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和蒲守智博士简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和蒲守智博士简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和蒲守智博士简介.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创建于2003年12月,创建人为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重点实验室主要目标是以新型有机功能分子的研究促进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光电子学和导电高分子学等相关新兴交叉学科的思想碰撞和融会贯通,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开放式实验平台,主要研究方向:有机药物中间体、微生物检测的合成化学、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导电高分子材料、环保涂料与功能性油墨、高端液晶材料等。主要大型仪器设备:Bruker 40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Bruker红外光谱仪、安捷伦1100液相色谱仪、PerkinElme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Princ
2、eton 273A电化学综合分析仪、QCA922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Hitachi F-4500荧光光度计、岛津气相色谱仪,DSC和整体式通风柜等,价值约800万元,面积1818平方米。导师基本信息蒲守智 男、博导、教授、1973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市,2003年7月获清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首批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人选、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第八届青联委员。现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校长。荣誉奖励1、 2008年,被列入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3、培养对象”人选;2、 2008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3、 2007年,被列入首批“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人选;4、 2006年,被评为“2006200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5、 2006年,入选“2006年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 2004年,被评为“20042006年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 2004年,获得“南昌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 2003年,获“全省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师德标兵”荣誉称号。获奖鉴定1、 2007年,2007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2、 2007年,江西省高校2005-2006年度科
4、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3、 2007年,江西省高校2005-2006年度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4、 2007年,江西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1项(赣科鉴字2007第223号),水平:国际先进,第一完成人;5、 2004年,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1项,水平:国际先进。授予“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第三完成人;科学研究近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研究方向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和器件。已取得主要创新性成果有:首次设计合成了噻吩吡唑、噻吩吡咯和噻吩六员芳环等全氟二芳烯骨架的光致变色新化合物体系;首次发明了制备二芳烯异构体的新方法(Org. Lett. 2007,
5、 9(11), 2139-2142) (该期刊的IF = 4.659);首次提出了取代基位置效应这一理论新概念,报道了取代基位置效应对全氟二芳烯化合物光电性质的重要影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首次报道了以全氟二芳烯化合物作为存储介质的光子型偏振全息、双光子和多波长光存储;首次探索了二芳烯化合物在联合变换相关器中的应用研究。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EI论文2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累计被引用200余次,并被Angew. Chem. Int. Edit (IF = 10.232)、Adv. Synth. Catal. (IF = 4.762)、J. Mater.
6、Chem. (IF = 4.278)、J. Org. Chem. (IF = 3.79)和Inorg. Chem. (IF = 3.911)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引用。申请11项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应邀成为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和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本人排名第一)、“江西省高校2005-2006年度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本人排名第一)、国家教育
7、部科研成果鉴定1项(水平:国际先进)、江西省科技厅科研成果鉴定1项(水平:国际先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和其他科研项目3项;作为中国光学学会和中国感光学会高级会员,曾多次应邀参加大型国际会议并作报告。项目情况1201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重调控二芳烯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52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2. 2009.1-2011.1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新型二芳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功能化修饰(NCET-08-0702), 50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3. 2006.1-2008.1
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二芳烯导电聚合物光致变色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52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42010.1-2012.12,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新型二芳烯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生化传感性质研究,30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5. 2008.1-2010.12,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具有光开关功能和半胱氨酸/高半胱氨酸识别的荧光探针研究(),10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6 2008.1-2010.12,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资助项目新型二芳烯分子的构建及其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赣财教2007185号),7.5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72009.1-20
9、11.12,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具有阳离子识别功能的光致变色二芳烯类光化学传感器研究,7.5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8. 2005.7-2007.7,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二芳基乙烯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2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优秀;92005.1 -2007.12,江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光子型可檫重写有机光盘存储材料及盘片的研制(赣教技字2005140号),2万元,项目负责人,已鉴定、结题并获奖;10. 2007年,江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项目新型五六元环混杂型光致变色二芳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GJJ08365),3.75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11. 200
10、8.1-2010.12,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24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122005年7月-2007年12月,南昌市科技局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新型高密度有机可擦重写光信息存储材料及光盘的研制,2万元,项目负责人,已结题验收;132004年1月-2006年12月,江西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新型导电聚合物/二芳基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ZX),4.5万元,项目负责人,已交结题报告;14. 2006年7月2008年7月,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新型二芳烯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基金号),1.5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15. 2008.1-201
11、4.12,南昌市521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0万元,项目负责人,在研。专利情况1. 蒲守智*,徐景坤,刘刚,申亮,et al. 光致变色全氟环戊烯类二芳基乙烯希夫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0.9 公开号: CN(专利号:ZL 2004 .9)2. 蒲守智*,肖强,徐景坤,申亮,杨天赦,刘刚,肖伟洪. 光子型间苯取代基全氟环戊烯类二芳烯光致变色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双光子光存储中的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9.1公开号: CN (专利号:ZL 2005 1 .1) 3. 蒲守智*, 刘刚, 李贵珍, 杨天赦. 光致变色噻吩吡咯混联型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合成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7.
