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导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
《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导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五单元导学案_人教新课标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 年 级(下)语 文 五 单 元 导 学 案 课题: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2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学习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着力于诵读,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和文中所写景物的诗情画意,才能体会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志趣。学习时可先对照注释,疏通文句,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
2、复诵读,并展开联想,放飞想象,体会文章的意境,领略语言的神韵;最后熟读成诵。朗读课文时要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读出情趣。【课前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等【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水皆缥碧( ) 急湍甚箭( ) 泠泠作响(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互相轩邈( ) 嘤嘤成韵( ) 横柯上蔽(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从流飘荡:_ 猛浪若奔:_ 互相轩邈:_ 经纶世务者:_ 急湍甚箭:_ 窥谷忘反:_ 皆生寒树:_ 千转不穷:_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作者吴均的资料,筛选归纳后写在下面。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
3、。想一想本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遇到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便在课堂上交流。主备人:庄晶 审核人:吴迪、蔡婷婷 时间二、课堂学习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1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解之处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划分本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3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奇”在哪里,“异”在哪里?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
4、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四读课文,品味语言。1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目的是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揣摩品味。2体味一份美情。你从文中感到了什么?用“我读 (句子),感受到了作者 的感情。”的句式说话。(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齐背三峡,熟悉文章内容,然后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比较与本文的异同。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反馈】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蝉则千转不穷。( )欲穷其林。( )猿则百叫无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果如鹤唳云端。(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是_代文学家。字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了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征。二、阅读理解。阅读语段,答文后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6、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5.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_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_5文章理解。(3分)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在总写
7、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作者(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 ”一句相照应。 6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_ 【资料链接】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
8、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原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但这里看到的不是当时的完整信件。文中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美风光,如诗如画,引人入胜,历来被人们当做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我的收获】八 年 级(下)语 文 第 五 组 学 案课题:五柳先生传 【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3.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9、 2.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法指导】学习本文,一方面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另一方面,要通过反复诵读,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理解作者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独立人格和高洁志趣。【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并读一读。嗜( ) 辄( ) 吝( ) 箪( ) 黔( )汲( ) 俦( ) 觞( ) 欤( ) 晏(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每有会意:_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_曾不吝
10、情去留:_ 环堵萧然:_ 晏如也:_ 以乐其志:_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_3.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作者陶渊明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二.课堂学习?研讨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主备人:庄晶 审核人:吴迪、蔡婷婷 时间(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采用各种形式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
11、子可以看得出来?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五)学以致用,能力提升。结合学习本文的体会,给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200字左右)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反馈】(一)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2.本文是一篇 ,作者是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3.“五柳先生”名号来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活的情况如何?(用原文回答)我的收获八 年 级 语 文 第 五 单 元 导 学 案课题:马 说 【学习目标】1、
12、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学习重点】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2、托物寓意的写法。【学法指导】学习本文,一方面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基本内容,丰富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体会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记一记。祗( ) 骈( ) 尽粟一石( ) 食( )马者 庖丁( )2自查资料或
13、上网搜索关于作者韩愈的有关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3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恰当。想想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要注意节奏和重音,要读的响亮、流畅、沉稳。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准确理解、掌握以下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有千里马 故( ) 虽( )有名马 祗( ) 辱( )于奴隶人之手 骈( )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 )尽粟一石( )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 )马也 才美不外见( )
14、 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策( )之( )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 )而主备人:庄晶 审核人:吴迪、蔡婷婷 时间不能通其意 执策( )而临之 其( )真无马邪 其( )真不知马也(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1结合标题,谈谈本文的体裁特点。2结合创作背景,谈谈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点?说说我们还学过哪些类似的文章?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4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并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5再读课文,品味语言。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语句,品味其表达效果。6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主题与写法。五学以致用,能力提升。讨论
15、:作者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的发现。其实封建社会不知道埋没了多少人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同情百姓,写出民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的(柳宗元);与民同乐的太守(欧阳修);还有李白、苏轼、王维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那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么看待伯乐的作用呢?二、拓展延伸巩固【练习反馈】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文字填空。(1)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比喻_ _;以“伯乐”比喻_ _;以“食马者”比喻_ _。(2)千里马“欲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是:_。(3)“食马者”的愚妄表现在:(A)_ 。(B)_ _。
16、 (C)_ _。2、翻译下面的句子。(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安求其能千里也?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无马邪? 3、课文马说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号结束。请再次朗读全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用文中语句填写:(1)写千里马遭遇的句子是 。(2)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原因的句子是 。(3)表现食马者愚蠢的句子是 。5、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马拉着盐车上山坡 ,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的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
17、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资料链接】韩愈,字退之,祖籍昌黎,人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幼年早孤,由嫂抚养。25岁考中进士,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他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经此挫折后,韩愈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就是在这种心情下,大约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写出了马说。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导学案 新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