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作业讲评new.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4章作业讲评new.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章至第四章作业讲评同学们好,第2次作业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请大家进入在线测试,再做作业。每次作业为过程性测评的依据。本作业相当于题库,在线测试时,题目的顺序会随机出现。一、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本次测试内容涵盖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后再做练习。第三章需要阅读教材以下内容:1信息源的概念及分类2记录型信息源的分类3信息评价的一般指标4信息源的评价方法5信息准确度的评价6信息的经济性评价7信息获取的原则8信息获取的方法与途径教学要求:了解:信息评价的方法理解:信息评价的指标,信息源的评价方法,信息准确度的评价,信息的经济性评价掌握:信息源的相关概念,信息
2、获取的方法与途径第四章需要阅读教材以下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体系结构2. 信息技术的类型3. 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4. 信息安全的概念5. 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体系结构6. 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安全的含义和信息管理体系、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理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掌握:信息技术的分类、信息系统的类型和信息安全技术二、以往易出现的问题(1)信息组织与( )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A信息获取 B.信息检索 C.信息管理 D信息整序 E信息服务分析:信息组织是为信息检索服务的,具体而言,信息著录是为检索利用信息,从而揭示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信息特征进
3、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一个过程。而标引就是在此之后,为信息配上相关检索知识(检索词)的过程。所以说,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 应该选择B(2)下列属于磁存储介质的是( )。A硬盘 B.光盘 C软盘D移动存储磁盘 E电子书 分析:几种最主要的磁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磁带、硬盘、软盘、移动存储磁盘,光盘属于光存储,而电子纸是对“像纸一样薄、可擦写的显示器”的统称。电子油墨(或电子墨水)是电子纸的核心。所以该题应该选择A、C、D。三、习题讲解1、( )是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A.实物信息源B.口头信息源C.记录型信息源D.智力型信息源E.网络型信息源C讲解:记
4、录型信息源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等)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缩微胶卷、胶片等)记录和存贮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站等等。记录型信息源的特点是传播信息比较系统,便于保存,便于积累,便于利用。它是信息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管理的主要对象。请参见教材第66页。2、( )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A.信息加工B.信息处理C.信息识别D.信息获取E.信息检索D讲解:信息的获取是信息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请参见教材第66页。3、按照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划分信息源可包括:( )A.口头信息源B.实物信息源C.记录型信息源D.智力型信息源E.网络型信息源ABCD讲解:信
5、息源按照不向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按信息源的存在形式划分信息源可分为口头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电子信息源。请参见教材第66页。4、记录型信息源中最基本的信息源是( )。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D讲解:按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可以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五大类。在这五种形态的记录型信息中,印刷型仍然是最基本的信息源,在各类信息源中居于首位。增长最快的则是网络型信息源。请参见教材第67页。5、( )的缺点是体积大,分量重,收藏要占很大空间,管理较为困难。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67
6、页。6、在各类记录型信息源中,增长最快的是( )。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B讲解:按记录方式和载体材料,可以将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和机读型五大类。在这五种形态的记录型信息中,印刷型仍然是最基本的信息源,在各类信息源中居于首位。增长最快的则是网络型信息源。请参见教材第67页。7、( )是运用录音、录像和摄影技术直接记录声音与图像的文献形式。A.缩微型B.网络型C.计算机阅读型D.印刷型E.视听资料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67页。8、对信息源的评价目前一般采用( )两种方法A.直接评价法B.专家评价法C.系统评价法D.间接评价法E.指标评价法AD讲解:目前,
