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泰州学院备课教案纸授课课题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课型新授课时安排2授课日期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的作用;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课程目标的作用;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过程:引导语: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它
2、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性的实施状况,直接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核心要素,具有导向、激励和标准的功能。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意识,发展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辨析,设计、应用及转化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基本功。主要内容:一、 什么是课程目标1.广义的课程目标在广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涵盖面是全层次的。它即是教育意图,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3、,而教学目标又包含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2.狭义的课程目标在狭义上的课程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的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化的视角,它的涵盖面是特定的,主要指“教育目标”。在狭义上,课程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只包含“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应学龄阶段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它受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制约,由课程的性质、任务、价值、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需要等因素所决定。它是选择课程内容、实
4、施课程教学、进行课程评价的基本依据。3.课程目标的特点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二、课程目标的分类(1)行为取向性目标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行为目标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发表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认为思维有六种级别。自此之后,这六种思维级别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他给出的认知技能列表,是按照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顺序排列的。最简单的
5、认知技能是对知识的回忆,最复杂的认知技能是对观点的价值作出判断。技能定义关键词学生行为范例问题设计识记对具体事实的记忆学生是否已经记牢?能否进行识别?鉴别?识别、描述、命名、列出、辨认、重现、遵循说出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这次交通事故中谁受伤了?领会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学生能否解释?转换?推断?对比?讨论?鉴别?总结、转换、论证、解释、说明、举例描述这起交通事故的经过你能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应用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进行计算?分类?展示?建造、制造、构造、建模、预测、预备运用交通法的规定解释这起交通事故的性质它是一件大的交
6、通事故吗?分析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学生如何分析?比较?讨论?选择?检验?比较/对比、拆分、区分、选择、分离分析发生这起交通事故的各种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起交通事故?综合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从而创建新的思想和预测可能的结果需要制定怎样的计划?学生创造什么?发明什么?管理什么?设计什么?分类、归纳、重构假设要避免这起交通事故怎样才能避免这起交通事故?评价根据标准评判或选择其他办法学生如何评价?比较?估计?判断?以及排列?学生推荐什么?如何估价?如何进行辩护?评价、批评、判断、证明、争论、立论评判现行交通法规与实际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之间存在的
7、差距我们的交通法规能帮助我们预防这样的交通事故吗?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
8、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 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如知道什么是三角形)2.智慧技能 (会运用信息做事情)(1)辨别:区分事物差异的能力。(能辨别三角形和非三角形)(2)具体概念
9、:识别同类具体事物的能力。 (能把几个不同的三角形从一堆图形中挑出来,归为一类)(3)定义性概念:识别同类抽象事物分类的能力。(=c/d即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据此识别不同的圆的圆周率是相同的。 )(4)规则:当原理或定律指导人的行为,按原理或定律办事时,原理或定律变成了规则。(利用公式c=2r求周长) (5)高级规则: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新规则。(a+b)(ab)=a2b2 3.认知策略(运用好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提高效率)(如阅读中可采用SQ3R方法 )4.动作技能 (身体做动作的能力)5.态度(对人、对事、对物、对己的反应倾向) (如对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态度)(对学习马列
10、和体育课的态度)前四种属于能力范畴,第五种即态度,属于情感领域 。学习结果行为样例言语信息陈述美国宪法第一次修正案的有关条款智慧技能演示符号应用,详见如下:1辨别 2具体概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1区分印刷体字母m和n; 2识别空间关系“下面”;识别某一物体的“边” 3使用定义给“家庭”分类 4演示句子主语与动词的一致性 5生成一条规则预测在给定光源距离和透镜曲率条件下成像的大小认知策略使用有效的方法回忆名称;为储存汽油问题提出一个解决办法动作技能打印字母R;作“s”字形溜冰态度作出听古典音乐的行为选择课堂练习1.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
1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学习。(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答案:。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的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 2.小明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答案: 。两岁的儿童,不可能习得唐诗表达的意境,只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出汉字的音来,这涉及口腔声带等肌肉的运动,属于加涅讲的动作技能。 3.小明两岁半就学会正确使用“你”、“我”、“他”三个代词进行言语交流,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
12、)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答案:。能正确使用三个人称代词,说明儿童能对三个代词所指称的事物正确归类,即儿童以概念形式掌握了“你我他”,属于加涅的智慧技能的一种。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是()。(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答案:。六年级学生,执行与圆规有关的动作不成问题,现在学会用圆规画圆,是在“到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这一规则支配下,通过已掌握的动作技能而表现出的新的能力,是加涅所讲的定义性概念。 相同点:都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分类,布卢姆所说的教育目标一定意义来说就是加涅所说的学
