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有效性.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有效性 (第一部分)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是新课标提倡的三大学习方法之一。合作与探究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它强调人际交往对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合作与探究学习又是一种教学环境,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相互作用,协作帮助,形成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它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还是一个审美和交往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与探究,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以及社会技能的进步。新课改以来,合作与探究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学习的新方法。怎样使合作与探究学习更有
2、效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与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 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如何组建学习小组关系到合作与探究的效果,合作与探究小组的建立应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别以及小组人数和成员的搭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小组人数应根据研究的内容来确定,有时二人有时要四六人,这样有助于对问题交流得更加深刻。2.根据固定座位分组,按班级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 。 2 .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与探究伙伴,把分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的小组成员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小组学生
3、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 . 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分层合作与探究(a. 交叉合作与探究 , 适用于教学目标难达成,而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时,能起到优等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 。b.同等生合作与探究,优优合作与探究可以使学生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差差合作与探究可以使学困生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时 ,反而使他们得到提高 。 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由于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与探究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正体现新课标“不同的人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二、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重要保证 合作与探究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不是
4、惟一方式,在学生依据个体探究出现困难并产生合作与探究心理需求的情况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与探究学习产生的效果才是显著的。 1.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举手如林争相发言,教师不能满足其表现欲时,可以让同桌或同组的同学互说。 2.学生个人独立操作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无法完成时,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如:在规定时间内统计车流量,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定的障碍,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热情,提高合作与探究的效率 3.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如:实际测量操场的面积 4. 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需要群策群力时,如:一些公式的推导,一些计算的算法等。 5. 学生提出
5、的解题策略,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如:一些判断解题方法等,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又可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 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和他人分享时,也是合作与探究的最佳时机。 三、教师的组织调控引导是有效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成为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探路者。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实际情况,生成有价值的合作与探究学习问题和任务,提供有效操作材料。哪些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发挥优势互补,要做到心中有数。如:长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搭出不同的长方体。 .教师要成为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调控者在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教师要即使调控,保证
6、合作与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成为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在合作与探究学习中教师必须确立自己在合作与探究学习中的地位与职责,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以合作与探究者的角色出现,参与到某一小组中和学生平等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供小组磋商。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变成集体智慧。 四、注意避免小组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误区是合作与探究学习有效的保障。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与探究 。 合作与探究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合作与探究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虽然是小组合作与探究 ,但学生还是要独立思考,小组间交流很少,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没有真正的讨论合作与探究,发挥
7、小组优势,特别是低年纪小朋友,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与探究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指导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与探究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多数时候成了尖子生表演的舞台,使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旁观,缺少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的不到锻炼,合作与探究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培养,有些学生甚至开小车,教师只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 3.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学习不够主动。小组合作与探究时学生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但合作与探究过程中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会影响合作与探究的顺利开展。 五、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合作与探究方式是有效合作与探究学习
8、的基础 首先. 应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归纳别人的意见,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表达自己的意见,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正确意见。倾听是争辩和交流得以开展的基础。 其次.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与探究交流的关系,在合作与探究交流前,要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给不爱动脑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帮助,不讲原则,过多的合作与探究,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9、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离开学生独立学习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真正互动和启发。 第三、要让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 ,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可以采用发言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尤其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自卑的学生,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而自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思考和质疑。 当然,合作与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等因素扬长避短,防止做法上的形式化和绝对化,这样合作与探究学习才能更有效。(第二部分)学记中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0、,所强调的正是一种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精神。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教师的广泛应用,但多数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对合作与探究学习认识不清;二是安排设计不妥。因此,为提高合作与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要讲求如下策略:一、切实领会合作与探究学习的真正含义 有的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合作与探究学习,也有的教师认为,让许多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就是合作与探究学习。其实分组仅仅是形式,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开始是有效的分组。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绝不是“强强联合”,而应是小组成员自然、学习状况有差异,能够在合作与探究中优势互补。组内成员任务
11、分配明晰,组内任务要积极互补。组内成员相对稳定,不宜频繁更换。二、带着问题合作与探究 学贵有疑,学源于疑,一旦无疑,合作与探究无益。教师要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知冲突,使其有疑在胸不解不快。问题的提出有合作与探究价值,切忌浅显,要给足时间。三、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规则意识 无规则杂乱无章,效率低下。一般情况下,合作与探究学习要组内分工明确,有主持人,记录员等,组内交流前,要在自主学习前提下,形成自我认识后按序交流。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后组间交流。避免不经独立思考的盲从,一人发言,其他人注意倾听,对各组纪律提出明确要求。每组成员均有明确职责,需忠实地履行自己职责,遵守规则,保证合作与探究顺利有效进行。四、教师适时指导、评价 合作与探究学习中,教师应是一名指导者。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各异,学生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对文本的解读有深浅之分、正误之别,须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科学组织。教师应适时地予以评价,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者有机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合作与探究学习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乐趣的学习方法,切忌流于形式。只有合理把握,注重参与、讲求效率、强调培养,才能让合作与探究精神得到更大限度的张扬,进而提高合作与探究学习效率。
限制150内