7、对信息源的评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信息工作者根据对信息源的一般要求对信息源进行评分评价,称为直接评价法;另一种是调查信息利用者对各种信息源的利用情况,或由信息利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评价信息源,称为间接评价法。请参见教材第69页。9、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搜集信息,可以( )等方面来评价信息。A.所需信息存在率的评价B.所需信息适合率的评价C.所需信息正确性的评价D.所需信息可靠性的评价E.所需信息完整性的评价ACD讲解: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搜集信息,可以从下述要点出发来评价信息:1.所需信息存在率的评价。首先要调查有关的信息源、载体、实物(产品等)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要用什么方法从何种途径获得,
8、评价获取的难易程度。2.所需信息适合率的评价。即评价获取的信息与所需信息的内容吻合程度,例如解决问题的有效程度,为利用该信息而需要加工处理的必要程序等都是评价的尺度。3.所需信息可靠性的评价。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应评价其性质、加工深度、是否能获得证明性信息以确认其可靠性。此外,由于信息可以传递某一事物或课题的全部内容,也可传递部分内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便可评价信息的可靠性。请参见教材第74页。10、信息获取的原则包括( )。A.目的性原则B.准确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 时效性原则E.科学性原则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75页。11、常用的信息获取方法与途径有( )A.采购B.调查C.交换D
9、.索取E.检索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76页。12、信息组织的要求包括( )。A.信息特征有序化B.信息内容合理化C.信息流向明确化D.信息流速适度化E.信息作用最大化AC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80页。13、( )、逻辑学、知识分类是信息组织的方法基础。A.突变理论B.语言学C.组织学D.系统学E.协同学B讲解:请参见教材第83页。14、( )揭示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A.突变理论B.语言学C.组织学D.系统学E.协同学A讲解: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由法国数学家托姆(R.Thom)提出,它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揭示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
10、。突变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突变是产生有序性的重要源泉”。突变理论为信息组织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请参见教材第83页。15、多媒体技术具有( )等特征。A.多维化B.非线性C.集成性D.交互性E.实时性ABCDE讲解:多媒体技术具有多维化、非线性、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等特征。多媒体技术改善了用户与计算机、用户与用户之间交互的方法和手段,导致多媒体系统中信息组织方法的变化。请参见教材第84页。16、信息组织与( )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A.信息获取B.信息检索C.信息管理D.信息整序E.信息服务B讲解: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具体如图4.1所示。请参见
11、教材第85页。17、信息组织的应该遵循以下相关原则(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目的性原则D.现代化原则E.重要性递减原则ABCDE讲解:信息组织具有负责性和变易性,要求我们必须在一定的科学原则的组织下进行信息组织,切实避免随意性、无计划性和盲目性等现象,从而使信息组织真正发挥整序信息、科学分流、促进选择、保证利用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健全完善的信息组织体系和顺畅通达的信息组织流程。请参见教材第86页。18、为实现信息组织的系统性,我们必须把握以下四个关系( )。A.宏观信息组织和微观信息组织的关系B.信息组织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C.信息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D.不同信息处理方法之
12、间的关系E.信息组织人员之间的关系ABC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86页。19、通常我们在进行评价时惯用的两个指标是( )。A.准确度B.查准率C.全面性D.查全率E.误差度BD讲解:通常我们在进行评价时惯用的两个指标是,查准率和查全率。请参见教材第86页。20、一个元数据格式的结构包括( )。A.内容结构B.数据结构C.句法结构D.语义结构E.复用结构ACD讲解:元数据在处理海量的信息与数据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根据目前人们开发的元数据方案可以看出,一个元数据格式的结构包括:内容结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请参见教材第89页。21、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
13、统管理功能:( )。A.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B.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C.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D.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E.衡量数据质量ABCDE讲解:在数据仓库系统中,元数据机制主要支持以下五类系统管理功能:()描述哪些数据在数据仓库中;()定义要进入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和从数据仓库中产生的数据;()记录根据业务事件发生而随之进行的数据抽取工作时间安排;()记录并检测系统数据一致性的要求和执行情况;()衡量数据质量。请参见教材第89页。22、信息描述的作用有( )。A.识别B.定位C.检索D.选择E.查重ABCD讲
