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棘球蚴病.pdf
《肝棘球蚴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棘球蚴病.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济科技 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疾病名:肝棘球蚴病英文名:hepatic echinococcosis缩写:别名:echinococcosis of liver;肝包虫病ICD号:B67.8分类:肝胆外科概述:肝棘球蚴病又名肝包虫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寄生虫病。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多房性棘球蚴(Emultilocularis)或泡状棘球蚴(Ealveolaris)所引起。肝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所致的单房性棘球蚴病(即包虫囊肿);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绦虫感染所引起的
2、泡状棘球蚴病或称滤泡型肝棘球蚴病。临床上多见单房性棘球蚴病。流行病学:随着国际间的交往和旅游的增加,肝棘球蚴病已遍布于全世界,但主要流行于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国外以澳大利亚、新西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苏格兰、阿根廷、乌拉圭、智利、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常见。国内则以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陕西、宁夏和四川西部等地区为多见。肝棘球蚴病占全身各部棘球蚴病的70%以上,肝脏合并其他脏器者约占20%。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均等。病因: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主要是犬,而中间宿主则可能为羊、猪、马、牛及人等,以羊多见。人类作为包虫的中间宿主,表现为各种内脏主要是肝的囊
3、肿病变。细粒棘球绦虫成虫长仅几厘米,具有一头、一颈、一个未成熟的体节、一个已成熟的体节和一个妊娠体节。这种成虫寄生在犬的小肠内,或吸着在绒毛上,或存在于腺凹内。当其妊娠体节崩溃以后,就将虫卵散布在肠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第 111 页)2008-4-27 15:45:59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腔中,随着犬粪排出,并常黏附在犬毛上。当人与犬接触时,就有机会将虫卵误吞入胃,并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为六钩蚴,随即侵入小肠壁而进至门静脉系统。已经进入门静脉血流的蚴约有70%在肝脏中被滤出,并在
4、肝脏内逐渐形成有特殊结构的囊肿,其余的幼虫则可透过肝脏,并经由右心散布在肺(15%)、肌肉、肾、脾、骨骼、眼眶、脑等组织中,形成相似的病变。发病机制:细粒棘球蚴在肝内先发育成小空泡,即初期的包虫囊肿,以后逐渐长大,形成具有角质层和生发层的内囊(即包虫本体)。角质层系内囊外层,为白色、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明膜,状如粉皮。内层为生发层,由生发层细胞增生内突而形成生发囊,后者脱落于囊液之中形成子囊,子囊又可产生孙囊。子囊内含有许多头节,破裂后头节进入囊液形成“囊沙”,囊沙是包虫的种子,一旦漏入腹腔即可种植而生成新的继发性包虫。在包虫周围,由宿主脏器组织增生形成一层纤维包膜,是为外囊。久病患者外囊可以
5、钙化,使之在X线照片上呈一特征性表现。包虫囊内充满液体,清澈透明,pH 7.8,比重1.0081.015,含微量蛋白和无机盐类。包虫囊肿生长缓慢,但继续增大可压迫周围肝组织造成肝细胞萎缩,也可压迫胆管而造成阻塞性黄疸。囊肿向外生长则可压迫邻近组织器官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囊肿因外力作用或者自发破裂可产生过敏性休克及腹腔或胸腔种植。囊肿还可破入胆道或胃肠道而并发内瘘与感染。泡状棘球蚴主要寄生于肝,其特点为:病灶由大量微小囊泡构成,囊泡系生发层不断向外增殖所形成,但无完整角质层,故不形成内囊。似癌样浸润扩散,直接破坏肝组织,形成巨块型泡球蚴,其中心常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空腔或钙化。周围组织因受压而萎缩
6、,血管因受压而闭塞,使病灶表面呈灰白色坚硬,切开很少出血。胆管受压而闭塞则出现黄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第 211 页)2008-4-27 15:45:59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疸。泡球蚴如侵入肝门静脉分支可经血行在肝内播散形成多发结节,出现肉芽肿炎症反应,可诱发肝硬化、胆管细胞型肝癌。泡球蚴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混合型,以巨块型多见。此外,泡球蚴还可经肝静脉和淋巴转移至肺、脑、肝门淋巴结等。临床表现:肝包虫囊肿在临床症状上表现不一,随囊肿大小、部位和有无并发症而定。单纯性包虫囊肿早期
7、,甚至当囊肿长到较大时可无明显症状,常在B超检查中被偶然发现,或偶有上腹部肿块始引起注意。当囊肿发展到一定阶段,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肝区隐痛,或压迫邻近器官而引起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饱胀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压迫胆管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引起脾肿大和腹水。位于肝膈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抬高,出现肩部放射痛,巨大者可压迫肺而影响呼吸。多数患者的病程中往往有过敏史,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腹部检查时,常可见右肋缘略鼓出或上腹部局限性隆起;扪诊为圆形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有一定韧性或弹性,一般无压痛;叩诊肿块呈实音,有时可触及波动感或震颤(以手指叩囊肿:能扪出囊液冲击震颤感,