13、习结果的分类。都把学习目标分为三类,其中,认知领域所涉及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把智力技能分为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层次的分类是累积性的,每一层次的行为都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行为。这对学习的指导意义在于,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或对语言信息回忆的要求上,应重视智力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培养。其次,布卢姆的情感领域目标就加涅的学习结果中的态度,在动作技能领域两者的观点也是一致的。主要区别:认知领域内部各亚类的划分标准和目的不同。布卢姆的分类系统所采用的标准是测量学的,无论是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还是评价,每一个目标都是围绕着如何测量或操作的角度提出的。它虽然有利于指导对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但由于
14、该分类系统未涉及知识的本质,未揭示各级层次的智力技能的心理机制,也未阐明知识和智慧技能是怎样习得的,无法知道教师什么方法或提供什么学习条件来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指导学与教时缺乏可操作性。加涅提出与形成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年代较晚,吸收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成果,在对学习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也阐明了每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祢补了布卢姆分类系统的欠缺,着里强调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的内在机制,为每一类技能的学习指出了最为合适的内部条件和外在条件,因此,除了能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外,还有助于指导实际教学。综上所述,在阐明学习目标时,应综合运用布卢姆和加涅的
15、分类理论(2)生成性课程目标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像行为目标那样重视结果。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3)表现性课程目标表现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遭遇中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安排。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一)综合实践活动总的目标要求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内在要素,是指每一门课程实施所应达到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质量规格或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
16、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了解并学习运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对学生不同素质领域发展的基
17、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要在一两次主题活动中,是难以完全达成的。不同类型的目标需要在不同学段的不同主题活动中分类实现,或在不同主题活动中分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是由不同纬度的课程目标构成的。我国当前关于目标类型的研究: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结合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发展目标的校本设计,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类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从三位的角度来分析,可分为认知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不同类型目标要素。1.认知与技能目标,可以包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
18、交流的能力等具体类型。每一个具体类型的目标还可以进一步分解,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分解为文献搜集的方法与技术,数据的统计、整理与分析;信息发布的方式等具体能力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设计如下类型的具体目标:提出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各种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的思想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等不同类型。在基本的思想意识方面,主要包括环保意识、资源意识、人本意识、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目标,学校在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中,要初步预设本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保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
19、的学习经历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目标要素,在实施过程中,是整合而不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类型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同步发展。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综合性特点。(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结构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内在结构包括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两个方面。其课程目标的类型结构是指对学生在该课程学习经历中的应达到的具体的素质领域及其相互关系,其层次结构是指各种具体素质领域目标的不同发展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有内在结构。有结构的目标设计及其实现,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有利
20、于保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持续性”。1.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类型(横向)结构就某一个主题活动的目标来看,不同类型的目标要素构成了这个主题活动的目标要素结构。案例呈现我爱东阳的市树樟树主题活动目标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东阳樟树的历史;理解东阳樟树的作用。能力目标:能在“樟树的研究”这一范围内提出自己要探究的问题(比如樟树的历史),并组成研究小组。在活动的过程中学要写出自己的感受。能通过查寻资料,采访、收集有关樟树的信息。能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协商,必要时能够自主地与校外机构联系。能完成自己在小组内所分的工作任务。情感目标:通过对东阳市树的了解激发热爱东阳的感情。能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21、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积极投入到对东阳樟树的研究,能够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所体验和收获。要求学生学会正确的研究方法。案例分析这个主题活动的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三维目标结构:从类型来讲,这次活动的目标要素包括: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合作交流;了解樟树;产生研究历程体验;热爱家乡。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发生作用,这些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促成三位目标的整体落实。提出问题本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投入精力和热情,学习变成主动行为;小组交流合作本本身,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锻炼,唯有合作,学生对樟树的了解和研究才会更全面和深入;因为合作了对