14、解:信息描述的作用1识别。确认并对要进行组织的信息资源进行个别化描述,使用户能识别此资源对象。2定位。提供信息资源位置的信息,以便供用户访问时使用。它可以是传统文献集合中信息资源的排列位置,也可以是数据库中的位置;在网络环境下,则主要为信息资源在网络中的地址,从而可以方便用户对资源访问。3检索。通过在描述数据中提供检索点,方便用户对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传统检索系统通常需要在描述记录的基础上确定检索点,组织相应的检索工具,提供各种基本的检索途径;在电子检索系统中,一般可以利用描述数据,同时利用各种特征进行检索。4选择。通过记录信息资源的各种特征,诸如主题、作者、资源类型、篇幅、出版或发布信息以及日
15、期等,供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进行判断,决定是否选择该资源。请参见教材第94页。23、主题法的特征有( )。A.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B.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C.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D.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主题词之间的关系E.主要用来揭示信息记录、编制各种主题检索工具及主题存取系统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01页。24、信息存储时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A.统一性B.便利性C.有序性D.选择性E.先进性ABC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06页。25、下列属于磁存储介质的是( )。A.硬盘B.光盘C.软盘D.移动存储磁盘E.电子书ACD
16、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09页。26、信息的光存储具有下列特点( )。A.数据存储容量大、携带方便B.抗电磁干扰C.非接触式读写D.生产成本低廉、数据复制工艺简单高效E.存储寿命长ABCDE讲解:信息的光存储具有下列特点:1.数据存储容量大、携带方便。目前规模生产的光盘容量很大,现市场销售的直径120mm的DVD光盘,容量已达到4.7G左右,实行双面存储,可以达到8.5G。2.抗电磁干扰。电磁干扰的频率远远低于光频,因此光不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不用光束之间也很难相互干扰。3.非接触式读写。因光束读写不会磨损或划伤存储介质,这不仅延长了存储寿命,而且使存储体可以拆卸、移动和更换。4.生产成本低廉、数
17、据复制工艺简单高效。目前光盘盘片和光盘机的生产技术都已成熟。复制过程中盘片所需的加工周期仅2秒左右。按现有设备工艺材料水平计算,只读光盘每兆字节的生产成本低于0.1分人民币。5.存储寿命长。光存储介质均由性能稳定的材料制成,在常温环境下数据保存寿命在100年以上。请参见教材第109页。27、从整体上看,计算机信息存储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和( )。A.系统B.程序C.数据库D.数据结构E.磁盘C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11页。28、传统时期的信息存储方法包括( )。A.分类存储法B.主题存储法C.字顺存储法D.时空存储法E.号码存储法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15页。29、网络时代的信息存储方法包
18、括( )。A.超媒体组织方法B.自由文本方法C.文件方法D.主题树方法E.数据库方法ABCDE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16页。30、网络一次信息存储方法有( )。A.超媒体组织方法B.主题树方法C.文件方法D.自由文本方法E.数据库方法ACD讲解:请参见教材第116页。同学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知识点:1. 实物包括自然实物和人工实物(人类文化的创造物,例如,文物、产品等),它们的可传递性一般较差。请参见教材第66页。2. 从信息理论来讲,零次信息是信息的一个部分,是一切信息产生的源信息,即客观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形成的言语、神情、动作、气氛等表象形式。请参见教材第67
19、页。3. 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请参见教材第67页。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人们常把这类信息称为信息分析研究的成果,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等。请参见教材第67页。4. 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带有主观色彩。请参见教材第69页。5. 直接评价法就是按照有价值的信息应当具备的一般条件或标准,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信息源的价值给予评分评价。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带有主观色彩
20、。请参见教材第69页。6. 间接评价法是通过信息用户来评价信息源。以调查表的方式调查用户对信息源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然后由信息工作者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对信息源的价值做出评定。利用间接法评价信息源,可以把调查和评分结合起来使用。请参见教材第70页。7. 信息的提供、评价和利用等环节都是由人来进行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人为的或无意识的错误。必须认识到这种错误出现的可能性是经常存在的,表3-5列举了可能发生信息利用和评价错误的原因及其内容。请参见教材第75页。8. 信息组织是一个序化的过程,目的在于方便人们对信息的利用,让人们发现问题的答案,努力支持随机的浏览和定向的检索。请参见
