来的模拟分量格式。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几种格式DVC
31、AM、Betacam-SX、DVCPRO和Digital-S作一个简单的比较。DVCAM和DVCPRO是以民用DV格式为基础开发而来的,都可以兼容民用DV格式;使得电视台的编采环节打通了面向民众的通道。它采用4:1:1采样,5:1的帧内压缩。使用1/4英寸的金属粒子磁带使得设备小型化、轻便化,获得艾米奖的DVCPRO便携式编辑机AJ-LT75是最好的证明。实践证明作为一种ENG的格式,DVCPRO的图像和声音质量是完全可以满足新闻采集和专题片的制作的。值得一提的是,小巧、精密的机械结构,不足10克的走带张力,大大降低了磁带与磁鼓之间摩擦,延长了磁头的寿命。Digital-S是JVC公司进入专业
32、设备领域的第一个产品,采用1/2英寸磁带,4:2:2数字分量取样,50mb/s高码率记录方式。SMPTE将其定义为D9。它可以兼容重放S-VHS格式的录像带,经广科院对它的技术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它的质量高于现有的模拟分量系统。此外,它的预读功能使用户在搭建A/B卷编辑系统时可以省略一台录像机,极大的节省了设备资源。Sony的Betacam-SX格式,采用4:2:2量化方式,MPEG-2 4:2:2PML压缩算法,兼容Betacam-SP格式,可以重放SP记录的氧化物带和金属带,也可以用SP的金属带进行记录。 3.现有的设备环境对选择格式的影响。 兼容性是一种新格式在替代旧格式时常常要考虑的问
33、题,比如彩色电视推出时要兼容黑白电视。但这种兼容性的出发点主要是从当时消费者手中拥有大量的黑白电视接收机的角度来考虑。而对于摄录设备格式的兼容性该如何看待呢? 从厂家来讲,提出兼容性的优越性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过渡期间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磁带资源,如Sony的Betacam-SX可以兼容Betacam-SP,JVC的Digital-S可以兼容S-VHS,这种兼容的前提是Betacam-SP和S-VHS作为模拟格式市场销量很大,从对用户负责的角度以及公司开发产品保持一种连惯性方面考虑,其出发点是对的,但从用户的角度看,则不尽然。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定数量的转换接口来解决利用现有磁带资源的问题
34、,比如设置几套原有数量较大的格式的放像机对数字格式录像机的转换,这种办法对于使用内部资源和对外交流都非常实用。毕竟,磁带资源是随着设备的更新而不断变化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虑兼容性往往会带来成本上的提高,中间的得失值得我们考虑。一句话,现有的设备环境绝不该成为选择格式的一项重要依据。 摄象机的分类(1)广播用摄象机这类摄象机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象质量高,性能全面,但价格较高,体积也比较大,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它们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a)演播室用摄象机演播室用摄象机工作于有利于摄象帆工作的条件下,如照明强度、色温等适度。为了提 高性能指标,通常采用尺寸较大的摄象器件。因此,它们的清晰度最
35、高,信噪比最大,图象质 量最好。当然,它们的体积最大,价格也最责。(b)电子新闻采访(ENG)摄象机ENG摄象机工作于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这类机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对非标准 照明情况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中(如工作温度大范围的变化)具有安全稳定性,在 调试操作使用中具有方便性(自动化)。它们的图象质量比演播室用摄象机稍低,价格也相对 便宜。(c)现场节目制作(EFP)摄象机EFP摄象机工作条件介于上述两种摄象机之间,性能指标也兼顾到这两个方面。它们 的图象质量与演播室用摄象机相近,但体积小一些,能满足轻便型现场节目制作的需要。应该指出的是,近几年来,摄象机朝着高质量、固体化、小型化
36、、自动化、数字化的方向发 展非常迅速,以上三种广播用摄象机之间已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如日本SONY公司的 BVP70P型EFP摄象机,无论是在便携式还是演播室设备中,都代表了现代摄象机的技术 水平。(2)业务用摄象机业务用摄象机应用在广播电视以外的专业电视领域,如电化教育、工业、医疗等。这突强 象机要求轻便,价钱便宜,图象质量低于广播用摄象机。 高档的业务用摄象机紧跟广播用摄象机的发展,更新很快。尤其近几年CCD摄象器件 的质量水平提高以后,高档业务用摄象机在性能指标的很多方面已超过过去的广播用摄象 机,在清晰度、信噪比、灵敏度等重要指标上已和广播用摄象机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彩色还原 性、自动化方
37、面还略逊于广播用摄象机。在价格上相比,目前高档业务用摄象机配套后的价 格在l万美元左右,广播用摄象机则在3万美元等级。基于我国现在还处于并不富裕的阶 段,录象机多采用34英寸Umatic型。而少采用l英寸广播型,前者的清晰度只能保证 270300线,后者的清晰度也只有400线,而高档业务用摄象机的清晰度已达到700线。因 此,相应多地采用高档业务用摄象机而较少采用广播用摄象机可以说是一种合理的选择。特殊用途的业务用摄象机在图象质量上明显低于高档业务用摄象机,但具备某些特殊 的功能。如夜晚监视交通情况的摄象机对红外线有高灵敏度,医疗方面的摄象机要求对X 光有高灵敏度等,这些都要根据特殊需要进行选择。(3)家用摄象机家用摄象机应用在图象质量要求不高的业务场合,水平清晰度约在250350线,信 比约50dB。这类摄象机具有超小型化的特长,因此,使许多特殊条件下的拍摄成为可能。 体育的特技摄象,小型摄象机机头可安装在主裁判的保护面罩上;国际摩托车比赛,小型 象机安装在摩托车上,从运动员角度进行摄象等等,这些在节目制作上有一定的作用。家 摄象机的另一个特点是价格最便宜,在发达国家已普遍进入家庭消费,因而称之为家用摄 机。在我国,这类摄象机与家用级录象机(如12英寸VHS机、Betamax机以及8mm机) 配套,在要求不高的业务场合进行节目制作,确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选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