22、樟树的谅解全面和深入了,学生才会对合作的价值产生积极体验,从而树立合作意识,探究有效合作策略,解决合作问题,从而养成合作意识和习惯;学生获得了关于樟树的知识,由此引发了对东阳的热爱;活动经历了扎实的过程,从而学生产生了关于“如何研究”的经历和体验,才会学会如何做研究。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层次(纵向)结构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分析,容易使教师和学生觉得: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年级的实施中是完全可以重复的;容易导致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兴趣衰减”。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基本前提是保证课程目标的层次性。同一主题可供不同年级学生同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同一主题如果不同年级学生同时感兴
23、趣,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同时开展研究活动,这样,高年级学生还可做低年级学生的“小老师”。这一学生资源的利用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因每年段须达到的目标要求不一样,同一研究主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应有差别。如活动主题“我校绿化管理设计”。五年级同学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有采访校长、学校花木管理员、社区书记、园林管理局技术人员;收集大量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绘制学校现状绿化分布平面图和学校绿化分布改进平面罔;制作“绿化知识问卷;起草“绿化建议书”;编写“学校花木知识简介”;设计盆栽花木造型图等。三年级同学要完成的目标任务有认识学校花草树木;选定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在父母的帮助下,查找网络资料及文献资料,并与同学
24、交流;画画你喜欢的花草、写写观察日记;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交流你的收获;对“爱护花草树木”谈谈感想等。 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层次性,主要表现为对同一主题的活动中,同一类型目标在目标达成程度上,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提出不同的“达成度”要求,体现目标要求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达成适用性”,而非高不可攀。 案例 一位农村教师的困惑某位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的教师提出了这样的困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要培养学生适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搜集查找资料的能力。我们这里属于边远农村,学校就有一台电脑,虽然通了网络,但是网络条件很不好;还有,学校的图书室里面,几乎没多克共查资料的图书。“适用信息技术、搜集
25、资料”这样的目标,我们怎样才能够实现呢?搜集资料的能力怎么能够培养呢?案例分析这位老师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没有网络、图书少,的确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和查找资料带来了困难。但是,这位教师关注的是“通过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其实,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除了网络和图书,还有现实观察、走访等多种途径。同样获得信息,从网络上和图书里找到了,观察和访谈的锻炼的机会则会减少,没有网络和图书,观察和访谈的锻炼机会增多,观察和访谈的能力可能会得到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的时候,考虑本校、本班学生实际,针对可能的条件来做出针对性地安排。 案例 小学六年级主题活动零花钱怎么用的活动目标的设计知识目标:1.
26、通过开展班级内的调查统计活动,熟悉各种常用的调查的方法并对全校进行零花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2.在当家理财的活动中,掌握根据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通过开展为零花钱合理消费做出预算的活动,掌握简单的理财方法。能力目标:1.通过对自己零花钱使用情况的回顾,具备初步的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的能力;2.针对围绕零花钱所提出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形成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3.在调查、统计、分析活动中,获得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1.在调查、研究、设想、行动、检验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2.通过开展此次活动,树立
27、健康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3.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4.在调查统计活动中,养成合作意识及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案例分析上面案例中,老师把学习目标放在了具体的主题活动情境之中,指向了具体的行为对象。行为要求也指向了比较低位的概念,有标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都与任务完成的过程密切对应,不仅明确了目标,而且明确了行为的过程:半内调查统计、当家理财活动、为零花钱合理消费作出预算。这样的行为过程,无疑会增进学生关于零花钱消费的积极体验。但是,这个案例,行为方式要求没有指向“最低位概念”的问题。如:“常用的调查统计的方法”是哪些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方
28、法?如:“将每天的零花钱消费作出记录,然后计算某段时间内零花钱的总数、求得平均数”的方法;“根据数据作出基本的判断”的“基本判断”是“怎样判断”?如:“根据每个人一定阶段内零花钱的总数与家庭收入、家庭总支出作比较”、“把不同同学在同一阶段零花钱的总数”作比较、“把不同收入类型家庭同学一定阶段内零花消费数量作比较”等。这些方法就指向了最低位概念。只有行为方式指向了最低位概念,在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才会增强。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基础教育阶段,其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
29、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今天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特点1. 强调体验性目标2. 注重实践性目标(1)整合知识的能力;(2)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信息收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4)意念转化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5)动手操作与制作的能力3. 重视生成性目标书面或实践作业布置: 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