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有关的表述是:“说明光合作用及对它的认识过程”。而在这一节一开始却讲的是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我们这一课时主要讲的就是探索历程,可见本课时内容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上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但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方面却要求比较高,希望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索思路,并且明确探索过程中科学家的某些实验的不科学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实验结论,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教学思路设计光合作用在初中已经简单了解
2、过,但只是简单知道光合作用的概念,至于这概念是怎么来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是怎么发现的?概念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是怎么发现的?并不清楚。这才是这一课时的重点内容。所以采取沿着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将课本中的顺序进行了适当调整。如将前一节的恩格尔曼的实验放在这一课时讲,将光合作用的概念放在发现过程讲完以后归纳得出,并将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归纳得出并加以修正。这样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归纳能力。三、教学实施的程序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课堂引入 我们知道一颗种子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城市与农村想比较空气更清新,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将学习的光合作用有关系。设问:你知道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吗? 课堂教学一、光合作用的
3、探究历程实验1、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的水(H2O)才是建造植物自身的原料,而没有考虑到植物能否从空气中得到什么。设问:那是谁首先想到植物的生长与空气的作用有关呢? 边绘图边提问实验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将燃烧的的蜡烛和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会发生什么现象? 将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现象如何? 将小白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现象如何? 得出结论:植物可以更新污浊的空气 设问:科学实验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学生回答: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等。设问: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有无对照实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遵循重复性原则
4、了吗?解释:有人再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失败了。实验3、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得出结论:在阳光下,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指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的局限:没有发现光照和绿叶的作用引导: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并不了解植物更新的是什么?实验4、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才知道绿叶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C2O),放出氧气(O2)设问:在这一过程中,光去了哪里?实验5、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设问: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于什么物质中呢?即植物在光下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
5、过程,还产生了什么物质?实验6、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实验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同时证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照条件设问:为什么绿色叶片要先进行暗处理?为什么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 回答:耗尽原来有的淀粉。为了进行对照。设问:此实验有没有不妥之处?应该如何改进?讲解:直接用碘蒸气处理,绿色会干扰蓝色颜色。应该用酒精隔水加热处理,脱去绿色。设问:为什么要用酒精?用水行不行?为什么要加热?为什么要隔水浴加热?直接加热行吗? 老师学生共同分析回答这些问题。老师进一步提问,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利用此实验材料和方法,再自行添加材料和用具,能否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植物光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光合作用 原理 应用 第一 课时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