8、称之为“包虫震颤”)。囊肿如位于肝上部,叩诊可发现肝上界上移,肋缘下可扪及被向下推移的肝脏。肝泡状棘球蚴病早期也无自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为期已晚。多数患者有明显的腹部体征,可扪及坚硬的肝脏实质性肿块,酷似肝癌。由于病程长,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消瘦。晚期病变累及整个肝脏,可出现黄疸、发热、腹水等症状。肝泡状棘球蚴病发生肺部或脑部栓塞者并不少见。并发症:肝包虫囊肿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继发感染和囊肿破裂,两者常互为因果。1.继发感染 约10%30%的肝包虫囊肿会继发细菌性感染。致病菌主要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第 311 页)2008-4-27 15:45:
9、59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来自于胆管系统。囊肿在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压迫周围肝组织形成纤维性包膜。肝内小胆管常受压迫并被包入纤维包膜中。这些小胆管可破入囊腔。一般认为约80%的肝包虫囊肿与肝内胆管存在显性或隐性交通瘘,致病菌随胆汁经瘘口入侵囊肿而发生感染。肝包虫囊肿继发感染后的典型三联征包括寒战、高热、肝区持续胀痛和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囊肿的迅速增大使得原来对周围脏器的压迫症状更加明显,如受外力挤压、局部震动或行不正确的穿刺,容易发生破裂。实验室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可伴有贫血;B超显示囊壁增厚、囊内回声不均,可见不规则强
10、回声团块;CT扫描时囊液CT密度值升高,囊内可出现气体,并可伴有囊周组织水肿的表现。临床上应注意与肝脓肿相鉴别。2.囊肿破裂 肝包虫囊肿因各种原因发生破裂的机会,国内文献报道为12.9%。囊肿可自发破裂,尤其是继发感染后,由于炎性刺激使得囊液急剧增加,囊内压升高,破裂机会更大。某些外伤因素(如穿刺、挤压等)均可造成囊肿破裂。不同位置的囊肿可破入不同的部位,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1)破入胆道: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5%10%,可破入肝外胆管和胆囊,但多数破入肝内胆管。破入胆管的主要因素是囊肿压迫胆管壁造成后者的局部坏死。囊肿破入胆道时有胆绞痛、黄疸和荨麻疹3个主要症状,应与胆石症相鉴别。囊内容
11、物阻塞胆管,特别是囊肿原已感染者,可引起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破入腹腔:位于肝表面的包虫囊肿易破入腹腔。破裂后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子囊和原头蚴)进入腹腔,引起突发性腹痛和过敏性休克,而腹部肿块可骤然缩小或消失。囊液进入腹腔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腹膜刺激症状,如囊肿原与胆管相通,胆汁流入腹腔可引起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已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第 411 页)2008-4-27 15:45:59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感染的囊肿破入腹腔则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内炎症很明显时可使原头蚴死亡
12、,留下肉芽肿,但更为多见的是原头蚴存活下来,若干年后发育成多个囊肿,称为腹腔继发性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破入腹腔引起的急腹症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急腹症相鉴别。(3)破入胸腔:位于肝膈顶部的包虫囊肿,尤其在继发感染后,可穿透膈肌破入胸腔,引起急性胸腔积液和过敏反应,以右侧胸腔多见。囊肿破入胸腔时常伴有阵发性剧烈咳嗽和刀割样胸痛。由于炎症使囊肿-膈肌-肺产生粘连,囊肿可直接破入支气管,形成囊肿-支气管瘘,如囊肿已与胆管相通,则形成胆管-支气管瘘。初时有咳血性泡沫痰,以后咳出带胆汁的痰和囊液、子囊、内囊碎屑等内容物,少数患者可发生窒息。(4)穿破腹壁:肝包虫囊肿继发感染后,可与腹壁粘连并穿破腹壁自溃
13、,向体外流出囊液和囊内容物,形成经久不愈的腹壁窦道。(5)破入心包腔:位于肝左叶的包虫囊肿可穿透膈肌破入心包腔造成急性心包填塞。(6)破入肝静脉:少数肝包虫囊肿可破入肝静脉,进入肝静脉的囊内容物可造成肺动脉栓塞。实验室检查:1.补体结合试验 一般以羊或人的包虫囊液作为抗原。棘球蚴仍有活力的包虫囊肿患者阳性率可达70%90%;包虫囊肿破裂或行包虫囊肿手术后短期内,由于人体吸收了较多的抗原,其阳性率更高。此法诊断价值不如Casoni试验,但对判断疗效有帮助。切除囊肿26个月后,补体结合试验转为阴性,如手术1年后仍呈阳性,提示体内仍有包虫囊肿存在。2.嗜酸粒细胞计数 正常值小于6%,平均为2%。患肝
14、棘球蚴病时升高,通常在4%10%,少数可达20%30%。嗜酸粒细胞显著升高常见于囊肿破裂病例,尤其是腹腔内破裂。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第 511 页)2008-4-27 15:45:59CDD CDD CDD CDD九济科技 file:/C|/html/肝胆外科/肝棘球蚴病.html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 这两种试验均为酶免疫检测方法,患者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8%,假阳性率分别为1.9%和1.3%。个别肝癌患者可呈假阳性反应。其他辅助检查:1.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 其方法是采用手术中获得的透明的包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棘球蚴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