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课件.ppt
《冬瓜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瓜病虫害防治技术精选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冬瓜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栽培基本常识品种:冬瓜原产地:中国南部种植地区:南北都有栽植,但以南方居多;繁殖:雌雄异花,靠虫传粉播种:始于初春密度:300400株/667m2的生育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开花结果期结果蔓:多数靠主蔓结果,通常一株1瓜;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附:瓜类蔬菜特点除黄瓜外,其他品种都有发达的根系,但根的再生能力弱,幼苗移栽后还苗期长,适于直播。瓜类为蔓性植物,茎长,瓜蔓和土壤接触易生不定根,栽培上,一般多采用整枝、压蔓或设立支架等技术措施。瓜类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多、雌花少;雌雄花均有蜜腺,属虫媒花,是异花授粉植物。多数花为黄色,上午开放
2、;葫芦花为白色,晚上开放。开花时当天多雨,温度低,昆虫活动受到限制,需人工授粉。果实成熟时,除苦瓜外,一般不开裂。佛守瓜每果一粒种子,其他瓜每果含有数粒种子。以嫩果实食用的品种:黄瓜、西葫芦、瓠瓜、丝瓜、苦瓜;以老熟果实食用的品种:西瓜、甜瓜、冬瓜、南瓜瓜类有许多共同的病害: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等,对黄瓜、冬瓜都发生严重。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各主要生长时期及其发生的病虫害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不同部位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第五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猝倒病病症症状:主要为害育苗畦中的幼苗。种子在出土前被侵染发病,表现为烂种;幼苗发病茎基部呈水渍状暗色病斑,绕茎后,病部缢
3、缩呈线状倒伏。子叶以下发病出现“卡脖子”现象;地面潮湿时病部见密生白色绵状霉;一般苗床低温(15200C)高湿育苗期遇阴雨易发病。第六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猝倒病发病条件v病原: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病害真菌病害v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土中越冬,可在土中长期存活。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苗细胞内,受病组织迅速腐烂。病株上产生的孢子囊可直接萌发或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引起再传染,带菌的种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引起再传染,带菌的种子、堆肥和农具也可传播堆肥和农具也可传播。该病原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5-20。苗床长期处于15以下的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幼苗生长衰弱最易发病。在苗
4、期管理不当、密度太大、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灌水过多、保温不良、连阴天时,易发生此病。第七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猝倒病防治防治:选择地势高,水源方便,旱能灌,涝能排,前茬未种过瓜类蔬菜的地育苗;降低湿度:保持育苗畦床土表面干燥,苗床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80%以下,可减少病害的发生。为了减少浇水次数,可用多次在畦面撒细土的办法保墒。如果必须浇水,应在上午进行浇水,应在上午进行,中午放风,排除湿气,下午在苗床上撒干燥的草木灰。草木灰有3个作用:一是吸湿,降低表面土壤湿度;二是抑制病原苗发生;三是加深土表面的颜色,有利于多吸收阳光提高地温。喷药防治幼苗发病初期,用精品恶霉灵精品恶霉灵(99%
5、恶霉灵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喷施或浇灌畦面,每710天喷一次。喷药应在上午进行,中午温度高时应排风降低苗床湿度。第八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疫病症状病原: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德氏疫霉(真菌性病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在接触或靠近地面的部分发生,病瓜腐烂发臭。病斑黄褐色水渍状,扩展快稍凹陷,潮湿时潮湿时表面生白色绵状物。表面生白色绵状物。蔓上病斑开始暗绿色,后扩大湿润变软,病上部出现萎焉。第九页,本课件共有47页第十页,本课件共有47页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疫病防治防治:对冬瓜地实行34年以上的瓜菜或瓜粮轮作;在瓜长大后用草或其他物件垫瓜,把瓜吊起,不使其与地面接触;雨季适当控水,雨后及时
6、排水,使雨过地干;遇旱浇水,但忌大水漫灌。及时拔出发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见到半熟病瓜及时摘除;喷药防治使用立复康2号+冠路(烯酰福美双)兑水喷施,间隔710天连施23次,效果很好。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枯萎病症状病原:尖镰孢菌冬瓜专化型(真菌性病害)症状:先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腐烂缢缩,而后出现茎纵裂,流出胶质物;潮湿时病部会长出粉红色霉状物,干缩后成麻状;病茎维管束变褐;病初期白天萎焉,夜间可恢复,数天后植株萎焉死亡。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7页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7页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枯萎病防治防治:轮作,最好水旱轮作;并选地势高排水好的地块种瓜;播种前用精品恶霉灵(99
7、%恶霉灵可溶性粉剂)5克兑2两水拌10kg种子发病期间减少浇水次数,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连根铲除销毁,并在病穴撒施石灰,防止扩展蔓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3.0%甲霜恶霉灵+地衣芽孢杆菌叶片均匀喷雾。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霜霉病症状病原:鞭毛菌亚门(真菌性病害)症状:结瓜期发生严重,主要为害叶片,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然后渐往上发展。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病斑初为水浸状淡黄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炭疽病多成圆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背面会有紫黑色霉,遇连续阴雨,病叶腐烂。遇晴天病斑干枯。发病适宜温度15240C,低于150C或高于280C不适发病。相对湿度H
8、80%,多雨潮湿,忽晴忽雨,昼夜温差大利于病害蔓延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7页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7页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霜霉病防治病原:葫芦科白粉菌、瓜类单囊壳(真菌性病害)防治: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生长前期适当控水,结瓜时期适当多浇水,但严禁大水漫灌。植株适当稀植,增强通风透光。幼苗定植前喷一次药,选用58%甲霜锰锌600倍喷施苗床;发病初期用58%精甲霜锰锌100-120g/亩兑水喷施;间隔710连续喷施一次。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7页冬瓜白粉病症状病原:葫芦科白粉菌、瓜类单囊壳(真菌性病害)症状:主要发生叶片上,并是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生,以后渐向上蔓延;受害的植株下部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冬瓜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精选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