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开题报告书.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某学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题目 某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姓名 学号 学 院 专业 工程管理指导教师 二一四 年 四 月 一 日设计(论文)题目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选题依据: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工程施工的复杂性,来研究工程建设的统筹安排与系统管理客观规律的一个学科。它研究如何组织、计划一项拟建工程的全部施工,寻求最合理的组织与方法。它的任务是根据建筑产品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以及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各项具体的技术政策,实现工程建设计划和设计要求,提供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对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工程施工取得相对最优的效果。现阶段施工
2、组织的发展特点是广泛利用数学方法、网络技术和计算技术等定量性方法,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行工期、成本、质量的控制,以达到工期短、质量好和成本低的目标。施工方案是根据一个施工项目指定的实施方案。其中包括组织机构方案(各职能机构的构成、各自职责、相互关系等)、人员组成方案(项目负责人、各机构负责人、各专业负责 人等)、技术方案(进度安排、关键技术预案、重大施工步骤预案等)、安全方案(安全总体要求、施工危险因素分析、安全措施、重大施工步骤安全预案等)、材料供应方案( 材料供应流程、接保检流程、临时(急发)材料采购流程等),此外,根据项目大小还有现场保卫方案、后勤保障方案等等。 施工方案是根据项目确定的,
3、有些项目简单、工期短就不需要制订复杂的方案。George Earl troxelle和 Harmer E.Davis8在l956年研究了水泥的矿物成分(水泥的品种)对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影响,认为细水泥的发热速率比粗水泥快,而水泥细度对最终发热量没有影响。JJBrooks和A FAI-kaisi9研究了波特兰水泥和矿渣水泥在升温后浇筑的早期强度发展规王赫1(1997)等人有过研究: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在国外研究较早。从1900年到1930年,建成的混凝土坝施工中,已开始对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进行研究。,1915年,美国在爱德荷州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高于100m的混凝土坝(坝高107m),即箭石坝(
4、Arrow Rock)。在施工中,开始用坍落度测稠度、塑制试件测定抗压强度,但对加水量仍无严格控制,拌制的混凝土仍很稀。由于施工技术上的缺陷,那时的混凝土坝出现了严重的裂缝。1930年后,开始注意到大坝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到1933年,美国开始修建世界上第一座高于200m的混凝土坝胡佛坝(221m高),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第一次采取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横缝分布均为15m,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为223kgm3,采用低热水泥,浇筑层厚15m并限制间歇期、预埋冷却水管等。结果表明这些温控防裂措施是比较成功的。美国在对水工大体积混凝土温控裂缝方面,在20世纪60年代初己形成了一套比较定型的设计、
5、施工模式。前苏联在1977年修建了托克托古尔电站,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即托克托古尔法。 叶琳昌2(1986)说过:1953年美国在修订混凝土坝的施工规范时,美国陆军工程师团首次对混凝土的表面保温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当温度骤降超过14时,必须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其次在每年九月至次年的四月的低温季节,当浇注块顶面和侧面暴露时间超过了30天,也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孙林柱3(1999) 依据温度裂缝控制的要求, 对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由温度引起的温度应力以及最大伸缩缝间距进行了理论分析, 给出了控制裂缝的主要措施,为高层建筑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6、 龚召熊4(2000)认为:我国的大体积混凝土水工工程的建设起步较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问题。初期修建丹江口工程时,混凝土出现了大量裂缝,后经过停工整顿,在现场进行了历时数年的调查研究工作,总结了设计、施工方面的经验,提出了防裂措施,一是严格控制基础允许温差、新老混凝土上下层温差和内外温差;二是严格执行新浇混凝土的表面保护;三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复工后,没有出现严重危害性的贯穿裂缝或较深层裂缝。表面裂缝也很少出现,为以后防裂技术奠定了基础。随后,水工方面防裂技术发展迅速、日趋成熟。跨世纪宏伟工程三峡大坝能够顺利建设的前提之一正是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技术的成熟 程志5(2
7、010):超大体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时, 会形成外低内高的温差, 这种温差会使超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 会引起质点发生的变形不一致, 从而产生内约束。超大体积混凝土中心由于温度较高, 所产生的热膨胀也较表面大, 因而在混凝土中心产生压应力, 而表面则产生拉应力。当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 就会在超大体积混凝土的外表面产生裂缝, 这种裂缝比较分散、裂缝宽度小、深度也很小, 俗称表面裂缝。它一般发生在浇筑后的温度上升阶段, 是由于混凝土体积发生膨胀所形成的。 袁勇6(2004)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早期性能特点和早期应力、应变发展规律介绍了结构特性、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性质变化作用机理。提
8、出了混凝土结构的时变应力分析理论。对早期裂缝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刘海成7(2005) 在大体积混凝土应力场计算中,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徐变变形都与温度有关,温度场应力场存在耦合现象。根据温度损伤和温度对徐变的影响, 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弹性模量表达式和徐变应变计算的递推公式。应用粘弹性与损伤耦合和正交各向异性损伤理论, 描述了混凝土在高应力水平下的非线性徐变特性和由于微裂缝扩展引起的刚度退化与应变软化, 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力场分析的有限元表达式。2.理论及实际意义毕业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最后的一个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
9、环节,是对我们大学所学的知识的一次具体的运用。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一次检测,其目的就是为了融会贯通我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能够起到提高我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本次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对这个题目的深入理解,我逐渐加深了对实际工程的了解,这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帮助是极大的。从而让我们通过设计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
10、,掌握建筑设计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掌握多种绘图设计软件,以及word、office等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设计还可以让我们对大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融合。同时,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使得我们在以后的专业方向有更大的造诣。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及特点3、施工部署4、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4.2施工现场准备4.3 场外准备5、主要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5.1定位和测量5.2土方开挖施工方案5.3钢筋工程5.4模板工程5.5混凝土工程
11、5.6脚手架工程5.7砌体工程5.8防水工程5.9 外部装修工程5.10 内部装修工程5.11 屋面工程5.12 冬、雨季施工及特殊时期施工6、主要管理措施7、附件7.1 施工现场平面图7.2 施工进度计划图施工组织设计编写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绘制施工平面图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计算工程量量熟悉项目及图纸完成研究内容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法:进度安排及各阶段主要任务:起止日期工作内容2014年2月15日至2014年2月28日熟悉设计任务,熟悉施工图纸和识图。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2日根据各分部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开始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 ,编制开题报告。2014年4月13日至2014年5月1日继续工程量的计算,编制施工组织设计2014年5月2日至2014年5月20日整理完成毕业设计,请导老师审阅并根据老师指导反复修改完善毕业设计,准备答辩。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开题报告会纪要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开题报告会意见:指导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学院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