12、8公开号: CN4. 蒲守智*,杨天赦. 光致变色噻吩吡唑杂环混联型不对称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6.3公开号: CN (专利号:ZL 2005 1 .3)5. 蒲守智*,范丛斌. 光致变色1-噻吩2-苯基六员环混联型不对称全氟环戊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0.3公开号: CN(专利号:ZL 2006 1 .3)6. 蒲守智*,范丛斌,刘卫军,缪文娟. 含咔唑基的不对称光致变色二芳烯单体或聚合物及其电化学聚合制备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0.3公开号: CN (专利号:7. 蒲守智*, 刘刚,杨天赦,刘卫军,崔士强. 光致变色噻吩噻唑杂环混联型不对称全氟环戊烯化
13、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9.2公开号: CN8. 蒲守智*, 刘刚,李卉. 光致变色噻唑六元环混联型不对称全氟环戊烯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2.2公开号: CN9. 张复实, 蒲守智, 郭浩波, et al.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ZL 02 1 00500.110. 张复实, 蒲守智, 孙梵, et al. 一种二芳基全氟环戊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ZL 02 1 25937.211. 张复实, 蒲守智, 刘学东, et al. 一种多阶光存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生产原
14、料.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ZL 03 1 00552.712. 张复实, 蒲守智, 孙梵, et al. 全息光存储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生产原料.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ZL 03 1 00551.913. 张复实,蒲守智,郭浩波,孙梵,刘学东,唐应武. 一种多波长光存储介质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生产原料. 中国发明专利 .0公开号: CN 授权专利号:XXXXXX14. 张复实,孙梵,蒲守智,赵福群,李勇,袁鹏. 一种有机光致变色二芳基乙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X 公开号: CN授权专利号:XXXXXX15. 张复实,周新红,郭浩波,蒲守智,et al. 联吡啶
15、类二芳基乙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ZL 02 1 00682.216. 张复实,孙梵,袁鹏,赵福群,郭浩波,蒲守智,et al. 不对称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中国发明专利 授权专利号:ZL 02 1 25272.6代表性论文情况 1 Shouzhi Pu*, Gang Liu, Liang Shen, Jingkun Xu. Efficient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isomeric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s having a pyrrole unit. Org. Lett.
16、 2007, 9, 2139-2142. 2 Jingkun Xu*, Houting Liu, Shouzhi Pu*, Fuyou Li, Mingbiao Luo. A Novel Electrochromic Polyacetylene Derivative with Goo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Electrodeposited by Direct Anodic Oxidation of 1,2-Methylenedioxybenzene. Macromolecules 2006, 39, 5611-5616. 3 Shouzhi Pu*, Tianshe
17、 Yang, Jingkun Xu, Liang Shen, Guizhen Li, Qiang Xiao, Bing Chen. Syntheses and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four photochromic dithienylethenes. Tetrahedron 2005, 61, 6623-6629. 4 Chunhong Zheng, Shouzhi Pu*, Jingkun Xu, Mingbiao Luo, Dechao Huang, Liang Shen. Synthesis and the effect of alkyl chain
18、 length on opto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diarylethene derivatives. Tetrahedron 2007, 63, 5437-5449. 5 Shouzhi Pu*, Chunhong Zheng, Zhanggao Le, Gang Liu, Congbin Fan. Substituent effects on the properties of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s. Tetrahedron 2008, 64, 2576-2585. 6 Shouzhi Pu*, Congbin Fan, Wenj
19、uan Miao, Gang Liu. New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s with a six-membered aryl unit. Tetrahedron 2008, 64, 9464-9470. 7 Gang Liu, Shouzhi Pu*, Xiaomei Wang, Photochromism of new 3,5-position hybrid diarylethene derivatives bearing both thiophene and thiazole moieties. Tetrahedron 2010, 66, 8862-8871. 8
20、 Shouzhi Pu, Fushi Zhang, Fan Sun, et al. The allomorphism of a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1011-1014. 9 Shouzhi Pu*, Jingkun Xu, Liang Shen, Qian Xiao, Tianshe Yang, Gang Liu.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fluorescence of a novel diarylethene. Tetrahedron Lett. 2005, 46, 871-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有机 功能 分子 重点实验室 蒲守智 博士 简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