21、教材第80页。9. 信息组织的一般过程包括信息替代和信息序化两部分。信息的替代过程(也可称为信息揭示过程)实际上是对原始信息的外表特征(包括题名、著者、出处等)和内容特征(包括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进行描述的过程,这项工作通常称为著录。著录的结果是将原始信息制成它的替代信息二次信息;信息序化是对替代信息给出信息标识(如分类号、主题词等)的过程,这项工作通常称为标引,这样就形成了检索工具。请参见教材第85页。10. 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在实际操作中是两个互逆的过程,具体如图4.1所示。请参见教材第85页。11. 信息组织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直接与用户联系,处于一般信息管理流程的中间位置,但信息管理的
22、一切环节都必须以“用户第一为宗旨”,信息传播及其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组织的水平所决定的。请参见教材第87页。12. 元数据是结构化的编码数据,用于描述载有信息的实体特征,辅助描述数据的标识、发现、评价和管理。请参见教材第89页。13. 信息描述工作,是依据描述规则对信息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操作过程。对信息资源记录的结果,即为元数据。信息描述的目的,就是以元数据为中介,对信息资源进行各种操作。请参见教材第94页。14. 描述工作一般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以保证信息资源的描述质量。信息描述的操作程序通常为:查重描述标引复核并输入系统。请参见教材第95页。15.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23、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法类型,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分类法形式。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杜威法或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国会法或LCC)、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请参见教材第97页。16. 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法类型,也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分类法形式。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简称杜威法或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Library of Con
24、gress Classification,简称国会法或LCC)、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等。请参见教材第97页。17. 纯粹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又称全分面分类法,一般仅在较小的学科或专业范围内使用。伦敦分类法研究小组编制的专业分面分类法都属于这一类型。请参见教材第99页。18. 主题法不像分类法那样以一种抽象的号码系统作为检索标识,而是直接选用自然语言中的语词进行标引和检索的。例:“茶的焙制”这一主题法,中图法的标引结果应为TS272.4;但在主题法中,可以直接标引为“茶叶加工”,比分类法直观。请参见教材第101页。19. 分类法由于受学科体系的限制,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同一对象的
25、信息资源是分散在各知识分类的,主题法则没有这一限制,而是直接从主题对象的角度揭示图书资料的,这一特性是由语词标识和字顺排列决定的。请参见教材第101页。20. 标题法是在手工检索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按列举方式编制的主题法类型,其除了直接选取自然语言中的单词和词组作为标识外,还大量采用了复分标题。如音乐奥地利;参考书书目等,通过这些形式,对一个主题对象的各个方面及其特征进行专指标引,并集中相关信息资源。请参见教材第102页。21. 所谓元词,也称为单元词,是表达主题内容的最基本、最小的、字面上不能再分的语词。如“企业信息管理”要分解为“企业”、“信息”、“管理”三个单元词。请参见教材第10
26、3页。22. 元词法已经不再是一种先组式主题法,而是后组式主题法。它首先将信息内容分解为最小的词汇单元,在使用时将这些词汇单元再组配在一起,而不是预先就组配好。请参见教材第103页。23. 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依赖于信息的积累和加工存储。可以说,没有信息的存储工作,就谈不上信息的检索工作。请参见教材第106页。24. 缩微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保存珍贵的文献和典籍。世界各地的大型图书馆常采用该技术对珍本、善本和孤本进行缩微处理,而且利用计算机辅助缩微品检索系统和视频缩微系统,实现全文检索,并逐步通过通信网络,实现缩微品自动存储检索和缩微全文资料共享。请参见教材第108页。
27、25. 电子纸是对“像纸一样薄、可擦写的显示器”的统称。电子油墨(或电子墨水)是电子纸的核心。请参见教材第110页。26. 电子书首先是一个简单的PC,具有计算机能力、通信能力和多媒体功能,此外还具有电子设备的各种特点。请参见教材第110页。27. 全文数据库是一种存储文献全文或者其中主要文献部分的源数据库,分成直接原文型和摘录型两种。请参见教材第113页。28. 事实型数据库也称指南型数据库,是一种存贮简单而独立存在的非文献信息,如机构、人物、产品、年代、地理位置、事件等,每个条目都是对一个事实确切、完整的描述。请参见教材第114页。29. 事实型数据库也称指南型数据库,是一种存贮简单而独立存在的非文献信息,如机构、人物、产品、年代、地理位置、事件等,每个条目都是对一个事实确切、完整的描述。所以,事实数据库提供的是关于各类型事物的实体性信息。请参见教材第114页。30. 叙词的词间关系有三种:等同关系、等级关系、相关关系。等同关系亦叫同一关系,是叙词与含义相近或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语词之间的关系。等级关系是指上位概念叙词与下位概念叙词之间的一种关系,也称为属分关系、族关系。相关关系亦称类缘关系,是叙词之间除等同关系、等级关系之外语义关系的一种关系。请参见教材第105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